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度和孟加拉國聲明:將合作協(xié)助羅興亞人返回緬甸
【文/觀察者網(wǎng) 熊超然】今年2月初,緬甸國內(nèi)政局突變,該國國務資政昂山素季、總統(tǒng)溫敏等官員突遭軍方拘押。與此同時,流落在其他國家,被緬甸政府視為“非法移民”的羅興亞難民,他們的處境也引發(fā)外界關注。
3月27日,談及在各自國家的緬甸羅興亞難民,印度和孟加拉國兩國總理就一同表示,“他們安全、迅速和持續(xù)地返回祖國對該地區(qū)安全至關重要”,將在把羅興亞人遣返回緬甸的問題上共同努力合作。
而在近期,印度還拘押了上百名羅興亞難民,并計劃將他們驅逐出境。對此,《外交學者》雜志就認為,莫迪政府對待羅興亞人的做法,已徹底偏離了印度此前的“不驅回”政策。政治活動家則擔心,自緬甸軍方今年2月接管政權后,該國羅興亞人的處境可能會變得更糟。
《外交學者》雜志報道截圖
據(jù)印度外交部官網(wǎng)3月27日消息,在總理莫迪訪問孟加拉國后,印孟雙方發(fā)表了一份聯(lián)合聲明。在這其中,莫迪與孟加拉國總理謝赫·哈西娜(Sheikh Hasina)談到了來自緬甸的羅興亞難民問題。
聲明寫道:“莫迪總理對孟加拉國慷慨地為來自緬甸若開邦的110萬難民提供庇護場所和人道主義援助表示贊賞。兩國總理都重申,他們(羅興亞難民)安全、迅速和持續(xù)地返回祖國對該地區(qū)的安全至關重要。”
聲明還提到,孟加拉國總理哈西那要求作為聯(lián)合國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的印度,在把羅興亞人遣返回緬甸的問題上發(fā)揮積極作用,印方則承諾將在這方面繼續(xù)提供支持。
印度外交部聯(lián)合聲明截圖
此外,《外交學者》雜志(The Diplomat)3月22日就曾撰文指出,盡管一些“人權組織”多次提出抗議,但莫迪所領導的印度政府近期拘押了150名至170名羅興亞難民,并計劃將他們驅逐出境。
報道稱,此前的印度領導人都曾引用過梵語“vasudeva kutumbakam”(世界是一個大家庭)這一詞語,在歷史上的大部分時間里,印度也一直堅持這一原則。如果沒有編寫具體法律,印度就奉行“不驅回”的國際法律原則,不會根據(jù)“種族、宗教、國籍、特定社會群體成員或政治見解”,將難民遣返至可能遭受迫害的地方。
《外交學者》稱,雖然使用這種“戰(zhàn)略模糊性”的做法并非是一種完美的難民政策,但印度從未像莫迪政府對待羅興亞人那樣,徹底偏離其“不驅回”的歷史道路。
事實上,除了中央政府,印度的地方政府也在對羅興亞人出手。據(jù)印媒《印度斯坦時報》(Hindustan Times)3月19日報道,該國哈里亞納邦內(nèi)政部長安尼爾·維伊(Anil Vij)當天就表示,他所在的政府正在調(diào)查羅興亞人在該邦的情況。
“我們正在收集他們的信息,并將采取相應行動。畢竟,印度不是一個任何人都可以住在自己喜歡地方的公共庇護所?!本S伊說道。
《印度斯坦時報》報道截圖
羅興亞人是居住于緬甸若開邦地區(qū)的一個穆斯林族群,緬甸政府稱其為“孟加拉人”,視作是“非法移民”,而非是“原住民”。在2016年至2017開始的“羅興亞難民危機”前,有大約100萬羅興亞人居住在緬甸。根據(jù)緬甸現(xiàn)行國籍法,羅興亞人無法獲得公民身份。
據(jù)報道,2017年前后,數(shù)萬名羅興亞人遭受到了來自緬甸軍方的“暴行”,這一族群中的許多人被迫逃離緬甸。對此情況,美國等一些國家稱之為“種族清洗”(ethnic cleansing)。
2017年2月3日,聯(lián)合國人權高級專員辦事處發(fā)布了一份關于自2016年10月9日起從緬甸逃離至孟加拉國的羅興亞人的人權報告。報告指出緬甸政府侵犯羅興亞人人權的行為之普遍,或許已經(jīng)達到了危害人類罪的程度。
2017年4月,昂山素季在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采訪時承認,羅興亞人生活的若開邦存在問題,但她表示,“種族清洗”這種說法“太嚴重了”。
資料圖:羅興亞人 圖自澎湃影像平臺
《外交學者》介紹,自2017年逃離緬甸后,大部分羅興亞難民流落至了孟加拉國。目前,孟加拉國收容了近百萬名羅興亞難民,而在印度則有約4萬人,這些羅興亞難民占到了緬甸穆斯林總人口的90%。
去年11月,緬甸舉行了聯(lián)邦議會選舉,昂山素季領導的緬甸全國民主聯(lián)盟(NLD)大獲全勝,獲半數(shù)以上聯(lián)邦議會席位,繼續(xù)執(zhí)政。然而,在今年2月緬甸政局突變之后,一些政治活動家擔心該國羅興亞人等少數(shù)族群的處境可能會變得更糟。
本文系觀察者網(wǎng)獨家稿件,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載。
- 責任編輯: 熊超然 
-
美國暫停與緬甸所有貿(mào)易往來
2021-03-29 22:20 緬甸局勢 -
是否歡迎聯(lián)合國不受限制地訪問新疆?外交部回應
2021-03-29 21:40 中國外交 -
終于,蘇伊士運河通航!
2021-03-29 20:13 -
王毅中東之行再傳好消息,美媒酸了
2021-03-29 19:24 新冠肺炎抗疫戰(zhàn) -
“白宮這一舉動,史無前例”
2021-03-29 17:29 美國政治 -
外媒記者又現(xiàn)陰間話術,我方不上當
2021-03-29 16:37 -
外交部:中伊全面合作計劃不包括量化具體合同或指標
2021-03-29 16:15 中國外交 -
世衛(wèi)溯源報告草案:新冠“極不可能”來自實驗室
2021-03-29 16:05 新冠肺炎抗疫戰(zhàn) -
蘇伊士運河被堵 中歐班列咨詢量翻倍
2021-03-29 16:03 一帶一路 -
菲防長稱每天派戰(zhàn)機飛牛軛礁,美日澳乘勢拱火
2021-03-29 15:58 南海局勢 -
“美方可能繼續(xù)炒作,我們甚至要做好最壞準備”
2021-03-29 15:26 中美關系 -
被中方制裁后,這家英國律師機構撤下造謠新疆內(nèi)容
2021-03-29 15:24 不列顛 -
想再砸3萬億美元,先搞基建
2021-03-29 15:00 美國政治 -
馬杜羅發(fā)視頻宣傳國產(chǎn)藥被臉書刪了,“數(shù)字集權主義”!
2021-03-29 13:41 新冠肺炎抗疫戰(zhàn) -
聯(lián)合國兒基會:10名緬甸兒童身亡,又一個悲慘的周末
2021-03-29 13:34 緬甸局勢 -
這件事,耐克急忙撇清
2021-03-29 13:27 美國經(jīng)濟 -
馬杜羅準備用石油換疫苗:我們不會乞求任何人
2021-03-29 13:21 新冠肺炎抗疫戰(zhàn) -
蘇伊士運河堵塞影響石油供應,敘利亞實行燃料配給
2021-03-29 11:59 -
它浮起來了!
2021-03-29 11:48 -
蘇伊士運河被堵航母不能去中東?美軍:確有影響
2021-03-29 11:31
相關推薦 -
“眼下是美國痛感更強、壓力更大,想重回談判桌” 評論 89義烏有信心挺過去,心疼美國一秒:他們上哪兒找襪子? 評論 196最新聞 Hot
-
歐盟抱怨:談了兩小時,不知道美國要什么
-
隔空互懟,萬斯批澤連斯基:荒謬
-
“眼下是美國痛感更強、壓力更大,想重回談判桌”
-
“他倆激烈爭吵,姆努欽還被拉出來鞭尸”
-
哈梅內(nèi)伊表態(tài)
-
尷尬!萬斯舉起獎杯,底兒掉了......網(wǎng)友:美國制造?
-
“華裔科學家五年前在美墜亡,與美方調(diào)查有關?”
-
“特朗普,白日做夢”
-
英國人也火大:中國對特朗普的評價,很難不贊同
-
義烏有信心挺過去,心疼美國一秒:他們上哪兒找襪子?
-
美財長污蔑中國“奪走”拉美礦權,中方駁斥
-
果然,又威脅歐洲:中國還是美國?
-
搖擺州共和黨人急死:中國都說奉陪到底了…
-
“美對華牛肉出口停滯,澳大利亞火速補位”
-
“美國客戶急電:SOS!90天內(nèi),能發(fā)多少發(fā)多少”
-
AI生成“吉卜力風格”圖片席卷網(wǎng)絡,爭議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