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魯鄭:最后這個獎牌榜,含義太豐富了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宋魯鄭】
中美兩國的金牌大戰(zhàn)和東京奧運會不一樣,在最后一刻也未見分曉:雙方戰(zhàn)成40平,并列金牌第一。加上中國香港的兩枚,此次巴黎奧運會中國超過美國,成為第一。
這個含義,實在是太豐富了。
第一,自北京奧運會中國戰(zhàn)勝美國以來,這是中國第一次以非東道主的身份超過美國。三年前的東京奧運會,中國無需時差,實際還是享有一些便利的。就如同2016年巴西奧運會,美國的金牌也明顯上升一樣。但這一次,由于美國是下一屆主辦國,還是有明顯的東道主效應,所以這個結果對美國來說是很窩心的。
現(xiàn)代奧運會是西方創(chuàng)辦并制訂的規(guī)則,一百多年以來,已經涵蓋幾乎所有國家和地區(qū),所有不同文明都是這一盛會的參與者,但只有中國是唯一能夠超越歐美的國家。當然,自1840年中國被強行拖入西方體系以來,這個特點不僅體現(xiàn)在體育上,還體現(xiàn)在各個領域。比如其他國家加入西方創(chuàng)辦和制訂規(guī)則的世貿組織,就只能成為這一體系的組成部分,無法脫穎而出,只有中國是例外。
第二,自特朗普時期開始,美國對中國進行極限打壓和遏制,再度上演守成國對崛起國的阻擊。
從中國目前的角度看,只要不被美國打成老三、老四,維持住老二的地位就是勝利。如果能和美國打平甚至超越它就是大勝。所以雙方在激烈的金牌戰(zhàn)打成平手,堪稱是中國的巨大勝利。
從國際關系的角度看,中美金牌最后之戰(zhàn)有一點很有意思:美國是在女籃決賽擊敗法國隊后追平中國的。也就是說,決定中美勝負的未必一定在雙方,也可以是第三方的表現(xiàn)。就如同今天美國不得不把很大精力放到歐洲和中東一樣。
美國女籃67-66險勝法國,實現(xiàn)金牌數(shù)與中國持平CNN
中美金牌大戰(zhàn)雖然激烈,但依舊平和收場,而且給全世界貢獻了精彩的比賽,這就屬于有正效應的良性競爭。今天中美戰(zhàn)略博弈,依舊是“斗而不破”,某種程度上對世界也有很大的正效應。
實事求是地講,今天的美國已經把未來十年當作捍衛(wèi)霸主地位的最后時機,可以想見中美關系的嚴峻考驗還在后面,中美之間存在諸多風險。
一是美國歷史上從來沒有遇到過中國這樣的對手。美國既視中國為挑戰(zhàn)者,又和中國有著巨大的共同利益。這使得美國不得不提出來“合作、競爭和對抗”三原則,但在政策執(zhí)行上卻很難清晰把握和界定。
二是和美國的政治體制有關。美國三權分立,自行其事,即使是同一政黨也會互相拆臺,個人利益凌駕政黨利益,政黨利益超過國家利益。比如2022年佩洛西竄訪臺灣,總統(tǒng)拜登并不贊成,但即將退出歷史舞臺的佩洛西要歷史定位,雖然雙方是同黨,仍然一意孤行。
三是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中國國家利益日益呈現(xiàn)全球性,美國更早就是全球性大國,因此雙方在全球“相遇”的點愈來愈多。過去主要在臺海,現(xiàn)在東海、南海、印度洋、太平洋甚至地中海、北冰洋都有可能。比如2015年中國第一次在地中海進行了軍事演習,到現(xiàn)在中國戰(zhàn)機出現(xiàn)在阿拉斯加附近也不罕見。
四是中國和許多國家建立了戰(zhàn)略合作伙伴關系,美國也有很多盟友,但中美都未必能夠完全影響和控制這些(準)盟友國家的行為。歷史上看,大國被弱小的盟友拖入戰(zhàn)爭不乏其例,中美被其他國家卷入沖突的風險也在上升。
五是中美兩國已經在貿易、科技等多個領域沖突,雙方的對立情緒日趨上升,與此同時美國的民粹主義崛起,政治極化,都成為中美發(fā)生沖突的重要因素。比如去年初的氣球事件,拜登政府一直想息事寧人,但民眾的反應、媒體的報道煽動、共和黨借題發(fā)揮搞政治斗爭,都迫使拜登政府過度反應,最終以非常不理性的手段處理。這既可能誘發(fā)中美之間的沖突,也會在發(fā)生突發(fā)事件后因為無法降溫而迅速升級。
盡管如此,由于如下六大原因,中美斗而不破的局面不會改變。
第一,核國家不會發(fā)生戰(zhàn)爭的規(guī)律一直沒有被打破,中美競爭也不會例外?,F(xiàn)在正在發(fā)生的俄烏沖突也再度證明了這一點,美國甚至都沒有對俄羅斯進行海上封鎖。未來若臺海發(fā)生軍事沖突,美國也未必會對臺灣出手相救。
二是從文明角度講,中美都是非常講究實用主義和理性的民族,相對于蘇美,雙方的理性程度更高。比如2020年美國大選期間,美軍四星上將、參謀長聯(lián)席會議主席馬克·米利于大選前4天和國會沖擊事件發(fā)生2天后兩次致電中國軍方,保證美國不會發(fā)動襲擊。米利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根據(jù)美國法律,如果發(fā)生戰(zhàn)爭,可以終止權力交接,因此擔心中國誤判。
三是中美雙方建交四十多年來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態(tài)勢,和冷戰(zhàn)時蘇美相互隔絕不同。中美貿易戰(zhàn)打了五年,在高關稅的情況下,2023年雙方的貿易額照樣達到6600億美元。這說明雙方脫鉤難度很大。
僅從利益角度,雙方都有強大的力量推動合作,反對沖突。美國最重要的企業(yè)家馬斯克、蓋茨、庫克等紛紛訪問中國就是如此。
四是美國相信憑借傳統(tǒng)手段仍然可以遏制甚至搞垮中國,能夠再次復制冷戰(zhàn)的勝利。
美國遏制中國主要有兩個方式:第一是妄圖利用臺灣發(fā)起一場代理人戰(zhàn)爭,讓臺灣成為第二個烏克蘭,即使兩岸迅速統(tǒng)一,美國也可以成功令歐洲和中國脫鉤,只要失去歐美,中國的發(fā)展要么高度放緩,要么被中斷。
第二是美國出于對自己制度的迷信,非常武斷地認為任何不實行這樣制度的國家包括中國在內,都無法做到持久的政治穩(wěn)定和長治久安。在美國看來,它需要做的就是利用中國境內外因素激化中國內部矛盾,從而達到不戰(zhàn)而勝。
五是歐洲平衡美國的作用。中歐相隔遙遠,歐洲也不再尋求霸權,中國也是和平發(fā)展,所以雙方沒有地緣政治沖突,同時還有巨大的共同利益。中美如果發(fā)生戰(zhàn)爭,歐洲將蒙受巨大損失。特別是在目前俄烏沖突的背景下,歐洲根本無法承擔這一后果。
全球各個力量中,對美國最有影響力的就是歐洲,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約束美國的挑釁烈度,也能一定程度上影響美國發(fā)動戰(zhàn)爭的決心。今年美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放風將去臺灣,但最后改為在本土會見蔡英文。這一罕見的變化,應該是歐洲發(fā)揮了很大作用。
中美關系中,歐洲發(fā)揮重要作用經濟學人
從歷史上看,在許多涉及中美的重大事件上,歐洲都起了剎車或推動的作用。比如1964年法國率先和中國建交。而且在中美建交的過程中,法國也發(fā)揮了巨大的中間人作用。
六是美國不僅面臨中國一個競爭對手,還有俄羅斯、歐洲、日本、印度、巴西等國家和地區(qū)。這非常類似于一戰(zhàn)時英國面臨的局勢:不僅有德國,還有俄羅斯、美國、日本、法國等挑戰(zhàn)者。
歷史的教訓就是,當英國和德國沖突時,美國就成為最大受益者。同樣的,當中美沖突起來時,其他國家都會借機崛起,美國的霸主地位不僅保不住,而且地位還會低于沖突前,就如同英國在二戰(zhàn)后的命運。
所以不管中美如何競爭,仍會維持斗而不破的格局,而贏得這場競爭的關鍵是“打鐵仍需自身硬”。
奧運會最后一天,除了中美金牌大戰(zhàn)外,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閉幕式。這次閉幕式,法國回歸傳統(tǒng),在體育館舉行,運動員的主角地位得以凸顯。閉幕式前先播放了開幕式的經典片段,但已經沒有了引發(fā)爭議的《最后的晚餐》部分。
閉幕式的藝術演出一如既往地體現(xiàn)了法國的夢幻、創(chuàng)意。主題“尋找失去的奧運會”既有現(xiàn)實意義,也是致敬法國對現(xiàn)代奧運會的貢獻。就我個人而言,閉幕式的吸引力和震撼力與開幕式有不少差距,對深刻的追求壓過了觀賞性。
閉幕式一個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是下屆主辦國的八分鐘展示,這次延長到了十二分鐘。美國洛杉磯的展示也多有亮麗之處,還有世界動作片巨星湯姆·克魯斯助陣。相較于法國,體現(xiàn)了美國獨特的明快、簡潔,不過顯然沒有法國的藝術品味、唯美和雋永。但在當下,世界對美國的感受是復雜的,甚至都在擔憂下一屆奧運會上中美競爭會進一步升級。
2024巴黎奧運會堪稱美侖美奐,令人感嘆的是今夏混亂的政治操作也都是出自同一國家、同一民族的手筆。這就是文明的一體兩面。
最后再次祝賀中國代表團的優(yōu)異發(fā)揮,大幅提升了巴黎奧運會的成色和精彩。當然也要對東道主法國表示感謝,在炎熱的夏季、動蕩沖突的時局、美國大選陰霾的籠罩下,給世界貢獻了一場精彩的奧運會,讓世界得到片刻的寧靜與歡樂,還有一段難忘的美好時光。
巴黎再見,再見巴黎。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吳煜 
-
“我是中國樂觀派,中國至少還會繁榮100年”
2024-08-12 16:10 觀察者頭條 -
“伊朗正計劃發(fā)動大規(guī)模襲擊”,美軍緊急部署
2024-08-12 14:18 巴以恩仇錄 -
哈馬斯呼吁:斡旋方應迫使以色列執(zhí)行...
2024-08-12 13:49 巴以恩仇錄 -
“學乖的”巴黎完成“不可能的任務”,連英媒都沒找到黑點
2024-08-12 13:12 巴黎奧運會 -
烏軍進入俄領土,中方表態(tài)
2024-08-12 11:48 烏克蘭之殤 -
美國提出這個價碼要他下臺,“馬杜羅不會接受”
2024-08-12 11:40 拉美左翼 -
“俄軍承認,烏軍已深入俄境內30公里”
2024-08-12 10:45 俄羅斯之聲 -
他又秀起“傳統(tǒng)藝能”:俄羅斯明顯參與英國極右翼騷亂
2024-08-12 09:22 不列顛 -
以色列預測:伊朗將在未來幾天內發(fā)動襲擊
2024-08-12 08:20 巴以恩仇錄 -
扎波羅熱核電站冒出濃煙,俄烏互相指責
2024-08-12 07:54 -
-
白俄羅斯:一支機械化部隊進入戰(zhàn)備狀態(tài)
2024-08-11 23:12 烏克蘭之殤 -
干杯!《義勇軍進行曲》在巴黎響起42次
2024-08-11 21:13 巴黎奧運會 -
特朗普:她連這都抄襲我!
2024-08-11 20:32 美國大選 -
英國大規(guī)模騷亂已致779人被捕,司法大臣:影響可能持續(xù)數(shù)年
2024-08-11 19:34 不列顛 -
被判須返還銅牌,美國“深感震驚”
2024-08-11 19:30 巴黎奧運會 -
韓國首爾市長:將申辦2036年夏季奧運會
2024-08-11 18:13 三八線之南 -
韓國:超八成微針化妝品涉虛假夸張宣傳
2024-08-11 17:30 中國游客 -
塞爾維亞爆發(fā)大規(guī)??棺h,武契奇曾稱“有人醞釀政變”
2024-08-11 15:27 歐洲亂局 -
他首次承認:正將戰(zhàn)爭“推向俄羅斯領土”
2024-08-11 14:53 烏克蘭之殤
相關推薦 -
“史無前例”,英國政府將接管英國鋼鐵公司 評論 129“特朗普關稅增加金融危機風險,歐洲需要答案” 評論 35美國小企業(yè)哀嘆:我們呢?我們的活路在哪里? 評論 172“一團糟!關鍵是,各國能忍到幾時?” 評論 163最新聞 Hot
-
“特朗普關稅增加金融危機風險,歐洲需要答案”
-
美伊首輪間接談判結束,伊朗外長:雙方希望在最短時間內達成協(xié)議
-
美國小企業(yè)哀嘆:我們呢?我們的活路在哪里?
-
“特朗普家族全面參與加密貨幣項目,獲利近10億美元”
-
旅美數(shù)十年后,中國明星數(shù)學家夫婦回國
-
美國低調豁免部分商品,“對華關稅現(xiàn)首個松動信號”
-
探訪義烏后,法媒感嘆:美國訂單少了,士氣反而更高
-
“對抗中國主導地位,特朗普盯上太平洋海底”
-
“一團糟!關鍵是,各國能忍到幾時?”
-
“美國既非全知,亦非全能”,毛寧分享肯尼迪講話
-
又威脅上了!“再偷水,我就加稅”
-
“騎虎難下!對美國人來說,真正的痛苦即將襲來”
-
“中國尊重合作,比特朗普要人拍他馬屁,更受全球歡迎”
-
馬斯克“不安”了
-
AI(誒哎)還是A1(誒萬),美教育部長傻傻分不清楚
-
“中國藥活性成分性命攸關,美國被卡脖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