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瑋:奔赴朝鮮戰(zhàn)場時,她只有11歲
最后更新: 2024-10-25 11:47:4303
“文藝工作上高山、進坑道、上火線”。前沿陣地數量多、分布廣,對于劉軍來說,冒著敵機轟炸長途行軍是常有的事。夜間連續(xù)六七個小時的行軍,常常令她困得睜不開眼。“有次走著走著就睡著了,險些連累拉著我的魏隊長一起掉進了溝里?!蹦谴沃螅瑒④姳愕叫l(wèi)生員處要來一些清涼油。困意來襲,她便將清涼油往眼睛上涂,難以形容的痛楚瞬間令她精神百倍。
“偶爾,部隊也會白天行軍。說是山路,其實并沒有路,大家只能攀著荊棘和雜草向上爬。有次攀爬,那雜草荊棘比我個頭還高,我不想讓大同志們?yōu)槲覔?,就一邊爬一邊嚷嚷著要和他們比賽?!彼懔藙磐吓溃珓偱赖缴巾?,便累得失去了意識?!暗确株犻L叫我起來吃飯時,同志們已經在砍樹挖掩體,而我正睡在墊著樹葉和草的掩體里?!?
“山上不能點火,大家只能吃自備的干糧,喝低洼地里的積水,舔樹葉上的露水和冰凌,喝尿的情況也是常有的?!鄙钌系钠D苦可以忍受,可敵機的猖狂卻戰(zhàn)士們氣惱萬分。沒有制空權和先進的武器,敵機發(fā)現志愿軍戰(zhàn)士們便常常貼地飛行,挑釁滋擾。
“有一次,我們在一個山間行進,敵機群發(fā)現我們后,俯沖而來,飛得比山的高度還低?!贝蠹覒嵑薏灰?,一年輕戰(zhàn)士跑到機槍旁,雙手托起機槍的兩根前支架對準敵機,機槍手抓準機會一陣猛射?!爸辛?!那敵機被射中后冒著黑煙往下栽。其余敵機還以為我們用了什么新式武器,嚇得趕快逃走了?!睌硻C走后,樹林里一片歡騰。大家把那名年輕戰(zhàn)士舉起來,拋得高高的。他手掌的虎口已被震裂,鮮血淋漓,臉上笑容燦爛。“我們志愿軍就是有著這種大無畏的精神,才使美帝不可戰(zhàn)勝的神話破滅?!?
“不僅要緊跟戰(zhàn)斗部隊,還要做好行軍中的鼓動工作?!蔽乃嚤鴤儠褢?zhàn)士們的英勇事跡編成快板和小曲,站在行進隊伍旁說唱給部隊聽。行軍路上,劉軍總是手挾小竹板,邊說邊唱為部隊鼓勁。不少戰(zhàn)士看到她,會對她說:“小同志,你就等著聽我們勝利的好消息吧?!眲④娨泊饝麄?,會將他們英雄事跡記錄下來編成節(jié)目?!翱珊髞?,他們中很多人都沒能回來。我時常想起他們可歌可泣的事跡,懷念他們?!?
志愿軍在戰(zhàn)場挖戰(zhàn)壕,右一為劉軍
1953年,停戰(zhàn)前的戰(zhàn)斗即將打響。在劉軍的再三懇求下,她和幾名文工團女兵一起駐扎進前線坑道。
“很多年輕人以為文工團只是在戰(zhàn)場唱唱演演,其實我們要做的事情很多?!绷硪幻墓F戰(zhàn)士連發(fā)蔚告訴我,“既是宣傳員文化教員、又是戰(zhàn)斗員、還是衛(wèi)生員,‘一專三會八能’說的就是我們——一項專長即‘會編、會唱、會演’。八能是‘能包扎傷員、能戰(zhàn)地宣傳寫標語、能洗血衣能縫補、能做慶功會的紅花和追悼會的白花、能為戰(zhàn)士寫立功材料和家書、能轉運戰(zhàn)友遺體......”
炮火是燈光,戰(zhàn)場是舞臺。在這里,炮擊能將夜空照得亮如白晝,震耳欲聾的轟鳴聲和炮炸的聲響震得坑道內的包扎所搖搖晃晃。隨著金城反擊戰(zhàn)越發(fā)激烈,傷員也逐漸多了起來。衛(wèi)生員和文工團老兵們不斷往返陣地搶救傷員,劉軍留在坑道里照顧傷員。
“傷員不斷被運送進坑道,滿身滿臉都是血。有些負了傷還能走動的戰(zhàn)士,才包扎完傷口又跑回陣地上戰(zhàn)斗。那些渾身纏滿繃帶的重傷員,沒人哭叫一聲。有一名剛滿十七的小戰(zhàn)士,他傷得很重,背下陣地時,他滿臉滿身的血,肚子里的腸子流了出來。用了很多繃帶,也止不住不斷外淌的血,繃帶全變成了血紅色,我聽到他嘴里還在小聲念叨:‘打。’”
“血水和汗水,不斷從繃帶縫中流出來。他們卻擔心嚇著我,反而細聲細語對我說:‘小同志,不要怕,你看我這不是還好好的嗎?!眲④姳簧钌钫鸷澈透袆又?,年幼的她總是麻利地擰起毛巾,為他們輕輕地擦拭,又用鐵碗和小勺,慢慢地把開水一勺一勺的送到他們嘴里。劉軍問他們:“同志,你痛嗎?”戰(zhàn)士們總是笑著,違心的搖搖頭。為了分散注意力,有些戰(zhàn)士會請劉英為他們唱支歌?!拔視p輕趴在他們耳邊,為他們唱一支兒歌,他們總是那么靜靜地聽著?!?
劉軍已記不得在坑道里度過了多少個不眠不休的晝夜,無數令人欽佩的傷員戰(zhàn)友,至今仍深深烙印在她的腦海里。
1953年,劉軍(右)與戰(zhàn)友李斌英在部隊駐地留影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德力格爾 
-
三星堆玉石器“生產車間”又有新發(fā)現 已辨認出19種原料材質
2024-10-21 22:12 考古 -
二里頭文化是不是中國歷史進入文明的“臨門一腳”?
2024-09-15 10:21 -
突破16萬公里!中國鐵路塑造世界鐵路新格局
2024-09-14 13:32 觀出行 洞察/視頻 -
美國人借口拍照偷偷帶走我國文物,重要物證首次披露
2024-09-11 21:06 考古 -
首次!秦始皇帝陵考古發(fā)現集中亮相
2024-09-08 17:33 考古 -
海外旅行使用它,或將面臨重罰
2024-08-26 14:28 觀出行 出行·紀錄 -
朝鮮三池淵將向外國旅行者重新開放
2024-08-15 12:45 觀出行 出行熱點 -
79年前的今天,日本無條件投降!
2024-08-15 08:28 -
113歲新四軍老戰(zhàn)士施平逝世,系施一公院士祖父
2024-06-29 23:14 -
寧夏一村民駕駛鏟車取土損毀宋代古城遺址被判刑
2024-05-25 08:28 考古 -
首次公開!侵華日軍731部隊再添新罪證
2024-05-04 10:51 日本戰(zhàn)犯筆供 -
我國再添4處世界灌溉工程遺產
2023-11-04 19:11 申遺競賽 -
河北灤平發(fā)現戚繼光督建長城石碑,內容與史料記載高度吻合
2023-08-16 14:29 考古 -
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78周年
2023-08-15 06:52 -
為什么梁啟超不看好的社會主義,最后拯救了中國?
2023-03-20 08:04 -
甲午戰(zhàn)爭沉艦發(fā)現大口徑炮彈,辟謠“炮彈摻沙”
2023-03-04 17:03 考古 -
為什么西方考古研究都愛去希臘搞發(fā)掘?
2023-02-23 08:46 -
中國歷史上的“葉文潔”,比小說要讓人頭疼得多
2023-02-14 08:46 -
紫禁城兩次破防,勤懇務實的嘉慶也救不了清朝?
2023-02-05 08:51 -
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周湘萍去世,享年94歲
2023-01-31 16:55
相關推薦 -
最新聞 Hot
-
總計7億歐元,歐盟對蘋果、Meta“罰酒三杯”
-
“俄烏都得在領土上讓步,再不同意美國就退出”
-
中國不買美國液化氣了,換中東
-
把中國貨“藏”在加拿大,“我們賭特朗普會認慫”
-
涉及稀土,馬斯克:正與中方協(xié)商
-
美國著急放風“即將與日印達成協(xié)議”,其實只是…
-
通用電氣CEO:別打了,我們還沒給中國交付...
-
哥倫比亞總統(tǒng):我認為特朗普政府把我的簽證吊銷了
-
扛不住了?特朗普釋放對華緩和信號
-
“孤立中國?東盟不會跟,否則…”
-
“中方對美方鳴槍示警:這回來真的,能一票否決”
-
“特朗普一聲令下,美國幾十年聯(lián)越制華努力,白干了”
-
特斯拉凈收入銳減71%,馬斯克“認慫”
-
普京送給特朗普的肖像畫長這樣
-
美歐倒逼肯尼亞“轉頭”,“中國又拿下一局”
-
和特朗普一起“孤立中國”?歐盟拒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