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宏嘉:韓國人還記得“訓民正音”的初心嗎?
關鍵字: 韓文節(jié)韓國憲法法院徽章漢字文化圈訓民正音民族主義諺文禁亂大韓文典總而言之,當下部分韓國學者將諺文的發(fā)明視為其擺脫中國統(tǒng)治,獲取民族獨立的里程碑事件,并將世宗大王崇為“去漢化”的始祖而進一步神話等等,當然純屬無稽之談。
韓國電影《鳴梁》劇照,首先可以清晰地看出至少在壬辰戰(zhàn)爭(1592年~1598年)時期鮮官方文書仍然完全使用漢字書寫。但是韓國觀眾們卻只能通過字幕中的諺文翻譯來理解大概意思,不能領悟其深意。另外,細心的讀者也不難發(fā)現(xiàn),這里的日期“萬歷三十年”是一處明顯的史實錯誤——鳴梁海戰(zhàn)發(fā)生于1597年,而萬歷三十年,也就是公元1602年,壬辰戰(zhàn)爭早已結束。
進入19世紀后半葉,朝鮮逐漸開始面臨一系列統(tǒng)治危機,外部勢力在此期間也大肆侵入朝鮮,內憂外患之下,朝鮮人的民族意識開始覺醒。不過與中國或是日本不同,大韓民族在歷史上就長期作為中國的附庸存在,可以說從未品嘗過和為“獨立”與“自由”的滋味,雖然其在文化上對中華文明有著足以維系附庸關系和華夷秩序的認同感,可當中國也逐漸走向衰落的時候,一種帶有“韓民族特色”的民族主義便應運而生了。
這種獨特的民族主義具有兩個最為鮮明的特點,一是“極端”——“歷史上但凡是我本民族的東西皆是先進的,積極的,在不同時代都具有歷史意義的”;二是“徹底”——“歷史上但凡不是我本民族的東西皆是反動的,糟粕的,不管在任何歷史時代都必須被否定和剔除的”。在這種近乎民粹主義狂潮的裹挾下,由大韓民族自己創(chuàng)造的諺文就這樣被推上了神壇。
甲午戰(zhàn)爭后,朝鮮擺脫中國的控制,第一次成為一個名義上獨立自主的國家,1897年大韓帝國建立后,高宗有感于危如累卵的國家地位,開始效仿西方進行近代化改革,史稱“光武改革”,其中就包括一系列倡導使用諺文的舉措。
在此期間,韓國政府被規(guī)定公文不再只使用漢字書寫,而采用韓漢混用的字體。1902年,韓國也開設了第一個專門教授韓語的國文學校。另外在民間也結成了一批具有資本主義性質的社會團體,他們不愿意觸怒控制朝鮮的日俄兩國勢力,便將矛頭對準原宗主國中國,開展了在今天看來貽笑大方的“去漢化”事業(yè)。
諺文作為一種可以替代漢字的書寫語言,也成為了他們推崇的對象。1896年美籍朝鮮人徐載弼創(chuàng)建獨立協(xié)會,成為韓國資產階級民族主義政治團體的代表,獨立協(xié)會的一大宗旨便是積極推廣諺文的使用,協(xié)會不僅要求其成員在生活中必須完全使用諺文,還發(fā)行了韓國歷史上第一份完全使用諺文的報紙《獨立新聞》,《獨立新聞》在巔峰時期每期刊印量達到了驚人的3000份(作為一份過于超越時代的報刊,這個數字已經十分驚人了),也確實影響了韓國民眾的書寫習慣,不過在1898年,《獨立新聞》還是因為觸動了日俄兩國既得利益而被查禁。
當地時間2013年6月9日,韓國首爾,民眾戴面具參加快閃跳舞活動,慶祝韓國建國始祖“檀君”的誕辰日。(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日俄戰(zhàn)爭后,韓國徹底淪為了日本的附庸,日本也開始就徹底吞并韓國大肆著手準備,面對亡國滅種的危機,韓國掀起了新一輪的具有啟蒙性質的民族主義運動,史稱“韓國愛國文化啟蒙運動”。由于在先前的一系列改革運動中漢字的主導地位被不斷弱化,啟蒙主義者更是大肆地宣傳使用諺文來徹底取代漢字的地位,將諺文定義為大韓民族的“國文”,此后韓漢混寫正式成為書寫文字的主流,漢字也被定義為外來物,是韓民族喪失民族屬性的魁首,使用漢文是歷史也被視為屈辱的附庸史,徹底廢棄漢字書寫的運動也逐漸由此展開。
同時在這一階段,對韓文的研究和改造也得到一定發(fā)展,涌現(xiàn)出一大批語言學專家,以及類如《國語文法》、《大韓文典》等韓語詞典。1909年,《國文研究議定案》的出臺標志著現(xiàn)代韓文最終定型。不過這一階段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和思想也有著許多自相矛盾,甚至令人感到啼笑皆非的地方。
例如編寫《國文語法》周時經倡導編纂破棄方塊字的語言書寫形式,推行橫向拼寫法,但因為諺文本身就是一一對應著每一個漢字的發(fā)音而成,即便在書寫方式上由縱轉橫,也并沒有任何實施意義上的變化;《大韓文典》編者俞吉濬曾表示,使用諺文書寫是受到日本“言文一致”思潮的影響,不過日本所謂的“言文一致”是將書面體應用于口語體,韓國卻南轅北轍地將口語體文字應用于書面體,著實令人費解;而撰寫《朝鮮文字及語學史》的語言學家金允經更是超越了“訓民正音”,將本國書寫文字的歷史直接提前到了公元前二世紀,不禁令人聯(lián)想到同一時期被“發(fā)明”的檀君神話。
雖然筆者在此還是堅持認為,韓國民眾真正死心塌地地采用諺文書寫方式最為直接的原因還是諺文著實比漢字簡單不少,不過我們也不能否認上述團體和人物在借用諺文書寫來提升韓民族的民族自尊上還是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1910年日韓合并后,雖然日本統(tǒng)治者禁止韓國使用純諺文書寫,規(guī)定韓漢混寫的書寫標準,在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后更是全面廢止韓文,要求韓國民眾“創(chuàng)氏改名”,但在社會民間,諺文的使用率仍逐年增長,本文開篇提到的韓文節(jié),也是在此期間被設立的。
二戰(zhàn)結束后,大韓民國政府作為一個名義上重新享有主權,實則全方位受制于美國的“獨立國家”,受新一輪“排日民族主義”和西方文化涌入的影響,在政府的主導下再次掀起了廢止?jié)h字的高潮。1945年12月,“朝鮮教育審議會”決定,在中小學課本中全面廢止?jié)h字,全部改用韓文,不過可以在必要時可以在韓文后后添加括號以注明相應漢字。
1948年韓國建國后,這一政策也得到了韓國政府的延續(xù),并在同年通過了《諺文專屬用途法》,作為廢止?jié)h字的法律依據。不過作為一個過渡時期,漢字在中小學的教育中還是占有著著一定比例,政府公務文書也可以在容易引起爭議的地方適當標記漢字。
朝鮮戰(zhàn)爭期間,韓國發(fā)行的報紙,請注意其韓漢混寫的格式
樸正熙(也就是樸槿惠的父親高木正雄)執(zhí)政后,進一步致力于廢除漢字,鼓吹“韓文專用”。1962年更是發(fā)布總統(tǒng)令,試圖在韓國的所有文字出版物中全面徹底取締漢字,雖然這一行為遭到了廣泛的社會反對而作罷,但樸正熙還是在1968年韓文節(jié)當天發(fā)表的總統(tǒng)致辭中宣布, 韓國將從1970年1月1日起全面實行“韓文專用”。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fā)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武守哲
-
撐不住了?特朗普暗示降低對華關稅 評論 0幾經波折,美烏要簽了? 評論 101“不吃夠自己種的苦果,某國就不會放下身段老實談判” 評論 186關鍵時刻,外貿大省如何突圍? 評論 50“特朗普會輸,‘用談判孤立中國’行不通” 評論 95最新聞 Hot
-
撐不住了?特朗普暗示降低對華關稅
-
果然,特朗普對中國船只動手了!
-
“有人覺得需要跪?毛主席曾讓國人讀不怕鬼的故事”
-
日本多地發(fā)生無差別殺人事件,我使館提醒
-
想得挺美!特朗普威脅他國別買中國貨
-
河北衡水中學再換校長,3年前啟動“破內卷”改革
-
全球最大礦企:全球經濟得靠中國
-
“美國把槍頂著各國腦門,誰還愿意跟它坐一條船?”
-
幾經波折,美烏要簽了?
-
怕談崩了,歐盟準備“留后手”
-
“特朗普收手吧!中國又要領先了”
-
靠中國,加拿大發(fā)上“美國財”
-
美股再跌,特朗普:鮑威爾越早走人越好
-
農文旅項目投資1700萬后被告知是禁養(yǎng)區(qū)?南京浦口通報
-
“中國學生對赴美留學遲疑,英國成了熱門地”
-
為獲提拔,他送給中管干部張福生25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