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斥資1.2億新臺幣專門研究大陸,臺“國防智庫”怎么看都很怪
關鍵字: 臺灣“國防安全研究院”臺灣“國防院”【觀察者網(wǎng)綜合報道】就在多米尼加與臺灣“斷交”的當天,島內(nèi)還發(fā)生了一件“大事”——“國防安全研究院”正式揭牌。其蓄意針對大陸的企圖不言自明,有臺媒對這個臺灣唯一的“國家級國防智庫”產(chǎn)生強烈質疑,直言“怎么看都很怪”。
據(jù)臺灣聯(lián)合新聞網(wǎng)1日報道,當天上午,“財團法人國防安全研究院”舉行揭牌典禮。
揭牌儀式 圖自臺媒
報道稱,“國防安全研究院”是臺灣唯一的“國家級國防智庫”,專門負責“中共政軍、區(qū)域情勢、國安及國際智庫交流”等工作。
除了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國防部長”嚴德發(fā)等人參加典禮之外,美國戰(zhàn)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英國皇家三軍聯(lián)合研究所(RUSI)等智庫也發(fā)送了賀電。
“國防安全研究院”稱,面對目前臺灣錯綜復雜的安全挑戰(zhàn),希望能夠招攬優(yōu)秀戰(zhàn)略與軍事研究人才,以“國家戰(zhàn)略”的視野出發(fā),強化臺灣的“國防安全”研究能力,還要逐步樹立“國際聲譽”。
“國防安全研究院”是由“國防部”編列預算成立的,今年編列1.2億元(新臺幣,下同),未來每年運作費7000多萬元,設有“國防政策”等七個研究所、一個中心,每年出版“國防安全情勢評估報告”“解放軍研究年度報告”及“先進國防科技展望報告”等。首任董事長由剛卸任“國防部長”的馮世寬擔任,前陸委會副主任林正義擔任執(zhí)行長兼發(fā)言人,其他董事包括“國安會”副秘書長蔡明彥、 “外交部”次長吳志中、“國安局副局長”柯承亨、“國防部副部長”沈一鳴等。
蔡英文在當天的致辭中先是提到了多米尼加與大陸建交,表示“心情有幾分沉重”,又稱“軍機軍艦的繞行是外交上的打壓”,“這些作為已經(jīng)實質破壞了兩岸關系的現(xiàn)狀”,然后強調(diào)特別期許“國防安全研究院”要達成3個目標,包括協(xié)助當局掌握戰(zhàn)略情勢變化、廣納戰(zhàn)略研究人才以及成為對外交流、互動、合作的平臺。她還贊揚馮世寬,希望他和當初擔任“國防部長”一樣使命必達。
馮世寬則稱“國防院”成立的宗旨,是提供“國家”與“國防安全”參考建議,并與國際智庫交流,增進國際的第二軌對話,及培養(yǎng)臺灣安全研究的年輕戰(zhàn)略學者,在臺海安全日趨復雜的情勢中,期待“國防院”能成為國際間的交流與對話機制。
隨后,蔡英文在臉書中表示,“外面的壓力再大,我們都不會屈服”,“這些任務不容易,但我對大鵬充滿信心?!?
圖自蔡英文臉書
不過,島內(nèi)網(wǎng)民似乎并不買賬,有評論稱“我真的不知道你有任何作為,全都是花人民的納稅錢去改變一些無意義的事情與決策。你這兩年改變了什么?臺灣又成長了些什么?”
還有聲音說“蔡英文的每個政策都自打嘴巴”、“每次只要出事就是按照稿子念”、“不愿承認自己‘無能’、‘浪費全民的錢’、最后‘被耍、被甩’,說什么尊嚴”。
此外,美國眾議院外交委員會榮譽主席羅斯雷提南在賀電中重提“中國威脅論”,妄稱中國(大陸)與日俱增的敵意不僅針對臺灣,也針對整個區(qū)域,這不容忽視。她還稱,相信美國和臺灣應對的方向正確,包括通過《臺灣旅行法》、提供潛艇技術、推動印太戰(zhàn)略及新南向政策。
“怎么看都很怪”
據(jù)“中時電子報”報道,臺“國防部”在2009年即成立“國防智庫籌備處”,后更名為“戰(zhàn)研中心”,一度擱置。蔡英文上臺后又開始積極籌備,于是催生了“國防安全研究院”。
臺灣“信傳媒”此前報道稱,目前,臺灣多數(shù)智庫研究能量日趨萎縮,出現(xiàn)智庫功能集體式微的現(xiàn)象。因為大量承接政府委托案的結果,就是淪為政府政策研究的外包、下游“廠商”,為了爭取業(yè)務、維持生計,自然也得投政府“客戶”所好,自廢武功也無法發(fā)揮正常智庫的功能。
成立于1979年的“中華經(jīng)濟研究院”曾經(jīng)的表現(xiàn)倒是可圈可點。在1979年臺美“斷交”的大背景下,臺灣為確保經(jīng)濟穩(wěn)定發(fā)展,由政府及中美基金捐助9億元、工商界捐助1億成立。該研究院是上世紀80年代臺灣最完備的大陸出版品搜集機構,對大陸經(jīng)濟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的掌握及了解甚至勝過當時大陸一般政府及研究機構。
一位“中華經(jīng)濟研究院”資深人士回憶,當過情報頭子的蔣經(jīng)國,深知當時既有體制內(nèi)的機構和人員,都對大陸經(jīng)濟研究并不在行,對大陸的研究學院也必須新觀念和新角度,像“軍情局”等從事“匪情”搜集的單位,在專業(yè)、方法上都不及格,所以“找了一批全新的人”。
另有一個成立于2005年的“臺灣戰(zhàn)略模擬協(xié)會”,最早是在1995、1996臺海飛彈演習、921大地震、WTO入會最后階段談判、“非典”疫情等大背景中發(fā)起的。
然而,成立“國防安全研究院”的用意則讓“信傳媒”困惑不已。報道中寫道:“如果只是為了緩解‘內(nèi)閣’改組的人力調(diào)節(jié)壓力,為馮世寬量身定制,那么該智庫注定先天不足;若是為了補強現(xiàn)在‘國安’團隊的功能,但又有多名體制內(nèi)人士擔任董事,功能高度重疊,也限縮了它的靈活、機動、互補性,又是后天失調(diào),怎么看都很怪。”
- 請支持獨立網(wǎng)站,轉發(fā)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唐莎莎
- 最后更新: 2018-05-03 13:12:08
-
迎戰(zhàn)柯文哲,丁守中代表國民黨競選臺北市長
2018-05-03 10:49 臺灣 -
因涉“共諜案” 又一新黨青年被限制出境
2018-05-03 08:27 臺灣 -
香港七議員大鬧高鐵站 企圖闖入內(nèi)地口岸后勤區(qū)
2018-05-02 19:32 香港 -
臺當局控訴大陸“誘騙邦交”,舉的例子全都打臉
2018-05-02 18:48 臺灣 -
中多建交是大陸誘迫?外交部回應:天經(jīng)地義,光明正大
2018-05-02 15:54 中國外交 -
臺媒:“斷交”還有后續(xù),這三國今年危險了
2018-05-02 08:59 臺灣 -
臺學者:馬云做的事,臺灣為何沒人做?
2018-05-01 16:17 -
臺灣“邦交”降到1字頭
2018-05-01 13:46 臺灣 -
臺官員:又是一小時前才通知我們!
2018-05-01 11:56 臺灣 -
曾送多米尼加淘汰悍馬,如今臺當局想討回…
2018-05-01 11:48 臺灣 -
梁國雄“護發(fā)”失敗
2018-04-30 17:49 香港反對派 -
有港獨說“中國人比粗口還難聽”, 但更有年輕教師正義發(fā)聲
2018-04-30 14:17 香港 -
臺大師生發(fā)起“新五四運動”
2018-04-29 20:30 臺灣 -
俠客島:為何說“習蔡會”是蔡英文的“癡心妄想”
2018-04-29 09:47 臺灣 -
約旦要求臺灣辦事處改名“臺北” 當局又怨大陸
2018-04-29 09:32 臺灣 -
臺兩百多消防員救援工廠大火:5人殉職,2工人死亡
2018-04-29 08:41 臺灣 -
美媒稱航空業(yè)收到中國警告,決不允許稱臺灣為“國家”
2018-04-28 19:42 兩岸關系 -
民進黨干的事,讓龍應臺直呼“臺灣已崩壞”
2018-04-28 18:51 臺灣 -
臺灣宣布將中興列為“出口管制對象”
2018-04-28 08:01 臺灣 -
美參議院通過涉藏決議 華春瑩怒批:無知!傲慢!
2018-04-27 18:12 中美關系
相關推薦 -
日本人大幅拋售美國國債,逼停特朗普? 評論 187“史無前例”,英國政府將接管英國鋼鐵公司 評論 188“特朗普關稅增加金融危機風險,歐洲需要答案” 評論 38美國小企業(yè)哀嘆:我們呢?我們的活路在哪里? 評論 187最新聞 Hot
-
“特朗普關稅增加金融危機風險,歐洲需要答案”
-
美伊首輪間接談判結束,伊朗外長:雙方希望在最短時間內(nèi)達成協(xié)議
-
美國小企業(yè)哀嘆:我們呢?我們的活路在哪里?
-
“特朗普家族全面參與加密貨幣項目,獲利近10億美元”
-
旅美數(shù)十年后,中國明星數(shù)學家夫婦回國
-
美國低調(diào)豁免部分商品,“對華關稅現(xiàn)首個松動信號”
-
探訪義烏后,法媒感嘆:美國訂單少了,士氣反而更高
-
“對抗中國主導地位,特朗普盯上太平洋海底”
-
“一團糟!關鍵是,各國能忍到幾時?”
-
“美國既非全知,亦非全能”,毛寧分享肯尼迪講話
-
又威脅上了!“再偷水,我就加稅”
-
“騎虎難下!對美國人來說,真正的痛苦即將襲來”
-
“中國尊重合作,比特朗普要人拍他馬屁,更受全球歡迎”
-
馬斯克“不安”了
-
AI(誒哎)還是A1(誒萬),美教育部長傻傻分不清楚
-
“中國藥活性成分性命攸關,美國被卡脖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