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丁·雅克:新首相特拉斯和中英關系
觀察者網:特拉斯和保守黨現在不但面臨國內問題的挑戰(zhàn),還要制定外交政策。上次采訪你時,你提到特拉斯是保守黨內對華態(tài)度最為強硬的人之一。你認為保持“鷹派”外交立場是否能幫助她坐穩(wěn)首相之位,是否真能“裨益”英國?你認為在她的任期內中英關系將如何發(fā)展?
馬丁·雅克:英國人對中國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很大的轉變,就像大多數西方國家對中國的態(tài)度發(fā)生轉變一樣??赡軓谋臼兰o初開始,尤其是2005年至2016年之間,當時人們對中國的態(tài)度相當開放。這種開放態(tài)度在2013-15年間達到了頂點。然后西方和英國對中國的看法開始變得封閉,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特朗普引發(fā)的。特朗普對西方輿論非常有影響力,不僅僅是美國輿論,當然還有英國輿論。
所以西方人剛開始是以開放態(tài)度看待中國,把中國看作機遇、新市場和新合作伙伴等。而突然間,整個形勢就發(fā)生了巨大變化,對華恐懼癥開始蔓延。中國已不再是機遇,而是威脅,特別是經濟威脅。中國還成了安全、技術等方面的威脅。這就是目前的情況?,F在真是發(fā)生了一個巨大的轉變。這一轉變廣泛地影響了民眾的對華態(tài)度?,F在民眾普遍認為中國是一個問題,我們不能信任中國等等。保守黨右翼是這一立場的積極支持者。
你可以從歷任首相身上看到事情是如何變化的。卡梅倫是在中國被視為大機遇時擔任首相的。當時英國認為中國代表了未來,我們應該發(fā)展與中國的關系,我們應該成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成員等等。然后在他任期內出現了英國脫歐,這是變化的開始,也是英國向右轉變的開始。
特雷莎·梅繼續(xù)推行之前的對華政策,但已更加務實,不再那么熱情了,但她在位時間不長就下臺了。然后是鮑里斯·約翰遜,他不是像特拉斯所說的那樣反華。但他肯定代表著英國的又一次右轉,又一次排斥中國,對華立場變得更加強硬。
現在特拉斯上臺了,特拉斯周圍的人都是保守黨內的強硬右派,我可以舉出幾個人的名字。我想這就是我們現在的處境。換句話說,特拉斯上臺代表了反華派的崛起。
在這種情況下,我想提一些很有趣的事,追溯一下過去。我不知道具體是哪一年,好像是2013或2014年左右。特拉斯是英國教育部的低級官員。我記得有一份報告是比較中英8歲和13歲學生在三個科目上的表現。在這場國際對比中,中國上海學生的各項表現都勝過英國學生。我非常清楚地記得,特拉斯說她要飛往上海,去看看上海的學校是怎么做的,以及英國是否可以從中學到什么。所以說特拉斯上臺代表著英國對華態(tài)度發(fā)生了轉變,從將中國視為機遇和英國應該學習中國,變?yōu)槲覀儸F在排斥中國的態(tài)度。
觀察者網:這很有趣。聽起來,特拉斯的決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意識形態(tài)的支配。面對大國競爭、英國“脫歐”等現實情況,你認為受阻的中英關系是否有出路?我們在烏云中是否還能看到一線光亮?
馬丁·雅克:在這個問題上,我不是樂觀主義者。我認為2016-2018年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美國的對華態(tài)度在此時發(fā)生了根本性轉變。它開始將中國視為對手,視為對其全球霸權的威脅。這不像天氣變化那樣來去匆匆。這種情況將持續(xù)很長一段時間。美國將不得不努力應對中國這樣一個非常有實力的等量級對手。
而中國不會停止發(fā)展,中國正在崛起,正變得越來越重要,中國在各個領域正變得越來越有能力。所以,如果美國人真這樣看,那中國就是美國的競爭對手。實際上,我想我們都在等著看美國怎么應對目前這種局面,我不知道這種局面會持續(xù)多久。
通常情況下,這一時期就像冷戰(zhàn)時那樣,就像1972年美中開始良性互動,尼克松與毛澤東見面時那樣。這一時期持續(xù)了20-30年,而不是5年。我們進入新時期大約有5-6年了,我沒有看到任何變化,所以我認為這會是一個很長的時期。
這并不意味著我們放棄了,我認為這并不意味著中國放棄了改善關系的努力,我認為這對世界和平極其重要,因為我們現在可以看到,和平本身不能像此前那樣被視為理所當然。我們不能再這樣做了。歐洲已經爆發(fā)了俄烏戰(zhàn)爭。這在某種程度上是當前形勢發(fā)展的一個征兆。現在已不是討論舉行什么會議達成什么協(xié)議的問題,而是要如何整軍經武,研發(fā)新式武器的問題。
烏克蘭戰(zhàn)事正酣
所以總體來說,基調已經發(fā)生了變化。但非常非常重要的是,中國要想辦法保持聯系,找到可行辦法,通過達成協(xié)議的方式應對當前形勢。我認為現在絕對不是針鋒相對的時候。你知道在一個國家采取行動后,另一個國家會以同樣的方式做出回應,這樣的情況已經出現了。當你針鋒相對時,危險在于局勢會繼續(xù)惡化,但惡化的肇因卻都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這變成了某種形式的冤冤相報。
我們都熟悉西方圣經里的某些表述,如圣經舊約中著名的以眼還眼以牙還牙,而這正是我們應在當前形勢下要竭力避免的。中國不能示弱,但也不能逞強,而是要展示自己的自尊自信。中國已認識到國際合作的重要性。所以中國應該說,在某種情況下,我們不能冤冤相報,而是要忘掉積怨,中國要以自尊自信的姿態(tài)面對其他國家。
在此,我發(fā)出呼吁,在一個越來越動蕩和危險的世界里,我們不需要反華,我們需要知道何時停止反華。
觀察者網:謝謝你的建設性意見。我們今天時間有限,最后談一下疫情問題吧。目前,疫情仍在全球肆虐,但英國和大部分西方國家似乎已經不管那么多,選擇“走出疫情”。記得上次采訪時,你提到自己新冠檢測呈陽性。你現在感覺如何?在抗擊新冠疫情方面,你對新一屆英國政府有什么建議嗎?
馬丁·雅克:我很好。非常感謝你的關心。我在6月份第一次感染了新冠病毒。我被告知,這是一種討厭的小病毒,可以造成相當大的破壞。我不認為新冠疫情已經結束了。我認為新冠疫情仍然是一個大問題,但在西方有一種心態(tài),認為新冠疫情真的已經結束了。這不僅在政府層面表現為嘗試與新冠病毒共存,還在民眾層面表現為很少有人戴口罩。疫情幾乎像是消失了。人們大體上表現得好像它已不再是一個問題,盡管在擁有6000多萬人口的英國,每天仍有10萬新增新冠病例。
所以現在感染人數仍然相當多。我擔心目前英國采取的策略會低估新冠疫情的影響。目前在英國仍有爭論。其中一個問題是英國經濟現在和其他歐洲國家的經濟一樣糟糕。物資短缺的原因實際上被掩蓋了,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追問物資短缺的原因是什么?其實,一個原因是英國脫歐。很明顯,英國脫歐搞砸了供應鏈。你以前從未懷疑過供應鏈會出問題, 但現在供應鏈就經常會斷裂。另一個問題是勞動力短缺。勞動力短缺不僅僅是因為英國脫歐,這是一個主要原因,但另一個重要原因是新冠疫情,這個原因一直不那么明顯。
問題是很多人受到了新冠病毒的長期影響,從而退出了勞動力市場。換句話說,他們在感染新冠病毒后會一直受其影響。我對此非常清楚,是因為我兒子就受到了新冠病毒的長期影響。這使得很多人退出了勞動力市場。
中國的抗疫策略與西方策略不同。中國的策略是不接受與新冠病毒共存,盡一切努力防疫。所以中國的病毒感染率非常低。而西方則不同,沒有拒絕與其共存。我們的立場基本是,我們不能讓新冠病毒致命。在接種了疫苗后,新冠病毒致死率已經非常低。疫苗的效果很好,但疫苗無法阻止人群感染病毒。
如果中國的新增感染像英國一樣,差不多每天10萬人,這意味著中國會有10%到20%的人口感染新冠病毒并長期受其影響。首先這些人會退出勞動力市場。其次這意味著去醫(yī)院問診的人數會激增。現在沒人知道該如何遏制新冠病毒對人的長期影響?,F實情況就是如此,沒人了解長期效應,現在還沒有辦法應對病毒對人的長期影響,只有一些治標不治本的方法,可這些方法不能解決人們的痛苦問題,只是確保人們不會死。
所以現在你知道我們的疫情形勢是怎樣的了。一面是中國策略,另一方面則是西方策略,在整個疫情期間,西方都沒有足夠認真地看待疫情。開始是西方不像中國那樣重視生命,而現在則是不像中國那樣注意預防感染。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由冠群 
-
頂著西方制裁,俄羅斯最大油企上半年凈利潤增長13%
2022-09-19 15:53 俄羅斯之聲 -
“莫迪當面抨擊普京”?印媒看不下去了
2022-09-19 15:34 印度驚奇 -
特朗普:我曾經送給默克爾一面用來投降的白旗
2022-09-19 12:32 德意志 -
“法國參與反俄制裁是重大地緣政治錯誤,歐盟正變得‘帝國主義’”
2022-09-19 12:05 法國見聞 -
拜登:有意競選連任,但還沒下定決心
2022-09-19 12:04 美國政治 -
看誰能發(fā)好90分鐘呆?韓國“漢江發(fā)呆大賽”時隔三年重啟
2022-09-19 11:45 -
超強臺風“南瑪都”登陸日本:超30萬戶停電,1死50傷
2022-09-19 11:36 -
拜登首次評論特朗普私藏文件:怎么會有如此不負責任之人?
2022-09-19 11:20 美國政治 -
菲律賓警方從兩家機構解救231名中國公民
2022-09-19 10:51 -
劍指俄羅斯,美國突然大談“聯合國改革”
2022-09-19 10:27 觀察者頭條 -
最大政治獻金案曝光!美國正滑向系統(tǒng)性失敗?
2022-09-19 08:47 美國政治 -
哈薩克斯坦首都名稱正式恢復為阿斯塔納
2022-09-19 08:14 -
俄稱打擊烏多處目標,烏稱渡過奧斯基爾河
2022-09-19 07:25 烏克蘭之殤 -
美國新增感染病例4710例、死亡病例7例
2022-09-19 07:16 美國一夢 -
敘媒:美軍在敘非法駐軍基地遭導彈襲擊
2022-09-19 07:00 -
嘴仗之后,歐盟對匈牙利下手了
2022-09-18 23:25 -
做不了班主任,日本女教師竟給全班午餐下毒……
2022-09-18 23:16 -
英女王去世后,BBC擔憂起王室在美國的未來…
2022-09-18 21:56 -
日媒:安倍國葬反對者超6成
2022-09-18 17:04 -
相關推薦 -
“白宮承認‘中方沒打來過電話’,我早就知道…” 評論 166“如果美國不認真對待,會被中國徹底碾壓” 評論 126中國按下“暫停鍵”,“波音重大挫折” 評論 144“長期來看,特朗普關稅或將增強中國國內經濟” 評論 166最新聞 Hot
-
跨性別女性算不算法律定義上的女性?英國判了
-
“也有想把工廠遷回美國的,但零件還得從中國買”
-
“現在是2025年,不是1939年,誰敢攔我?”
-
起訴!“加州州長向特朗普發(fā)起最直接的法律挑戰(zhàn)”
-
葉劉淑儀:夏寶龍講話是在提醒香港企業(yè)家勿“利字當頭”
-
三河市回應“警徽改色”:適配墻體顏色
-
“白宮承認‘中方沒打來過電話’,我早就知道…”
-
歐盟威脅武契奇:去了,入歐就沒戲了
-
又要跟馬斯克杠上了?OpenAI布局社交網絡
-
“如果美國不認真對待,會被中國徹底碾壓”
-
“買到就是賺到”,特朗普家族出“股神”?
-
第一通電話打給中國,“不然我們像傻瓜”
-
想得真美!美國被曝計劃用關稅談判來孤立中國
-
麻省理工“明星科學家”,加盟北大
-
中國按下“暫停鍵”,“波音重大挫折”
-
“中方反制后續(xù)來了,而特朗普幾乎毫無還手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