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主混動“神仙打架”,但車市的“價格戰(zhàn)”可能到頭了
-
張家棟zhangjiadong@guancha.cn
最后更新: 2023-07-17 19:14:48(文/張家棟 編輯/張廣凱)
今年一季度以來,“價格戰(zhàn)”便始終是籠罩在車市頭頂?shù)臑踉啤?
惡性的“降價競爭”競爭不僅損害著車企的切身利益,也令眾多消費者對市場轉入觀望態(tài)度。不斷的價格內卷下,不少車企旗下的產品在成本以及利益層面的控制已經觸及邊緣。曾經的15-20萬元級燃油主銷市場,便是價格戰(zhàn)下最大的“重災區(qū)”。
不過,在價格已經降無可降的情況下,不少頭部自主品牌也開始尋找破局之道。
其中,長城、長安、吉利、零跑等車企先后在15-20萬元級市場中,試圖用四驅、舒適性配置、適用人群定位為標簽取代“價格內卷”,并推出了各具特色的混動SUV產品。
從6月銷量來看,自主混動之間的“神仙打架”雖然進一步加劇了同級市場的競爭,但差異化的產品為市場提供的更優(yōu)質選擇,卻有效地阻止了“價格戰(zhàn)”的蔓延。
事實證明,消費者并不只會一味追求低價,一些擁有各自技術特長的新上市車型,也都取得了兩眼的表現(xiàn),15-20萬元級混動市場正在“百花齊放”。
圖源:乘聯(lián)會
據(jù)乘聯(lián)會公布的銷量顯示,今年6月國內乘用車企業(yè)批發(fā)銷量為223.6萬輛,同比增長2.1%,環(huán)比增長11.7%,也延續(xù)了5月份環(huán)比大幅上升的強勁勢頭。
壓垮車企的“降價潮”
就在半年前,時間剛剛進入2023年,國內車市還是一片“死氣沉沉”的景象。面對特斯拉與東風系先后降價引起的車市降價風潮,終端市場中的“等等黨”用戶比例逐漸上升。
“既然都在降價,那就再等等看”,消極的購車情緒充斥在車市的眾多消費者之間。
盡管不少車企相較往常售價給出了5%以上的降幅,但從今年1-4月市場的整體表現(xiàn)來看,除了比亞迪,似乎再沒有一家車企能夠在沉悶的車市中,找到增長點。
今年3月,中國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shù)為62.4%,同比下降1.2%,經銷商庫存無法消化,意味著汽車流通行業(yè)尤為不景氣。
對此,乘聯(lián)會在4月曾指出,價格戰(zhàn)并沒有令市場出現(xiàn)好轉,惡性競爭只能加劇市場恐慌情緒,讓更多消費者持幣觀望。國內車企需要推出更貼合市場的產品,以及先進技術的導入,才能為市場繁榮提供良好的土壤。
話雖如此,但想要在市場價格普降的背景下,用新產品與新技術開拓市場,這無疑是對車企們的巨大挑戰(zhàn)。
而2021年,在15-20萬元區(qū)間的傳統(tǒng)燃油車主銷區(qū)間成功破局的比亞迪,無疑為其他車企提供了全新的解題思路。
電動化時代需要“掀桌子”
“掀桌子”,恐怕是今年車市最多的一句話。
在燃油車時代,技術體系的相對穩(wěn)定,令技術迭代的“掀桌子”概念,往往只發(fā)生在車型7-10年一度的大型改款上。但在電動車時代,這種迭代卻似乎成了車企的家常便飯。
追溯電動車時代中第一位“掀桌子”的品牌,恐怕非比亞迪莫屬。
自2021年推向市場后,以比亞迪DM-i技術所引領的大電池插混(PHEV)熱潮,迅速席卷了傳統(tǒng)燃油車的主銷區(qū)間。
不同于純電車型受制于使用場景而產生的紡錘形市場結構,低價格、低油耗、高續(xù)航,PHEV相較燃油車更低的使用成本以及遠超純電車型的使用場景,令其成為了最有望促進燃油市場全面電動化轉型的解決方案。
2021年,秦PLUS DM-i用10.58萬元的起售價,顛覆了國內用戶對混動車型遠高于同級燃油車售價的認知。而其堪比豐田THS技術的超低混動能耗,也一舉收獲了中國消費者對于國產混動技術的信賴。
時至今日,通過DM-i與DM-p技術的導入,比亞迪已經穩(wěn)穩(wěn)占據(jù)了多個細分市場的頭名。
這也令其他手握混動技術的自主品牌,看到了電動化轉型的新路徑。
零跑科技創(chuàng)始人、董事長 朱江明
零跑科技創(chuàng)始人朱江明表示,“15-20萬元是中國汽車消費的主力市場,2022年該市場乘用車的上險量中占比為18%,據(jù)預測2025年這一數(shù)字將超過25%”。
只不過,相較于走極致能耗與低成本路線,并且已經在市場中“標桿化”的比亞迪,作為后來者,如果繼續(xù)選擇相同的技術路線跟風,顯然難逃前者“吃肉”,自身“喝湯”的困境。
所以,利用自身產品優(yōu)勢,不斷掀掉各個燃油細分市場的桌子,無疑成為了其他自主品牌的破局之道。
自主混動“神仙打架”
在燃油車時代,內燃機技術的更迭往往代表著一家車企的盛衰。而在三電技術快速發(fā)展的今天,這種競爭則更為加劇。
正如前文所說,隨著長城、長安、吉利、零跑等車企相繼進行技術導入,“掀桌子”已經成為了今年15-20萬元級市場的代名詞,在此背景下,“價格”也不再是區(qū)分產品差異的唯一標簽。
“近月上市的每一款車,都在挑逗我的購車神經。”一位在車圈已經觀望半年有余的趙先生如此表示。
“車市卷起來,好產品就來了”,除了去年創(chuàng)下年銷36萬輛記錄的宋PLUS之外,今年該價位區(qū)間還陸續(xù)迎來了零跑C11、哈弗梟龍MAX、深藍S7、吉利銀河L7等產品。
15-20萬元級主流混動車型對比
盡管多款車型同處于接近的價位區(qū)間,但不同廠家之間,卻選擇了不同的營銷策略,來凸顯自家產品的實力。
按車型來看,宋PLUS作為該級別當之無愧的標桿產品,其自身擁有的DM-i、刀片電池等技術品牌標簽,長續(xù)航與低能耗,已經足以構成其絕對的市場競爭力;
今年5月上市的哈弗梟龍MAX借助長城研發(fā)的Hi4技術,在同級市場中另辟蹊徑打造出了唯一的混動四驅系統(tǒng),結合長城檸檬混動的兩檔DHT技術,令梟龍MAX在同價位產品中擁有最強的復雜地形、路況適應能力;
稍晚上市的銀河L7,延續(xù)了吉利在燃油車時代的“性價比”路線,借助55km版本車型的推出,銀河L7實現(xiàn)了同級產品中唯一將售價拉入15萬元內的產品。同時,獨有的三擋DHT技術加上1.5T發(fā)動機,令銀河L7能夠用兩驅動力實現(xiàn)高達287kW的系統(tǒng)最大功率和535N·m的最大扭矩;
零跑C11與深藍S7均選擇了成本較低的增程式路線,二者在整車尺寸上也相較同價位車型更大。不同之處在于,零跑用類似比亞迪的“全域自研”方式,進一步降低了整車制造成本,這也令零跑在年初的降價潮中得以跟上其他車企的腳步,甚至在價格端更具優(yōu)勢。
本質上,零跑將其成本優(yōu)勢反映在了純電續(xù)航里程層面。而深藍S7則反映在同價位超高的舒適與智能化配置。
整體來看,在電動化的推動下,國內15-20萬元級市場正在逐步擺脫燃油時代單純依靠“堆配置”換來的性價比提升。
逃離“價格戰(zhàn)”
事實上,在經歷了“減配”、“降利”等極致的成本壓縮后,車企也早已沒有余力持續(xù)進行價格層面上的競爭。
以銀河L7為例,其車系較低的平均售價,得益于其對50km入門級續(xù)航版本車型的保留,但從各品牌的主銷車型來看,15萬元幾乎已經成為了各品牌混動車型在百公里續(xù)航車型上的底線。在此基礎上,如今自主混動的“神仙打架”,則展現(xiàn)出了車企在接近的成本管控能力下,對逃離“價格戰(zhàn)”的嘗試。
正如長城汽車總裁穆峰所言,“解決‘降價,傷企業(yè);不降價,傷銷量’帶來的焦慮的核心在于生態(tài)布局?!?
如今長城卷四驅、深藍卷配置、吉利卷定位、比亞迪卷口碑,各家車企不約而同地放棄了在價格上的直接競爭,反而為市場的多樣化選擇提供了良好的模版。
從6月銷量來看,上述車企也的確憑借著各自的技術,呈現(xiàn)出了差異化的產品特色,并迅速贏得市場的接納。
具體至品牌端,今年6月,吉利汽車的新能源車銷量為38572輛,同比增長30%,環(huán)比增長超過40%。其中銀河系列首戰(zhàn)告捷,吉利銀河L7上市后的第一個完整月份,就交出了接近9673輛的銷量數(shù)據(jù);
長安深藍品牌的銷量則超過8000輛,目前,深藍S7訂單量仍處于不斷上升狀態(tài),隨著這部分訂單的逐步釋放,未來深藍還將持續(xù)提升該市場的銷量成績;
長城汽車在6月整體新能源銷量超過2.3萬輛,這其中,銷量超過6000輛的哈弗梟龍系列功不可沒;
零跑汽車1.3萬輛的月交付數(shù)據(jù)中,C11交付量超過8900輛,在新勢力B級SUV中一枝獨秀;
重要的是,其他自主品牌同價位段的銷量上升,并沒有影響到國內新能源領頭羊的銷量,6月比亞迪銷量首次突破25萬輛大關,其中宋PLUS銷量接近2.6萬輛,相較今年年初繼續(xù)上演著增量戲碼。
這也意味著,在電動化時代下,贏得技術與市場先機的自主品牌,正率先走出“價格戰(zhàn)”的惡性循環(huán)。
乘聯(lián)會數(shù)據(jù)顯示,今年6月,國內新能源車零售滲透率來到35.1%的新高位,其中自主品牌的滲透率高達58.8%,主流合資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僅有3.7%。
由于在華合資品牌們的電動化與智能化步伐遲緩,自主品牌高速的電動化進程開始吞噬品牌原有的燃油市場。
圖源:乘聯(lián)會
同時,在整體市場中,自主品牌零售93萬輛,同比增長14%。6月主流合資品牌零售66萬輛,同比下降19%。
自主混動產品的強勢入駐,不僅搶走了合資品牌的主銷陣地,也迫使后者不得不持續(xù)做出“降價”應對。
從今年三月東風旗下的雪鐵龍“跳樓式”甩賣;到曾經在終端市場起售價高達18萬元的CR-V、豐田RAV-4等車型,如今的裸車價甚至可以下探進15萬元;再到日前大眾ID.系列全系以“限時優(yōu)惠”的形式全系大幅降價,相較于自主品牌走向技術競爭,電動化時代下缺乏技術與品牌標簽的合資品牌,唯有犧牲多年經營的品牌溢價能力。
但就像此前乘聯(lián)會所言,“價格戰(zhàn)”并非市場競爭的終點。合資品牌想要在主銷市場找回顏面,注定需要新技術的導入在國內市場“掀桌子”,但從目前的產品規(guī)劃來看,多數(shù)合資品牌顯然還沒有這樣的硬實力。2021年還在SUV榜單中位列前三的CR-V,如今只能以榜單第六位的身份領跑合資車企,足見自主品牌在主銷市場的電動化轉型對其造成的沖擊。
而在自主品牌方面,“神仙打架”的局面則仍未停止。今年下半年,吉利還將進一步推出銀河L6;長城也將把Hi4技術延伸至更多產品當中;奇瑞、東風等品牌也已經規(guī)劃多款10-20萬元級混動產品。
在主銷市場中,自主品牌所掀起的混動差異化競爭格局已經逐步呈現(xiàn)。這也意味著,對于車市中潛伏已久的“等等黨”而言,雖然純粹的“價格戰(zhàn)”正在接近尾聲,但隨著越來越多富有技術特色和獨特定位的產品的出現(xiàn),消費者們也終于可以告別對價格的“糾結”,并在可以預見的混動市場“紅?!敝杏瓉碜罴训某鍪謺r機。
- 責任編輯: 張家棟 
-
15萬元車型用上全鋁車身,屢敗屢戰(zhàn)的“理工男”奇瑞能否翻盤?
2023-07-14 17:57 觀網財經-汽車 -
動力超過保時捷718,奇瑞艾瑞澤8高能版實力如何?
2023-07-13 20:00 觀網財經-汽車 -
東風銷量下滑,背后是日系在華的淪陷
2023-07-11 18:22 -
與雷諾合資動力公司,吉利又多了個“洋朋友”
2023-07-11 15:11 觀網財經-汽車 -
走向拉美市場,長城探索中國車企出海新方向
2023-07-11 13:23 觀網財經-汽車 -
奧迪欲購買國產電動平臺,哪家車企有望入選?
2023-07-10 19:23 觀網財經-汽車 -
吉利博越L新增車型上市,燃油車還能有多香?
2023-07-10 16:18 觀網財經-汽車 -
公安部:上半年新注冊登記新能源汽車312.8萬輛,創(chuàng)歷史新高
2023-07-08 15:51 觀網財經-汽車 -
傳特斯拉上海裁員,根源是美國政府?
2023-07-07 19:17 -
“我會回來的”,吉利銀河L6將成比亞迪秦最強對手?
2023-07-07 15:54 觀網財經-汽車 -
長城汽車6月重回10萬俱樂部,新能源成為破局關鍵?
2023-07-07 13:38 觀網財經-汽車 -
銷量未起產能先行,上汽通用在電動賽道奮起直追
2023-07-06 17:00 觀網財經-汽車 -
固態(tài)電池取得重大突破,豐田奪取未來話語權?
2023-07-05 20:01 觀網財經-汽車 -
奇瑞上半年銷量創(chuàng)歷史新高,但新能源轉型仍有隱憂
2023-07-05 17:31 觀網財經-汽車 -
N7單挑BBA,騰勢品牌的一次“大考”
2023-07-04 21:47 -
小鵬汽車走過“梅雨季”
2023-07-04 18:00 觀網財經-汽車 -
華為之后,魅族零售店也將成為汽車展廳
2023-07-04 16:57 觀網財經-汽車 -
比亞迪e2集體交車儀式&媒體試駕品鑒會上海站圓滿收官
2023-07-03 19:28 -
10萬以內第一選擇?新款MG5上市
2023-07-03 18:24 觀網財經-汽車 -
20億元建30萬套電池,上汽在鄭州再落一重子
2023-07-03 18:23 觀網財經-汽車
相關推薦 -
-
真急了!“白宮擬成立涉華關稅應急工作組” 評論 79這場貿易戰(zhàn),美國就是個“紙老虎” 評論 79特朗普也直說了:不行,就放棄 評論 232特朗普“先眨眼”:很多人催我,期待和中國談成 評論 239“英偉達很急:別再卡了,中國自研芯片已突圍” 評論 147最新聞 Hot
-
真急了!“白宮擬成立涉華關稅應急工作組”
-
黃仁勛訪華盼繼續(xù)合作,特朗普回應
-
中國男子在TikTok“神評”美國關稅,米爾斯海默秒答:贊同
-
“內地電影票房過億那一刻,香港電影就被顛覆了”
-
美國稅局代理局長剛上任三天就被免,“貝森特抱怨他是馬斯克的人”
-
特朗普也直說了:不行,就放棄
-
“中國深知‘廣場協(xié)議’是致命的,特朗普別想了”
-
“中國稀土,關乎美國人生死”
-
美軍高官著急:中國速度太快了,是美國3倍
-
德銀:中國客戶減持美債,轉頭買歐洲資產
-
美國對中國再下黑手,“黃仁勛道出最大擔憂…”
-
跟特朗普談,拿中國當籌碼?英財相:蠢死了
-
加總理揚言:除了中美,還有其他人
-
美方將不再斡旋?梅德韋杰夫喊話歐盟:學著點
-
特朗普“先眨眼”:很多人催我,期待和中國談成
-
“英偉達很急:別再卡了,中國自研芯片已突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