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德仁、薛其坤獲2023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最后更新: 2024-06-24 13:26:33新華社消息,全國科技大會、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兩院院士大會24日上午在京召開。習近平為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等頒獎并發(fā)表重要講話。
中國科技界的崇高榮譽,2023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由85歲的攝影測量與遙感學家李德仁院士、61歲的凝聚態(tài)物理領域科學家薛其坤院士獲得。其中,薛其坤成為該獎史上最年輕的獲獎者。
自1999年科技獎勵制度改革以來,共有吳文俊、袁隆平等37位科學家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是繼2021年11月,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舉行后,時隔兩年多再次頒發(fā)。有報道指出,這相當于積累了3年的項目在角逐2023年度國家科技獎,其獲獎難度較過去大幅提升,最終突出重圍的項目可謂優(yōu)中選優(yōu)。
這些科學家和標志性成果獲得國家科技獎勵
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今天揭曉。一大批貢獻卓越的科學家和標志性成果獲得國家科技獎勵。最受關注的2023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由李德仁、薛其坤獲得。
李德仁是著名的攝影測量與遙感學家,一直致力于提升我國測繪遙感對地觀測水平。他攻克衛(wèi)星遙感全球高精度定位及測圖核心技術,解決了遙感衛(wèi)星影像高精度處理的系列難題,帶領團隊研發(fā)全自動高精度航空與地面測量系統,為我國高精度高分辨率對地觀測體系建設作出了杰出貢獻。
薛其坤是凝聚態(tài)物理領域著名科學家,取得多項引領性的重要科學突破。他率領團隊首次實驗觀測到量子反?;魻栃趪H上產生重大學術影響;在異質結體系中發(fā)現界面增強的高溫超導電性,開啟了國際高溫超導領域的全新研究方向。
國家自然科學獎49項:一等獎1項,二等獎48項;
國家技術發(fā)明獎62項:一等獎8項,二等獎54項;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139項:特等獎3項,一等獎16項,二等獎120項;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10人。
基礎研究領域重大成果持續(xù)產出,自然科學獎連續(xù)9次產生一等獎。中青年科技人才成為我國科技創(chuàng)新的重要力量。三大獎通用項目中,45歲以下完成人占比40%左右。國家自然科學獎中,45歲以下完成人超過一半。
重點突出國家戰(zhàn)略導向
科技獎勵是我國長期堅持的激勵科技創(chuàng)新的重要基礎制度,是我們黨“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chuàng)造”方針的具體體現。
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評獎工作突出以下三個重要方面特點。
突出國家戰(zhàn)略導向。堅持“四個面向”,把服務國家重大戰(zhàn)略需求并作出創(chuàng)造性貢獻作為提名和評審的重要原則,圍繞國家戰(zhàn)略需要,優(yōu)化評審組設置和評審委員會專家構成,強化重點領域。
完善提名機制。制定《國家科學技術獎提名辦法》,壓實提名者對材料把關、協助異議處理核查等責任,要求提名者與候選者所在單位對候選者政治、品行、作風、廉潔等情況做好審核把關。
加強評審把關。按照水平高、作風硬的要求嚴格遴選專家組評審委員會,加強評審信譽管理,強化紀律約束,加強對候選者的誠信審核,依規(guī)做好異議處理工作。
國家科技獎時隔2年多再頒發(fā),獲獎難度為何大幅提升?
今天上午,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在北京頒發(fā)。這是2021年11月,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舉行后,時隔兩年多再次頒發(fā)國家科技獎。過去兩年多來,國家科技獎的提名制度、評獎周期等經歷了什么改革和優(yōu)化?時隔兩年多再次頒獎,與以往有什么不同?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采訪了上海市科技獎勵中心負責人。
“這兩年,黨中央和國務院對國家科技獎的提名制度做了優(yōu)化和完善,加強了黨中央的領導,并對評獎周期進行調整,由過去的一年一次改為兩三年一次?!笔锌萍吉剟钪行呢撠熑苏f,“今后,國家科技獎的競爭將日趨激烈,要求越來越高。”
2021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完善科技成果評價機制的指導意見》,提出改革完善科技成果獎勵體系。這份文件指出:要堅持公正性、榮譽性,重在獎勵真正作出創(chuàng)造性貢獻的科學家和一線科技人員,控制獎勵數量,提升獎勵質量。調整國家科技獎評獎周期。完善獎勵提名制,規(guī)范提名制度、機制、流程,堅決排除人情、關系、利益等小圈子干擾,減輕科研人員負擔。強化國家科技獎勵與國家重大戰(zhàn)略需求的緊密結合,加大對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成果的獎勵力度。
2024年5月,《國務院關于修改〈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的決定》公布,修改內容包括:“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堅持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重大事項,應當按照有關規(guī)定報黨中央?!?
從國辦文件到《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修訂,可以看到國務院對國家科技獎的提名制度、評獎周期、獎勵質量等方面實施了一系列改革和優(yōu)化舉措,讓中國特色科技獎勵體系的“金字塔尖”具有更高的含金量和公信力。
在提名制度和機制方面,2023年度國家科技獎的提名工作較過去更為嚴格,要求壓實提名單位和提名專家的責任,加強對科技項目及其完成人的審核把關。同時,由以往的各省區(qū)市不限額提名改為限額提名,名額根據過去3年提名項目的獲獎率確定。
今天揭曉的2023年度國家科技獎,已顯示出改革和優(yōu)化的成效。從獎勵數量來看,獲獎項目與2020年度基本持平,但獎勵質量顯著提升。這是因為,2021、2022年度都沒有頒發(fā)國家科技獎,相當于積累了3年的項目在角逐2023年度國家科技獎,其獲獎難度較過去大幅提升,最終突出重圍的項目可謂優(yōu)中選優(yōu)。
- 責任編輯: 范維 
-
我國科研人員在月壤樣本中首次發(fā)現天然石墨烯
2024-06-24 09:19 嫦娥奔月 -
我國重復使用運載火箭首次10公里級垂直起降飛行試驗成功
2024-06-23 14:58 航空航天 -
純度達99.9%!中國團隊實現海上風電驅動海水制氫
2024-06-23 08:07 觀察者頭條 -
全球首臺!這一重要裝備研制成功
2024-06-22 13:09 中國精造 -
“加拿大決定跟,但也怕…”
2024-06-21 18:08 -
中國科學家發(fā)現治療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突破性新療法
2024-06-21 07:27 -
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會7月4日開幕,特色亮點搶先看!
2024-06-20 16:00 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會 -
我國首個工業(yè)用途核能供汽項目正式建成投產
2024-06-19 15:17 能源戰(zhàn)略 -
“千里眼”最大“角膜”:相當于把北京五環(huán)內地面平整到高低差小于1毫米
2024-06-19 09:10 中國精造 -
全球首臺全高溫超導托卡馬克裝置在上海建成運行
2024-06-19 08:15 -
“美國在核電技術上落后中國10-15年”
2024-06-18 16:42 -
黃建新被AI修復開國大典畫面驚到:完全變了
2024-06-18 09:05 直擊上影節(jié):電影之城 -
馬斯克:未來無需手機,腦機芯片將替代
2024-06-18 08:22 -
最新研究!我國科學家發(fā)現流感病毒關鍵受體
2024-06-15 09:05 -
我國首顆探日衛(wèi)星,又有新發(fā)現
2024-06-14 13:45 航空航天 -
“是時候準備好應對40℃極端高溫的世界了”
2024-06-13 09:08 極端天氣 -
本源SL1000國產稀釋制冷機成功下線
2024-06-12 15:07 科技前沿 -
嫦娥六號月球“取貨” “快遞”如何帶回地球?
2024-06-07 07:12 航空航天 -
SpaceX“星艦”第四次試飛取得成功
2024-06-06 21:34 航空航天 -
嫦娥六號攜帶月背珍寶完成“太空接力”
2024-06-06 15:30 航空航天
相關推薦 -
“美國在糧食安全上的砝碼少了,中國安心了” 評論 62“中國越抓緊,西方越焦慮” 評論 86比美國更快?“這將成為中國的‘斯普特尼克時刻’” 評論 271三季報全公布,10省份增速超上半年 評論 102最新聞 Hot
-
“某些國家話說得很滿卻沒行動,中國正相反”
-
“我們幾乎轟炸了整個中東,卻一無所獲”
-
布林肯:美國的系統已經崩潰
-
白宮把他這段發(fā)言記錄改了,共和黨人:涉嫌違法
-
“美國在糧食安全上的砝碼少了,中國安心了”
-
他無視北約:我們愛見誰就見誰
-
比美國更快?“這將成為中國的‘斯普特尼克時刻’”
-
哈里斯:特朗普一句話冒犯了女性,冒犯了所有人
-
詹姆斯:支持哈里斯
-
秘密赴美訓練卻被美軍曝光,臺當局“頗感頭痛”
-
“中國越抓緊,西方越焦慮”
-
“中國工業(yè)制造規(guī)模是美國三倍!不拉上盟友,怎么競爭?”
-
面對恐怖主義,美媒卻如此挑撥中國和“巴鐵”
-
德國外長訪華遭冷落?真相是…
-
美媒發(fā)現中國雙航母“亮點”:殲15B和殲15D已服役
-
以色列拿到情報:伊朗要動手了,或在美國大選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