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用好增發(fā)1萬億元國債?——國家發(fā)展改革委詳解增發(fā)國債項目安排
最后更新: 2023-10-31 15:22:54中央財政將在今年四季度增發(fā)2023年國債1萬億元。如何促進資金使用精準有效?增發(fā)國債項目如何高效安排?圍繞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新華社記者采訪了國家發(fā)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
加快災后恢復重建 提升防災減災能力
今年發(fā)生在京津冀、東北等地的暴雨洪澇災害,暴露出我國在防汛防洪、救災應急方面仍存在短板弱項,同時災毀耕地和農田也亟待修復重建。
“增發(fā)國債能夠推動加快災后恢復重建工作進度,資金將優(yōu)先用于醫(yī)院、學校等與民生密切相關的公共服務設施恢復重建。同時,增發(fā)國債能夠切實支持防災減災能力提升,資金將重點用于加快實施海河流域骨干河道疏浚、重要堤防加固,強化蓄滯洪區(qū)安全建設和運行管理?!眹野l(fā)展改革委地區(qū)振興司副司長王心同說。
圍繞水利設施補短板和受災地區(qū)高標準農田建設,國家發(fā)展改革委農村經濟司副司長、一級巡視員邱天朝介紹,一方面,要加快推進水庫、堤防、蓄滯洪區(qū)等防洪工程建設,構建現(xiàn)代化雨水情監(jiān)測網和智慧化調度決策系統(tǒng),進一步完善流域特別是北方地區(qū)主要江河流域防洪工程體系;另一方面,在重點支持華北、東北等地將具備條件的災毀農田全部修復提升成為高標準農田的同時,統(tǒng)籌支持受災地區(qū)及其他地區(qū)高標準農田建設。
增發(fā)國債項目儲備充足
為促進資金使用精準有效,此次增發(fā)國債資金全部按項目管理。國家發(fā)展改革委將落實“資金和要素跟著項目走”的原則,與財政部會同有關方面,統(tǒng)籌推進國債項目安排實施各項工作。
記者了解到,9月以來,國家發(fā)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已圍繞災后恢復重建和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組織各地方儲備了一批項目。
“經初步篩選符合條件的項目有7000多個,國債資金需求超過1萬億元。同時,各地方還正在按照國債投向領域,抓緊再儲備一批項目并加快推進前期工作。因此,增發(fā)1萬億元國債的項目儲備是充足的?!眹野l(fā)展改革委固定資產投資司司長羅國三說。
針對項目篩選問題,羅國三介紹,項目需要符合規(guī)劃或實施方案,避免超標準建設、重復建設;需要滿足投向領域要求,精準聚焦災后恢復重建和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此外,項目還得滿足前期工作比較成熟、資金需求與建設進度相匹配等要求。
邱天朝表示,具體的審核規(guī)則和要求,將按照增發(fā)國債項目實施工作機制要求,盡快商有關部門達成一致后,正式向地方發(fā)出通知。希望各地進一步加強項目前期工作,做好項目儲備和申報。
推動項目盡快形成實物工作量
記者了解到,國家發(fā)展改革委、財政部將抓緊與相關部門建立增發(fā)國債項目實施工作機制,統(tǒng)籌做好國債項目各項工作。
國家發(fā)展改革委副秘書長張世昕說,要抓緊組織各地方,依托國家重大建設項目庫梳理報送一批符合投向領域、前期工作成熟、經濟社會效益較好的項目。
“組織各地方依托國家重大建設項目庫梳理報送項目,抓緊組織開展項目篩選審核,盡快選定項目并下達項目清單和安排金額。督促指導地方加快項目建設實施,加強項目監(jiān)督檢查,推動項目盡快形成實物工作量,在災后恢復重建和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方面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羅國三表示。
王心同介紹,要加快制定《以京津冀為重點的華北地區(qū)災后恢復重建提升防災減災能力規(guī)劃》,有序推動災后恢復重建,系統(tǒng)提升防災減災能力。目前,北京、天津、河北等省市正抓緊組織開展項目建設前期工作,國務院有關部門同步加強指導,力爭通過中央、地方和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努力,為災區(qū)群眾重建新的高質量美好家園,切實提升以京津冀為重點的華北地區(qū)整體災害防御能力。
在監(jiān)督管理方面,張世昕說,將通過在線監(jiān)測、現(xiàn)場督導等方式,加強對國債項目開工建設、資金使用等情況的監(jiān)督檢查,推動項目順利建設實施。對擠占挪用國債項目資金等問題,將按照有關規(guī)定嚴肅追責。
(記者 陳煒偉)
- 原標題:如何用好增發(fā)1萬億元國債?——國家發(fā)展改革委詳解增發(fā)國債項目安排
- 責任編輯: 戴佳源 
-
數額特別巨大,青島市政協(xié)原主席汲斌昌涉受賄被提起公訴
2023-10-31 15:11 廉政風暴 -
《第三批鼓勵仿制藥品建議目錄》公布,含41款藥品
2023-10-31 15:05 -
青島市委書記陸治原已任民政部黨組書記
2023-10-31 14:42 高層人事 -
就北黑線列車脫軌事故,國家鐵路局約談!
2023-10-31 12:04 -
李克強同志遺體11月2日火化 天安門等地將下半旗志哀
2023-10-31 10:11 -
最高人民法院:劉少云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一級大法官
2023-10-31 09:10 -
國家安全部:數百個非法涉外氣象探測站,實時向境外傳輸數據
2023-10-31 07:20 國家安全 -
中國社交媒體上掀起了一股“反猶”言論浪潮?外交部回應
2023-10-30 22:50 -
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順利撤離空間站組合體
2023-10-30 22:05 航空航天 -
涉低俗色情,網信部門依法查處“夸克”、“網易CC”
2023-10-30 21:36 依法治國 -
菲護衛(wèi)艦非法闖入我黃巖島鄰近海域,南部戰(zhàn)區(qū):依法攔阻管制
2023-10-30 21:06 -
習近平同全國婦聯(lián)新一屆領導班子成員集體談話
2023-10-30 19:52 -
團中央書記處常務書記徐曉當選全國青聯(lián)主席
2023-10-30 19:37 -
第十屆北京香山論壇開幕 張又俠作主旨發(fā)言
2023-10-30 19:12 -
華北平原現(xiàn)同期罕見暖熱,北京天津石家莊等多地或暖破11月紀錄
2023-10-30 19:08 -
香山論壇現(xiàn)場,國防部發(fā)言人吳謙同美國國防部官員寒暄
2023-10-30 19:08 -
美國農業(yè)部將亮相進博會,美國聯(lián)邦政府6年來首次與會
2023-10-30 15:59 第六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 -
中央港澳辦組織機構架構公布
2023-10-30 14:46 -
首批ARJ21客改貨飛機交付,即將投入貨運市場
2023-10-30 13:35 -
臺灣藍白首次政黨協(xié)商:提重啟兩岸對話,但人選問題沒結論
2023-10-30 13:13 臺灣
相關推薦 -
“中國人很團結,就連親美人士都認為必須對抗美國” 評論 115撐不住了?特朗普暗示降低對華關稅 評論 352幾經波折,美烏要簽了? 評論 124“不吃夠自己種的苦果,某國就不會放下身段老實談判” 評論 197關鍵時刻,外貿大省如何突圍? 評論 58最新聞 Hot
-
“中國人很團結,就連親美人士都認為必須對抗美國”
-
又一位科學家回國!曾供職美頂尖能源實驗室
-
撐不住了?特朗普暗示降低對華關稅
-
國家發(fā)改委干將龔楨梽,“空降”廣東
-
廣西東蘭干旱“農民求雨”?當地回應:視頻系擺拍
-
外媒繼續(xù)緊盯:中國,70天了…
-
中央巡視組剛進駐吉林,正廳級趙明任上被查
-
“中方把波音飛機退回美國”
-
巴西毛遂自薦:聽說中國停了近400家美國牛肉商…
-
“特朗普破產過6次,想用這樣的手段嚇中國?”
-
“毛主席總講,既要看到它是‘紙老虎’,又要看到它是‘真老虎’”
-
澤連斯基猛批美國特使:散布“俄羅斯敘事”
-
就因兩張超速罰單,日籍博士被美國吊銷簽證
-
果然,特朗普對中國船只動手了!
-
“有人覺得需要跪?毛主席曾讓國人讀不怕鬼的故事”
-
CBA處罰:山西男籃核減15萬經費,廣東隊多人被罰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