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永年:南海僵局并不是壞事
關鍵字: 南海南海島礁中國東盟東盟關系南中國海問題中美關系在南中國海問題上,國際海洋法和中國的歷史權利之間存在著巨大的沖突。南中國海問題是一個古老的問題,九段線是中國繼承下來的歷史產(chǎn)物,而國際海洋法則是非常當代的事情。歷史具有特殊性,但正如所有的法律,國際海洋法追求的是普遍性。中國一直回避“九段線”這個問題,道理很簡單。在中國看來,一個非常當代的法律,并不能解決復雜的歷史問題。從歷史經(jīng)驗看,如果東盟(和美國)硬要迫使中國明確“九段線”,中國肯定會說,“這是我的”。外交是內(nèi)政的延續(xù),只要中國領導層面臨巨大的民族主義情緒,沒有領導人敢于說“不是我的”。如果中國給予了明確的界定,勢必加劇局勢的緊張。這里不難看到中國的模糊外交策略的合理之處。
在這個問題上,東盟的策略實際上也是值得商議的。就南中國海問題,中國實際上有了很大的進步。開始的時候,南中國海對中國來說只是一個含糊的概念,到現(xiàn)在,中國至少已經(jīng)把島礁主權和海洋區(qū)分開來,中國強調(diào)島礁的主權性,但海上航道安全(海洋)則是所有國家的關切。中國沒有任何理由來破壞南中國海的航道安全。一旦南中國海出現(xiàn)問題,中國的國民經(jīng)濟就會受到很大的負面影響,因為其進出口貿(mào)易的百分之八十多都要經(jīng)過南中國海。
近年來,中國也提出了“雙軌思路”,即當事國(主權聲索國)通過談判協(xié)商妥善解決問題,而中國和東盟共同維護南中國海的和平穩(wěn)定;或者說主權問題通過雙邊談判,而海上航道安全則是多邊問題。此外,如果東盟作為一個整體,不能規(guī)制其成員國的行為,也很難讓中國信任東盟。在這方面,中國正在避免這樣一種情形:如果對中國不利的,東盟很容易達成共識;但如果對中國有利的,東盟沒有任何共識。在和歐盟的關系上,中國已經(jīng)學到了很多的經(jīng)驗教訓。
中國在僵局中的關鍵作用
中國和其它聲索國之間的關系則是關鍵。中國和這些國家都是鄰居,和這些國家之間也知道如何相處,如何去解決問題。對南中國海歷史問題的復雜性,這些國家也是理解的。即使在沒有使用任何國際性法律的情況下,中國和越南早就解決了陸地邊界問題。在和越南解決陸地邊界過程中,中國的讓步也不少。這個案例也說明,說中國是“大國欺負小國”并沒有任何證據(jù)?,F(xiàn)在的問題是,如同前面所討論的,較小國家一般都傾向于訴諸于國際法來解決問題,而國際法實際上是解決不了問題的。更為重要的是,一些聲索國想借用域外大國(主要是美國)的力量,來求得自己利益的最大化。有美國支持和沒有美國支持,這些國家所求助的問題解決方法會全然不同。一旦大國卷入,南中國海問題就演變成為地緣政治之爭,變得更加復雜。即便如此,在聲索國中間,各國的態(tài)度和方法也非常不一樣。例如,越南和菲律賓顯示強硬的態(tài)度,而馬來西亞一直秉持比較理性的態(tài)度。在不同領導人之下,同一個國家的態(tài)度也是有變化的。
奧巴馬與東盟國家領導人(資料圖)
南中國海似乎已經(jīng)陷入僵局,而且僵局一時難以化解。僵局并不是壞事,因為較匆忙尋找解決方法為好。不過,各方必須保證不會升級到公開的沖突甚至戰(zhàn)爭。在這個過程中,中國扮演關鍵作用。有幾點是中國必須意識到的。
第一,中國已經(jīng)占據(jù)主導地位。從前中國總是回應其它國家的所作所為,而現(xiàn)在則是其它國家對中國的行為做出反應。第二,對中國來說,關鍵在于耐心,因為理性出自耐心。對他國的行為,中國不能有本性的反應。在中國已經(jīng)占據(jù)主導地位的情況下,中國更應當理性。第三,中國要有自信。美國在南中國海行為的成本非常高,而中國自己的成本遠較美國低。只要中國自己沒有擴張的野心,美國支撐不了多久。第四,中國和東盟仍然有很多的外交空間。大多數(shù)東盟國家也是想和中國友好的,不想與中國為敵。奧巴馬和東盟首腦在美國加州的峰會,沒有明確提到南中國海問題,表明東盟作為一個整體仍然不想過多刺激中國。事實上,中國和東盟之間的經(jīng)濟互賴性已經(jīng)相當高。
第五,即使和其它聲索國的關系也有改善的空間。中國不是美國,美國可以中斷和古巴的所有關系半個世紀,但中國從來不會把事情做絕。例如,這些年來,中國和越南、菲律賓等國仍然維持良好的經(jīng)貿(mào)關系,盡管政治和外交關系很冷。這表明,雙邊之間也會出現(xiàn)機會來改善關系,一旦這些國家的領導人不親美了,或者對美國不再幻想了,就會有改善的空間。第六,中國可以以更開放的態(tài)度來對待域外大國,例如可以容許美國和東盟國家也使用設施,共同維護海上安全。第七,在相關國家都實際占領了一些島礁之后,中國也可以倡導重新回到談判桌上,回到鄧小平早年所倡議的“擱置主權爭議、共同開發(fā)”的道路。
對中國來說,如果因為南中國海問題而發(fā)生重大的國際沖突,無論對內(nèi)部建設還是外交都會產(chǎn)生非常負面的影響;如果能夠穩(wěn)定局勢、和平地解決問題,中國會是和平崛起的典范。作為一個能力越來越大的崛起中的大國,中國在這方面是具有巨大的潛能的。
- 原標題:南中國海僵局及其未來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鐘曉雯
-
最新聞 Hot
-
“特朗普關稅增加金融危機風險,歐洲需要答案”
-
美伊首輪間接談判結(jié)束,伊朗外長:雙方希望在最短時間內(nèi)達成協(xié)議
-
美國小企業(yè)哀嘆:我們呢?我們的活路在哪里?
-
“特朗普家族全面參與加密貨幣項目,獲利近10億美元”
-
旅美數(shù)十年后,中國明星數(shù)學家夫婦回國
-
美國低調(diào)豁免部分商品,“對華關稅現(xiàn)首個松動信號”
-
探訪義烏后,法媒感嘆:美國訂單少了,士氣反而更高
-
“對抗中國主導地位,特朗普盯上太平洋海底”
-
“一團糟!關鍵是,各國能忍到幾時?”
-
“美國既非全知,亦非全能”,毛寧分享肯尼迪講話
-
又威脅上了!“再偷水,我就加稅”
-
“騎虎難下!對美國人來說,真正的痛苦即將襲來”
-
“中國尊重合作,比特朗普要人拍他馬屁,更受全球歡迎”
-
馬斯克“不安”了
-
AI(誒哎)還是A1(誒萬),美教育部長傻傻分不清楚
-
“中國藥活性成分性命攸關,美國被卡脖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