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博:移動支付和共享單車是中國特色 在海外不可復制
分享到:關鍵字: 移動支付共享單車二維碼出海【觀察者網TMT 陳燕妮/編譯】12月4日,彭博社刊登了一篇評論《也許中國經濟模式在世界行不通》,文章中稱移動支付和共享單車脫胎于中國所獨有的環(huán)境,在海外可能不具備可復制性。如果這些企業(yè)不能滿足不同環(huán)境下的用戶需求,那其出海步伐將只能止步于國內市場。
彭博社報道截圖
以下為原文編譯:
關于中國技術進步和引人注目的經濟實力的新聞,幾乎每天都會占據美國、歐洲和中國的各大新聞頭條。雖然這些成就都是真實的,但它不一定是西方失敗或中國無敵的證據。
在頌揚這樣的成就時,評論家們往往忽略了塑造這些成就的結構性因素。經濟學家現在認識到這種力量驅動了多少經濟互動。例如貿易引力模型認為,兩國雙邊貿易規(guī)模與經濟總量成正比,與兩國之間的距離成反比。無論中國和玻利維亞的關系多么緊密,過遠的距離將限制兩國雙邊貿易額。相反,由于相鄰和共同的語言,中國大陸與臺灣之間盡管關系冷淡,但貿易量和投資流動十分可觀。
許多最具創(chuàng)新精神的中國公司不僅從政府的支持和保護中受益,而且從其結構性條件中獲益,這些條件使得它們的業(yè)務比以前更加可行。它們在世界其他大多數地方所不具備的挑戰(zhàn)和(資本)投入的獨特環(huán)境中茁壯成長。
以領先世界的中國移動支付為例。據估計,2016年中國人使用手機支付的總額超過5萬億美元,這個數字是美國的50倍以上。隨著簡單而無處不在的平臺連接越來越多的買家和賣家,這一數字預計將在2017年再次強勁增長。在很多城市里,現金已經過時了。
兩個結構性因素促進了移動支付的普及。一是中國的銀行體系,它一直服務于大公司,而不是消費者。這阻礙了商家和買家之間信用卡文化的發(fā)展。我(Christopher Balding)2009年到中國時,甚至在許多地方都刷不了銀行卡,店主更喜歡現金。
其次,移動支付領域的兩大關鍵角色——騰訊和阿里巴巴,一個是以微信為代表的媒介巨頭,一個是電商巨頭,它們在中國享有無形的壟斷地位。中國人使用微信的時間占使用智能手機總時間的30%,人們除了用微信互發(fā)信息,還包括打車、購物、零售積分等。同時,2016年阿里巴巴占據了電子商務市場60%的份額,而2017年這個數字為50%。在其他國家,沒有兩家公司能以同樣的方式占領消費者如此多的時間。
相比之下,西方消費者被寵壞了,特別是在支付領域。他們可以使用在主要支付網絡中使用現金、信用卡、借記卡、支票、PayPal以及最近的移動支付系統(tǒng),如Apple Pay。在移動支付增長的同時,其他支付提供商也在不斷創(chuàng)新。對于西方普通消費者來說,掃描QR碼和揮一揮帶有RFID功能的信用卡幾乎沒有區(qū)別。至少該卡不需要下載(掃碼軟件)和學習新技術。
類似的例子也可以在其他行業(yè)找到。阿里巴巴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中國的實體零售業(yè)極具挑戰(zhàn)性。大約1/4擁有50萬人口以上的城市位于中國,大約是印度的2倍。這些城市的房價是天文數字,這限制了商店的規(guī)模,從而限制了消費者選擇的范圍。
這使得像阿里巴巴和京東這樣的平臺對消費者和商家來說更具吸引力。消費者在平臺消費而產生的數據記錄可以幫助商家掌握生產規(guī)模。商家可以直接通過線上商店接受阿里巴巴的訂單,直接從倉庫運送貨物。這給線上零售業(yè)帶來極大的活力,賣家可以銷售一切,包括美國宇航局太空服的復制品。
即使是因中國獨特環(huán)境發(fā)展起來的共享單車熱潮,也在西方引起了廣泛關注。共享單車是中國人為了解決往返公共交通之間“最后一公里”問題的、超級便宜的服務。這項技術并沒有首先出現在西方,部分原因是消費者并不需要這樣一個具有成本效益的解決方案,即使是自行車王國荷蘭(諷刺的是,彭博觀點專欄作家Adam Minter最近指出,即使在中國,這種獨特的創(chuàng)新也不太經濟。)
但是這些都不能泯滅中國企業(yè)確實擁有技術創(chuàng)新,再加上大量的人工智能研究正帶來更多效應。問題是,這些企業(yè)和技術一旦被移植到不同的環(huán)境中將有多大的成功幾率?中國企業(yè)面臨的一個主要難題就是企業(yè)為什么要在國際上擴張。答案可能是,在海外的相同問題上,他們提供的解決方案和他人不同。除非能滿足不同條件下的用戶需求,否則他們的出海步伐將只能止步于國內市場。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fā)請注明本文鏈接:http://dosane.com/TMT/2017_12_04_437762.shtml
- 責任編輯:陳燕妮
-
關鍵時刻,外貿大省如何突圍? 評論 1“特朗普會輸,‘用談判孤立中國’行不通” 評論 81“中國代表團訪問巴西,探討兩洋鐵路” 評論 188事關中國!特朗普親自阻止馬斯克,還飆臟話? 評論 188最新聞 Hot
-
“中國有韌性美國則不然,特朗普已經搞砸了”
-
關鍵時刻,外貿大省如何突圍?
-
“中國代表團訪問巴西,探討兩洋鐵路”
-
“世界貿易將圍繞中美運轉,美國如此笨拙…”
-
“中國將缺席,英國遭受打擊”
-
“美國設下陷阱,韓國主動入局,要重現廣場協(xié)議?”
-
美媒感慨:2小時→1分鐘,中國又一壯舉
-
“英偉達對中國客戶隱瞞了…”
-
美國土安全部長放狠話:哈佛如果不從命,就別想再招外國學生
-
武契奇:天塌下來,我也不改主意
-
特朗普突然現身美日關稅談判,“背后是市場壓力”
-
沙利文猛批特朗普:中國可不會像蘇聯(lián)那樣崩潰
-
美國“吃貨”欲哭無淚:特朗普逼著中餐館換料,味兒不對了
-
美債風暴前一個月,海外債主增持2900億美元,中國增持235億美元
-
首次披露!云南省煙草專賣局原局長李光林已落馬,被跨省起訴
-
“以色列計劃5月轟炸伊朗核設施,本以為特朗普肯定同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