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pple Pay進入大陸一周年 蘋果支付是怎么輸給馬云馬化騰的?
關鍵字: 蘋果支付沒人用蘋果支付蘋果支付怎么在中國市場一敗涂地中國市場:“什么Pay?”
但在中國,Apple pay的使用情況卻完全是另外一幅冷清景象。近日,每日經(jīng)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在深圳走訪了部分與Apple Pay合作的商家。
“這里能不能用Apple Pay買單?”
“什么Pay?”
——這是在人來人往的華強北地段的一家肯德基店鋪,記者和一位前臺工作人員的對話。在結算柜臺前,微信支付、支付寶支付、銀聯(lián)閃付依次排放,但這位前臺工作人員顯然并不清楚Apple Pay是什么東西。
該店的門店經(jīng)理聞聲走過來問清情況后忍不住笑了?!熬褪翘O果支付,這個銀聯(lián)的終端就可以用。”他對旁邊的工作人員說到。該門店經(jīng)理對記者表示,門店每天接待顧客上千名,微信、支付寶每天使用的頻次非常高,但是非常少的顧客會使用Apple Pay,每周大概才會有一兩單。
便利店沒有什么客戶使用Apply Pay(每經(jīng)記者孟慶建 攝)
在附近的麥當勞和7-11便利店,記者了解到的情況也類似。掃碼支付相比NFC手機近場支付使用頻次有天壤之別。微信支付、QQ錢包、支付寶、京東錢包、百度錢包、翼支付等等本土的支付工具都在擠壓Apple Pay的市場空間,他們的共同點就是——掃碼即付。
在華強北商圈走訪約20家商戶,記者發(fā)現(xiàn)僅家有麥當勞、711、屈臣氏等幾家商戶表示可以使用ApplePay結賬。多家商鋪中雖然POS機標有銀聯(lián)閃付Quickpass的標識,也就是可支持Apple Pay,但店員并不了解如何操作。
四大原因
為什么在國外風生水起的Apple Pay,在中國就是不行?記者總結得出了如下四方面原因。
1.費率和補貼
在有銀聯(lián)閃付標識的店鋪,有店員對記者表示,不希望通過ApplePay途徑收款,主要是和補貼有關。據(jù)悉,目前銀聯(lián)閃付的費率在0.38%-1.25%之間,微信支付、支付寶的收費在0.6%-2%之間。但支付寶、微信支付在補貼上力度較大,給予商家優(yōu)惠后,兩者的費率較銀聯(lián)閃付更有優(yōu)勢。
2.缺乏社交屬性加持
在深圳的繁華商圈,幾乎沒有門店不支持微信和支付寶。在移動支付支持的衣食住行消費場景中,支付寶和微信幾乎完成了全覆蓋,拿下接近9成市場份額。
根據(jù)易觀的數(shù)據(jù),2016年第三季度,支付寶在中國第三方移動支付市場的規(guī)模占比達 50.42%,目前仍然領先于騰訊旗下財付通(微信支付)的 38.12%。
但是從變化趨勢來看,支付寶的市場份額同比下滑了約 18%,失去的份額也基本上是被競爭對手財付通拿去了,這與微信更具優(yōu)勢的社交屬性不無關系。
3.硬件限制與升級成本
銀聯(lián)一位負責Apple Pay項目的內(nèi)部人士昨日接受每日經(jīng)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采訪時表示,相對市場普及更高的二維碼支付,NFC近場支付(操作流程如上面這張動圖)進展比較緩慢。主要是受到兩方面的約束:
一是因為硬件技術依賴。近場支付需要IC、ESE安全硬件支持,以Apple Pay為例,需要iPhone 6以上手機才能夠支持,用戶受眾范圍小。(安卓用戶表示只看看不說話)
二是POS機安裝、改造成本較高。Apple Pay需要閃付功能POS機受理,目前全國支持近場支付的POS機約有600萬左右,改造速度在穩(wěn)步推進,但是相比遍地開花的二維碼低成本的推廣,改造一部POS機大約需要300元,一部新的POS機低標準產(chǎn)品價格約600元,成本高出許多。如何說服商鋪花成本安裝或更新POS機設備也是一個不小的挑戰(zhàn),尤其相比幾乎“零成本”的二維碼而言。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此外,中國已經(jīng)是全球范圍內(nèi)最大的移動支付市場。根據(jù)艾瑞咨詢的數(shù)據(jù),2016年中國第三方移動支付的價值上漲三倍至38萬億人民幣(5.5萬億美元),微信和支付寶主導了市場。
而根據(jù)福瑞斯特(Forrester Research)的數(shù)據(jù),2016年美國的移動支付上漲39%至1120億美元,市場被許多集團瓜分,包括蘋果,谷歌,三星和PayPal。對比兩個數(shù)據(jù)不難看出,中國移動支付市場規(guī)模是美國的50倍。
兄弟鬩墻?銀聯(lián):“不帶你玩了”
除了上述原因,令Apple Pay擔心中國市場未來的,可能還是其主要合作伙伴銀聯(lián)開始推出二維碼標準。
此前,銀聯(lián)在是否進入二維碼支付市場方面一直舉棋不定,在移動支付上花了力氣推動NFC,籠絡了蘋果、華為、小米等手機廠商的接入。但是二維碼的普及速度明顯超出了大部分人的想象,NFC近場支付本身的局限性難以突破,遲遲打不開局面。
去年12月12日,銀聯(lián)也開始推動自己的二維碼支付標準,線下“四方模式”、線上“五方模式”推廣商戶接入二維碼。
銀聯(lián)此次加入二維碼支付市場,與去年8月央行公開承認二維碼支付有著一定的關系。去年8月,支付清算協(xié)會向支付機構下發(fā)《條碼支付業(yè)務規(guī)范》(征求意見稿),意見稿中明確指出支付機構開展條碼業(yè)務需要遵循的安全標準。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這是央行在2014年叫停二維碼支付以后,首次官方承認二維碼支付地位。此外,銀聯(lián)一直以來推廣的“云閃付”效果不佳(Apple Pay正是銀聯(lián)“云閃付”業(yè)務的一種),也是銀聯(lián)決心進入二維碼支付市場的另一原因。
據(jù)Analysys易觀日前發(fā)布的最新數(shù)據(jù)顯示,2016年第二季度中國第三方支付移動支付市場交易規(guī)模達75037億元,環(huán)比增長25.68%。行業(yè)上半年整體交易規(guī)模達134776億元。其中,支付寶以市占率55.4%位列第一,而銀聯(lián)僅占據(jù)了0.91%,市場份額微乎其微。
銀聯(lián)顯然不愿錯失去巨大的移動支付市場蛋糕。在推出二維碼支付標準的同時,銀聯(lián)攜手各商業(yè)銀行和近兩萬家商戶門店推出有史以來規(guī)模最大的優(yōu)惠活動,覆蓋“雙十二”、元旦、春節(jié)前三大時點。與此同時,各大銀行也早在銀聯(lián)推出標準之前,紛紛行動布局二維碼市場。從去年7月開始,工商銀行、建設銀行、民生銀行、中信銀行、招商銀行等各家都推出二維碼支付產(chǎn)品。
銀聯(lián)和各大銀行機構是Apple Pay在中國市場的主要推動者,在Apple Pay剛進入中國市場時,各大銀行零售業(yè)務都積極向客戶推廣使用Apple Pay。重心轉(zhuǎn)移到二維碼支付,無異于兄弟倒戈。
Apple Pay還有翻盤機會嗎?
要回答這個問題,很大程度上也是在回答“銀聯(lián)和銀行還會繼續(xù)扶持NFC支付嗎?”
上述銀聯(lián)人士對記者表示:“我們認為二維碼還是輔助功能,是市場的補充。二維碼和NFC支付消費場景有差異化,二維碼主要是小額消費、能深入到四肢末梢,NFC場景更多的替代刷卡功能,支持較大額度消費?!?
“因為產(chǎn)業(yè)鏈條太長,NFC普及難度更大,所需時間漫長,但從技術潛力來看,NFC支付未來更有市場空間。在安全性、操作性的用戶體驗上比二維碼更有優(yōu)勢,所能支持的場景也非常豐富。如果支持NFC設備終端量級足夠大,仍然有替代二維碼的機會。而且從海外來看,NFC支付更有市場?!痹撊耸勘硎尽?
蘋果支付廣告
目前來看,兩種技術未來誰執(zhí)牛耳,尚難定論。目前主流意見認為NFC在安全性上比二維碼優(yōu)勢更大,而公交卡等近場支付也帶來了一些便捷的生活體驗。比如,華為推出的Huawei Pay同時支持北上廣深的公交地鐵卡刷卡。
艾瑞咨詢高級分析師李超表示,“Apple Pay在中國市場與本土的支付寶和微信等相比較長時間可能都難以匹敵,但是Apple Pay作為一種先進技術給全球的移動支付技術提升了一步,它同時可以看做一種基礎設施。即便中國市場二維碼普及范圍更大,Apple Pay代表的NFC技術在安全性、場景豐富性上的優(yōu)勢,使它有存在的必要,Apple Pay未來也可能衍生出更多的金融模式。”
- 原標題:推出兩年獨霸全美 在中國卻敗給馬云馬化騰!蘋果是怎么把這手好牌打爛的?
- 責任編輯:張珩
-
最新聞 Hot
-
跨性別女性算不算法律定義上的女性?英國判了
-
“也有想把工廠遷回美國的,但零件還得從中國買”
-
“現(xiàn)在是2025年,不是1939年,誰敢攔我?”
-
起訴!“加州州長向特朗普發(fā)起最直接的法律挑戰(zhàn)”
-
“白宮承認‘中方?jīng)]打來過電話’,我早就知道…”
-
歐盟威脅武契奇:去了,入歐就沒戲了
-
又要跟馬斯克杠上了?OpenAI布局社交網(wǎng)絡
-
“如果美國不認真對待,會被中國徹底碾壓”
-
“買到就是賺到”,特朗普家族出“股神”?
-
第一通電話打給中國,“不然我們像傻瓜”
-
想得真美!美國被曝計劃用關稅談判來孤立中國
-
麻省理工“明星科學家”,加盟北大
-
中國按下“暫停鍵”,“波音重大挫折”
-
“中方反制后續(xù)來了,而特朗普幾乎毫無還手之力”
-
“‘川建國’在美國作妖,倒逼中國崛起”
-
“我們花了22年在中國打造這一切,全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