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梅狐貍:老外為何更喜愛不是中國傳統(tǒng)服飾的旗袍?
關鍵字: 旗袍傳統(tǒng)服裝旗人長衫女性平權服飾文化【文/觀察者網(wǎng)專欄作者 春梅狐貍】
前不久觀察者網(wǎng)援引臺媒的報道,稱旗袍讓外國女性沉浸其中。而臺灣中時電子報更夸贊:“旗袍是內(nèi)與外和諧統(tǒng)一的典型服裝,被譽為中華服飾文化代表,不僅具有瀟灑的畫藝、濃郁的詩情,本身的美也讓許多女性欲罷不能,一見到就沉溺其中?!钡菍τ谠S多國人來說,他們甚至不愿意承認旗袍是中國傳統(tǒng)服飾,對于旗袍代表中華服飾文化也往往表達憤慨,那么究竟是什么造成了這種隔離呢?
與世界時裝一起誕生的旗袍
旗袍誕生于上個世紀20年代,那是一個特殊的時代,在外國被稱作“爵士時代”,便是我們在《了不起的蓋茨比》里看到的時代。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剛剛結束,經(jīng)濟大蕭條還未來到,伴隨著傳統(tǒng)土崩瓦解女性們的服飾達到了空前的變化與演繹。女生們將長發(fā)減去,妝扮成“小男孩”的模樣,服飾的剪裁削弱曲線,膝下的長度露出一截圓潤的小腿,輕盈而優(yōu)雅。
2010年4月30日,幾位外國游客在上海某一旗袍商店選購中國傳統(tǒng)旗袍。(圖片來源:東方IC)
而當時的中國剛剛進入民國時期10年,二戰(zhàn)的炮火還沒有到來,社會上開放的思潮急需表達,旗袍就在這樣東西方巧合而有注定的時機里誕生了。在這之前中國女性服飾分為兩種截然不同的體系:一種是以漢人女子為代表的“兩截穿衣”,即上衣與裙子/褲子的搭配;另一種則是以旗人女子為代表的一截袍服,即穿長到腳面的袍,不穿裙。而更早一些的時候,在清末民初的時候,一些進步的中國女性覺醒的性別平等意識令她們穿起了男裝。
就像秋瑾說的:“我要成為男人一樣的強者,所以我要先從外貌上像個男人,再從心理上也成為男人?!泵撓屡b,意味著擺脫裹小腳、附屬于男性的生活。在粵語和英文里都依然保留著旗袍最初的名字“長衫(cheongsam)”,便是它曾經(jīng)男裝的印記。歷史驚人的巧合,在同一時期世界的另一端,一個叫Coco的設計師讓女人穿上了褲子,改變了時裝歷史,最后這位設計師的時尚成為了一座名為“香奈兒”的帝國。
與此同時,傳統(tǒng)的“兩截穿衣”其實從未退出過歷史舞臺,縱觀民國短暫的歷史、旗袍的發(fā)展,它始終是處于具有一定社會地位的女子的衣柜中,就像它一開始企圖表達的女性獨立與進步的思想一樣。而在底層人民勞作女性之間,一直保留的是“兩截穿衣”,這種傳統(tǒng)一直到現(xiàn)在的鄉(xiāng)村里依然可以看到,且形制沒有大的變化。
所以說,旗袍身上的時裝標簽是遠遠大于它的傳統(tǒng)屬性。而且它的確過于年輕了,至今都沒有滿百歲,卻在這短短的時間里發(fā)生了太多的變化。
沒有民族屬性的旗袍
從旗袍的名稱很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這到底是不是清代旗人的服裝。其實旗袍這個名稱的普遍使用遠比旗袍本身誕生得還要晚,除了粵語與英文里依然使用的“長衫(cheongsam)”,它在一些老人口里以及民國政府頒布的《服制條例》里還被稱作“衣”或“長衣”。
作為女性平權而誕生的旗袍,本身是沒有任何民族屬性的,它的一截袍服設計是來自于男裝,而非旗裝。但是由于袍服的設計相近,當時也有旗袍的稱呼,則來自于一些取材旗裝中的元素。但是對比同一時期的旗人妝扮,較為傳統(tǒng)的穿法依然還是寬松的旗裝襯衣(一種不開衩的長袍款式)。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wǎng)站,轉發(fā)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武守哲
-
關鍵時刻,外貿(mào)大省如何突圍? 評論 1“特朗普會輸,‘用談判孤立中國’行不通” 評論 81“中國代表團訪問巴西,探討兩洋鐵路” 評論 188事關中國!特朗普親自阻止馬斯克,還飆臟話? 評論 188最新聞 Hot
-
“中國有韌性美國則不然,特朗普已經(jīng)搞砸了”
-
關鍵時刻,外貿(mào)大省如何突圍?
-
“中國代表團訪問巴西,探討兩洋鐵路”
-
“世界貿(mào)易將圍繞中美運轉,美國如此笨拙…”
-
“中國將缺席,英國遭受打擊”
-
“美國設下陷阱,韓國主動入局,要重現(xiàn)廣場協(xié)議?”
-
美媒感慨:2小時→1分鐘,中國又一壯舉
-
“英偉達對中國客戶隱瞞了…”
-
美國土安全部長放狠話:哈佛如果不從命,就別想再招外國學生
-
武契奇:天塌下來,我也不改主意
-
特朗普突然現(xiàn)身美日關稅談判,“背后是市場壓力”
-
沙利文猛批特朗普:中國可不會像蘇聯(lián)那樣崩潰
-
美國“吃貨”欲哭無淚:特朗普逼著中餐館換料,味兒不對了
-
美債風暴前一個月,海外債主增持2900億美元,中國增持235億美元
-
首次披露!云南省煙草專賣局原局長李光林已落馬,被跨省起訴
-
“以色列計劃5月轟炸伊朗核設施,本以為特朗普肯定同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