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青青| 日本“核共享”政策的淵源:賴肖爾與“核武力”部署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沙青青】
俄烏沖突爆發(fā)以來,東亞國家日本打破多年先例與默契,試圖借此重塑本國防務戰(zhàn)略。執(zhí)政黨自民黨不僅提出要將國防預算從傳統(tǒng)占GDP的1%提升至2%,更是公開提議考慮“核共享”的可能性。
2022年7月16日,日本共同通信社從解密檔案中獲悉1970年前后美國曾向日本政府暗中施壓,要求其在美軍核潛艇靠港時放寬輻射監(jiān)測。在美方的壓力之下,美日雙方以“密約”方式達成諒解。此外,為避免此事曝光后在日本國會遭到質疑,美日當局也串通口徑。
換言之,早在20世紀70年代前后,日本所謂“無核三原則”便已是自欺欺人乃至欺騙世界的空洞口號而已。實際上,美軍核武力在日本的部署還可以追溯到1960年美日安保條約修訂之時。
根據(jù)共同社最新披露的資料顯示,1970年前后,美國曾向日本政府施壓,要求其放寬對核潛艇等核動力船只的輻射檢測標準
1960年,時任美國國務卿的赫脫(Christian Archibald Herter)在美國國會作證時,拿出了兩份文件,這是為了批準日美安保條約而準備的。赫脫闡述了當時駐日美軍跟日本方面協(xié)商達成的協(xié)議的基本條款,其中有一些內容就是涉及核武器或核設備的。
赫脫
其中,第一份文件規(guī)定,向日本引進核武器或在日本建造核武器及相關武器的基地,都需要與日本政府事先協(xié)商。同時,這份文件還討論了使用駐扎在日本的美國部隊來應對朝鮮半島相關事態(tài)的軍事協(xié)議的內容。如果朝鮮半島發(fā)生戰(zhàn)事,駐日美軍應如何出動?如果要在日本引進核武器或運輸核武器,美方與日本政府應該達成什么樣的協(xié)議?
第二份文件則總結了美方認為的日美雙方關于這些問題的協(xié)商和要求的討論。當然,這些內容全部是保密的。
關于核武器的協(xié)商被明確限制在向日本引進核武器的領域,正如其他一些相關文件所揭示的那樣,這是一個引進的概念,而不是運輸?shù)母拍睿膊皇俏覀兝斫庖饬x上的所謂核武器在日本領土、領空或水域過境的概念。
換句話說,如果美國核武裝長期部署在日本,應該采取一種什么樣的方式?應該跟日本方面做什么樣的協(xié)商?
但外界都很清楚的一點是,日本有所謂的“無核三原則”,同時也是唯一遭受過核武器打擊的國家,所以日本民間對核問題非常敏感,即便到今天也是如此。事實上,早在1960年日美新安保條約簽訂的時候,美國政府就已經在考慮如何在日本引進“核武力”(核動力、核武器)或在日本部署“核武力”的問題了,而不僅僅是所謂的“過境”這一概念。
談到這里,就不得不提及另一位美國政要,即曾擔任美國駐日大使的賴肖爾(Edwin O. Reischauer)。最近我們國內還出版了他的回憶錄,中文版書名叫《我的兩個祖國》,英文名叫 My life between Japan and America。賴肖爾是非常資深的日本問題和中國問題研究者,跟費正清是同一輩人,是傅高義的前輩。1940年代以后,賴肖爾被美軍招募;作為對日問題專家,時值日美交戰(zhàn)時期,肯定需要他為美軍服務。戰(zhàn)爭結束后,賴肖爾回到哈佛校園,后來也是哈佛燕京學社和遠東研究的奠基者之一。
到了1961年,受當時的美國總統(tǒng)肯尼迪的邀請,出任美國駐日大使。就在他出任駐日大使的時間點,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背景,就是經歷“安保斗爭”的日本社會氛圍十分緊張對立,當時斗爭的激烈程度超出了美國政府的預期,美方沒有料想到日本民眾對日美新安保協(xié)議一事的反感程度竟如此強烈。原本艾森豪威爾計劃訪日,但由于日本國內斗爭過于激烈,最終導致整個訪日行程被迫取消。
在此背景下,肯尼迪選擇賴肖爾,有幾個方面的考慮。第一,賴肖爾是日本問題專家;第二,在日本有廣泛人脈;第三,他的姿態(tài)被認為比較柔和,對日態(tài)度也比較友好,我們可以將其理解為“知日派”或“親日派”;第四,賴肖爾的夫人是一名日本人,名叫松方春(Haru Matsukata Reischauer),是日本前首相松方正義的孫女,可以說是日本權貴世家的子嗣。所以,派賴肖爾到日本去當大使,有利于緩和對日關系。賴肖爾上任時肩負著緩和日本民間對美國反感的重任。當然,他在任內的確不辱使命。
賴肖爾與松方春
整個60年代,日本的社會斗爭風起云涌,各式各樣的造反運動特別多,比如眾多學生抗議上街等等。賴肖爾總體上采取了相對克制的方式來處理這類問題。即便他任內遭到日本過激人士的刺殺,受過傷,但態(tài)度依然比較溫和。在處理某些具體問題時,能發(fā)覺賴肖爾的手段是“綿里藏針”,講得好聽一點是城府深,講難聽點就是非常狡猾。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朱敏潔 
-
美國新增感染97612例、死亡388例
2022-08-31 07:46 美國一夢 -
美國出現(xiàn)首例猴痘死亡病例
2022-08-31 07:16 -
戈爾巴喬夫去世享年91歲,普京哀悼
2022-08-31 06:49 俄羅斯之聲 -
他在法國抨擊“法式民主表達”,臺下掌聲一片
2022-08-30 22:37 法國見聞 -
美軍從阿富汗狼狽撤軍一周年,美駐華使館這話惹眾怒
2022-08-30 20:49 -
“外國與阿塔將有越來越多的生意往來”
2022-08-30 20:31 阿富汗 -
美國竟嫌中俄對阿富汗援助太少,俄代表:你錢還了嗎?
2022-08-30 20:31 阿富汗 -
“中國的哲學與西方不同,不是征服和占領國家”
2022-08-30 20:15 -
匈外長:空有意識形態(tài),可沒法讓歐洲人在冬天取暖
2022-08-30 19:53 歐洲亂局 -
俄安全局:第二個嫌疑人是他,在謀殺前一天離開俄羅斯
2022-08-30 18:58 俄羅斯之聲 -
巴西總統(tǒng)攻擊女記者:你睡覺時在想我,你暗戀我,你是新聞界的恥辱
2022-08-30 17:47 -
國際原子能機構專家組已抵達烏克蘭
2022-08-30 17:38 烏克蘭之殤 -
又一部改編自這件事的新作來了
2022-08-30 17:38 -
美使館:所羅門群島暫停所有美國軍艦來訪
2022-08-30 17:27 觀察者頭條 -
德法聯(lián)合反對“全面禁止給俄羅斯人發(fā)簽證”
2022-08-30 16:53 歐洲亂局 -
左翼總統(tǒng)上臺不久,哥倫比亞與委內瑞拉恢復外交關系
2022-08-30 16:50 拉美左翼 -
馮德萊恩:計劃對電力市場“緊急干預”以遏制價格飆升
2022-08-30 16:41 -
英媒:年均僅14名外交官接受普通話培訓,引發(fā)英國外交擔憂
2022-08-30 16:30 不列顛 -
美稱將“實施演習推動臺海局勢回穩(wěn)”,中方回應
2022-08-30 16:27 臺灣 -
趙立堅:中方將繼續(xù)向巴方提供急需的幫助
2022-08-30 16:06 巴鐵
相關推薦 -
NASA資助的高校借到月壤,美國尷尬不? 評論 56“美方高估了自己,以為中國很急…” 評論 109“美企庫存只夠用60天,要是中國還不批準…” 評論 164關稅風暴下,日德巨頭“對中國投下信任票” 評論 68最新聞 Hot
-
NASA資助的高校借到月壤,美國尷尬不?
-
中方出手,“肯尼亞完全轉向中國”
-
信中國還是信特朗普?CNN直播吵起來了
-
俄方定性:恐襲
-
加速!被歐美阻擊,中國車繞道非洲
-
“美方高估了自己,以為中國很急…”
-
被中方約談后,沃爾瑪找補:積極響應號召
-
“為了和平,我們可能不得不放棄部分領土”
-
巴防長警告:可能爆發(fā)“全面戰(zhàn)爭”
-
“美企庫存只夠用60天,要是中國還不批準…”
-
“西方企業(yè)從中國買零件,運到全球組裝,太蠢了”
-
“特朗普執(zhí)意破壞全球規(guī)則,中國會打敗我們”
-
暴跌72%!5年來,中國取消美國豬肉訂單最大規(guī)模
-
“美國開始找臺階了,中國沒停手”
-
關稅風暴下,日德巨頭“對中國投下信任票”
-
日本也不跟,“擬抵制特朗普聯(lián)手遏華貿易的計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