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魯寧:承認中國高考成績,外國大學看中啥
分享到:關鍵字: 教育部高考成績國外高校高校文憑高等教育工科教育文科教育5月24日,中國教育國際研討會在京舉行。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副司長于繼海披露,教育部正在推進中國高考成績得到國外認可工作。
通常,這類教育研討會不管是否掛有“國際”之名頭,都逃不脫燒錢“務虛”的烙印。若說本次研討會亦有“實”的成分,筆者以為“正在推進中國高考成績得到國外認可工作”當屬其一。
在中國教育的各個層面,逐步推進“得到國外認可”的工作,始于國家推進中國高校畢業(yè)文憑直接被國外承認的努力。據(jù)目前可查的信源,1980年代中期,斯里蘭卡率先與中國簽署了兩國高校畢業(yè)文憑互認雙邊協(xié)定。截止2009年春,與中國簽署同類雙邊互認協(xié)定的國家(地區(qū))超過40余個,英法等大多數(shù)歐元區(qū)國家均已被囊括其中。若將時間軸拉至2014年底,與中國簽署同類協(xié)定的國家數(shù)量更多。究竟已有多大的數(shù)量,一時沒有查到權威數(shù)據(jù),但筆者知曉,今天若有哪個國家與中國簽署這類協(xié)議,肯定構不成新聞。
據(jù)公開資訊,推進中國高考成績被國外高校直接認可的工作,比中外高校文憑互認晚了20余年。2012年澳大利亞悉尼大學宣布,從當年起,高考成績達到一本線的中國高中畢業(yè)生,可直接申請就讀悉尼大學。今年5月,美國舊金山大學也宣布,高考成績優(yōu)異的中國高中畢業(yè)生,憑高考成績單即可直接申請今年秋季到該校就讀的名額。在舊金山大學之前,美國已有伊利諾伊理工大學、薩福克大學、楊百翰大學承認中國高考成績,筆者將其形容為“中國高考成績開始批量‘出口’美國”。
除美澳之外,意大利、西班牙、新加坡等諸多發(fā)達國家,亦已先后承認中國高中畢業(yè)生的高考成績。國家強盛了,該來的都會來。然而,回眸歷史卻不是這樣令中國順心和省心。改革開放以降,中國教育曾經不得不長期面對兩大人為造成的被歧視與被嘲諷之尷尬:
國際上,很長一段時間里,西方發(fā)達國家和中國的香港與臺灣,都不承認中國高校的畢業(yè)文憑,更遑論中國的高考成績。表面看,這是人家對中國高教的水準持懷疑態(tài)度,深層次則是變相的“意識形態(tài)歧視”被濫用,骨子里是不愿意直面中國高等教育的發(fā)展。好在天時、地利、人和都在齊心助力中國高等教育持續(xù)大發(fā)展,可謂“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終過萬重山”。
國內學界輿論界,尤其是教育領域內部分所謂學界精英式教育專家,一貫可勁詆毀、貶損、丑化、攻擊祖國的教育制度、機制和教學內容。尤其是從小學到高中的基礎教育階段的教學內容,更成了“重災區(qū)”,以至于在不少人看來,中國的基礎教育就是“摧殘”中國億萬青少年的代名詞。
除了以上種種直接否定,還有各種形式的間接否定。這些年形形色色的國際國內的大學排行榜、大學科研排行榜、創(chuàng)新能力排行榜等等,都在有意無意地間接貶損中國大學的教學與科研成就,向中國普通民眾灌輸中國高等教育實在“太爛”的壞印象。
直面30余年來中國高等教育之“爛”,恐怕主要“爛”在文科教學與教育,“爛”在對西方人文學科、思想體系、政治制度的盲目頂禮膜拜,“爛”在對中華優(yōu)秀文化尤其是當代中國意識形態(tài)、中國制度與中國道路的直接或間接的排斥與否定。
而中國高等教育中,工科教學則完全是另一番氣象。盡管仍然不乏抨擊中國高等教育中科研能力薄弱、科研成果鮮見的聲音,但至少在納入“211”序列的中國工科大學,只要學生自身好學上進,畢業(yè)后再經歷若干年的工作歷練,絕大多數(shù)都能成長為堪當大用的設計師、工程師、檢驗師、工藝師、建造師和管理工程師。
正是這些平日里默默無聞、腳踏實地、埋頭苦干、無私奉獻、數(shù)量已達千萬人計的龐大的中國工程技術及管理群體,構筑起今天已堅不可摧的“中國制造”、“中國創(chuàng)造”、“中國智造”的樁基與大梁。
曾經有一陣子,國內有人拿香港科技大學“臭”清華大學,一度讓部分不明就里的國人,無端生清華大學“很不爭氣”之“悶氣”。事實上,甭說清華大學,但凡國內納入“211”序列的任何一所工科大學,其綜合教學水準、科研能力和科研成果,肯定都能排在香港科技大學之上。誰若不信,請拿出香港科技大學歷年來在工學基礎研究、重大工程技術和制造技術科研突破的大量事實來?拿出教學成果和技術成果轉化為提升“香港制造”或“中國制造”水平的事實根據(jù)來?拿出技術轉讓所產生經濟社會效益的扎實數(shù)據(jù)來?拿出獲取國家科技進步獎的獎項名錄來?
反之,國內納入“211”工程的工科大學,因為“腳踏著祖國的大地”,扎根于中國這方全球超級世界工廠的“沃土”,盡管仍然有許多不足,甚至在國內頗受詬病,但目前一定程度上已經形成了學以致用、用以致學的反復融合互進的“產學研”良性循環(huán)。就這一“良性循環(huán)”的規(guī)模及產生的經濟與教學的雙重豐收,由于國統(tǒng)局、教育部及相關部委尚缺乏據(jù)實宣傳的意識和方法,國家尚缺乏定量之闡述。但這種全世界規(guī)模與體量都堪稱最為壯觀的“雙重豐收”客觀存在。否則,人們就無從解釋:這些年,中國工學領域的基礎理論研究、應用研究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正以令西方世界感到“震驚害怕”的速度奮起擊進,總體差距大幅縮小,部分領域已與西方世界并駕齊驅,少數(shù)領域已步入領跑位置。
若事實不是如此,中國高鐵、中國核電、中國火電、中國水電、中國海工、中國航空航天、中國軍工、中國通訊、中國電子、中國信息等一大批擔當當代中國“國家名片”的高端制造業(yè)、高科技產業(yè),不可能出現(xiàn)如此巨大之發(fā)展。
盡管當下中國教育產學研融合發(fā)展的腳步尚不能停下,仍有很多路要趕,但中國優(yōu)質的工科教學對促成中國制造及實體經濟的輝煌功不可沒。此外,在基礎教育方面,中國從小學到高中扎實的基礎教育,無疑也為中國一代又一代“XX師”的培育、成長與成就,植入了必需的數(shù)理化基因?;A扎實,厚積薄發(fā)遲早會呈現(xiàn)。今年3月,一則令長期貶低中國基礎教育的“學界精英”和“媒體跟班”們鴉雀無聲的消息,為人們重新客觀審視和評估中國基礎教育的得與失提供了新的視角。
這則消息提供的事實是:由華師大出版、已“折磨”上海學生22年的教輔教材——《上海數(shù)學一課一練》,被英國政府教育部門買下版權。眾所周知,英國是近代教育的誕生國之一,又一向以現(xiàn)代教育強國自居。英國何故青睞上海的數(shù)學教輔?乃至一貫被貶損為“填鴨式教學”的中式教學法,何至于突然間被高傲的英國所看重?專程來滬購買教輔版權的英國教育高官直言:“希望借鑒上海的教學經驗,以提升英國學生的數(shù)學水平?!惫P者不知英國此舉在世界上算不算“首例”?但筆者深信,它一定“后有來者”。
這些年,中國出國留學狂潮成為世界新奇觀,從1978年到2014年,出國留學人數(shù)總計已破340余萬人,以至于西方國家紛紛把爭搶中國留學生作為一門“低成本”的“大生意”。曾經,就留學這門“生意”,中國幾乎只見出去,罕聞歸國,后來回國人數(shù)漸漸增長,但仍遠少于出國人數(shù)。至2014年,當年留學歸國的人數(shù)比當年出國留學的人數(shù)只差了6萬人。筆者堅信,用不了幾年,中國此項服務貿易將引來歷史性轉折。
對中國高等教育及小學至高中段基礎教育成就得失的客觀辨析,是我們觀察評估祖國進步的一個側面。這些年,越來越多的國家爭相與中國簽訂人員往來互相免簽或落地簽,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和香港臺灣同胞千方百計到中國大陸找工作、謀飯碗直至簽證到期仍“賴”著不肯回,直到昨天IMF終于公開發(fā)聲明承認“人民幣并未被低估”,這些細微變化,數(shù)都數(shù)不過來。縱然,它們變化都是局部之變化,可把它們疊加到一起,那便是整體的變化了。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fā)請注明本文鏈接:http://dosane.com/LuNing/2015_05_27_321072.shtml
- 責任編輯:李楚悅
-
最新聞 Hot
-
“特朗普認為歐盟在占美國便宜,別指望梅洛尼能談成”
-
“為防止被美國偷窺,連英國也支棱起來了”
-
特朗普:鮑威爾趕緊下臺,總是遲、總是錯
-
“中國有韌性美國則不然,特朗普已經搞砸了”
-
關鍵時刻,外貿大省如何突圍?
-
“中國代表團訪問巴西,探討兩洋鐵路”
-
“世界貿易將圍繞中美運轉,美國如此笨拙…”
-
“中國將缺席,英國遭受打擊”
-
“美國設下陷阱,韓國主動入局,要重現(xiàn)廣場協(xié)議?”
-
美媒感慨:2小時→1分鐘,中國又一壯舉
-
“英偉達對中國客戶隱瞞了…”
-
美國土安全部長放狠話:哈佛如果不從命,就別想再招外國學生
-
武契奇:天塌下來,我也不改主意
-
特朗普突然現(xiàn)身美日關稅談判,“背后是市場壓力”
-
沙利文猛批特朗普:中國可不會像蘇聯(lián)那樣崩潰
-
美國“吃貨”欲哭無淚:特朗普逼著中餐館換料,味兒不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