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話穆蘊秋、江曉原:必須可證偽才算科學?現(xiàn)實并非如此——聊聊《地外文明探索》(之二)
【導讀】 上海交通大學科學史與科學文化研究院副教授穆蘊秋,與該院首任院長、交大講席教授江曉原,此前梳理了關于地外文明的主要“科學幻想”和科學探索,相關成果于近日出版。觀察者網(wǎng)科普作者岑少宇就這本新書《地外文明探索——從科學走向幻想》與兩位學者聊了聊。
在此前刊發(fā)的第一部分對話中,學者們圍繞“月球文明”,從大科學家開普勒、赫歇耳一直聊到中國與西方的宇宙觀。本文將繼續(xù)向宇宙深處探索,從火星運河的“民科”,談到“大爆炸理論”是否真的“勝利”。
觀察者網(wǎng):關于地外文明的探索,有個有趣的現(xiàn)象。極力主張火星上有運河的洛韋爾,是自己花錢建天文臺的,按照我們現(xiàn)在的標準看,可以說是有錢的“民科”。那時候行星科學的門檻確實也沒多高。但誤解“運河”的背后,是不是有缺乏訓練的因素?為什么恰好是“民科”成了誤讀科學觀察的主力?
江曉原:也不能這么說。因為當時闊佬們做天文臺臺長,也是花錢雇天文學家來上班的。比如洛韋爾和弗拉馬利翁,他們倆一個在美洲,一個在歐洲,自己固然是觀測的,但同時在他們的天文臺上還雇著天文學家。
他們當時觀測出來的那些成果,天文學界是不贊成的,說他們是“野狐禪”,是瞎搞。
他們就自己組織學會,自己辦刊物,這些動作都是一樣的。這里面都沒有正統(tǒng)的天文學界什么事,但是后來正統(tǒng)學界都接受了。
洛韋爾的火星地圖,圖片來源:洛韋爾天文臺
事實上在他們之前,當?shù)卣y(tǒng)天文學會也沒組建過;在他們辦雜志之前,當?shù)卣y(tǒng)天文學家也沒辦過,他們是最早的。
到后來天文學會成立,天文學家不是還得接受他?他允許正統(tǒng)天文學家加入,最后大家也都來了?,F(xiàn)在法國有一座天文臺的名字就叫弗拉馬利翁天文臺,他完全得到了認同。
應該說當時觀察產(chǎn)生的問題,和他們兩人專不專業(yè)沒太大關系。因為事實上這兩個人作為“民科”,他們的觀測也已經(jīng)達到專業(yè)水準了。
穆蘊秋:當時門檻也確實比較低。你只要有錢,造大型的天文觀測儀器,然后一直在那里看就行。
類似的人物還有威廉·赫歇耳,后來在學界的地位比他們兩個更高得多。
他本來是在教堂里演奏的,但是一直有天文學情結(jié),五十幾歲娶了一個有錢的老婆,然后砸很多錢去建了一個天文臺。
他也很有天賦,能自己打磨望遠鏡,還有理論解釋能力。他是一個民間科學愛好者,一開始天文學界也不接受他。后來,他用自己的望遠鏡找到了天王星,這下子天文學界就服了,接受他了。
威廉·赫歇耳與妹妹卡洛琳·赫歇耳都成為了天文學家
觀察者網(wǎng):剛才提到的弗拉馬利翁,他除了“民科”出身,還有不少科幻作品,他的科幻傾向是不是對他關于“火星運河”的科學判斷,會有點負面影響?
我們拿他和開普勒比。開普勒想象月表情況的時候,環(huán)形山那一個個“環(huán)”是確實存在的,無非是解釋為人工構(gòu)造或撞擊坑。但弗拉馬利翁說的運河,并不是真實存在的。
穆蘊秋:這里面有一個心理學的問題。其實拿洛韋爾的事例來解釋可能更合適,弗拉馬利翁和他是一樣的套路,他們當時能建立起名聲,就是通過看火星上的運河。后來走上了非常極端的方向,就是誰用自己的望遠鏡宣稱看到運河的數(shù)量更多,誰就“勝出”。
我在書里提到過,洛韋爾有一個助手叫做道格拉斯·亞當斯,有一段時間洛韋爾身體不好去靜養(yǎng)了,讓他出來負責天文臺的運行。他在觀測的過程當中,發(fā)現(xiàn)洛韋爾此前公布的很多結(jié)果是有問題的,說在火星上的什么地方看到運河,但亞當斯就是看不到。
后來,他寫信給洛韋爾的一個密友談到這個事情,結(jié)果密友就告訴了洛韋爾。洛韋爾非常生氣,立馬把亞當斯開除了。
火星觀測的熱潮慢慢退去后,人們確定當年這些人看到的火星“運河”是一種視覺幻像。就是天文學家在觀察一些東西的時候,你會受到心理傾向的影響,你想看到什么,就很有可能看到什么。
觀測者太希望火星上有智慧生物了,而運河又是有智慧生命開鑿出來的,那就能“看到”它。而洛韋爾在競爭中太希望看到更多運河了,他就能“看到”更多。
江曉原:技術(shù)上也可以做一些解釋。開普勒的想象,已是伽利略用望遠鏡指向月亮之后好多年了。那時候人們對月亮環(huán)形山之類的東西已經(jīng)看得比較清楚了。
火星離地球更遠,所以還有想象空間,但是月亮的想象空間已經(jīng)變小了。考慮到火星的年齡也足夠長了,出現(xiàn)過一個高級文明,又重新湮滅的可能性也是有的?;鹦堑叵乱苍S還有什么,這種想象空間依然存在。
穆蘊秋:像19世紀末期那樣,所有全世界最好的望遠鏡全都對準火星的那種盛況已經(jīng)沒有了。但是從文化的角度來說,火星一直從來沒有寂寞。好萊塢可愛拍火星人的電影了。
威爾斯的小說《世界大戰(zhàn)》與斯皮爾伯格導演、湯姆·克魯斯主演的同名電影
觀察者網(wǎng):不過科學家的想象,是否也應該有一定的自我約束。比如按照某些科學家的性格和風格,可能會在有比較確實的觀察結(jié)果后再去想象,而不會直接說是運河。對于還不完全靠譜的觀測,有的人可能就會保守一點。看見遙遠的近乎直線的物體,不一定就是運河,也可能是一條恰好比較直的裂谷。思維上更偏向“科幻”的人,他們的描述是否會受到影響呢?
江曉原:跟第一個人怎么引導非常重要,就是意大利天文學家夏帕雷利。他一誤導以后,大家覺得火星運河這個想法好啊。
穆蘊秋:而且他用了一個意大利文單詞叫canali(觀察者網(wǎng)注:意大利語canale的復數(shù)是canali,形近英語的運河“canal”),譯成英文的話,有兩個意思,一個是自然的通道,另外一個就可以對應英文的運河。到了英國人這邊,他們就選擇把它譯成運河了,這是一種心理傾向,一種引導。
標簽 科學-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陳軒甫 
-
首個量子科學與技術(shù)交叉學科博士學位授權(quán)點設立
2021-11-27 10:45 -
我國成功發(fā)射中星1D衛(wèi)星
2021-11-27 07:03 航空航天 -
官方放送!亞平老師在軌美圖來襲
2021-11-24 15:58 航空安全 -
零死亡!我國新冠特效藥有望12月底前附條件上市
2021-11-22 20:03 新冠肺炎抗疫戰(zhàn) -
蔡司:將提供汽車“三電”系統(tǒng)質(zhì)量管理解決方案
2021-11-22 10:13 TMT觀察 -
我國最大綜合科考實習船正式投入使用
2021-11-22 06:36 -
我國成功發(fā)射高分十一號03星
2021-11-20 10:31 航空航天 -
數(shù)據(jù)安全與隱私計算聯(lián)合實驗室成立,將研究制定相關技術(shù)標準
2021-11-19 15:46 -
華為WATCH GT3攜高原血氧監(jiān)測發(fā)布,運動健康服務逐漸“全能”
2021-11-17 21:05 -
TCL華星趙軍:2-3年內(nèi),將在OLED領域與韓企同場競技
2021-11-17 20:08 科技前沿 -
中國科技的家底是什么?
2021-11-12 11:30 -
中國手機市場的難,realme真我的敢,雙11再現(xiàn)千萬銷量品牌
2021-11-10 10:22 大公司 -
臺積電已向美提交芯片供應鏈信息
2021-11-08 11:44 大公司 -
歷史性一步!中國女航天員首次太空出艙
2021-11-07 20:05 航空航天 -
神舟十三號乘組今晚首次出艙,預計持續(xù)6小時
2021-11-07 19:05 航空航天 -
5G+醫(yī)療,GE醫(yī)療張軼昊:為醫(yī)療資源不均、就醫(yī)難打開新局面
2021-11-06 18:50 醫(yī)學 -
神舟十三號乘組已做好出艙前準備
2021-11-06 13:44 航空安全 -
工信部:加快智能芯片、操作系統(tǒng)等攻關
2021-11-05 16:09 科技前沿 -
神舟十三號航天員將擇機出艙
2021-11-05 16:06 航空航天 -
百度“知識增強的跨模態(tài)語義理解技術(shù)”獲國家技術(shù)發(fā)明獎
2021-11-03 21:14 大公司
相關推薦 -
最新聞 Hot
-
“一團糟!關鍵是,各國能忍到幾時?”
-
又威脅上了!“再偷水,我就加稅”
-
“騎虎難下!對美國人來說,真正的痛苦即將襲來”
-
“中國尊重合作,比特朗普要人拍他馬屁,更受全球歡迎”
-
馬斯克“不安”了
-
AI(誒哎)還是A1(誒萬),美教育部長傻傻分不清楚
-
“中國藥活性成分性命攸關,美國被卡脖子了”
-
中國同意,西班牙:歡迎
-
美國特使:烏克蘭可能會“像二戰(zhàn)后的柏林一樣”被分區(qū)駐軍
-
中方再出手,“一夜之間,美國不再是避風港”
-
美債拋售潮繼續(xù),10年期美債收益率創(chuàng)2001年來最大漲幅
-
“北約想從羅馬尼亞發(fā)動三戰(zhàn)”
-
他無視美國威脅訪華,“給世界作出示范”
-
德國政府:影響我們了,中美談談吧
-
駁了萬斯面子,格陵蘭島美軍基地指揮官遭解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