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發(fā)布
分享到:最后更新: 2021-02-27 11:51:132021年2月27日,科學技術部高技術研究發(fā)展中心(基礎研究管理中心)發(fā)布了2020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1. 我國科學家積極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取得突出進展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國科學家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疫情防控的重要講話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中央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和國務院聯(lián)防聯(lián)控機制統(tǒng)籌下,團結協(xié)作,爭分奪秒,取得了一系列突出進展,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提供了重要的科學支撐。
在病原學和流行病學方面,第一時間分離鑒定出新冠病毒毒株并向世界衛(wèi)生組織共享了病毒全基因組序列,為診斷技術的快速推進和藥物疫苗開發(fā)奠定基礎;闡明了新冠病毒入侵細胞的關鍵機制;持續(xù)深化病毒傳播途徑研究,為防控策略的優(yōu)化提供科技支撐;定量評估了我國防控措施的效果。
在檢測試劑研發(fā)和動物模型方面,在疫情之初迅速研發(fā)了新冠核酸診斷試劑,并研發(fā)了免疫檢測試劑,為病原檢測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構建了小鼠、猴感染新冠病毒的動物模型,為藥物篩選、疫苗研發(fā)以及病毒傳播機制的研究提供支撐。
在藥物和臨床救治方面,揭示了新冠臨床特征,在沒有特效藥的情況下,實行中西醫(yī)結合,先后推出八版全國新冠肺炎診療方案,篩選出“三藥三方”等臨床有效的中藥西藥和治療辦法,被多個國家借鑒和使用;解析了新冠病毒及關鍵蛋白質的結構,揭示了一批中西藥的作用機制;提出了建立方艙醫(yī)院、開展大規(guī)模核酸檢測、大數(shù)據(jù)追蹤溯源等科學防控方案,提高了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了感染率和病亡率。
在疫苗和中和性抗體研發(fā)方面,同時開展了滅活疫苗、病毒載體疫苗、蛋白亞單位疫苗、核酸疫苗等的研發(fā),腺病毒載體疫苗在全球率先開展1期臨床試驗,滅活疫苗在全球率先開展3期臨床試驗,并獲批附條件上市;鑒定并創(chuàng)制靶向新冠刺突蛋白S和受體結合域RBD的一系列中和單克隆抗體,形成抗病毒“雞尾酒”中國抗體組合方案。
我國科學家通過不懈努力和無私奉獻,通過嚴謹高效的科研工作,為我國取得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斗爭重大戰(zhàn)略成果提供了強大科學支撐。
陳薇院士在抗疫一線 圖丨中國軍網
2. 嫦娥五號首次實現(xiàn)月面自動采樣返回
11月24日,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海南文昌航天發(fā)射場發(fā)射,由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直接送入地月轉移軌道;此后,探測器經歷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huán)月飛行、月面著陸、月面采樣封裝、月面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與樣品轉移、月地入射、月地轉移和再入回收等飛行階段,歷時23天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qū)域安全著陸。
作為我國復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tǒng)工程,嫦娥五號首次完成了地外天體采樣與封裝、首次地外天體表面起飛、首次無人月球軌道交會對接與樣品轉移、首次月地入射并攜帶月球樣品高速再入返回地球等我國航天史上多個重大技術突破,最終實現(xiàn)了我國首次地外天體采樣返回。嫦娥五號月面自動采樣返回任務的圓滿成功,標志著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規(guī)劃的圓滿收官,是中國航天向前邁進的一大步,將為深化人類對月球成因和太陽系演化歷史的科學認知做出貢獻。
經初步測量,嫦娥五號任務采集月球樣品約1731克,圖|微信公眾號“中國航天報”
3. “奮斗者”號創(chuàng)造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
“奮斗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研制是我國“十三五”深海關鍵技術與裝備領域的重大攻關任務,于2016年立項啟動。2020年6月,“奮斗者”號完成總裝集成與水池試驗。2020年7月,“奮斗者”號完成第一階段海試,共計下潛17次,最大下潛深度4548米。2020年10月10日,“奮斗者”號啟航赴馬里亞納海溝開展第二階段海試,期間共計完成13次下潛,其中11人24人次參與了8個超過萬米深度的深潛試驗。11月10日8時12分,“奮斗者”號創(chuàng)造了10909米的中國載人深潛深度紀錄。
中國船舶七〇二所是“奮斗者”號研制的牽頭單位,在潛水器的總體設計、關鍵技術研發(fā)、集成建造及試驗驗證等工作中發(fā)揮了核心作用,創(chuàng)建了獨立自主的全海深載人深潛裝備設計技術體系,構建了穩(wěn)定可靠的高標準、規(guī)范化的試驗、檢測與應用體系,進一步在潛水器總體設計與優(yōu)化、系統(tǒng)調試與仿真、深海作業(yè)等關鍵技術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國際上首次攻克高強高韌鈦合金材料制備和焊接技術,實現(xiàn)萬米級浮力材料固化成型新工藝自主可控,潛水器動力、推進器、水聲通信、智能控制等核心技術水平進一步提升。
“奮斗者”號作為當前國際唯一能同時攜帶3人多次往返全海深作業(yè)的載人深潛裝備,其研制及海試的成功,顯著提升了我國深海裝備技術的自主創(chuàng)新水平,使我國具有了進入世界海洋最深處開展科學探索和研究的能力,體現(xiàn)了我國在海洋高技術領域的綜合實力,是我國深??萍继剿鞯缆飞系闹匾锍瘫?。
“奮斗者”號在西太平洋馬里亞納海溝成功下潛達到10058米。新華社發(fā)(中國船舶集團供圖)
- 原標題:2020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發(fā)布
- 責任編輯: 林鈴錦
-
我國制定的航天國際標準正式發(fā)布
2021-02-25 21:09 航空航天 -
解決以太網丟包世界難題:華為方案落地
2021-02-25 17:32 華為 -
“解剖”百年歷史建筑:上海城市智能體邁出關鍵一步
2021-02-25 15:23 -
清華團隊新成果在《自然》發(fā)表:有望解決光刻機自主研發(fā)難題
2021-02-25 14:17 科技前沿 -
今年,我國航天發(fā)射次數(shù)有望首次突破40次
2021-02-25 07:28 航空航天 -
我國成功發(fā)射遙感三十一號03組衛(wèi)星
2021-02-24 11:30 航空航天 -
天問一號進入火星停泊軌道
2021-02-24 09:07 航空航天 -
美德研究:地球上某些微生物可在火星暫時存活
2021-02-24 08:18 航空航天 -
NASA公布首批登陸火星圖像和音頻
2021-02-23 09:00 航空航天 -
月球樣品即將在國博向公眾展出
2021-02-22 22:01 航空航天 -
這位老科學家入場,大家紛紛鼓掌!
2021-02-22 21:48 航空航天 -
首個恒星級黑洞最新數(shù)據(jù):21倍太陽質量、自轉速度接近光速
2021-02-22 09:46 科技前沿 -
首次揭秘!華為手機循環(huán)利用全過程
2021-02-21 19:05 華為 -
F5G:國家產業(yè)安全與發(fā)展的重要新契機
2021-02-21 15:30 F5G進行時 -
武漢建設國家科技創(chuàng)新中心 科研團隊放寒假不休息
2021-02-18 15:15 智慧武漢 -
-
中國團隊刷新世界記錄
2021-02-13 17:44 -
震撼大片!天問一號火星捕獲過程影像發(fā)布
2021-02-12 16:44 航空航天 -
阿聯(lián)酋“希望號”率先入軌,會干擾到天問一號嗎?
2021-02-11 09:30 航空航天 -
相關推薦 -
特朗普稱“克里米亞歸俄羅斯”,澤連斯基回應 評論 247NASA資助的高校借到月壤,美國尷尬不? 評論 172“美方高估了自己,以為中國很急…” 評論 151“美企庫存只夠用60天,要是中國還不批準…” 評論 177最新聞 Hot
-
比較見真章,美國車主心態(tài)崩了:怎么中國啥啥都有…
-
特朗普稱“克里米亞歸俄羅斯”,澤連斯基回應
-
“美國百年優(yōu)勢,特朗普百日玩完,中國要趕上了”
-
領英創(chuàng)始人:若歐洲這么看中國,美國就慘了
-
“特朗普虛晃一招,中國沒上鉤”
-
日本:中國不買,我們想買美國玉米
-
特朗普:我開玩笑的
-
愛潑斯坦案關鍵證人自殺,曾稱遭英王子性侵
-
“不跟中國做生意,美國貨架要空”
-
楊瀚森參加2025年NBA選秀
-
美國務院警告:孕婦或遭拒簽
-
63歲徐錦江已向兒子交代后事
-
NASA資助的高校借到月壤,美國尷尬不?
-
中方出手,“肯尼亞完全轉向中國”
-
信中國還是信特朗普?CNN直播吵起來了
-
俄方定性:恐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