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鄧鉑鋆:抗疫三年,醫(yī)療界希望結束“既不要又不要”
最后更新: 2022-11-21 09:38:00【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鄧鉑鋆】
11月10日,第九版防控方案基礎上的“優(yōu)化二十條措施”(以下簡稱“二十條”)發(fā)布引起輿論嘩然,許多人表示“顛覆了我對疫情防控的認知”,再加上這幾天各地在落實防控政策過程中也表現出一些亂象,引起了群眾不滿。
“二十條”的原則是“以快制快、速戰(zhàn)速決”去控制疫情,一方面是群眾希望盡快恢復正常生活,另一方面是一些地區(qū)的防疫工作又進入“爬坡吃勁”階段,這其中矛盾很難一句話講清楚。面對近三年的抗疫“斗爭”,醫(yī)療隊伍中也產生了一種“既不要又不要”的復雜感情。既不要“躺平”,又不要“疲勞作戰(zhàn)”,少數人還產生了動搖情緒。那么,“二十條”能解決醫(yī)療工作者這一抗疫中堅力量的精神內耗嗎?
既不要“躺平”
由于全球新冠感染者數量居高不下,新冠病毒變異層出不窮,各國疫苗產品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免疫逃逸,通過疫苗構建免疫屏障的努力遭到挫折。當前各類疫苗產品主要是降低接種者的重癥率及死亡率,無法實現獲批上市之初的感染保護率。
新冠疫情已經成為美國的主要死因。(圖片來源:社交媒體)
隨著新冠病毒的變異和新藥物、疫苗的應用,我們對這種感染性疾病的診療能力提升,當前新冠病毒的危害性較兩年前大幅下降。但由于變異毒株的傳染性上升,擴大了感染規(guī)模,新冠疫情帶來的死亡人數不降反升,持續(xù)沖擊疫情流行地區(qū)的醫(yī)療服務體系。
2020年到2021年,不論哪種毒株流行,新冠肺炎都是歐美等醫(yī)療條件優(yōu)越地區(qū)居民死亡原因的前三位,僅次于癌癥和心臟病,死亡人數高于糖尿病及其他呼吸道疾病。我國醫(yī)療資源緊張,醫(yī)務人員工作負荷較大,再增加一個難對付的“新冠科”,對于醫(yī)療行業(yè)來說任務更加繁重。
新冠搶奪全社會醫(yī)療資源的例子并不少見。拿英國舉例,該國的公立全民醫(yī)療服務系統(tǒng)——NHS的預約人數從疫情前的400萬人增長至600萬人,相當于全國十分之一的人口都在等醫(yī)生。NHS有個考核指標叫“癌癥病人從確診到得到治療超過62天的比例”。該指標從疫情前的20%左右上升到了如今的33%。英國要求一類事故的救護車平均響應時間低于7分鐘,二類事故的救護車平均響應時間低于18分鐘,新冠疫情以來這一數字已經奔著兩小時去了。
新冠疫情導致全世界醫(yī)療資源緊缺情況加劇。(圖片來源:社交媒體)
在醫(yī)療現場,醫(yī)療擠兌、醫(yī)療資源高度緊張的情況下,“救甲還是救乙”的兩難選擇將一再出現,讓醫(yī)務人員飽受精神折磨。
另一個問題是,我們如何看待疫情防控措施急轉帶來的后果?臺灣地區(qū)就是前車之鑒。2022年4月放棄“清零”防疫措施以來,臺灣地區(qū)累計報告死亡12586例,感染者新冠死亡率為0.54‰。除直接報告的新冠死亡病例之外,臺灣地區(qū)今年5月至10月累計死亡人數比去年同期增加17990人。臺灣大學公共衛(wèi)生系研究認為,當地“超額死亡”較2021年相比,5月~10月間各月的超額死亡增加了15%~43%,平均23.4%。
超額死亡的原因包括搶救新冠肺炎病人擠占了其他病人的救治資源導致病人死亡,還包括新冠導致的免疫系統(tǒng)破壞及“長期新冠”后遺癥。新冠病人在康復后的死亡率仍然遠高于常人。每輪新冠流行高峰都消滅一批老弱病殘,又通過后遺癥制造新的一批老弱病殘。不巧的是,醫(yī)務人員由于工作性質,在新冠疫情長期流行的情況下,必然反復遭到院內感染的戕害。據英國調查,該國各職業(yè)當中新冠后遺癥報告比例最高的是醫(yī)務人員及健康護理人員,已超過5%。
那么其他“老疫區(qū)”呢?實現了所謂的“群體免疫”了嗎?新冠不是水痘,一次感染就能獲得終身免疫的“群體免疫”是癡愿。感染新冠獲得的抗體很快就會減退,或是因為新的變異毒株破防。
今年9月,日本在疫情相對“低谷”的狀態(tài)下,明確因新冠死亡的人數是7295人。但是,當月日本共報告死亡人口135649人,超過前年同月17845人,增長15.1%;超過近五年平均值25087人,增長22.7%。日本的情況同樣出現在其他“老疫區(qū)”。以上超額死亡數據都均剔除了社會老齡化加劇導致的自然死亡人數增長。
“但愿世間人無病,何妨架上藥生塵”是我國醫(yī)界長期以來的道德倫理和責任擔當。在當前的新冠病毒特點及防治條件下,醫(yī)務人員不論是出于職責還是出于自保,都不愿“躺平”。
“又不要”疲勞作戰(zhàn)
特定區(qū)域內的醫(yī)療供給與其轄區(qū)人口及社會經濟發(fā)展水平存在“需求與資源”的相對平衡。在我國這樣人口眾多、人均醫(yī)療資源不豐富的國家,醫(yī)療資源分布更是“緊平衡”。在疫情突發(fā)時,醫(yī)療隊伍要兼顧疫情防控與常規(guī)診療,供需平衡極易被打破。但是,除了“武漢保衛(wèi)戰(zhàn)”這類較為棘手的疫情事件,各地的疫情都由當地醫(yī)療隊伍克服解決,至多由省內兄弟城市支援,壓力較大。
我國醫(yī)療機構的收入來源主要來自對外提供醫(yī)療服務的業(yè)務收入。即便是公立醫(yī)院,財政性收入占醫(yī)院收入的比例僅在一成左右。醫(yī)院的財政性收入都用于發(fā)放人員工資,也不到醫(yī)務人員薪資總數的三分之一,公立醫(yī)院醫(yī)務人員的主要收入來自績效,財政工資僅是一小部分。
疫情防控一旦影響醫(yī)院開展常規(guī)診療服務,最著急的就是醫(yī)院院長。非急癥手術停一個月,院長就要借錢發(fā)績效。大醫(yī)院集中在大城市,病人來自全省甚至全國,越是頂級醫(yī)院越是如此。上海東方肝膽醫(yī)院這樣的知名醫(yī)院,85%的住院病人都來自上海以外。疫情防控措施如果影響人員正常的跨地流動,對病人來源較廣的龍頭公立醫(yī)院及高端民營醫(yī)院來說是沉重打擊。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孫甜甜 
-
衛(wèi)健委:昨新增本土2277+24547,其中廣東984+8101
2022-11-21 09:10 抗疫進行時 -
重慶昨日新增本土231+5898
2022-11-21 08:50 抗疫進行時 -
香港特首辦:李家超感染新冠
2022-11-21 08:46 香港 -
劉鑫否認泄露江歌部分遺體照片
2022-11-21 08:35 -
北京昨日新增本土154+808,死亡2例
2022-11-21 08:25 抗疫進行時 -
31省平均工資發(fā)布:京滬非私營單位超19萬元
2022-11-21 08:10 -
上海昨日新增本土6+33 均在隔離管控中發(fā)現
2022-11-21 08:08 抗疫進行時 -
廣州白云:全域嚴格限制人員流動 地鐵公交暫停服務
2022-11-21 07:42 抗疫進行時 -
水利部:今年已落實水利投資超萬億,同比增長53%
2022-11-21 07:33 -
北京:重點區(qū)域開展“高質量核酸篩查”
2022-11-21 07:30 抗疫進行時 -
四川南充警方通報“13歲女孩跳樓事件”
2022-11-21 07:17 -
時隔150多年重見天日,長江口二號古船整體打撈出水
2022-11-21 07:05 -
突發(fā)!他持刀沖上陳時中競選宣傳車
2022-11-20 23:46 臺灣 -
北京通報死亡病例詳情:87歲老人,有多種基礎病
2022-11-20 21:55 抗疫進行時 -
山東一廳官被雙開:多次通過高價售房搞權錢交易
2022-11-20 21:43 廉政風暴 -
鄭州通報網傳“女嬰疑因拒診夭折”有關調查情況
2022-11-20 18:20 -
0至15時,北京新增本土感染者516例
2022-11-20 17:36 抗疫進行時 -
居民沒做核酸卻出結果?山西朔州:第三方操作失誤
2022-11-20 16:27 抗疫進行時 -
26.81%!中國首次創(chuàng)造硅太陽能電池效率新世界紀錄
2022-11-20 15:29 -
我國最大儲氣庫開啟今冬采氣
2022-11-20 15:13
相關推薦 -
“我們很快會看到中國救援隊,而美國卻不見蹤影” 評論 20“搶奪中國主導地位,美國快走火入魔了” 評論 66《自然》調查:超75%在美科研人員想“run” 評論 96無語!不讓來硬來,還拿中俄做借口 評論 226“他在華直播6小時,美國人發(fā)現自己被騙了” 評論 338最新聞 Hot
-
“我們很快會看到中國救援隊,而美國卻不見蹤影”
-
離大譜!美防長“迷惑行為”再+1
-
“搶奪中國主導地位,美國快走火入魔了”
-
丹麥忍無可忍,“怎么說話呢!”
-
尹錫悅“最后一搏”?文在寅被控涉嫌受賄遭檢方傳喚
-
《自然》調查:超75%在美科研人員想“run”
-
果然,“歐盟沒硬起來”
-
美國達美航空一客機與軍機差點又撞……
-
美準空軍部長:中國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多了…
-
無語!不讓來硬來,還拿中俄做借口
-
美軍飛行員怒了:這是要害死我們!
-
新協(xié)議更狠!“烏克蘭將變成美國的殖民地…”
-
哥大臨時校長將辭職
-
“他在華直播6小時,美國人發(fā)現自己被騙了”
-
回流美國?美車企集體沉默“裝死”:先讓子彈飛一會兒
-
普京強硬表態(tài),點了英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