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魯鄭:應對中國,美國的盟友策略失敗了嗎?
再次,美國對其盟友陣營有清晰的劃分。
美國在崛起過程中,不斷擴大盟友圈,但并不是所有的盟友地位都平等一致。其盟友圈大致可以分為核心盟友和非核心盟友;在沒有希望或者成本巨大無法承受時,美國會選擇優(yōu)先放棄那些非核心盟友。
美國的核心盟友是大致包括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以色列。除以色列外,其他幾國都是種族、文化相同。在這個層面,這幾國之間不僅分享情報,甚至還提供核武器。當然核心盟友由于國力和作用不同,相關“待遇”也有差異,比如英國早就有了美國的核潛艇和技術,澳大利亞今天才剛剛起步。
核心盟友和美國捆得很緊,相互影響也大。比如孟晚舟事件,也就是加拿大能硬著頭皮、寧愿付出巨大代價也要配合美國。而當中國對加拿大重手回擊之時,美國最后的妥協(xié)也不排除照顧加拿大利益的可能。
第二類盟友就是以法國和德國為代表的老歐洲以及東亞的日本、韓國。
它們是美國的重要盟友,但不是美國的核心盟友,而且雙方經(jīng)常會有沖突。比如2003年法國就和德國一起反對美國發(fā)動伊拉克戰(zhàn)爭,美國在利益需要的時候也會選擇犧牲這些盟友的利益。
可以說,美國對于其歐洲盟友并不完全相信,利用起來也很麻煩,不順手。這也是為什么不管是奧巴馬時代還是特朗普時代,都會監(jiān)聽歐洲盟國領導人手機的原因。
第三類盟友則是階段性的、投機性的盟友,會隨著形勢變化而選擇親近或拋棄。其中包括南越、阿富汗、巴基斯坦、埃及、中國臺灣等某些國家、地區(qū)。冷戰(zhàn)時和中國的關系也屬于此類。
正是由于美國對盟友采用不同等級分類,所以一些時刻對某些盟友的背叛或拋棄,并不影響其全球戰(zhàn)略布局,其盟友體系也能仍舊保持相對穩(wěn)定狀態(tài)。
最后一點,即美國建立盟友和協(xié)調(diào)盟友的手段多樣,富有實用性和靈活性。
美國建立盟友的手段既有形而上的意識形態(tài)和價值觀,也有形而下的共同利益——除了共同的經(jīng)濟利益,也包括設定共同的敵人和威脅。同時這些手段非常靈活,不拘泥于特定規(guī)則。
比如冷戰(zhàn)時為了對抗蘇聯(lián),美國不惜和意識形態(tài)完全相反的中國結盟,扶持菲律賓、韓國、智利等軍事統(tǒng)治的政權,二戰(zhàn)后的“馬歇爾計劃”援助也包括西班牙法西斯獨裁政權。
協(xié)調(diào)的手段除了常規(guī)的外交以外,主要通過建立國際機構組織,如G7、北約、世界銀行、國際貨幣組織、G20,也包括剛成立的美英澳新安全同盟、美印日澳四國集團等。在什么時候成立什么集團,基本上是隨著美國的當下需要而調(diào)整和創(chuàng)新。
美國的條約盟友,地位最高的是北約,它有兩個獨特之處:一是沒有免責條款,即締約國在特定條件下可以放棄履行條約義務,這和《美韓共同防御條約》、《澳新美安全條約》、《美洲國家組織憲章》、《美日安保條約》等有所不同;二是忠誠條款,即締約方不得參加有悖于該公約宗旨的其他條約。
與此相對的是,美國在1989年還發(fā)明了“主要的非北約盟友”(a major non-NATO ally)概念。
這一范疇最初包括澳大利亞、埃及、以色列、日本和韓國,后來也包括約旦、新西蘭、阿根廷、巴林、菲律賓、泰國、科威特、摩洛哥、巴基斯坦、格魯吉亞、摩爾多瓦、烏克蘭、突尼斯、巴西、中國臺灣以及過去的阿富汗等國家和地區(qū)。
這些成員可獲得軍事和金融援助,也享有北約成員武器輸出控制法案的豁免權。美國總統(tǒng)在通知國會后30天內(nèi)就可以將一個國家或地區(qū)指定為“主要非北約盟友”。
這手法,要比前蘇聯(lián)的盟友政策高明很多,成效也不一樣。蘇聯(lián)盟友政策的后果是成員國離心離德,蘇聯(lián)不得不兩次動武去維持,并為此付出了巨大的道義和經(jīng)濟代價。同時這些盟國還成為蘇聯(lián)沉重的負擔,雙方在一起并沒有起到1+1>2的效果。即使是中國這樣重要的盟友,蘇聯(lián)竟然也能在冷戰(zhàn)最激烈的時候丟掉。
當然,美國是依靠戰(zhàn)爭崛起的,所以軍事手段也成為其建立盟友和維持盟友的重要方式。比如美軍在役兵力約140萬,海外軍事基地大大小小一共有374個,遍布140多個國家,常年駐軍30萬人上下。一個主權國家一般是不會允許外國在其領土上駐軍的,如果允許,往往體現(xiàn)了它和美國的密切關系。
位于日本沖繩縣的嘉手納空軍基地,是美軍在遠東地區(qū)最大的空軍基地(資料圖/維基百科)
雖然美國的盟友戰(zhàn)略是富有成效的,但它也有一個難以解決的缺陷,即國內(nèi)政治。美國國內(nèi)政治對其盟友戰(zhàn)略的影響,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層面:
一是選舉有可能選出“不靠譜”的領導人。隨意“退群”的特朗普即是典型案例。
二是民眾對外交的影響。美國的孤立主義傳統(tǒng)十分悠久。珍珠港事件之前,美國民意就一直反對參戰(zhàn);今天的拜登對于重返奧巴馬時期推出的《跨太平洋伙伴全面進步協(xié)定》(CPTPP)保持謹慎態(tài)度,部分原因也是出于對這種社會思潮的顧慮。
整體而言,雖然美國的盟友政策存在著一些問題,但比較來看,美國的盟友戰(zhàn)略還是相當成功的。它有清晰明確的盟友意圖,有靈活的手段,有成熟的機制,基本上參與者也都能從中受益。
相信在未來的中美戰(zhàn)略博弈中,美國的盟友依舊會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對于這點,我們要有更多的重視和對策。
本文系觀察者網(wǎng)獨家稿件,文章內(nèi)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wǎng)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李泠 
-
白俄一架安-12運輸機在俄墜毀,至少7人遇難
2021-11-04 07:47 航空安全 -
美國新增確診93358例、死亡1883例
2021-11-04 07:35 新冠肺炎抗疫戰(zhàn) -
聯(lián)大一委通過中方?jīng)Q議呼吁捍衛(wèi)各國和平利用權利
2021-11-04 07:25 歡樂聯(lián)合國 -
伊朗副外長:伊核協(xié)議維也納會談將于11月29日重啟
2021-11-04 07:13 伊朗局勢 -
CNN夸北京冬奧,“拉踩”日本
2021-11-03 22:55 北京冬奧會 -
RCEP將于明年1月1日生效
2021-11-03 22:09 -
中方這一政策能否惠及印度?外交部回應
2021-11-03 21:27 中國外交 -
中國未加入美歐發(fā)起的“甲烷減排承諾”,外交部回應
2021-11-03 21:22 中國外交 -
白俄一架安-12運輸機在俄伊爾庫茨克機場附近墜毀
2021-11-03 21:11 俄羅斯之聲 -
“通貝里狂熱癥”
2021-11-03 20:22 -
衛(wèi)星圖顯示俄軍又集結在烏克蘭邊境?俄羅斯否認
2021-11-03 19:45 烏克蘭之殤 -
伊朗:成功阻止美國在阿曼灣“劫持”油輪
2021-11-03 19:27 伊朗局勢 -
美媒:阿富汗多名前軍警已轉投IS
2021-11-03 19:02 阿富汗 -
COP26達成首個“里程碑“協(xié)議
2021-11-03 18:56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
汪文斌:美國氣候出資不到應盡份額的20%
2021-11-03 18:02 美國一夢 -
上月新增10萬例,李顯龍:再確診20萬才能安全開放
2021-11-03 17:51 觀察者頭條 -
“提人陣”劍指首都,埃塞政府宣布進入緊急狀態(tài)
2021-11-03 17:51 非洲之窗 -
尼日利亞一在建高層樓房倒塌,已致20人死亡
2021-11-03 17:00 非洲之窗 -
外交部:美方這種做法,嚴重傷害兩國人民感情
2021-11-03 16:34 中美關系 -
墨西哥兩知名記者48小時內(nèi)相繼遇害,官方:國家問題
2021-11-03 16:22
相關推薦 -
最新聞 Hot
-
恐遭監(jiān)視,歐盟為赴美出差高官發(fā)放一次性手機
-
特朗普想幾乎全砍聯(lián)合國、北約經(jīng)費,有人急了:中俄要填補
-
“你不該向一個比你強大20倍的國家開戰(zhàn),然后希望別人給你導彈”
-
哈佛“硬剛”特朗普
-
特朗普炫耀:我?guī)土藥炜?/a>
-
“特朗普考慮暫停汽車關稅”
-
美國加州突發(fā)5.2級地震
-
“人人都想制造業(yè)回流美國,但沒多少人想自己下工廠”
-
歐盟警告歐洲領導人:不準去!
-
為籌錢暗殺特朗普,美國一青少年槍殺父母,還打算逃到烏克蘭
-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略薩去世,曾表示“美國將讓位給中俄”
-
“美國,下三流做法”
-
克宮警告:此舉必然導致局勢升級
-
“不能太依賴美國,歐洲得買點俄氣”
-
“僅靠美國?休想”
-
“拋售美債是對美國經(jīng)濟政策喪失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