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一南國防大學戰(zhàn)略研究所所長
-
“你們都想把香港拿回來,誰去面對中國人民解放軍?”
這就是我們?yōu)槭裁茨芡瓿上愀刍貧w和未來,今后也一定要完成臺灣回歸、祖國統(tǒng)一,我們有和平的、善意的愿望,但是也有制止任何人企圖分裂的力量;如果你沒有這個力量,只有一腔善意——“我求求你回來吧,我真的特別喜歡你”,它也不會回來。這就是武裝力量在和平時期所要起的作用。[全文]
-
萬里長征到星辰大海
國防大學副教育長譚恩晉是北平地下黨員,他說,我1947年在北平入黨,有一個晚上,地下黨組織負責人把我叫到城墻根底下,就問我一句話,怕不怕死?我回答兩個字,不怕。支部說,好,從現(xiàn)在起你是中國共產(chǎn)黨黨員!就兩個字,不怕,入黨了。[全文]
-
新一代趕考者解決“挨罵”問題
今天,第一代、第二代“趕考者”都已逝去,填寫考卷的已是一代新人,考卷的內(nèi)容也已完全不同。如果說第一代“趕考者”為中華民族解決了“挨打”問題,第二代“趕考者”解決了“挨餓”問題,那么今天這一代“趕考者”要解決的就是“挨罵”問題——確立中國道路的正當性。[全文]
-
北洋海軍甲午慘敗實屬必然
中日甲午戰(zhàn)爭,是近代史以至現(xiàn)代史上,中國軍隊與入侵之外敵交戰(zhàn)時武器裝備差距最小的一次戰(zhàn)爭,又是中國軍隊敗得最慘的一次戰(zhàn)爭。武器本身并不是戰(zhàn)斗力,哪怕是再先進的武器。任何武器的效用,必須通過人及其組織去實現(xiàn)。從這一點上來說,北洋海軍的失敗實屬必然。[全文]
-
周恩來與毛澤東改變中國命運的談話
長征前夕,毛澤東同志給中央寫信,要留下來堅持在蘇區(qū)斗爭,歡迎中央再回來。博古拿著這封信去找周恩來,他說:“老毛提出不走,你看怎么辦?”周恩來迅速看完這封信,跟博古講了一句話:“我去找他談。”第二天凌晨,周恩來返回瑞金,見,瑞金到博古,就講了一句話:“他同意跟著走了?!边@句話雖然非常簡單,卻意義極其重大,是改變中國命運的一句話。我們可以設想,毛澤東同志如果不跟著走,在蘇區(qū)能保證他的安全嗎?而如果毛澤東同志不走,那我們的長征是什么樣的長征?紅軍能不能從困境中走出來?我們的結(jié)局又將如何?共產(chǎn)黨一步一步這么走過來,在這其中周恩來表現(xiàn)了極大的歷史自覺。他通過組織,通過協(xié)調(diào),把黨的力量最大可能地凝聚在一起,把一個散射的手電筒的光芒變成一束激光。[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