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藍:中國航天這十年取得重大發(fā)展,火箭重復利用將開啟航天低價化時代
最后更新: 2022-10-11 13:16:15【采訪/觀察者網 李澤西】
北京時間2022年10月9日7時43分,我國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使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先進天基太陽天文臺衛(wèi)星發(fā)射升空,衛(wèi)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fā)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同日,空間站夢天實驗艙按計劃完成了推進劑加注。此前,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9月宣布,我國已首次實現(xiàn)了液體火箭動力的重復使用。
就中國航天取得的一系列進展,航天專欄撰稿人,英文電子雜志“Go Taikonauts”創(chuàng)辦人之一陳藍近日接受了觀察者網專訪,討論了中國航天進展的意義,趕超國外航天水平的歷程,以及人類如何、為何將逐步移民太空。
以下為專訪實錄:
觀察者網:9 日,我國發(fā)射了先進天基太陽天文臺,又名為“夸父一號”??煞窠榻B一下,這個衛(wèi)星是干什么的?
陳藍:這是個太陽觀測衛(wèi)星,按照設計者的介紹,主要觀測“一磁兩暴,一磁指太陽全日面矢量磁層,兩暴一個是耀斑,一個是日冕,它們有時候會突然噴發(fā)。這個對地球周圍的環(huán)境,主要對航天器和空間天氣造成比較大的影響,特別是空間站載人飛行,因此預測這個很重要。這是國際上首次同時觀察“一磁兩暴”,我覺得這是一個突破。
先進天基太陽天文臺衛(wèi)星效果圖(圖源:央視新聞)
中國的天文衛(wèi)星,或者更為廣泛的空間科學的衛(wèi)星項目,其實是在最近這十年才得到比較大的發(fā)展。1976年就曾提出過“天文一號”的觀測太陽衛(wèi)星項目,但當時經濟發(fā)展和國防需求更重要,空間科學沒有提到很高的優(yōu)先級,所以這個項目夭折了。
但是,“天文一號”的科學家為了發(fā)展中國天文衛(wèi)星一直是孜孜不倦的。太陽觀察在上世紀90年代末,也出現(xiàn)了很多的設想,比如1米口徑的太陽望遠鏡;如果這個望遠鏡當時就能發(fā)射的話,那會非常先進,但可惜也夭折了。還有就是這顆衛(wèi)星的前身:中法兩國曾經探討過發(fā)射一顆同時觀察耀斑和日冕的衛(wèi)星,但是沒有進行下去,直到2011年中國正式啟動“空間科學先導專項”計劃。其中第一批的4顆衛(wèi)星都比較順利的發(fā)射了,最近5年開始發(fā)射第二批衛(wèi)星,包括“夸父一號”。我覺得這十年來的發(fā)展是比較順利的。
“夸父一號”具有一定的先進性,但是因起步比較晚,我覺得跟國際先進水平相比還是有一定的差距。特別是國外,歐洲航天局的太陽和太陽圈探測器“SOHO”、美國航天局的太陽動力學天文臺“SDO”等都發(fā)射得很早,它們觀察的時間、空間分辨率都非常高。
其中,歐洲航天局的太陽和太陽圈探測器“SOHO”,它位于拉格朗日1點軌道,這個軌道對太陽的觀察持續(xù)時間更長,受地球的影響更少(觀察者網注:拉格朗日1點位于地球和太陽之間,一邊受更大的太陽的引力,另一邊受更近的地球引力,加上其繞日軌道運行速度,可取得暫時的受力平衡,允許該區(qū)域的衛(wèi)星較長時期相對地球處于同一位置,便于其同時與地球通訊;嫦娥五號軌道器采取類似的軌道;詳見下圖)。
NASA制作的“SOHO”軌跡效果動圖(不按比例,衛(wèi)星應離地球更近)
我覺得中國在這方面還有很大的空間去拓展,我們也不能把這顆衛(wèi)星看作是一個非常大的突破,不過這是一個很好的起步,今后我們可能還會有更多的、更先進的衛(wèi)星發(fā)射來縮小差距。
觀察者網:“夸父一號”獲取的信息和科研成果對于普通人有什么意義?比如說,對于我們理解和應對太陽風暴具體有什么幫助?
陳藍:直接相關的就是太陽風暴對衛(wèi)星通訊有一定的影響。當特別大的太陽風暴來臨時,地面有些通訊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另外,我們還沒有重視的一點,就是太陽風暴來臨的時候,來自太空的輻射強度會增加,對人的健康有一定的影響。當然,這個有一定爭議,但比如民航機在飛行過程當中受的輻射會比地面更多。如果有一個準確的“空間天氣預報”的話,對我們的出行也有一定的幫助,可以避免在那幾天旅行。
太陽風暴效果圖
更多相關的是跟日常生活無關的科學和經濟運作,比如說國防通訊。如果有比較準確的“太陽天氣預報”的話,那么我們可能可以對行動計劃進行一些預判和事先應對。
觀察者網:各國航天所實現(xiàn)的“高大上”的成果,對于我們普通人來說有什么意義,還是商業(yè)和國防意義更大?
陳藍:第一方面,對我們生活有直接影響的,比如導航,現(xiàn)在衛(wèi)星導航是我們每個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
我們雖然平時感受不到衛(wèi)星通訊,但比如越洋電話其實已經部分通過衛(wèi)星進行。像星鏈這樣的項目我們也在開展,一旦成功,我們的互聯(lián)網將來也可以通過衛(wèi)星接入,這樣的話在沒有網絡的偏遠地區(qū)和海上都可以上網。
另一方面,對我們生活有間接影響的,比如天氣預報,就極大程度依賴衛(wèi)星云圖。現(xiàn)在的氣象預報很多是數(shù)值預報,都是用超級計算機進行計算的,而它的原始數(shù)據也是通過衛(wèi)星探測獲取的。還有衛(wèi)星遙感照片、地圖等,方方面面都影響到我們。
觀察者網:“夸父一號”發(fā)射對于中國航天的意義到底有多大,后續(xù)還會發(fā)射什么樣的衛(wèi)星?跟國外的水平相比的話,中國航天大概還有多大的差距?
陳藍:我覺得“夸父一號”本身的意義其實應該從中科院的空間科學先導專項的角度來看:這一批衛(wèi)星大大提高了中國的空間科學發(fā)展水平。當然還是有差距,但是我覺得我們已經跨了一大步了。
接下來,空間科學先導專項還有后續(xù)的衛(wèi)星,包括愛因斯坦探針衛(wèi)星,跟歐洲航天局合作的太陽風-磁層相互作用全景成像衛(wèi)星“SMILE”等。除了中科院空間科學先導專項之外,在天文方面,中國空間站所配套的共軌巡天號空間望遠鏡又將是一個巨大的飛躍,因為它是一個兩米口徑的大型望遠鏡,可以跟哈勃空間望遠鏡相媲美。
中國空間站望遠鏡藝術構想圖(圖源:新華網)
如果巡天號空間望遠鏡能夠順利發(fā)射的話,那我覺得在天文觀察方面,我們跟世界最領先的技術已經很接近了。當然,它跟韋伯空間望遠鏡還有一些差距,但是某些單項也是超過韋伯的。
標簽 衛(wèi)星-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李澤西 
-
量子力學基礎研究,中科大團隊獲重要進展
2022-10-11 10:44 科技前沿 -
研究:月球可能在數(shù)小時而非千年內形成
2022-10-11 10:39 -
中國量子力學后發(fā),要看將來
2022-10-09 07:42 科技前沿 -
長十一火箭首次采用近岸發(fā)射,“快響利箭”到底有多快?
2022-10-08 08:07 航空航天 -
三位科學家分享2022年諾貝爾化學獎,他第二次獲獎
2022-10-05 18:06 諾貝爾獎 -
202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三位量子信息科學家獲獎
2022-10-04 18:09 諾貝爾獎 -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揭曉:瑞典科學家斯萬特·帕博
2022-10-03 17:54 諾貝爾獎 -
第四批預備航天員開始選拔,首次在港澳選拔載荷專家
2022-10-02 19:32 航空航天 -
我在聯(lián)合國談太空軍控:大國擦槍走火的風險多大?
2022-10-02 09:20 航空航天 -
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研制再傳捷報!
2022-10-01 08:51 航空航天 -
問天實驗艙如何完美轉位?詳細解讀來了
2022-09-30 16:46 -
遙感衛(wèi)星應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成立
2022-09-28 06:41 航空航天 -
珠海航展11月8日起舉行,空間站組合體展示艙將首次亮相
2022-09-27 17:59 -
汲水12噸!“鯤龍”AG600M滅火機完成投汲水試驗
2022-09-27 15:19 -
NASA成功撞擊小行星:防御地球還是昂貴的作秀?
2022-09-27 09:56 觀網財經-科創(chuàng) -
官宣:vivo再度成為FIFA世界杯全球官方手機
2022-09-27 09:47 手機 -
我國成功發(fā)射試驗十六號A/B星和試驗十七號衛(wèi)星
2022-09-27 08:25 航空航天 -
“天問一號”最新研究成果發(fā)布,我國科學家揭示火星淺表結構
2022-09-27 07:02 航空航天 -
我國成功發(fā)射遙感三十六號衛(wèi)星
2022-09-26 22:17 航空航天 -
手機巨頭,還能否卷動PC市場?
2022-09-23 17:17 TMT觀察
相關推薦 -
這場貿易戰(zhàn),美國就是個“紙老虎” 評論 59特朗普也直說了:不行,就放棄 評論 226特朗普“先眨眼”:很多人催我,期待和中國談成 評論 236“英偉達很急:別再卡了,中國自研芯片已突圍” 評論 146最新聞 Hot
-
特朗普也直說了:不行,就放棄
-
“中國深知‘廣場協(xié)議’是致命的,特朗普別想了”
-
“中國稀土,關乎美國人生死”
-
美軍高官著急:中國速度太快了,是美國3倍
-
德銀:中國客戶減持美債,轉頭買歐洲資產
-
美國對中國再下黑手,“黃仁勛道出最大擔憂…”
-
跟特朗普談,拿中國當籌碼?英財相:蠢死了
-
加總理揚言:除了中美,還有其他人
-
美方將不再斡旋?梅德韋杰夫喊話歐盟:學著點
-
特朗普“先眨眼”:很多人催我,期待和中國談成
-
“英偉達很急:別再卡了,中國自研芯片已突圍”
-
印尼讓步了
-
“痛苦!關稅戰(zhàn)被中方拿捏,美國只能二選一”
-
西藏日喀則市原副市長張云寶被查,長期在水利系統(tǒng)工作
-
輪胎高速路上狂奔后滾進服務區(qū)致人死亡,重慶警方通報
-
中國在智利合建天文臺項目,美國又伸黑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