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維為《這就是中國》第255期:中國科技事業(yè)跨越式發(fā)展,我們做對了什么?
最后更新: 2024-10-27 08:45:11“我們看好中國科技工作者,看好中國科技事業(yè)的壯麗未來?!?
“經(jīng)過多年的積累,中國正迎來一個科技全面爆發(fā)的浪潮?!?
“在過去,西方在創(chuàng)新方面很擅長實現(xiàn)從0到1的突破,而我們則相對更擅長從1到10、從10到100的擴展。如何看待這一現(xiàn)象?”
這些年來,中國的科技事業(yè)在飛速地發(fā)展進步。在東方衛(wèi)視10月21日播出的《這就是中國》節(jié)目中,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和通信領域專家汪濤先生一起交流了對科技發(fā)展的感知度,并探討了在這一發(fā)展的背后,我們做對了什么。
張維為演講
新時代以來,中國科技事業(yè)的進步引來全球關注。
今年6月12日,英國著名雜志《經(jīng)濟學人》網(wǎng)站刊文,標題是《中國已經(jīng)成為科學超級大國》。它這樣寫道:“五年前的2019年,我們雜志曾發(fā)文探討中國科學研究的現(xiàn)狀,提出了一個問題:中國是否有一天會成為科學超級大國?五年后的今天,這個問題得到了明確的回答:是的。”
這雜志隨后又刊發(fā)了一篇封面文章,標題是《中國科學的崛起——令人擔心還是令人歡迎?》。文章寫道:中國科學正成為世界級水平,從植物生物學到半導體物理學,中國已變成主要力量,“某種意義上甚至使美國相形見絀”。文章還就美國制裁華為公司的結果做了一個評估,指出這是一個“起反作用的失敗”。
我們對英國《經(jīng)濟學人》雜志關于中國的政治分析總體上評價不高,意識形態(tài)偏見使然,它誤判中國政治是常態(tài);但這個雜志對政治領域以外的一些問題的分析,應該說品質參差不齊,時高時低。作為西方主流觀點的代表乃至風向標,它提出的一些觀點,還是值得我們注意乃至關注的。
《經(jīng)濟學人》的這篇文章首先聚焦被它稱作“全球最大的科研機構”的中國科學院,以及中國科學院在植物生物學方面的成就。它這樣寫道:
“過去幾年里,這里的中國科學家發(fā)現(xiàn)了能夠增加小麥顆粒長度和重量的基因,發(fā)現(xiàn)了能夠提高高粱和小米等農(nóng)作物在鹽堿地生長能力的基因,發(fā)現(xiàn)了使玉米產(chǎn)量提高10%左右的基因……中國已被普遍看作是農(nóng)作物研究領域內的領導者,但中國植物科學研究的興起絕非只是個例。”
談到中國科學院的成就,我想我們還要提及不久前去世的中國科學院前院長周光召院士,他是中國科技界的一面旗幟。
上世紀80年代中期他擔任中科院領導,我當時也有機會聆聽過他的報告。在中科院面臨究竟何去何從的非常迷茫的時刻,他提出建設一個“人民的科學院,面向全國的開放的科學院”,探索“一個適應時代、適合中國的新科技發(fā)展模式”。回頭看,他為中科院的跨越式發(fā)展奠定了重要基礎。
英國《經(jīng)濟學人》的這篇文章聚焦分析兩個關鍵指標:一個是高引用率論文的數(shù)量,第二個是“自然指數(shù)”。
這文章提出,在頂尖科研領域內中國科學家取得了長足進步。文章是這樣說的:“由美歐日主導的舊的科學世界秩序正在走向終結”。
文章指出,根據(jù)權威數(shù)據(jù)統(tǒng)計,2003年,美國高引用率論文的數(shù)量是中國的20倍;到2013年,這個差距縮小到4倍;從2022年起,中國高引用率論文的數(shù)量超過了美國,也超過了所有歐盟成員國之和。
這篇文章也提到,也有學者質疑這個指標,認為中國學者在一些領域內引用中國同行論文的數(shù)量超過引用外國同行的論文,不排除這中間可能有貓膩。但這文章接著說第二個指標,也就是“自然指數(shù)”很難做貓膩,因為“自然指數(shù)”是依托全球自然科學100來種權威雜志論文形成的一個綜合指數(shù)。根據(jù)這個標準,中國現(xiàn)在也領先全球:2014年“自然指數(shù)”首次推出,當時中國排名在全球是第二,論文數(shù)量還不到美國的三分之一;然而到2023年,中國已經(jīng)排名第一。
圖源:《經(jīng)濟學人》
當然,文章也提到中國有一大批中流水平的大學,它們的科研成果比較平庸,而中國正在努力克服這一問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文章同時警告歐美國家,中西方科研交流合作至關重要,對中國學生和科研人員關上大門,將給西方科學帶來災難性的后果。
文章把中國科學的飛速進步歸結為三個因素,即資金、設備和人才。中國的研發(fā)投入自2000年以來增長了16倍,現(xiàn)在總量僅次于美國。文章認為中國的大學和科研機構中已經(jīng)不乏最先進的設備和非常優(yōu)秀的研究人員,而且薪酬也很有競爭力。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有一位學者指出:“中國學生不再像他們的導師那樣,將美國視為某種‘科學圣地’。”西方機構對年輕而有抱負的中國科學家的吸引力似乎越來越小。
今年7月15日美國斯坦福大學也發(fā)布了一個調查報告,顯示自2018年后離開美國的華人科學家增加了75%。
報告對1304個在美國的華人科學家進行了在線調查,表明自2018年特朗普政府以所謂“安全和技術威脅”為由而推出所謂的“中國行動計劃”以來,華人科學家離開美國的人數(shù)增加了75%。其中生命科學領域最為顯著,2021年有超過1000名生命科學家離開美國。
根據(jù)這個報告的調查,35%在美國的華人科學家感到自己在美國不受歡迎;72%的學術研究人員感到研究不安全;65%的受訪者擔心“美國的反亞裔仇恨和暴力”。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李泠 
-
不用產(chǎn)品全靠編!水軍狂發(fā)正面評價讓真實評價沉帖
2024-10-27 08:35 -
搞權色交易、錢色交易!上海一高校黨委原副書記被“雙開”
2024-10-27 08:05 廉政風暴 -
生于1990年,肖義被查
2024-10-26 22:19 廉政風暴 -
禁止駛入!連續(xù)3天實彈射擊
2024-10-26 21:28 -
2025年國考報名結束:341.6萬人通過審查,考錄比為86:1
2024-10-26 21:19 -
《失孤》原型郭剛堂之子被拐案將于10月30日二審宣判
2024-10-26 20:37 依法治國 -
甘肅:堅決擁護黨中央決定
2024-10-26 19:44 廉政風暴 -
“前9月全國處分58.9萬人,省部級53人”
2024-10-26 16:29 廉政風暴 -
余華英被判死刑當天,其丈夫被判16年半
2024-10-26 15:31 依法治國 -
今日全系統(tǒng)合練!
2024-10-26 15:26 航空航天 -
習近平對民政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2024-10-26 15:12 -
湖南省財政廳迎來新任黨組書記
2024-10-26 13:59 -
伊朗防空系統(tǒng)攔截目標,視頻曝光
2024-10-26 10:52 -
賴清德避而不談臺灣回歸中國歷史,國臺辦回應
2024-10-26 10:06 兩岸關系 -
國務院全體會議:決定任命岑浩輝為澳門第六任特首
2024-10-25 19:49 -
丁薛祥會見清華大學經(jīng)管學院顧問委員會委員代表
2024-10-25 19:47 中美關系 -
二十屆中央第三輪巡視完成反饋
2024-10-25 18:41 -
受賄2.07億,江西“老虎”殷美根認罪
2024-10-25 17:16 廉政風暴 -
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將于11月4日至8日在京舉行
2024-10-25 16:31 依法治國 -
甘肅副省長趙金云被查
2024-10-25 16:10 廉政風暴
相關推薦 -
特朗普也直說了:不行,就放棄 評論 181特朗普“先眨眼”:很多人催我,期待和中國談成 評論 209“英偉達很急:別再卡了,中國自研芯片已突圍” 評論 142“中國人很團結,就連親美人士都認為必須對抗美國” 評論 211最新聞 Hot
-
特朗普也直說了:不行,就放棄
-
“中國稀土,關乎美國人生死”
-
德銀:中國客戶減持美債,轉頭買歐洲資產(chǎn)
-
美國對中國再下黑手,“黃仁勛道出最大擔憂…”
-
跟特朗普談,拿中國當籌碼?英財相:蠢死了
-
加總理揚言:除了中美,還有其他人
-
美方將不再斡旋?梅德韋杰夫喊話歐盟:學著點
-
特朗普“先眨眼”:很多人催我,期待和中國談成
-
“英偉達很急:別再卡了,中國自研芯片已突圍”
-
印尼讓步了
-
“痛苦!關稅戰(zhàn)被中方拿捏,美國只能二選一”
-
西藏日喀則市原副市長張云寶被查,長期在水利系統(tǒng)工作
-
輪胎高速路上狂奔后滾進服務區(qū)致人死亡,重慶警方通報
-
中國在智利合建天文臺項目,美國又伸黑手
-
哈佛一下子更有錢了
-
“再沒進展,我們就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