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陽:“欲亡其國,必先滅其史”,西方如何文化圍剿俄羅斯?——俄烏沖突中的認知戰(zhàn)(二)
最后更新: 2025-02-26 15:48:48編者按:俄烏沖突三年來,在戰(zhàn)場硝煙的背后,一場無形的認知戰(zhàn)也在悄然展開。美西方與烏克蘭聯(lián)手,通過信息操控、輿論引導和心理戰(zhàn)術,試圖在全球范圍內塑造對俄羅斯的負面印象,削弱其國際地位與影響力。
這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不僅關乎戰(zhàn)場上的勝負,更是一場關于真相、信任與意識形態(tài)的較量。也讓我們看到:認知戰(zhàn)——已成為現(xiàn)代沖突中不可忽視的新維度。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觀察者網(wǎng)特別推出“俄烏沖突中的認知戰(zhàn)”系列文章,多角度解讀這一新型作戰(zhàn)方式,提供借鑒。
【文/觀察者網(wǎng)專欄作者 郭陽】
2025年2月24日,俄烏軍事沖突三周年。三周年之際,硝煙未散的戰(zhàn)場正上演著一場更隱蔽的戰(zhàn)爭——認知-敘事空間的“暗戰(zhàn)”。這場由北約東擴引發(fā)的對抗,早已突破傳統(tǒng)軍事邊界,化作改變世界格局的催化劑。
西方還把這場認知戰(zhàn)爭打出了組合拳:歷史學家被動員起來改寫斯拉夫文明史,沙皇雙頭鷹符號和“侵略基因”強行綁定;社交媒體上偽造的陣亡士兵遺書像病毒一樣傳播,在俄羅斯母親們心中種下懷疑的種子;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里,東正教堂申遺變成地緣博弈籌碼。更致命的是西方發(fā)明的“認知雙標”——當歐洲開著俄羅斯天然氣供暖時,卻要求非洲國家與俄文化“割袍斷義”。
在波羅的海連接俄羅斯和德國的“北溪1號”天然氣管道 路透社
可以說,這場由美西方發(fā)動的“認知閃電戰(zhàn)”,真正改變了戰(zhàn)爭的形態(tài),也正在重塑世界認知版圖。
一、西方認知作戰(zhàn)與敘事爭奪的核心邏輯:以價值觀為武器
1.核心敘事框架:“民主自由“與“專制獨裁“的二元對立
俄烏沖突爆發(fā)后,美西方勢力將其包裝成一場“民主”“自由”“人權”與“專制”“獨裁”對抗的價值觀之戰(zhàn),試圖簡化這一復雜的地緣政治沖突,以“正義”的外衣誤導國際輿論,為自身政治操弄和利益算計尋找借口。他們通過意識形態(tài)敘事,合理化對烏克蘭的支持,掩蓋其背后的深層動機。
(1)“民主對抗獨裁”的定性:美國官方的意識形態(tài)敘事
美西方將烏克蘭塑造成“為自由與民主抗爭的小國”,而俄羅斯則被描繪為“踐踏國際秩序的獨裁國家”。拜登政府多次公開使用強烈的意識形態(tài)語言強化這種對立。2022年3月,拜登在國情咨文中稱普京為“獨裁者”和“戰(zhàn)犯”,并將俄烏沖突定性為“民主國家抵抗獨裁者的斗爭”。同月,他在波蘭的演講中更是將沖突上升為“全球民主與獨裁”之間的較量,呼吁民主國家團結一致對抗“獨裁野心”。
“布恰事件”發(fā)生后,拜登進一步升級言辭,指責普京是“暴虐專制的代名詞”,將事件定性為“獨裁統(tǒng)治對自由的直接攻擊”。這些煽動性的表態(tài)不僅強化了意識形態(tài)對抗,也將俄烏沖突外溢為全球陣營化對抗的象征。
(2)“防御民主”的話術:北約與歐盟的政策框架
2022年2月底,北約和歐盟28國推出一系列制裁措施,包括凍結俄央行資產、封鎖能源貿易等,并迅速將對俄制裁和對烏援助上升到價值觀層面,稱其為“民主國家對抗威權主義的責任”。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和歐盟主席馮德萊恩,就多次強調這種“民主對抗獨裁”的敘事。
在援烏問題上,美西方將軍事援助包裝為“保衛(wèi)民主”的正義行為。2022年3月,美國通過《烏克蘭民主防衛(wèi)租借法》,將軍事支持納入“保衛(wèi)民主”的框架。布恰事件后,西方更是將援助解讀為“維護人權與正義”的實踐,以道德沖擊力為其軍事支持辯護,避免因火上澆油的行為遭受爭議。
(3)“為自由而戰(zhàn)”的烏克蘭形象塑造
西方媒體通過塑造烏克蘭的正面形象,強化其“民主堡壘”的角色。烏克蘭總統(tǒng)澤連斯基成為這一敘事的重要“演員”。他頻繁通過公開演講和媒體露面,將烏克蘭描繪為“自由與民主”的象征,被西方媒體稱為當代“丘吉爾”?!稌r代》周刊更是將其評為“年度人物”,稱其“象征民主的韌性”。
澤連斯基當選《時代》雜志2022年度風云人物
2022年12月,澤連斯基訪問華盛頓,在美國國會演講時表示:“這場戰(zhàn)爭不僅是為了烏克蘭的自由,也是為了全世界的自由?!彪S后,美國宣布捐贈價值18億美元的軍事設備。這種形象塑造不僅動員了西方公眾支持烏克蘭,也為持續(xù)援助提供了道德依據(jù)。
(4)價值觀綁架:對中立國家的輿論施壓
美西方利用其話語權優(yōu)勢,通過“民主”“獨裁”的二元對立敘事,向中立國家施壓,試圖迫使它們選邊站隊。這種手段無視俄烏沖突背后的復雜因素,簡單粗暴地貼標簽、搞劃分,對中立國家形成了明顯的輿論壓力。
中立國家希望通過和平談判解決沖突,但美西方卻利用意識形態(tài)綁架,試圖將它們納入自己的陣營,破壞了國際社會的多元性與和諧性。這種做法不僅干擾了中立國家獨立自主地開展外交活動的能力,也不利于俄烏沖突的和平解決。
因此,美西方通過將俄烏沖突簡單化為“民主對抗獨裁”,試圖掩蓋其深層的政治動機。這種敘事方式不僅在國際輿論場上制造分裂,也通過意識形態(tài)包裝合理化其對烏克蘭的支持,進一步激化了矛盾。而對中立國家的施壓更是破壞了國際社會的正常外交秩序,阻礙了和平解決沖突的可能性。
2. 西方敘事爭奪與認知作戰(zhàn)的傳播手段
俄烏沖突爆發(fā)后,西方通過社交媒體、文化產品和學術話語等多維傳播手段,構建起以“民主對抗專制”“自由世界對抗侵略者”為核心的敘事框架,將這場復雜的地緣政治沖突包裝為“現(xiàn)代版冷戰(zhàn)”,以服務其地緣戰(zhàn)略目標。
(1)社交媒體平臺——敘事爭奪的主戰(zhàn)場
西方充分利用社交媒體(如Twitter、Facebook、YouTube等),通過官方賬號、意見領袖(KOL)和算法推薦等方式,傳播偏向性敘事,影響公眾對俄烏沖突的認知。這些平臺本應秉持客觀公正,卻成為西方宣揚特定立場的工具。通過片面呈現(xiàn)事實甚至編造虛假信息,西方將沖突簡單化為“正義與邪惡”的對抗,引導國際輿論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發(fā)展。
與此同時,西方還通過封禁異見聲音構建“信息鐵幕”。歐盟率先封禁俄羅斯官方媒體Sputnik和RT電視臺,美國主流社交平臺緊隨其后,以“傳播虛假信息”為由刪除大量涉俄賬號和內容,全面限制俄羅斯的發(fā)聲渠道。同時,西方媒體即使存在虛假報道也未受同等審查。例如,推特對俄官方賬號加警示標簽并限流,但BBC、CNN等西方媒體卻能正常傳播。
此外,西方通過官方賬號與KOL協(xié)同傳播,強化單一敘事。2022年3月,白宮召集30位TikTok網(wǎng)紅召開吹風會,要求他們按照官方口徑傳播烏克蘭危機的“正確敘事”,通過短視頻和直播形式塑造烏克蘭“抗俄英雄”形象,將澤連斯基打造成好萊塢式英雄,強化“大衛(wèi)對抗歌利亞”的敘事模式。西方政要也與社交平臺聯(lián)動,通過算法精準推送反俄內容,形成“信息轟炸”效應。
在傳播過程中,西方還大量使用虛假信息和雙標敘事。例如,《紐約時報》將烏克蘭極右翼民兵組織“亞速營”美化為“最勇猛的戰(zhàn)士”,卻忽視其“新納粹”背景。同時,移花接木的虛假敘事屢見不鮮,如一段“烏克蘭父親送別女兒躲避俄軍”的視頻,實際是頓巴斯民眾撤離至俄羅斯的畫面,卻被用作反俄宣傳。算法傾斜進一步助推偏向性內容,例如推特限流“我支持普京”標簽,卻將“支持烏克蘭”推上熱搜。
澤連斯基個人也充分利用社交媒體,通過視頻演講、情感化描述和碎片化傳播,強化其“國家英雄“”形象。他將戰(zhàn)爭框架化為“捍衛(wèi)民主自由”的全球斗爭,吸引西方公眾關注的同時掩蓋了沖突的復雜原因,如北約東擴和地緣競爭等。
- 原標題:“欲亡其國,必先滅其史”,西方如何文化圍剿俄羅斯?——俄烏沖突中的認知戰(zhàn)(二)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陳佳芮 
-
“成熟芯片價格被中企打下來,低至三分之一…”
2025-02-26 15:44 觀察者頭條 -
“特朗普是二戰(zhàn)以來加拿大最大威脅”
2025-02-26 15:43 應對特朗普沖擊波 -
“把加拿大趕出五眼聯(lián)盟!”加媒“輸誠”:我們有華人情報
2025-02-26 14:50 應對特朗普沖擊波 -
特朗普叫賣“金卡”:500萬美元,給你綠卡特權喲
2025-02-26 14:43 特朗普 -
因毒品被判終身監(jiān)禁的人成了特朗普的“赦免沙皇”,她是誰?
2025-02-26 14:25 -
菲律賓解救一被綁架14歲中國公民
2025-02-26 13:43 -
21名DOGE雇員辭職抗議:不會幫馬斯克,都是政治空想家
2025-02-26 13:18 -
-
被趕下桌,歐盟猶豫:要不要用“核武”?
2025-02-26 11:42 烏克蘭之殤 -
中菲合作,再次遣返近百人
2025-02-26 11:42 -
不是內閣成員又怎樣?馬斯克將參加特朗普首次正式內閣會議
2025-02-26 11:08 美國政治 -
特朗普關稅大棒的最新目標↓
2025-02-26 11:05 應對特朗普沖擊波 -
特朗普給馬斯克舔腳?美政府大樓播放AI視頻:真正的國王萬歲
2025-02-26 10:53 特朗普 -
白宮:特朗普不是你想報道,就能報道的
2025-02-26 10:52 -
美議員想得美:拿到中國技術轉讓,趕上他們,超過他們
2025-02-26 10:37 中美關系 -
特朗普幻想:烏克蘭幫美國擺脫中國依賴?
2025-02-26 10:20 烏克蘭之殤 -
“中俄都懂,美國懂嗎?”
2025-02-26 10:03 中美關系 -
美議員開腦洞:中國跳過魯比奧,直接找馬斯克
2025-02-26 09:54 -
普京“沒意見”?俄方駁了特朗普
2025-02-26 09:35 應對特朗普沖擊波 -
我駐韓使館再次提醒!
2025-02-26 08:26 三八線之南
相關推薦 -
“史無前例”,英國政府將接管英國鋼鐵公司 評論 101“特朗普關稅增加金融危機風險,歐洲需要答案” 評論 34美國小企業(yè)哀嘆:我們呢?我們的活路在哪里? 評論 168“一團糟!關鍵是,各國能忍到幾時?” 評論 163最新聞 Hot
-
“特朗普關稅增加金融危機風險,歐洲需要答案”
-
美伊首輪間接談判結束,伊朗外長:雙方希望在最短時間內達成協(xié)議
-
美國小企業(yè)哀嘆:我們呢?我們的活路在哪里?
-
“特朗普家族全面參與加密貨幣項目,獲利近10億美元”
-
旅美數(shù)十年后,中國明星數(shù)學家夫婦回國
-
美國低調豁免部分商品,“對華關稅現(xiàn)首個松動信號”
-
探訪義烏后,法媒感嘆:美國訂單少了,士氣反而更高
-
“對抗中國主導地位,特朗普盯上太平洋海底”
-
“一團糟!關鍵是,各國能忍到幾時?”
-
“美國既非全知,亦非全能”,毛寧分享肯尼迪講話
-
又威脅上了!“再偷水,我就加稅”
-
“騎虎難下!對美國人來說,真正的痛苦即將襲來”
-
“中國尊重合作,比特朗普要人拍他馬屁,更受全球歡迎”
-
馬斯克“不安”了
-
AI(誒哎)還是A1(誒萬),美教育部長傻傻分不清楚
-
“中國藥活性成分性命攸關,美國被卡脖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