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東勃|國家將動員1000萬青年下鄉(xiāng)?自媒體又帶節(jié)奏
關鍵字: 上山下鄉(xiāng)知青農村新農村【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曹東勃】
近日,共青團中央印發(fā)《關于深入開展鄉(xiāng)村振興青春建功行動的意見》。部分媒體、自媒體擇其一點或擇其幾點,拎出了諸如“干大事!國家計劃3年內動員1000多萬青年下鄉(xiāng)”這樣的夸張標題,引起人們的關注。
可是翻開文件原文,講的不過是“到2022年,力爭組織超過1000萬人次大中專學生,參與大中專學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衛(wèi)生‘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1000萬人次,翻轉成1000多萬青年;暑期“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簡寫成“下鄉(xiāng)”。一些人聽風就是雨,搞出個“大新聞”。
筆者在學生時代自身參與過、作為指導教師也帶隊指導過大學生暑期“三下鄉(xiāng)”活動,目前也在國家級貧困縣掛職近一年,對于大學生下鄉(xiāng)這一話題,我覺得有必要澄清一些誤解。
一、“三下鄉(xiāng)活動”不是“上山下鄉(xiāng)運動”
所謂“三下鄉(xiāng)”,是指涉及文化、科技、衛(wèi)生三方面的內容“下鄉(xiāng)”,本質上是現(xiàn)代化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相關知識的“下鄉(xiāng)”。這個工作既是農業(yè)農村現(xiàn)代化必不可少的一環(huán),也是城鄉(xiāng)一體化和國家內部區(qū)域間梯度發(fā)展趨勢的自然產物,類似汽車下鄉(xiāng)、家電下鄉(xiāng)、資本下鄉(xiāng)之類,我們不早就習以為常了嗎?
“三下鄉(xiāng)”最早的推動主體,就是共青團系統(tǒng)。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團中央首次號召全國大學生在暑期開展“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到了1996年12月,中宣部、國家科委、農業(yè)部、文化部等十部委聯(lián)合下發(fā)《關于開展文化科技衛(wèi)生“三下鄉(xiāng)”活動的通知》。從1997年起,“三下鄉(xiāng)”活動開始成為多個部門協(xié)同推動的全國性活動,持續(xù)至今。
與此同時,大中專學生的暑期“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仍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它充分利用高校學生暑假較長的閑暇時段,集中性地開展送技下鄉(xiāng)、送教下鄉(xiāng)、送法下鄉(xiāng)、送醫(yī)下鄉(xiāng)、送藝下鄉(xiāng)等。而其他部門如地方科技、衛(wèi)生、教育主管部門,則多傾向于選擇每年年初到春節(jié)之間,開展“三下鄉(xiāng)”的集中示范活動,兼與“送溫暖”活動相疊加,發(fā)揮更好的效果。
因此,無論是團中央在暑期組織的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還是其他部門在年初組織的三下鄉(xiāng)送溫暖,都既是一種常規(guī)性的活動(至少持續(xù)20余年),也是一種限時性的活動(最多不超過一個月)。這與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在特定歷史背景和經濟社會條件下的“知識青年上山下鄉(xiāng)”運動,完全是兩碼事,沒有可比性。
那么,“力爭1000萬人次”的這個數(shù)字是否合理?我并沒有查到最近幾年的暑期三下鄉(xiāng)具體人次,但如果從2018年普通高等學校在校學生數(shù)2831萬人(這還沒統(tǒng)計中專學生)這個基本盤出發(fā)的話,三年時間動員1000萬人次的大中專學生參與暑期的三下鄉(xiāng)活動,并非一個遙不可及的misson impossible。
二、“先做學生,然后再做先生”
應當指出,“送X下鄉(xiāng)”的這個說法,誕生于城市對于農村存在絕對“勢差”的年代,固然有邏輯上的必然性,也或多或少地存在現(xiàn)代化浪潮席卷“落后農村”產生的某種優(yōu)越感。
事實上,今天的三下鄉(xiāng)活動的組織策劃和具體執(zhí)行過程中,越來越多的高校管理者、教師、青年學生深刻認識到這樣一個道理:城市青年與農村農民之間是一種平等的關系。前者可以給后者“送去”現(xiàn)代科技、文化、衛(wèi)生知識;后者也可以為前者經風雨、見世面、壯筋骨、長才干、理解真實中國、歷練完善自我提供一個大有可為的廣闊天地,留下一段值得珍視的人生經驗。
換言之,今天的農村依然需要青年的關注,但今天的青年也有更強的興趣扎根中國大地做研究、做學問,到農村尋找俯拾即是的各種值得研究的問題、課題,把教室里和頭腦中的設想在農村土地上開花結果。不再是農村農民單向度地有求于城市、青年,而是互相需要、互相教育、互相依賴。三下鄉(xiāng)正是滿足雙方這種一拍即合需要的平臺之一。
毛澤東曾有一句名言:“先做學生,然后再做先生。”以前隨社會學家曹錦清先生到農村調研,他也轉用這句話來告訴我們青年人到農村去應當持有的基本姿態(tài)。我們不是拯救者、更不是教師爺,我們做種種調查研究,本身是有利于自身的見識提高和人格成長,耽誤的是人家下田種地的寶貴時間。在這個過程中有所增益、有所感悟,首先要感謝人家的不吝分享和交流,謙虛老實地做好學生。而當我們經常性地深入基層、了解農村、交往農民之后,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到另一個地方再跟人交談時,逐漸也能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建議,也許讓對方也能有所啟發(fā)、有所受益。這時的交流就是一個雙向的過程。即便此時,作為青年學生,也要懂得向實踐學習、向人民學習且學無止境的道理,才能走得更長遠。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fā)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吳立群
- 最后更新: 2019-04-10 17:24:34
-
男子上廁所太用力,竟把肺憋炸了…
2019-04-10 17:08 -
貧寒小姐妹 “撿”出個圖書館,全村的小伙伴都來看…
2019-04-10 16:57 暖心聞 -
凌晨4點排隊,就為了買塊地毯?
2019-04-10 16:55 -
新版妲己被吐槽太“剛毅”,和傅藝偉溫碧霞比打幾分?
2019-04-10 16:54 中國電視劇 -
“話癆”小孩指揮救援 爸爸忍無可忍:好了你閉嘴
2019-04-10 16:42 趣讀 -
駁回上訴,維持死刑!
2019-04-10 16:29 依法治國 -
弟弟10歲,哥哥不可以60歲嗎?家長為一年級數(shù)學題吵翻
2019-04-10 16:22 中西教育 -
習主席一年前在博鰲提出的四大開放舉措落實得怎么樣?看成績單
2019-04-10 16:14 博鰲論壇 -
吳敦義表態(tài):沒有意愿參選2020
2019-04-10 15:06 -
林鄭訪日,首相外相都盼解除對福島食品限制
2019-04-10 14:27 香港 -
北京網信辦原副主任陳華被判9年
2019-04-10 13:34 廉政風暴 -
中國氣象局:憋再問了!沒地震云!
2019-04-10 13:02 -
黑龍江:個人賭資超200元屬金額較大
2019-04-10 11:55 依法治國 -
“占中”9人被判有罪遭西方非議,外交部駁斥
2019-04-10 11:26 中國外交 -
將醫(yī)生列入掃黑宣傳冊,鎮(zhèn)黨委副書記被免職
2019-04-10 11:22 -
國臺辦回應"大陸軍機飛越海峽中線"
2019-04-10 11:07 臺灣 -
改判依據(jù)?如何處理國賠?最高法回應
2019-04-10 10:49 依法治國 -
葵花藥業(yè)原董事長涉故意殺人被提請逮捕
2019-04-10 10:48 依法治國 -
蔡英文被賴清德逼得退黨?今日分曉
2019-04-10 10:30 臺灣 -
小區(qū)掛這種條幅合適嗎?
2019-04-10 10:24 人與狗
相關推薦 -
“中國人很團結,就連親美人士都認為必須對抗美國” 評論 187撐不住了?特朗普暗示降低對華關稅 評論 366幾經波折,美烏要簽了? 評論 125“不吃夠自己種的苦果,某國就不會放下身段老實談判” 評論 197最新聞 Hot
-
“痛苦!關稅戰(zhàn)被中方拿捏,美國只能二選一”
-
“再沒進展,我們就撤”
-
“中國人很團結,就連親美人士都認為必須對抗美國”
-
又一位科學家回國!曾供職美頂尖能源實驗室
-
撐不住了?特朗普暗示降低對華關稅
-
國家發(fā)改委干將龔楨梽,“空降”廣東
-
廣西東蘭干旱“農民求雨”?當?shù)鼗貞阂曨l系擺拍
-
外媒繼續(xù)緊盯:中國,70天了…
-
中央巡視組剛進駐吉林,正廳級趙明任上被查
-
“中方把波音飛機退回美國”
-
巴西毛遂自薦:聽說中國停了近400家美國牛肉商…
-
“特朗普破產過6次,想用這樣的手段嚇中國?”
-
“毛主席總講,既要看到它是‘紙老虎’,又要看到它是‘真老虎’”
-
澤連斯基猛批美國特使:散布“俄羅斯敘事”
-
就因兩張超速罰單,日籍博士被美國吊銷簽證
-
果然,特朗普對中國船只動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