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睿:美國換總統(tǒng),臺灣“現(xiàn)狀”能維持多久
關鍵字: 臺灣美國臺美關系兩岸關系蔡英文臺海亞太再平衡【文/觀察者網(wǎng)專欄作者 王睿】
借用臺灣“國安局長”彭勝竹的話來說,美國人民剛完成自殺式選舉,無論是用槍,還是用繩子。但這其實不單是特朗普或希拉里的問題,而是包括臺灣在內(nèi)所有使用選舉治理體制者的問題。
對臺北來說,原本押寶在“騙子”身上,就連媒體都在11月9日當天在頭版以標題“希拉里贏面大”進行報導,沒想到下午出爐的結果竟是“瘋子”當選。一時之間,問題叢生:共和黨贏得總統(tǒng)寶座,以及國會和州長的多數(shù)席位以后,民主黨的“亞太再平衡”還玩不玩得下去?臺灣作為美國對華政策的支點角色會不會動搖?有著高度政治意涵的美臺軍售是否生變?以及如果生變,臺北將如何反應?
特朗普主張全球戰(zhàn)略收縮不難理解,這自然是符合美國國家利益的。從歷史角度看,美西戰(zhàn)爭以來一百多年內(nèi),美國在亞太地區(qū)獲得了巨大的政治和經(jīng)濟利益;但也因為它在亞洲漫無節(jié)制的軍事擴張,四處樹敵且強化對手,導致如今后繼乏力的處境。相對于奧巴馬曾說美國還要再領導世界一百年,特朗普的保守主義更加務實,然而這就讓長期仰賴美國制衡戰(zhàn)略的臺北糟心了。
蔡英文(資料圖)
蔡政府不是沒有提防美國的變局,她北向日本示好不在話下,還重啟“南向政策”,并試圖實現(xiàn)“強軍計畫”和“軍工體系”。
可以看出,蔡試圖重演李登輝時代的故技,避開陳水扁式的冒進主義。不過,今天的天時地利人和都不對了。上世紀90年代臺海危機,是在美國冷戰(zhàn)對峙獲勝之后發(fā)生的。美國的航母足以為李登輝撐腰。但經(jīng)過本世紀反恐戰(zhàn)爭的消耗,以及中國大陸的快速掘起,無論直接或間接,美國都已無法在中國家門口挑起一場劃算的戰(zhàn)爭。這一點從民主黨政府啟動“亞太再平衡”戰(zhàn)略以來,從東海到南海一系列中美攻防的結果便可看透。
而從臺北的角度,臺灣對美國越來越無足輕重。從馬政府到蔡政府都高度配合美方在東海與南海的動作,結果都證明對美國是聊勝于無。美國從民主黨政府時代就傳出過的“棄臺論”,有一定可能成為共和黨執(zhí)政后的“新政績”。畢竟,“政黨輪替”就像臺北的“轉(zhuǎn)型正義”一樣,是處理棘手問題的最佳時機和理由。而這對于生意人特朗普來說,顯然是利多于弊的選擇。
蔡英文正日益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新南向政策”才剛起步,就在南海被菲律賓打臉。日本雖可尾隨助攻,但相比于它在中國大陸的利益,實在并不劃算。至于她的軍工計畫,無論資金、技術和人力都嚴重不足,難以成事;同時,臺灣與大陸近在咫尺,民生經(jīng)濟卻搞不上去,還能有多少民意支持她把臺灣陣地化呢?何況從蔡防務部門與大陸事務部門負責人的言行看來,可知蔡政府對大陸情況根本一知半解或裝聾作啞。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蔡執(zhí)意在臺灣布置人肉陣地,大概會反襯抽離“臺海陷阱”的特朗普是多么明智。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大選結果出爐之前,臺北不論藍綠陣營都執(zhí)戀希拉里的現(xiàn)象,無非是“維持現(xiàn)狀”的心理反映。但眼見TPP被特朗普棄如敝屣,“新南向”孤注一擲卻如一張畫餅,在經(jīng)貿(mào)方面臺灣乃至全球都繞不開大陸。如果蔡政府仍不改弦易轍,面對島內(nèi)社會、經(jīng)濟、政局等各方面難以“維持現(xiàn)狀”的危機持續(xù)升高,蔡的下一步只能是將臺灣“朝鮮半島化”。
臺北過去幾年來的“維持現(xiàn)狀”,是依附在美國“亞太再平衡”戰(zhàn)略下的結果。這從11月9日當天,大陸股市抗震持穩(wěn),小跌0.62%,且人民幣兌美元不降反升;而臺灣銀行的黃金交易量卻暴增9倍,以及臺股大盤重挫274.23點,收盤跌幅達2.98%,可見一斑。如今面臨美方重新洗牌的可能,只要蔡政府仍堅持與大陸對立的政策,她就必然要承擔被大陸封鎖的壓力。而這只會讓她更向樸槿惠看齊──即不惜出賣臺灣的整體利益,例如將臺灣人肉陣地化,也要加碼倒貼美國的《與臺灣關系法》。
在美方新政府看來,與中國大陸直接對抗絕對沒有好處,而既然臺灣愿意“犧牲小我”,特朗普何不樂得一方面以“棄臺”向北京示好,一方面依法“賣臺”以維系美國利益?也就是說,既不強迫蔡政府承認九二共識,也不承諾蔡政府任何安全保證,但利用她的孤注一擲,順勢出清庫存的報廢軍火,算作交代了《與臺灣關系法》。甚至,一手給臺北更危險更高端的武器系統(tǒng),留著她牽制大陸或自生自滅;一手卻對她道別,而向北京表示“棄臺”,也是一種盤算。
換句話說,因為新形勢的需要,美方不明說的“棄臺”必然有相應的新內(nèi)涵。特朗普要戰(zhàn)略收縮,那么由誰來接替頂住亞太的秩序和利益?第一島鏈?中國大陸?今年9月形成的“杭州共識”,應該是一種答案。再說,特朗普要集中資源應付伊斯蘭難民和恐怖主義問題,這說明北約那些傳統(tǒng)盟邦的基督教文明體系,才是接近特朗普核心價值的所在。二戰(zhàn)結束以后,美國在歐亞大陸上全面營造“鐵幕”內(nèi)外的對抗,在今天看來它是贏得歐洲而敗于亞洲。美國要想“再次偉大起來”,還是得走“重歐輕亞”的套路;務實不務虛的特朗普,只能承認四大文明古國所在,不是美利堅人能夠搞得定的地方。
在這樣的變局下,如果用綠營蘇嘉全“日臺像夫妻關系”的說法,臺北和東京就成為“患難夫妻”了。也就是說,蔡政府必然更加有求于安倍政府,從而讓臺灣喪失更多的海洋權利,或承擔更多的軍事風險,這是基于臺灣的地緣位置和目前的政治性質(zhì)來看。再就前述的臺灣“朝鮮半島化”來看,在美方無法滿足蔡安全感的情況下,還難說她有什么閉門造車的梗出來;這未必指的是核武器之類,而是說,蔡的孤注一擲無法排除金正恩式的“及汝偕亡”?!皟砂兑患矣H”的強調(diào),頗受一般民眾認同,但反而成為蔡的賭資。
臺北有謀士呼吁蔡政府盤點美國國會“臺灣連線”的成員,并盡可能擴充其數(shù)目;又說要自造高教機與潛艦,顯擺一下給美國人看,以便爭取特朗普政府提供更高端的軍武科技云云。這種建議,說到底還是砸大錢。但且不說臺灣民生能否支應這筆錢,支出卻是為了換取陣地化的臺灣,而不是從兩岸和平發(fā)展來思考大局,顯然是一種短視。臺北的短視,特朗普團隊不是不知道,所謂“特使”幾周前來會見蔡,正是特朗普團隊看在眼里的表現(xiàn)。
而特朗普的成功,給洪秀柱造成的示范效應和反思是:在選戰(zhàn)中“維持現(xiàn)狀”未必是贏家,顛覆現(xiàn)狀的選舉方式才是成功的策略。畢竟,這只是選舉,而非治理。
本文系觀察者網(wǎng)獨家稿件,文章內(nèi)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zhuǎn)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wǎng)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wǎng)站,轉(zhuǎn)發(fā)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鐘曉雯
-
換防長?“美國后院起火” 評論 93美元主導地位遭削弱,“人民幣必須抓住機會” 評論 195前十占九!“中國機構正在主導全球芯片研究” 評論 165羅馬教皇方濟各去世,曾呼吁“不要害怕中國崛起” 評論 118“原來,中國早就有預判” 評論 255最新聞 Hot
-
換防長?“美國后院起火”
-
帶著石破茂的親筆信,他來中國了
-
斗爭升級!哈佛大學起訴特朗普政府
-
外媒緊盯中方“警告”:孤立中國,特朗普恐難如愿
-
特朗普稱未來三天公布俄烏和平方案,美媒曝細節(jié)
-
工業(yè)電化學奠基人郭鶴桐教授逝世,享年95歲
-
挑釁!英軍高官:臺海問題,準備好了
-
美元主導地位遭削弱,“人民幣必須抓住機會”
-
前十占九!“中國機構正在主導全球芯片研究”
-
誰將繼任教皇?
-
石破茂再發(fā)狠:不打算唯命是從
-
國際乒聯(lián)最新排名:雨果升至男單第3
-
最高竟達3500%!劍指中企,美國又動手了
-
“美國自毀前程,中國肯定樂壞了”
-
男子早高峰爬上獵德大橋頂部,廣州交警回應
-
特朗普再次抨擊鮑威爾:美國幾乎沒有通脹,他總是降息太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