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者:中國“10億人沒坐過飛機”,說明了什么?
關鍵字: 飛機中國內需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李迅雷金融與投資”(ID:lixunlei0722)。李迅雷為中泰證券首席經(jīng)濟學家,中國首席經(jīng)濟學家論壇副理事長。
以下為全文:
自本人兩周前發(fā)表了《中國有多少人沒有坐過飛機——探討擴內需的路徑》后,引起了廣泛熱議??吹胶芏嗔粞?,發(fā)現(xiàn)大部分讀者能夠領會此文的核心觀點:當前中國經(jīng)濟面臨的最大問題是“有效需求不足”,而不是供給過剩,故通過壓縮供給并不能根本解決問題,反而容易引起需求下降,引發(fā)通縮風險。因此,刺激消費需求(而非投資需求)才是當務之急。
不過,仍有不少讀者并沒有讀懂此文,認為既然還有那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說明內需很充足,經(jīng)濟增長潛力很大,按此邏輯,那就是越落后就越有發(fā)展空間和增長潛力,今后世界的格局,都將是發(fā)達國家的衰落和落后國家的后來居上?
因此,一定要區(qū)分潛在需求和有效需求,前者是有需求但沒有錢來滿足需求,后者則是指有錢可以消費以滿足需求。此外,還要知道邊際消費傾向遞減的規(guī)律,即錢越多的人,消費比重就越低;也就是說,高收入人口的消費占其收入的比重較低,而中低收入階層的消費占其收入比重較高,因此,貧富差距越大,越對國內消費總量增長不利。
還有人解釋中國10億人沒有坐過飛機的原因,是因為高鐵普及了,于是坐飛機的人就少了。而我的判斷是,除去2.8億高收入階層人口之后,剩余11億居民家庭人口的人均可支配月收入只有1600元(見國家統(tǒng)計局《2017年統(tǒng)計公報》),這一平均收入水平或存在低估,但即便人均提高到2000元,也很難坐得起飛機。
照片為昆明機場外農民工看飛機起降
上篇文章發(fā)布后得到了一些有價值的反饋信息,大致可歸納如下:1、過去五年中,乘飛機的人數(shù)約為2.3億,如2018年有近6億人次坐過飛機,但坐飛機的人數(shù)估計為1億左右;2、過去兩年坐飛機的人數(shù)中,屬于第一次乘坐飛機人數(shù)占比接近50%,說明消費升級仍在延續(xù);3、目前中國人口接近14億,估計占全國70%左右的人口(10億)從未乘過飛機也屬正常,如歐洲迄今仍有40%的人口從未乘過飛機。
因此,“10億左右的人口沒有坐過飛機”的判斷基本符合實情,并不值得大驚小怪,畢竟中國仍屬于發(fā)展中國家。不過,據(jù)此認為還可以大建機場以滿足潛在需求的觀點,我不敢茍同。
以國內機場的旅客吞吐量分布為例,看似國內機場旅客吞吐總量保持了較高增長,但若觀察一下細分數(shù)據(jù),分化實在太大。在國內229個機場中,只有32個年吞吐量千萬級別的機場,就占據(jù)了全部旅客吞吐量約78.5%,而年吞吐量在300萬以下的機場多達179個,只占全部旅客吞吐總量的8.9%。
中國人均收入水平與發(fā)達國家相比,差距依然很大,因此,中國居民的潛在需求也很大,關鍵是如何把潛在需求轉化為有效需求。擴需求有兩種路徑,一是靠投資拉動,二是靠消費拉動。投資拉動既可以帶動就業(yè),又可以拉動發(fā)展,于是就有了“想要富,先修路”之說。但如果路修得太多了,既會造成過剩,又會導致社會債務率上升。
如從供給側觀察,公路的旅客周轉量占比大幅度下滑,但總里程卻逆勢大幅增長。根據(jù)2007年公布的《綜合交通網(wǎng)中長期發(fā)展規(guī)劃》,到2020年,公路總里程要達到300萬公里以上,其中“二級以上高等級”公路65萬公里,高速公路10萬公里左右。
而到2017年的實際情況令人瞠目:公路總里程已經(jīng)達到了477萬公里,較2020年規(guī)劃目標超出了60%。其中高速公路13.65萬公里,也超出了36%;但“二級及以上公路”占公路總里程的13%,占比未達標,這表明二級以下的低等級公路已經(jīng)建設得太多了。
相比之下,我國的高鐵、地鐵的客流量還在上升,因此,基建投資在高鐵和地鐵上的投入還是值得的。航空的客流量增長也很快,但要注意機場修建的地理位置與人口流之間的關系,應該在人口密度高、產業(yè)發(fā)展快的地方多建機場。但公路的擴張似乎要降速了,因為公路客流量從2017年開始就出現(xiàn)了負增長,乘用車銷量2018年也出現(xiàn)了負增長。
我國從古至今都崇尚授人以漁,但這也需要有一個度的把握,如今看來,已經(jīng)出現(xiàn)“漁”多“魚”少的問題,那就應該把擴內需的重心落在“放水養(yǎng)魚”上,即如何去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社保水平,擴大消費這一內需。
- 原標題:10億人沒有坐過飛機——究竟該如何擴內需
- 責任編輯:徐蕾
- 最后更新: 2019-01-24 12:12:39
-
吳京帶板凳坐火車火了!卻遭質疑...
2019-01-24 11:40 明星那點事兒 -
交通部:年底實現(xiàn)高速移動支付全覆蓋
2019-01-24 11:29 手機 -
93歲孤寡老人病床上捐助學金:可能是我最后一次了
2019-01-24 11:06 暖心聞 -
中國動畫短片入圍奧斯卡 靈感來自中國女宇航員
2019-01-24 11:05 中國電影 -
臺女星掌摑“文化部長”后登門致歉 最高或將被判3年
2019-01-24 11:04 臺灣 -
剛出考場就寫兩首悔過詩 這位小學生文筆厲害了
2019-01-24 10:05 中西教育 -
想像二郎神一樣無敵,倆賊在額頭紋了個"眼"…
2019-01-24 09:26 中國雷人秀 -
人民日報評論員:勇于自我革命,戰(zhàn)勝風險挑戰(zhàn)
2019-01-24 09:16 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 -
這十項任務,要繼續(xù)打硬仗、啃硬骨頭
2019-01-24 09:10 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 -
民政部取締“解放軍軍民融合發(fā)展委員會”
2019-01-24 09:08 依法治國 -
他在達沃斯爆金句:魔高一尺,道高八寸五
2019-01-24 08:31 中國外交 -
加拿大駐華大使“拆臺”來了
2019-01-24 08:21 華為 -
想吃就偷 男子偷9只雞1只鴨被刑拘
2019-01-24 07:50 中國雷人秀 -
女子丟失30萬元定制手機 拾到者見功能簡單當玩具
2019-01-24 07:45 西南城事 -
逛商場看到喜歡的裙子 她指揮5歲兒子幫“拿走”
2019-01-24 07:42 中國雷人秀 -
“華夏學宮”否認孫楠家人持股 教育局調查
2019-01-24 07:32 明星那點事兒 -
打死警察最重僅判13年?俠客島:望推動襲警入刑
2019-01-24 07:27 -
安倍英文演講:當時說日本完蛋的人被打臉
2019-01-24 07:23 達沃斯論壇 -
飛機上驚現(xiàn)大狗子,怎么回事?
2019-01-24 07:22 航空安全 -
世界首批體細胞克隆疾病模型猴在中國誕生
2019-01-24 06:53 科技前沿
相關推薦 -
特朗普“非常滿意”,暫緩向加墨加征關稅 評論 107“美歐要是打起來,中國將在一旁看笑話” 評論 236魯比奧當面威脅巴拿馬:離中國遠點,否則… 評論 138普京:要不了多久,歐洲會繼續(xù)對特朗普“搖尾巴” 評論 145特朗普承認:關稅也許會讓美國人“痛苦” 評論 263最新聞 Hot
-
普京:要不了多久,歐洲會繼續(xù)對特朗普“搖尾巴”
-
墜毀“黑鷹”女飛行員曾任拜登軍事社交助理,飛行時長450小時
-
特朗普承認:關稅也許會讓美國人“痛苦”
-
“史上最愚蠢的貿易戰(zhàn)!”
-
加拿大群情激奮:報復紅州,報復特斯拉!
-
美國一客機發(fā)動機起火,乘客被緊急疏散
-
要被特朗普關稅大棒掄到,歐盟這時候想到中國了?
-
“霸榜全球140個市場”,拉新最多的是…
-
他罕見“認錯”:在這方面,我們一直站在歷史錯誤一邊
-
“政治清洗”?數(shù)千名FBI特工被“拉清單”
-
他寫的這篇小作文,竟是英偉達市值蒸發(fā)6000億美元的重要催化劑
-
他倆首會面,“談了DeepSeek和AI芯片出口”
-
五角大樓下手,“有些員工為使用連上中國服務器”
-
果然,臺當局又跳了出來
-
美媒復盤:為何中國科技一再讓西方措手不及?
-
67人無一生還,特朗普暗示“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