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柏峰:碰到偏執(zhí)型上訪者,還得當一回心理醫(yī)生
關鍵字: 我不是潘金蓮李雪蓮范冰冰上訪信訪在這種社會空間中,傳統(tǒng)時代的理念被抱緊不放,風險社會的理念很難被接受,對政府和司法仍按照傳統(tǒng)的定勢思維來提要求,很多要求在現(xiàn)代社會中實質(zhì)是一種苛求。而且,由于生活空間單一,意味著缺乏發(fā)展機會和上升空間,就很容易導致上訪人楸住問題不放手,不達目的不罷休,他們?nèi)狈e的機會,而所擁有的時間卻較為充裕。
總結(jié)來說,偏執(zhí)型上訪的訴求屬于無理上訪的范疇,上訪人不是法定權利受到了侵犯,其上訪訴求也不具有協(xié)商性質(zhì),卻偏執(zhí)地要求政府滿足其訴求。與通過要挾政府來謀利的謀利型上訪的主觀動機不同,上訪人偏執(zhí)地認為自己在尋求正義。當事人在上訪過程中對上訪事項投入了大量的情感,這加劇了他們的偏執(zhí),給問題的解決帶來了巨大的挑戰(zhàn)。政府在法律和政策框架內(nèi),沒有能力滿足也不應該滿足這些偏執(zhí)的訴求。
依法治訪與群眾工作
在現(xiàn)有法律和政策的制度框架內(nèi),偏執(zhí)型上訪很難解決。偏執(zhí)型上訪的訴求寄托了上訪人的很多情感性因素,在這些因素的作用下,上訪人難以罷手,會變得越來越偏執(zhí)。而上訪治理體制不可能簡單照顧上訪人的感情,滿足他們的訴求。因此,在上訪訴求和政府治理之間會存在巨大的鴻溝,上訪人的訴求無法在法律和政策等制度框架內(nèi)得到滿足。而且,上訪人常常會將上訪過程中所遭受的挫折作為新的上訪事由,要求政府承擔責任,這種訴求很難獲得相關制度的支持。
在鄰里糾紛引發(fā)的上訪中,當事人雙方的關系處在長久的時間鏈條中,他們之間的互動是多面向、多層次的,而法律和制度框架往往只能針對能夠被格式化的事項和訴求,其他訴求很難被納入考量范圍,例如,雙方都明白卻不能被證據(jù)所證明的事由。這種上訪往往需要通過調(diào)解方式解決,而上訪之前往往已經(jīng)過多次調(diào)解而無效。一旦無法調(diào)解成功,問題就會變得非常棘手。在諸多上訪中,上訪人聲稱的“政府責任”和“司法正義”常常只是上訪人自我定義的,而非法律和政策框架所能容納的。
在村莊派性引發(fā)的上訪中,當事人所訴求的事項往往非常多,很多事項年深日久,難以查實,也難以否認,查實或否認的成本也特別高;有些事項相對容易在制度框架內(nèi)判斷是非,但也會遇到更為復雜的問題。在法律和制度執(zhí)行流于形式的基層社會,按照某個上訪人的訴求對特定事項給出制度框架內(nèi)的規(guī)范判斷,很可能導致擴大效應,上訪所針對的對方當事人也可以對類似事項進行上訪。
不同派系之間互不相讓,派性的背后有群體性的情感和榮譽,這些都會加劇雙方的偏執(zhí)。在這種情況下,相應某一個上訪訴求,啟動對某一事項的審查,意味著政府會陷入繁重的工作中,從而使得基層政府陷入村莊派性斗爭中難以自拔。而且,不管是一個還是多個上訪事項的解決,并不能使村莊派性斗爭停止,甚至會成為進一步激化派性斗爭的導火索。
偏執(zhí)型上訪很難解決,但政府又不能不加以回應。對無法正面解決的問題,信訪工作所能做的就是在維穩(wěn)思路下,不斷地做思想工作,力圖以情感人、以情動人,并在民生政策范圍內(nèi),對當事人進行特別照顧;在重要時期,為了確保上訪人不赴京,也會采取強制措施來限制上訪人的人身自由。
2012年黨的十八大召開前夕,筆者在某區(qū)調(diào)研時,區(qū)里正對老上訪戶開辦“法制學習班”其中的10位老上訪戶至少有7位應屬偏執(zhí)型上訪?;鶎诱男旁L工作措施處于灰色狀態(tài),甚至一些措施有違法嫌疑,且容易導致負面后果,擴張了信訪訴求,誘導了謀利型上訪,加劇了治理困境。站在基層黨政的角度,這些問題可以歸責于維穩(wěn)取向的體制及其壓力。
既然偏執(zhí)型上訪屬于無理上訪的范疇,為何不能讓整個黨政系統(tǒng)都置之不理?在西方社會,每天都有很多社會抗議發(fā)生,政府對其中的多數(shù)都無需直接進行個案回應。中國的黨政系統(tǒng)是否也可以這樣呢?答案是否定的,因為在中國,信訪不僅僅是法治事業(yè)的一部分,更是群眾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法治國家建設的進程中,信訪毫無疑問屬于法治事業(yè)的重要構成部分,信訪的法治化也被提上日程,依法治理信訪的口號在學界逐漸成為主流。最近幾年,各級政府出臺的文件都強調(diào)信訪工作依法治理。例如,2014年4月,國家信訪局印發(fā)的《關于進一步規(guī)范信訪事項受理辦理程序引導來訪人依法逐級走訪的辦法》,要求信訪部門引導來訪人依法逐級走訪,推動信訪事項及時就地解決。但是,法治化的信訪制度設計,大多只能對信訪工作部門提出要求,對上訪人的作用則不夠顯著。
2009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轉(zhuǎn)發(fā)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涉法涉訴信訪工作的意見》,首次從中央層面提出了建立涉法涉訴信訪終結(jié)制度;2014年中央政法委轉(zhuǎn)發(fā)《關于健全涉法涉訴信訪依法終結(jié)制度的實施意見》,正式建立涉法涉訴信訪終結(jié)制度。但從湖北J市中級人民法院的實踐來看,依法終結(jié)案件后,當事人上訪的腳步并未停止,信訪部門仍需接待。
上述現(xiàn)象表明,信訪制度不能完全按照設想的法治機制運轉(zhuǎn)。這背后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制度傳統(tǒng)中,信訪從來不僅是一項政法或法治工作,而且是一項群眾工作。
- 原標題:陳柏峰:黨群關系中的“李雪蓮”有多重要?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馬密坤
-
“中國對美反制,巴西看到了機會” 評論 23“眾叛親離!要是再發(fā)生911,誰還同情美國人?” 評論 200她對美放狠話,還提到歐盟的“實力地位” 評論 268美媒竟來碰瓷:解放軍這次演訓,“是在考驗美國決心” 評論 194圍島集結(jié)、多向抵近!現(xiàn)場視頻來了 評論 179最新聞 Hot
-
“中國對美反制,巴西看到了機會”
-
共和黨人也不滿關稅,“長期來看,我們都會死”
-
韓網(wǎng)民強扯“中國間諜”喊美軍介入,駐韓美軍急了
-
美國航運巨頭發(fā)話:我們有很多中國船,這錢得美國人掏
-
馬斯克狂撒2500萬,這場“會改變西方文明進程”的選舉還是輸了
-
俄高官有望沖突后首次訪美,“美方暫時解除制裁”
-
美防長稱日本是“前線”,日媒急了
-
美國兩黨拿出對俄制裁草案:征500%二級關稅
-
“眾叛親離!要是再發(fā)生911,誰還同情美國人?”
-
特朗普明天將在白宮開會,討論TikTok命運
-
“白宮正研究:丹麥給格陵蘭6億,我們加價”
-
美國司法部要求判他死刑:讓美國再次安全
-
她對美放狠話,還提到歐盟的“實力地位”
-
“歐美關系搞砸了,歐盟準備以自己的方式應對中國 ”
-
周一鳴接棒港警“一哥”
-
他演講超25小時,狂噴特朗普馬斯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