-
陳柏峰:碰到偏執(zhí)型上訪者,還得當一回心理醫(yī)生
關鍵字: 我不是潘金蓮李雪蓮范冰冰上訪信訪刑案“失獨”者往往是要求政府查明案件,為死者伸張正義,只不過受各種條件限制,政府無法滿足其訴求;而其他原因的“失獨”者上訪,往往是要求政府對他們承擔養(yǎng)老責任,屬于協(xié)商型上訪,這是政府通過制定政策、修改法律可能做到的。大部分“失獨”者因自然和社會風險失去了獨生子女,他們明知政府并沒有法定責任來完全負責他們的養(yǎng)老,但認為他們年輕時響應了國家計劃生育政策的號召,只養(yǎng)育了一個孩子,而今失去了惟一的孩子,因此希望國家承擔扶助責任,提高扶助力度和標準。
第二,偏執(zhí)型上訪人的心態(tài)是偏執(zhí)的。本文不是在醫(yī)學上討論偏執(zhí)心態(tài),而是從日常生活、常情常理出發(fā)的討論,因此所謂的偏執(zhí)并不必然是一種病態(tài),也不必然是貶義的,僅僅意味著與通常的認知有所偏差。
這種類型的上訪中,當事人往往對自己的認識過于自信,難以甚至拒絕進入常情常理的判斷邏輯,也難以進入法律和政策的邏輯;對與自己不同的案情理解和觀念認識非常排斥,對有不同觀點和看法的干部和群眾懷有敵意;容易將自己上訪或訴訟的失敗歸咎于他人的刁難和腐敗,容易將自己想象的成分加入案情表述中;容易將自己所認定的道理和理解的法律絕對化,不顧及其他人所認定的道理和理解的法律也可能有合理成分。
而且,長期上訪的經(jīng)歷會加劇偏執(zhí)心態(tài)。長期上訪會使上訪人逐漸脫離日常生活的軌道,長期奔波在上訪的道路上,會使其在老家的社會關系日漸生疏,以至于成為村莊或社區(qū)里的“怪人”在當?shù)厝罕娭泻茈y獲得認可,從而成為被主流社會邊緣化的亞社會群體成員。隨著他們上訪的時間越來越長,當?shù)厝罕娫絹碓經(jīng)]有興趣聽他們的故事,他們能夠被外界傾聽的機會越來越少。
而上訪人在一起則可以建立新的社會聯(lián)系,成為一個新的社會群體,他們在上訪過程中相互照應、相互傾訴,從而強化新的群體生活建構。侯猛對最高法院附近的訪民的調查研究證實了這—點。這種群體生活不同于日常的社區(qū)生活,是一群有著怨氣和不滿的人,他們的情緒在互相傾訴和共同行動過程中會被強化,多數(shù)人在其中會變得更加偏執(zhí)。大體來說,上訪時間越長的人越偏執(zhí)。一是性格越偏執(zhí),越是會堅持上訪,不達目的不罷訪;二是上訪過程中,偏執(zhí)性格會不斷被強化。
偏執(zhí)型上訪人常常很敏感,對上訪事項針對的人、接訪者、協(xié)調者做過高的要求,又難以相信別人的動機和愿望,容易對他們的行為作過度的負面夸大解讀,將正常行為解讀為負面行為,將過失的不當行為解讀為故意的侮辱和傷害,不能客觀地分析形勢,出現(xiàn)問題后容易從個人感情出發(fā),主觀片面性強。
例如,前述武漢某鎮(zhèn)知名老上訪戶劉某,在接受我們訪談時,堅持認為幾家醫(yī)院“與節(jié)育手術無關”的復查結論都是政府干預的結果。劉某的妻子還拿出一本醫(yī)學書籍的復印頁來證明其病情與節(jié)育手術有關,筆者仔細閱讀后,理解書籍中表達的意思是,腹部手術后容易發(fā)生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并發(fā)癥,在中國其統(tǒng)計概率是0.5%~10.5%。劉某妻子在手術后可能確實有不舒服之處,但其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fā)病在很久之后,很難認定其與節(jié)育手術的因果關系。當筆者向劉某表達如此理解時,劉某頓生敵意。上訪人的偏執(zhí)心態(tài)正是這類上訪治理的困境所在。
第三,偏執(zhí)型上訪人投入了大量情感。偏執(zhí)型上訪的特別之處,不僅僅在于上訪人心態(tài)的偏執(zhí),更在于其訴求中寄托了很多個人性和感情性的因素;在這些因素的作用下,上訪人難以說服自己罷手。
一些上訪人之所以容易走向偏執(zhí),與其生活境遇往往分不開。具體生活境遇使他們將上訪事項看得非常重,因此投入了過多的精力和情感。情感性的投入,使得上訪事項帶有了爭議訴求之外的豐富意涵。當事人往往將上訪事項及其處理,與愛、恨、情、仇、名譽、榮譽、生活意義等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從而使訴求本身對當事人的分量加重,問題的解決就更加困難,且訴稱問題的解決不一定真能達到息訪的目的。
由于上訪事項附加了太多的情感和意義訴求,不能獲得所設想的正義,上訪人就似乎走投無路,這種實際處境會強化上訪人的持續(xù)用力。耶林曾指出,人們訴訟的目的,常常并不在于微不足取的標的物,而是為了主張人格、名譽、法感情以及作為人的自尊。這用來形容偏執(zhí)型上訪,也許更為貼切。但無論如何,因自身境遇將情感強加在上訪事項之上,進而強求信訪部門來滿足其訴求,都只能說是偏執(zhí)的表現(xiàn)。
上訪人之所以會在上訪事項中投入大量感情,除了個體性的性格原因之外,更主要可能是狹窄單一的社會生活空間導致的。盡管當前社會生活處在高度開放和多元的空間中,但這僅是就整體而言的;對于很多人而言,生活空間仍然較為狹窄,生活形式也遠遠談不上多元,對超出自身生活經(jīng)驗和體驗之外的事物缺乏理解,甚至本能性地拒斥。
偏執(zhí)型上訪人多是如此,對超出自身生活體驗的現(xiàn)象和說法懷有強烈的抵觸和敵對情緒。由于生活空間單一而狹窄,這一空間中小事的分量就變得非常重。鄰里之間的小糾紛上傾注了個人、家庭甚至家族性的人格,其勝負輸贏變得極其重要;村內的一點小事,都可能意味著不同村莊派系占有風頭或受到壓迫。
- 原標題:陳柏峰:黨群關系中的“李雪蓮”有多重要?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馬密坤
-
“果然,中國說對了” 評論 110“特朗普會讓世界團結起來,減少對美依賴” 評論 205“剛剛,我看到了未來,它不在美國” 評論 162特朗普竟對中國征收34%“對等關稅” 評論 953解放日?“對于市場而言這是‘屠戮日’” 評論 71最新聞 Hot
-
“美國這么做,堵不住我的嘴”
-
逃跑的黑熊,找到了
-
“對等關稅”竟是這么算的?經(jīng)濟學家集體傻眼
-
“果然,中國說對了”
-
加拿大發(fā)愁:躲過子彈,卻撞上坦克
-
內塔尼亞胡來了,匈牙利退了
-
“禁令之前就有,但伯恩斯離任前擴大了范圍”
-
“地球上沒一個地方是安全的”
-
“美國是特朗普關稅政策下的最大輸家”
-
“對臺灣地區(qū)沖擊明顯,非??膳隆?/a>
-
“剛剛,我看到了未來,它不在美國”
-
誰被征了50%的最高關稅?
-
四名共和黨議員倒戈阻止對加關稅,特朗普破口大罵
-
“特朗普會讓世界團結起來,減少對美依賴”
-
特朗普發(fā)動全球關稅戰(zhàn),美國VS全世界
-
結束全球化?“不是按個開關,美國就能搖身一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