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濱哥哥:蔡英文一直在豪賭,直到8月15日這一天
關鍵字: 臺灣大停電臺灣停電蔡英文臺灣電力緊缺核四廢除核電1.風力發(fā)電問題上,臺灣身處多臺風地震的環(huán)太平洋區(qū)域,機組必須以抗震防臺風為訴求。加上機組立基于海上,更易受海風的侵蝕,造成機組鹽化。若需維修,必須動員大量人力和成本出船,遇上7、8月臺風旺季,一旦機組壞掉也無法立即修復,有可能會使風機閑置,無法達到百分百的發(fā)電效益。
2.太陽能發(fā)電上,臺灣地形以山地為主,占土地總面積的三分之二,可利用的土地資源十分有限,大規(guī)模的應用光伏也有困難。而在稻田地上鋪太陽能板更是本末倒置的事情。
3.在新能源問題的效仿者上,我們可以看到德國的新能源技術。學者對德國的“光伏+儲能+大電網”的模式進行過評估,電價是0.28歐元每千瓦時,折合人民幣約2.2元,折合新臺幣約10元。比臺灣現(xiàn)有電價還要高幾倍,說好的電價不能漲不然就下臺呢?更別說德國還有法國能輸電過來,就連遭受福島核災的日本也重新啟動核能了。
4.更別說,各種發(fā)電方式都會受到民眾的反對:
火力——空氣污染!
風力——太吵了!
太陽能——侵占農地!
水力——破壞生態(tài)!
用愛——愛不夠?。?
而本次大停電事件,蔡英文在臉書上說:“綠能分散式發(fā)電,政府決心更加堅定”。這種根本就是自相矛盾的話:如果真的要分散式發(fā)電,避免一個機組壞了導致整個電網出問題,那么大潭電廠又作何解釋?為何要在2018年建成以達到取代核四,成為全臺最大電廠?
這不就是因為新建電廠的不確定性太高(地方阻力、環(huán)評審查),所以只能往擴廠和更新機組的方向提高火力發(fā)電能力嗎?
事實上,正是因為在其他地方建立發(fā)電廠會遭受過多的阻力,才把新的發(fā)電機組放置在大潭核電廠中,以至于其成為最大的核電廠。跟所謂的分散式發(fā)電,簡直是南轅北轍。
臺灣的悲哀,非專業(yè)人士也能主導能源議題
凱撒的歸凱撒,上帝的歸上帝。能源問題這種重大議題本來就是應該由專業(yè)人士來主導。但是臺灣人迷信“民主萬能”:一個重大議題必然會有充分、足夠的理性討論,雖然不可能讓所有人都能理解,但終究會形成一定的共識,說是越辯越明也可以,而且即使錯了,選舉制度也能保證有效糾錯。大家過于相信選票的力量,認為如果這個人選得不好,下次就用選票教訓他/她,讓他/她下臺。
這個理論在現(xiàn)實中卻事與愿違。因為它假設每一個人都是“理性人”,能夠在工作生活、上有老下有小的現(xiàn)實生活中還能去看一篇篇的專業(yè)論文來做決定。核四做為臺灣能源走向的一個標志性事件,從提出(1978年)到正式動工(1999年)再到封存(2015年),這都多少年頭在里面了?夠持久,夠充分了吧?我們都不避諱地說,核四的議題有許多政治因素參與其中,但是,做為一個民主政體,全民參與各方論戰(zhàn)了幾十年,最后打出了個全民皆輸?shù)慕Y果。
更別說陳水扁、馬英九、蔡英文這些地區(qū)領導人,每一個上臺之前誰不是萬眾歡呼,到執(zhí)政之后遭到全民唾罵?選票又教訓得了誰?
馬英九做得也不是有多好,但起碼當時說了廢掉核四要么漲電價要么電不夠用,還列了公式出來說明結果。結果呢?
全民表示:不行,不行,我不聽!核電一定要廢除。電價不能漲!你敢漲你就給我下臺。
于是乎,蔡英文為代表的民進黨主導了臺灣的能源政策走向,為了選票滿足民眾的所有不合理要求:停核電,不漲價,綠能非核家園。為了反對馬英九,連當年支持核能的蔡英文也能走上街頭,跟著大家一起反核電,一起呼喊“2025建設非核家園”的口號。同時答應電費不會漲,執(zhí)政后絕對不會缺電。
于是核能電廠一個個封存的封存,準備除役的除役。為了保證不限電,連公務員關空調都搞出來了,向全民買電了,電價還不能漲,新能源又由于技術和政策等各方面原因無法提升發(fā)電量,用電缺口卻在一步步擴大,將現(xiàn)有的備轉容量用到警戒線之下,踩著鋼絲過日子,緊急新增發(fā)電機又倉促上馬,最終能源崩潰。
這就是萬般討好民粹的結果,而全臺上下民眾與政客卻樂此不彼,停不下來。
這便是“民粹政治”:民眾的意愿是決策最高準繩。
這種政治的決策主要體現(xiàn)的是一種“程序合法性”:經過了大家都認可的程序(多數(shù)票決)實現(xiàn)的決策,自然得到大家的尊重。因為民主決策,所以每個人的地位都是平等的,那么結果采用多數(shù)票決就能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因此民粹政治總是以投票形式,尤其是全民公決為體現(xiàn)。注意,不要混淆民主與民粹,民主并非一種表現(xiàn)形式,不是一人一票就是民主。
但是這樣一來也帶來了民粹主義的核心問題:決策的不專業(yè),或者說是決策的盲目性。
術業(yè)有專攻,專業(yè)對口的人總是少數(shù)的,然而大多數(shù)人都要面對許許多多的公眾議題。民眾對于問題的決策,有可能是出于與問題毫無關聯(lián)的個人喜好。比方說,英國脫歐的投票,不少年輕人根本不知道脫歐意味著什么,僅僅是覺得好玩或者從眾。
但是,更可能的,則是通過和問題相關的一些見聞進行的決策。而這些道聽途說的見聞,可能是對的,也有可能是錯誤的。比如當初PX化工廠是不是該建在本地,很多民眾在抗議時,其實對PX毒性的了解都是錯誤的。
由于民眾對特定問題不具備專業(yè)性,導致大多數(shù)的依據(jù)都是道聽途說,同時專業(yè)性文檔過于復雜艱澀,所以媒體輿論對民眾決策結果有著極其強大的影響力。一旦媒體輿論在特定利益集團的要求之下,釋放出錯誤的觀念出來,民眾就會成為利益集團的打手,為利益集團的利益而不自覺做出決策。
放到臺灣來看,則是政論節(jié)目上,一個個名嘴比專家學者更能肯定或者否定某個議題,引導觀眾的選擇。而社會上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如明星們,則發(fā)揮著自己的影響力在不專業(yè)的事情上指手畫腳,引導群眾的輿論走向。專家學者則因為專業(yè)理論過于晦澀難懂而被群眾棄置一邊,群眾反而去相信所謂的“懶人包”來了解專業(yè)議題。所以年輕的臺灣人才會在民進黨的利用之下,通過所謂的懶人包就輕松地把馬英九的服貿政策給完全擋了下來,并順利當選。也才會有所謂的各大藝人紛紛上演“我是人,我反核”的戲碼,最終將折騰了幾十年的核四徹底封死。
而政客為了選票而不假思索就答應民眾的所有請求,由民眾來主導能源的議題而不是專業(yè)人士。這樣的民粹政治,能不反噬嗎?臺灣島上彌漫著“愛臺灣”的口號,一個個都深愛著臺灣,可是卻把臺灣的能源問題越搞越遭。
愛夠嗎?可是它發(fā)不了電,更點亮不了臺灣。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fā)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小婷
-
“美歐要是打起來,中國將在一旁看笑話” 評論 31魯比奧當面威脅巴拿馬:離中國遠點,否則… 評論 77普京:要不了多久,歐洲會繼續(xù)對特朗普“搖尾巴” 評論 134特朗普承認:關稅也許會讓美國人“痛苦” 評論 261加拿大群情激奮:報復紅州,報復特斯拉! 評論 279最新聞 Hot
-
普京:要不了多久,歐洲會繼續(xù)對特朗普“搖尾巴”
-
墜毀“黑鷹”女飛行員曾任拜登軍事社交助理,飛行時長450小時
-
特朗普承認:關稅也許會讓美國人“痛苦”
-
“史上最愚蠢的貿易戰(zhàn)!”
-
加拿大群情激奮:報復紅州,報復特斯拉!
-
美國一客機發(fā)動機起火,乘客被緊急疏散
-
要被特朗普關稅大棒掄到,歐盟這時候想到中國了?
-
“霸榜全球140個市場”,拉新最多的是…
-
他罕見“認錯”:在這方面,我們一直站在歷史錯誤一邊
-
“政治清洗”?數(shù)千名FBI特工被“拉清單”
-
他寫的這篇小作文,竟是英偉達市值蒸發(fā)6000億美元的重要催化劑
-
他倆首會面,“談了DeepSeek和AI芯片出口”
-
五角大樓下手,“有些員工為使用連上中國服務器”
-
果然,臺當局又跳了出來
-
美媒復盤:為何中國科技一再讓西方措手不及?
-
67人無一生還,特朗普暗示“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