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朔爾茨訪華背后:德國被意大利“趕超”,一年“去風險化”出人意料
最后更新: 2024-04-17 08:53:34【文/觀察者網 熊超然 編輯/馮雪 岑少宇】
應中方邀請,德國總理朔爾茨于4月14日至16日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這是朔爾茨自就任總理以來第二次訪華,他也是今年首位訪華的西方大國領導人,受到了全球媒體的密切關注。
從去年開始,德國經濟表現(xiàn)低迷,而俄烏沖突等地區(qū)沖突仍在持續(xù)加劇。在電動汽車領域,歐盟對中國發(fā)起反補貼調查,作為歐洲兩大經濟體的德國和法國,就此問題產生了分歧。新問題出現(xiàn),但老問題并未消退,算一算時間,西方極力鼓吹的對華“去風險化”也已滿一年。
朔爾茨此訪,也正值中德建立全方位戰(zhàn)略伙伴關系10周年之際。德國《圖片報》指出,作為總理,朔爾茨從來沒有訪問過一個國家這么長時間,他此行關乎德國的未來、經濟、就業(yè)和增長。陪同出訪的是德國最重要的企業(yè)老板們,政府專機乘客名單堪稱“德國企業(yè)名人錄”,這表明企業(yè)管理層和政府都認為“沒有中國就行不通”。
那么,德國經濟究竟還行不行?朔爾茨此次訪華想要釋放什么訊息?德國如何看待中國電動汽車等“新三樣”的發(fā)展?所謂對華“去風險化”將走向何方?中德兩國間的地緣政治難題如何解決?
針對一系列問題,觀察者網特邀復旦大學歐洲問題研究中心主任、上海歐洲學會會長丁純教授,同濟大學德國研究中心研究員朱宇方,中國社科院中德合作研究中心秘書長胡琨進行解讀分析。
4月14日,德國總理朔爾茨抵達重慶,開啟訪華之旅。圖自澎湃影像
意大利都追上了?德國經濟真不行了?
今年年初,德國聯(lián)邦統(tǒng)計局公布的初步報告顯示,該國2023年國內生產總值(GDP)較2022年下降了0.3%;經日歷調整后,萎縮幅度為0.1%。這是德國自2020年新冠疫情以來再次出現(xiàn)年度經濟衰退,也是14年以來的第二次??v觀2023年,德國不但是全球表現(xiàn)最差的世界主要經濟體。同時,連續(xù)兩個季度出現(xiàn)負增長并陷入“技術性衰退”,也讓德國從昔日歐洲“火車頭”淪為歐元區(qū)“害群之馬”。
值得注意的是,在德國經濟陷入停滯之際,意大利經濟近來卻在持續(xù)增長,從歐元區(qū)的“問題學生”變成“尖子生”,更有人提出這樣的觀點——難道意大利正取代德國迅速成為歐洲經濟新的“增長引擎”?
在復旦大學歐洲問題研究中心主任、上海歐洲學會會長丁純教授看來,自俄烏沖突爆發(fā)以來,德國經濟受到了能源危機的掣肘。作為一個制造業(yè)大國,大量原材料價格上漲導致成本上升,以制造業(yè)為主的德國工業(yè)受到嚴重沖擊,其利用俄羅斯廉價原材料和中國等廣闊市場的出口導向型經濟模式也因此受到影響。
同濟大學德國研究中心研究員朱宇方則指出,能源密集型行業(yè)對德國經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不僅提供大量就業(yè)崗位,是研發(fā)和創(chuàng)新重鎮(zhèn),且通常處于價值鏈的起點,為汽車、機械等重點行業(yè)生產關鍵的中間產品,是德國國際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盡管從擺脫對俄羅斯油氣依賴來講,德國做得比較成功,但代價和成本都很大,直接造成了其經濟,尤其是能源密集型制造業(yè)的下滑。”丁純指出,除了受疫情和俄烏沖突影響,德國經濟還有其他問題,如信息化和制造業(yè)結合的困境、人口老齡化、經濟結構轉型滯后等等。
朱宇方也指出德國存在勞動力短缺、投資不足、官僚主義嚴重、企業(yè)合規(guī)成本高企、基礎設施老化等問題。事實上,德國制造業(yè)產出指數(shù)已連續(xù)多年呈下降趨勢,是新老問題的疊加使德國傳統(tǒng)制造業(yè)輝煌不再。而面對數(shù)字化和人工智能等新風口,德國政界、經濟界和民眾的態(tài)度普遍保守,并沒有很大的熱情去尋找新的增長點。
她觀察到,國際市場環(huán)境也給德國經濟,尤其是德國制造業(yè)帶來挑戰(zhàn)。首先,像中國這樣的新興工業(yè)國家?guī)砭薮蟾偁帀毫?;其次,美國為重振本國經濟而推出的諸如《通脹削減法案》等一系列政策,使德國這個出口大國的競爭環(huán)境惡化;最后,全球市場需求普遍低迷也是德國面臨的困境之一。
當?shù)貢r間2022年3月18日,德國漢堡,港口的集裝箱碼頭內景象 圖源:視覺中國
談及歐洲經濟,尤其是意大利近來增速較快的情況,朱宇方提到,這主要歸因于疫情期間跌幅較大而形成的較低基數(shù),以及近年來政府加大公共負債力度,并實施非常寬松的財政政策以刺激經濟增長。實際上,意大利的能源價格問題較德國更為嚴重,產業(yè)基礎也遠不如德國,因此意大利當前的增長勢頭是否能長期持續(xù),還很難說。
丁純認為,盡管在英國“脫歐”后,意大利的經濟體量在歐洲靠前,但與占歐盟整體經濟體量約四分之一的德國是不可同日而語的,且意大利債務沉重。在能源危機過后,德國已漸漸擺脫對俄依賴并穩(wěn)定了通貨膨脹率,還恢復了“債務剎車”政策,這意味著并不需要特別去“強刺激”經濟。盡管橫向比較其他國家和縱向比較自身以往水平,德國經濟增長放緩,但考慮其剛經歷巨大沖擊且處于轉型時期,總體上不可太看輕德國經濟后續(xù)發(fā)展,其經濟韌性猶在。
中國社科院中德合作研究中心秘書長胡琨指出,德國的經濟衰退不是結構性的,經過疫情之后,其財政支出在縮減,如果想要漂亮的GDP數(shù)據(jù),完全可以推動擴張財政,但這不是德國認為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政策。相反,觀察德國的就業(yè)情況,去年創(chuàng)下了歷史新高,而這些并不反映在GDP之中。此外,德國通脹率已降至2%左右,這都說明德國已漸漸從俄烏沖突陰影中走出。
這趟訪華團如此安排,有朔爾茨的“政治巧思”
德國總理朔爾此次為期三天的訪華行程,同行的有環(huán)境、農業(yè)、交通三位內閣部長,以及由西門子、寶馬、奔馳等重量級企業(yè)負責人組成的德國“商業(yè)天團”。
德國《柏林報》指出,形成對比的是,朔爾茨將兩名“最重要的”部長留在了國內,“外交部長貝爾伯克和經濟部長哈貝克處處給他惹麻煩”,這與其說是對中國的讓步,不如說是他自己在幫自己一個忙。
朱宇方介紹稱,環(huán)境部長施特菲·萊姆克(Steffi Lemke,綠黨)、農業(yè)部長策姆·厄茲德米爾(Cem ?zdemir,綠黨)以及交通部長沃爾克·維辛(Volker Wissing,自民黨)隨朔爾茨訪華,被認為頗有深意。環(huán)境、農業(yè)和交通領域正是中德合作具有良好前景的具體領域,因此這樣的安排首先體現(xiàn)了朔爾茨的務實風格。
另一方面,朔爾茨本身來自社民黨,而這三位部長分別來自在本屆政府中與社民黨聯(lián)合執(zhí)政的綠黨和自民黨,這樣就顧及到了聯(lián)合執(zhí)政的三個政黨之間的平衡,避免政府內部的異議。因此,朔爾茨本次訪華的隨行人員安排可謂充滿了“政治巧思”,既兼顧了政府首腦的戰(zhàn)略層面和聯(lián)邦專業(yè)部長的具體工作層面,又照顧到聯(lián)合執(zhí)政三黨的政治平衡,能最大限度避免異議,有利于訪華成果的深化和落地。
2021年12月7日,朔爾茨(左,社民黨)、自民黨領導人林德納(中)和時任綠黨領導人哈貝克簽署聯(lián)合組閣協(xié)議 圖源:視覺中國
事實上早在2022年11月,朔爾茨就是自疫情發(fā)生以來首位訪華的歐盟國家領導人。丁純指出,盡管當時面臨國內“紅綠燈”政府中執(zhí)政伙伴綠黨的施壓,西方所謂“去風險化”的論調也甚囂塵上,但朔爾茨當時首度訪華就已說明,他繼承了此前幾屆德國政府一貫地、相對務實地看重經貿合作的特點。
“中德一直互為重要經濟體,中德經貿合作也一直是中德合作乃至中歐合作最主要、最基礎的領域,過去曾被稱為‘穩(wěn)定器’、‘穩(wěn)定錨’或‘壓艙石’,盡管德方現(xiàn)在強調去風險,但也不得不承認這兩大經濟體之間最主要的利益其實就是經貿合作?!倍〖冞€表示,此外,作為歐洲核心大國的德國,遇到了俄烏沖突、巴以沖突、氣候變化、經濟下滑等一系列問題,朔爾茨此訪對中歐關系本身也是好事,至少通過溝通能亮明自己的訴求和底牌,使雙方都能有所預判。
- 責任編輯: 熊超然 
-
中國再向加沙提供人道主義援助物資
2024-04-17 06:45 巴以恩仇錄 -
約旦國王表態(tài)
2024-04-17 06:45 巴以恩仇錄 -
尹錫悅又雙叒道歉,但槽點過多…
2024-04-16 22:59 三八線之南 -
以軍在以北部舉行多場軍演
2024-04-16 21:25 巴以恩仇錄 -
“你批評以色列,不能代表德國”
2024-04-16 21:13 歐洲亂局 -
李強和德國總理共同出席中德經濟顧問委員會座談會并共同會見記者
2024-04-16 21:03 -
“減少對華依賴”,歐洲時隔逾10年重啟鎂礦開采
2024-04-16 20:41 歐洲亂局 -
兩部門:解除德國30月齡以下剔骨牛肉瘋牛病禁令
2024-04-16 19:38 -
歐美將“經濟制裁”伊朗?以外長:已致信32國
2024-04-16 19:18 巴以恩仇錄 -
烏克蘭最高拉達通過軍隊動員法律修正案
2024-04-16 19:04 烏克蘭之殤 -
以色列要報復?伊朗回懟:那我們將動用從未用過的武器
2024-04-16 18:45 伊朗局勢 -
何立峰會見德國經濟代表團
2024-04-16 18:13 中國外交 -
澤連斯基:烏克蘭已經沒有足夠導彈用于防衛(wèi)
2024-04-16 18:06 烏克蘭之殤 -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將任國務資政
2024-04-16 17:25 -
日本主張“獨島”主權,韓召見日公使抗議
2024-04-16 17:20 -
“中俄伊都看著呢”,他決定為烏克蘭和以色列賭一把
2024-04-16 16:50 美國政治 -
美澳接連訪華修復關系,加拿大“坐不住”了
2024-04-16 16:43 -
“中德對加沙嚴峻的人道形勢及地區(qū)局勢進一步升級的危險感到擔憂”
2024-04-16 16:26 中國外交 -
歐盟競爭專員潑臟水:我們被中國“?!绷?/a>
2024-04-16 16:05 歐洲亂局 -
外交部介紹中伊外長通話細節(jié)
2024-04-16 15:57 中國外交
相關推薦 -
“原來,中國早就有預判” 評論 165“MAGA巨星”唱反調,阿根廷業(yè)界:中國制造真香 評論 189特朗普喊話:俄烏別打了,一起跟美國做大生意發(fā)大財 評論 248MAGA基本盤還能“忍”特朗普多久? 評論 179從2000兆帕潛艇級熱成型鋼的“登天”說開去…… 評論 114最新聞 Hot
-
“原來,中國早就有預判”
-
“拜他所賜,美國變成了流氓國家”
-
“特朗普會輸,但中國不會輕易給他臺階下”
-
“MAGA巨星”唱反調,阿根廷業(yè)界:中國制造真香
-
又一起!白宮平面圖遭萬人共享
-
“特朗普非常憤怒:再砍10億”
-
“我們被美國夢騙了,精英把我們出賣了”
-
“美國太自滿,恐在這三方面落后中國”
-
泄密不止一次,美防長在“家人群”也發(fā)了
-
特朗普喊話:俄烏別打了,一起跟美國做大生意發(fā)大財
-
中方出手,日歐車企“慌了”
-
她被提名為聯(lián)大主席,“德國完了”
-
美媒焦慮:哪怕只為跟上中國,美政府都不能這么干啊
-
特朗普“抱怨”后,日本考慮放寬汽車進口安全標準
-
“五角大樓里完全崩潰了”,3名美國防部高官被解雇
-
“趁納瓦羅不在,他們沖進白宮勸說特朗普暫停關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