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純:回憶和想象之間的“真假慈禧”,從美國人畫的這幅肖像說起
分享到:最后更新: 2021-03-20 17:14:42到了20世紀后半葉,隨著電影電視媒體的崛起,“戲說”歷史人物之風屢見不鮮,慈禧因其自身經歷之傳奇,參考資料之豐富,成了中文影視圈中長盛不衰的“大女主”。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從1983年李翰祥導演的《火燒圓明園》算起,三十多年來,兩岸三地已制作發(fā)行了有關慈禧的電影電視劇五十余部,掀起了數(shù)次觀影觀劇熱潮。“老佛爺”的種種事跡都成了人們茶余飯后的談資,對她的評價也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不少人甚至將洋務運動引進西方先進科學技術、收復新疆等一系列“功績”都安到了她的頭上,以證明慈禧不再是禍國殃民的紅顏禍水,反倒是在危急時刻拯救江山的明君英主。再者,因為“老佛爺”愛聽戲,所以京劇的誕生也有她的一份功勞,更別提種種試圖證明她“公正無私”“愛民如子”的民間故事了。
事實上,以上這些說法并不新鮮,最早可以追溯到滿清遺老中去。1911年,清朝滅亡。次年,當時旅居日本的著名學者、自居遺臣的王國維就寫下了《頤和園詞》。在這首仿照長慶體創(chuàng)作的詩歌中,王國維以頤和園這座清末著名宮苑為背景,將慈禧的一生同清末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聯(lián)系在一起,抒發(fā)了自己對前朝的懷念之情。
在他的筆下,慈禧本人的政治才能極高,稱其“東朝淵塞曾無匹,西宮才略稱第一”,且政績斐然,“迅歸欃搶回日月,八方重睹中興年”。慈禧作為女主掌控朝政,并不有違綱常,反而值得贊頌,“五十年間天下母,后來無繼前無偶”。中間雖說對慈禧的驕奢淫逸也頗有微詞,“別啟瓊林貯羨余,更營玉府蒐珍異”,但隨機馬上肯定她在“辛酉政變”中穩(wěn)定時局,之后又有教導同治皇帝的功勞,“手夷端肅反京師,永念沖人未有知。為簡儒臣嚴諭教,別求名族正宮闈。”同治皇帝英年早逝,為了江山社稷,慈禧不得不另立自己的侄子兼外甥載湉為光緒皇帝,為培養(yǎng)新帝不辭勞苦,“提攜猶子付黃圖,劬苦還如同治初”。
其實,王國維本人從未見過慈禧,很難說他對后者有什么個人感情。他在《頤和園詞》中對慈禧的贊頌,更多的是將其作為前朝的一個象征符號,抒發(fā)的是朝代興亡的無奈感,更將對自身和國家未來迷茫無助的凄涼感表達得淋漓盡致。
慈禧與德齡、容齡兩姐妹,照片收藏于美國弗利爾美術館和亞瑟·薩克勒博物館
還有很多影視劇也想要努力塑造一個“不一樣的慈禧”,其內容大量取材于德齡、容齡兩姐妹的回憶錄,這些資料看似可靠,但未必是信史。這兩姐妹出身滿族官員家庭,又受過良好的西方教育,故得以被慈禧召入宮中充當近侍,她們于1903年初入宮,1905年初因父親病重而離宮。兩年來,兩姐妹充分參與到慈禧的日常生活中,因兩人熟習英法語言,也時常出現(xiàn)在這一時期的外交活動中。
德齡離開清宮后遠赴海外,她的回憶錄《清宮二年記》,以及此后以慈禧、光緒為原型創(chuàng)作的小說《御香縹緲錄》《瀛臺泣血記》均用英文寫作而成,一時間風靡海外。德齡一直把自己在清宮的生活視為其人生中的巔峰,因此她在書中對慈禧可以說是不吝贊美。在她筆下,“老佛爺”在政事上思想開明,舉止大方,與外國使節(jié)交流起來也是不卑不亢,頗具大家風范;私下里又品味高雅,風趣幽默,即便是與同時代的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相較也毫不遜色。德齡塑造的這一“虛實結合”的慈禧形象影響深遠,很多關于慈禧的外文傳記和通俗小說均大量參考了她書中的細節(jié)。但事實上其史實錯誤頗多,不勝枚舉,著名的清史專家朱家溍就專門撰文歷數(shù)德齡回憶錄中的史實錯誤。
相較之下,容齡晚年寫成的《清宮瑣記》筆調樸素,對人物和相關事實的評述較為真實客觀。在她的敘述中,這一時期的慈禧雖然熱衷于搞“夫人外交”,但她私下依舊看不起外國人;而且若是在這類場合遇到較為尖銳的政治問題,她也都是“避重就輕”地搪塞過去,不會表明自己的看法。容齡還在此書中明言慈禧與光緒之間的關系很僵,從兩人的日常交流來看,慈禧分明就是封建家長制的化身,頑固不近人情;而光緒處處受壓制,自身處境很是凄涼。在真真假假的“回憶”與“想象”之間,到底哪一個才是“真正”的慈禧?評價歷史人物除了史實為依據(jù),那幅慈禧肖像畫最后的結局也許能給我們一個啟示:現(xiàn)代性是考量的關鍵要素。
卡爾的慈禧畫像被陳列在美國館
1904年4月,卡爾終于將慈禧的“圣容”繪制完畢。畫作先經過慈禧本人、各國公使夫人以及王宮貴戚們逐級審閱評賞,之后被送入外務部,正式準備開始運往美國圣路易斯公開展覽。為表慎重,肖像將由火車專列專門修筑的鐵軌運往天津,從天津搭輪船前往上海,最后從上海運往美國。這幅畫在中國國內運輸時有專人護送,每到一地都有當?shù)刂匾賳T迎接。6月9日,該畫終于抵達圣路易斯,此時距萬國博覽會開幕已一月有余。
令人頗感意外的是,這幅畫并沒有安排在中國館展出,而是作為一件美國當代藝術作品放在了美國館展出。這幅慈禧肖像畫在此處的功能不再是讓更多人能見到中國統(tǒng)治者的“真實”容貌,更像是美國炫耀其“門戶開放”外交政策勝利的成果。
當時在圣路易斯萬國博覽會上的西方人,面對這樣一幅畫——在昏暗的鳳凰屏風下,主人公身著華麗繁縟的明黃色長袍,神情莊重卻面色慘白——是絕不可能將畫中人同任何現(xiàn)代國家的君主聯(lián)系在一起的,到頭來只會加固他們的刻板印象:畢竟,有什么會比一個衰落古國的年邁女王更能代表他們心目中那個想象的東方?
本文系觀察者網(wǎng)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wǎng)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朱敏潔
-
僅剩70位!南京大屠殺幸存者蔡麗華逝世
2021-03-01 11:24 -
大明之恥,為何后世史官要抹白?
2021-01-28 08:49 觀學院 -
登上《國家寶藏》的王貞儀,是當時“才女”無奈的縮影
2021-01-07 08:27 -
航天603基地入選國家工業(yè)遺產:中國第一個探空火箭發(fā)射場
2020-12-31 08:08 航空航天 -
中組部部長:歷史的苦難不能忘記,前進的腳步永不停息
2020-12-13 11:41 -
南京大屠殺史實展62天,收到20550條留言
2020-12-13 10:24 -
志哀!國家公祭日,南京下半旗
2020-12-13 09:35 觀察者頭條 -
河南發(fā)現(xiàn)2600多年前戎人王級大墓
2020-11-29 22:09 考古 -
央視首次公開毛岸英一段珍貴影像
2020-10-23 09:48 紀念志愿軍抗美援朝70周年 -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75周年學術研討會在京召開
2020-08-29 11:07 -
專訪謝晉元將軍之子謝繼民,聽他講述《八佰》背后的故事
2020-08-15 10:03 -
《北史》中鮮有美人故事,鮮卑人真的顏值不在線嗎?
2020-07-20 07:36 -
從全民族抗戰(zhàn)汲取復興力量,習近平這樣論述
2020-07-08 12:59 -
不忘“七七事變”,聽習近平這樣論述“戰(zhàn)爭與和平”
2020-07-08 08:56 -
83年前的今天,危急!危急!危急!
2020-07-07 08:31 -
臺灣學者否認原住民來自大陸,然而我們有一個直接證據(jù)…
2020-06-27 08:16 -
重建中國歷史的“大一統(tǒng)”敘事,是關乎國本的大事
2020-05-05 08:56 -
遙望兩千多年前的秦人如何防疫和治病
2020-04-21 08:28 -
宗教新右翼與當前美國的對華政策
2020-03-07 09:01 中美關系 -
“官僚主義式”政治留下的歷史教訓,值得警惕
2020-03-03 08:45
相關推薦 -
“美國救援人員剛到緬甸,就收到了解雇通知” 評論 102受不了特朗普,美財長打算“跳船”了? 評論 117全美數(shù)十萬人涌上街頭,“住手吧!特朗普” 評論 484“中方清單上的每一項,都瞄準要害” 評論 204最新聞 Hot
-
“特朗普這么做就是干涉法國事務”
-
“美國救援人員剛到緬甸,就收到了解雇通知”
-
受不了特朗普,美財長打算“跳船”了?
-
時間定了!“C909將執(zhí)飛越南國內航線”
-
澤連斯基準備用測謊儀“抓內鬼”
-
石破茂希望跟特朗普通話
-
澤連斯基猛批美國:軟弱!
-
尹錫悅再發(fā)聲
-
英方警告以色列:這不是對待英國議員應有的方式
-
全美數(shù)十萬人涌上街頭,“住手吧!特朗普”
-
歐盟報復美國?西班牙和意大利跳出來反對
-
“中方清單上的每一項,都瞄準要害”
-
罕見!黨內盟友與特朗普唱反調:明年我們可能面臨“血洗”
-
“崇拜了美國這么多年,我們還能信什么?”
-
“特朗普不代表所有美國人,請別報復我們州”
-
中柬掛牌,洪瑪奈感謝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