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世默:抗疫成功,中國人民更信任自己的領導人
最后更新: 2020-06-15 12:48:45【本文英文原文5月14日發(fā)表于美國《外交政策》網(wǎng)站,作者授權觀察者網(wǎng)發(fā)布中文版】
如今的上海,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正逐步恢復正常。餐廳和酒吧已經(jīng)恢復營業(yè),我和我的同事們也回到了公司辦公。唯一和以往不同的是,我們走進公共場所都需要測量體溫。
疫情平復后,上海的活力正在逐漸恢復。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我投資了哈啰單車(中國最大的共享單車公司),在他們的業(yè)務數(shù)據(jù)中了解到,單車使用量已經(jīng)恢復到了疫情之前的七成。在中國各地,疫情的陰霾正在逐漸消散。而就在一個多月前,全國民眾還生活在疫情永不消散的噩夢中。疫情就此結束,是此時每一個中國人最強烈的愿望。
在這個重要轉折時刻,我想分享一下我所感受到的,關于中國政府與社會的五點體會。
中國人民信賴他們的政治制度
全球最大的獨立公關公司愛德曼(Edelman)發(fā)布的《全球信任度調(diào)查報告》指出,中國民眾對政府的信任指數(shù)高達82,在所有被調(diào)查的國家中位居榜首。而根據(jù)皮尤(Pew)研究中心的調(diào)查,超過80%的中國人對國家的前進方向表示滿意。
然而,無論在國際主流媒體還是日常討論中,卻鮮有人提及這些事實。為什么會這樣呢?我認為是由于西方人對中國現(xiàn)實情況的理解一直受到自由主義敘事的左右,這一敘事將中國描述為“威權主義政黨國家”,在本質(zhì)上不可能贏得公眾真正的信任。人們在先入為主的心態(tài)左右下,完全不關注各種民調(diào)數(shù)據(jù)所顯示的結果:中國人民信賴他們的政治制度。
對于關注中國的人們來說,文化與制度差異客觀存在,缺乏超越意識形態(tài)的對比環(huán)境也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誤解。
然而現(xiàn)在,在大自然力量的磅礴沖擊之下,人們終于有機會一窺真相。
1月23日,中國政府決定對武漢實施“封城”,這一措施隨后擴展到整個湖北省,覆蓋人口達5600萬,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guī)模的檢疫隔離行動。兩天后,除西藏以外的所有省級行政區(qū)都啟動了重大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一級響應,超過7.6億城市居民被要求居家隔離,非必要情況外不得外出,在公共場合必須佩戴口罩。大部分村莊也被封閉起來。當時全國報告的感染病例共571例,死亡17例——以現(xiàn)在的眼光看,那時感染和死亡人數(shù)還處于相當?shù)偷乃健?
除夕夜,武漢市漢秀劇場外墻打出“武漢加油”字樣(圖自:新華社)
這些防疫措施的力度和廣度驚動了舉國上下。在2000萬人口的上海,往常車水馬龍的街道一夜之間變得空空蕩蕩,行人與汽車都不見了蹤影。起初我認為這種局面只會持續(xù)一兩周,然而時間一天天過去,防疫措施卻沒有松動的跡象。人們繼續(xù)呆在家里,街上仍然空空蕩蕩。
數(shù)億人及時響應,自覺地全面貫徹政府的防疫措施,這是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我個人也始料不及。來過中國的人都會發(fā)現(xiàn),在街頭執(zhí)法的中國警察沒有配槍,處理非惡性違法行為時很少采取強制暴力措施。因此中國人往往“不拘小節(jié)”,甚至會為一張交通罰單和警察爭論不休,這在一些其他國家是不敢想象的情景。然而正是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此次疫情期間,人們面對持續(xù)如此之久的大規(guī)模封城和隔離措施,能做到貫徹始終,除了高度信任政府的忠告并自覺服從指揮,沒有其他理由可以解釋。
當然這也是出于自我保護,畢竟沒人愿意得病。但如果我們拿其他國家來對比,會發(fā)現(xiàn)有些地方,大批年輕人在疫情初期公然違抗政府禁令和警告,聚集在海灘和夜店;還有一些地方,甚至至今仍要出動警察來采取強制措施。顯然,光靠人的自利性是遠遠不夠的,只有人民高度信任他們的政府提供保障的能力和專業(yè)性,才能達到這種服從程度。
在與民眾的溝通上,政府也不遺余力,每天都會通過各大媒體公布官方疫情數(shù)據(jù),這包括全國數(shù)據(jù)和各省市數(shù)據(jù)。每時每刻,電視上都會有專家詳細介紹病毒的特性,以及國家不斷調(diào)整的應對措施。每一份報紙都在宣傳保持社交距離的重要性。也就是說,民眾對國家的信任建立在信息暢通的基礎上,而不是盲目服從。
中國的民間社會生機勃勃
如果2月初的時候你宅在家忙于刷社交媒體,很可能得出與事實截然相反的結論。中國社會正在經(jīng)歷“文革”以來最大的創(chuàng)傷,公眾的憤怒情緒高漲。人們看到,當年“非典”爆發(fā)后所建立的疫情信息通報制度在這次新冠疫情初期近乎失效,很多人因此推測是地方官員向上級“報喜不報憂”,以至于延誤了最佳防治時機,認為這暴露了中國政治體制的問題。這種強烈情緒在武漢醫(yī)生李文亮被病毒奪去生命之后到達了沸點。這名曾于去年12月在工作伙伴的微信群中對冠狀病毒發(fā)出危險預警的醫(yī)生,在被當?shù)鼐臁坝栒]”后,在工作中因不幸感染新冠病毒而殉職。如果這是你看到的全部情況,那就很可能得出結論,認為中國遭遇了“切爾諾貝利時刻”甚至即將迎來它的“阿拉伯之春”(有些人確實已經(jīng)提出了這樣的說法)。然而,在事實面前,這些假設被證明是建立在不完整信息基礎上做出的誤判。
當中央政府為這場人類歷史上規(guī)模最大的抗疫行動發(fā)起總動員時,全國民眾的力量凝聚到了一起。50萬名志愿者奔赴湖北抗疫前線,冒著健康和生命危險開展醫(yī)護、檢疫和后勤工作。全國有200多萬名公民注冊并擔任志愿者。他們鼓舞人心的故事和影像在社交媒體上不斷刷屏。盡管許多咖啡館和餐廳的生意蒙受了慘重損失,卻仍然向志愿者提供免費食品和飲料。一張武漢社區(qū)工作人員的照片在網(wǎng)絡上廣為流傳,他從頭到腳掛滿了幾十個藥包,要派送到各家各戶。全國幾乎所有居民小區(qū)都設置了24小時無休的檢查崗,由志愿者和保安負責控制人員出入并測量體溫。許多社區(qū)還組織志愿者登門看望老年人等薄弱人群,為他們解決生活問題。想象一下,在這個14億人的國家里,每條街道、每個社區(qū)、每個村莊都在同時上演同樣的一幕!
下沉到社區(qū)的武漢市園林局職工楊麗青在調(diào)試播放防疫事項的喇叭(圖自:新華社)
正是由于政府與民間力量相互信任、合力抗疫,并及時采取大量細致有效的措施,糾正了疫情爆發(fā)最初的混亂,確保能觸達到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才讓人民迅速恢復了信心。
與此同時,政府和各社會機構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發(fā)布了大量信息,通報疫情和冠狀病毒的特性。公眾大規(guī)模地通過社交媒體參與討論,促進了信息的傳播?,F(xiàn)在,西方頂尖專家和權威人士在CNN、BBC等國際電視節(jié)目里談論病毒在硬表面上或以氣溶膠形式存活時間等各類防疫問題,但早在2月,這些就已是億萬中國網(wǎng)民的熱搜話題。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楊晗軼 
-
美國黑人男子酒后奪槍,遭警方擊斃
2020-06-13 23:00 美國槍擊案 -
他吊死樹上,美國民眾又怒了
2020-06-13 22:53 美國一夢 -
美國這市真要解散警察局了
2020-06-13 20:55 美國一夢 -
允許警察用廁所,美高校道歉了
2020-06-13 16:15 美國一夢 -
在法國,警察開始上街抗議了
2020-06-13 14:21 法國見聞 -
美國疫情反彈,白宮給的理由…
2020-06-13 10:39 新冠肺炎抗疫戰(zhàn) -
澳籍男子在中國走私毒品,死刑!
2020-06-13 09:25 依法治國 -
美國新增27026例,累計破204萬
2020-06-13 07:37 美國一夢 -
果然,哈工大被美國“捅了一刀”
2020-06-12 23:52 涼戰(zhàn) -
特朗普又黑拜登:中俄日跟他談判,美國就沒了
2020-06-12 22:58 美國政治 -
英國又一起歧視案件!亞裔男子見愛犬被踢后忍不住了...
2020-06-12 21:03 觀網(wǎng)看片 -
澳大利亞總理道歉了
2020-06-12 20:50 -
特朗普對中國留學生下手,教育部強力表態(tài)
2020-06-12 20:14 中美關系 -
“這個太平洋島國一鬧,澳大利亞遏制中國努力遭重創(chuàng)”
2020-06-12 19:58 -
美國教授扎心了:美國抗疫效果比中國差100多倍
2020-06-12 19:13 新冠肺炎抗疫戰(zhàn) -
澳大利亞也開始了
2020-06-12 16:01 -
大使:孟晚舟案是“政治事件”,美國是中加關系“麻煩制造者”
2020-06-12 15:53 -
出兵保衛(wèi)華盛頓那幾天,花了好多錢
2020-06-12 15:03 美國黑人血案 -
美國延長華為中興禁令,中方在WTO反擊
2020-06-12 14:52 -
朝美首腦會談兩周年,朝鮮外務相怒批美國偽善
2020-06-12 13:59 朝鮮現(xiàn)狀
相關推薦 -
“特朗普會讓世界團結起來,減少對美依賴” 評論 56“剛剛,我看到了未來,它不在美國” 評論 136特朗普竟對中國征收34%“對等關稅” 評論 938解放日?“對于市場而言這是‘屠戮日’” 評論 71“世界變了”,加拿大汽車零部件巨頭瞄準中國市場 評論 36最新聞 Hot
-
“剛剛,我看到了未來,它不在美國”
-
誰被征了50%的最高關稅?
-
四名共和黨議員倒戈阻止對加關稅,特朗普破口大罵
-
“特朗普會讓世界團結起來,減少對美依賴”
-
特朗普發(fā)動全球關稅戰(zhàn),美國VS全世界
-
結束全球化?“不是按個開關,美國就能搖身一變”
-
諾獎得主克魯格曼:特朗普在貿(mào)易上已經(jīng)徹底瘋了
-
特朗普“汽車關稅”也落地了,“日本GDP將萎縮0.3%”
-
“白宮已接近批準”,美方想租用算法?
-
提到日本關稅還念念不忘:我說的話,安倍秒懂
-
“沒有美國這么對朋友的!但…”
-
連企鵝都不放過!特朗普向無人島征稅10%
-
美媒感慨:面對特朗普威脅,中國毫不退縮
-
美對等關稅清單竟將臺灣列為“國家”
-
前谷歌學者羅劍嵐加入智元機器人,任首席科學家
-
遼吉蒙2024年常住人口總量繼續(xù)下降,出生人口略回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