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世中華 何以中國 | 古代就有包郵區(qū)?鑒往知來讓考古成果實證“何以中國”
最后更新: 2023-07-19 10:26:39到博物館追尋歷史腳步,在上海正成為生活潮流和文化現(xiàn)象。
編者按
“在五千多年中華文明深厚基礎上開辟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相結合是必由之路?!绷暯娇倳浽谖幕瘋鞒邪l(fā)展座談會上的講話,全面系統(tǒng)深入地闡釋了中華文化傳承發(fā)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現(xiàn)實問題,也發(fā)出了振奮人心的號召:要堅定文化自信、擔當使命、奮發(fā)有為,共同努力創(chuàng)造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建設中華民族現(xiàn)代文明。
對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上海正積極踐行自己的探索之路。今起,本報推出“文化傳承發(fā)展在上?!毕盗袌蟮?,通過不同領域的實踐樣本,展現(xiàn)上海文化工作者在積極推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中收獲的思考與啟示。
上海博物館大門處掛上了新的大幅海報:溫潤金色光芒的圖騰之上,“何以中國”四個大字令人矚目。去年“何以中國”首展“宅茲中國——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帶來的震撼,許多觀眾依然歷歷在目。
6月2日,上海博物館正式宣布“何以中國”文物考古大展系列第二個展覽“實證中國:崧澤·良渚文明考古大展”將于今年6月20日起在上博第一展覽廳舉行,匯聚全國19家博物館、考古機構珍藏的出土文物超320件組。
不僅是“何以中國”系列大展,從青銅器、陶瓷、書畫等常設展到正在舉行的“玉楮流芳——上海博物館藏宋元古籍展”這樣小而美、專而精的主題展,吸引了上海公眾特別是年輕人鑒往知來的熱情。到博物館追尋歷史腳步,在上海正成為生活潮流和文化現(xiàn)象。
從歷史看今天、看未來
走進上海博物館,一樓第一展覽廳被圍擋包裹,不時有觀眾前來打探?!岸颊f中華文明五千年,去年‘宅茲中國’展示了4000年前的夏商周,那5000年甚至更早,是傳說還是歷史?”去年“何以中國”首展“宅茲中國”,市民蔡先生來了四次,“先民的創(chuàng)造力讓我驕傲,也讓我更理解當下的中國?!?
正在緊鑼密鼓布展的“實證中國”展,將展出距今5800年至4300年,以崧澤文化、良渚文化等為代表的第一個文明發(fā)展高峰中的偉大成就。來自全國19家博物館、考古機構的超320件組出土文物將現(xiàn)身證實,早在五千多年前,長江下游先民就已創(chuàng)造出比肩世界的輝煌文明。
“實證中國”展引人期待
上海博物館副館長陳杰記得,2010年,他在主持對吳家場良渚文化權貴墓地第二次主動發(fā)掘時,上博考古隊發(fā)現(xiàn)一座大墓。在眾多隨葬品中,兩柄象牙權杖初露崢嶸,稍加清理竟發(fā)現(xiàn)通體布滿精美雕刻——權杖象征著權力與秩序,雕紋佐證生產力水平。幾代考古人不懈探索顯示,距今5800年的崧澤文化已出現(xiàn)最早的社會等級分化,距今5300—4300年的良渚文化則出現(xiàn)了最早的國家形態(tài)。此次展覽,就將從古國、稻作、手工業(yè)和玉器四大板塊,講述這一歷史時期的故事。
觀眾可以從“實證中國”一窺其與“宅茲中國”呈現(xiàn)的夏商周文明之間的呼應與聯(lián)系。兩場展覽從黃河中下游文明到長江下游文明,佐證著中華文明的統(tǒng)一性與包容性,也彰顯中華文明的連續(xù)性。
“實證中國”展精選的文物,不少來自東山村、凌家灘、良渚、福泉山等著名考古遺址近年的最新發(fā)現(xiàn),遍布長三角地區(qū)?!巴ㄟ^文物反映出,當時長三角地區(qū)已有共同的文化價值觀。”陳杰介紹,如今的蘇浙滬等“包郵區(qū)”在5000年前已形成文化共同體,這正是長三角一體化的基礎?!皬臍v史看今天、看未來,這是很重要的一條線索?!?
創(chuàng)新展示中華文明實證
周末,上博正在舉辦的“玉楮流芳——上海博物館藏宋元古籍展”上,觀眾們在展臺前排隊參觀,其中不少是年輕人和孩子,原本被認為“小眾”的展覽人氣很旺。
“95后”觀眾姜先生看到不同歷史時期書籍收錄的《岳陽樓記》,“優(yōu)美的文采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精神,從古至今一脈相承?!彼f,中華文化生生不息、綿延不絕,有一種獨有的精神在傳承。
上博正在展出一本收錄了《岳陽樓記》的宋代古籍
上海博物館圖書館副主任、副研究館員陳才發(fā)現(xiàn),許多年輕觀眾敏銳地捕捉到策展的“心機”。展廳從寫本到刻本的轉角處,以圖解展示了古代雕版印刷術的發(fā)明過程。陳才以首件展品手書《妙法蓮華經》為例,“因為全靠手寫,當時可能一共只有十件?!蓖ㄟ^雕版印刷,書籍得以大量印刷,活字印刷術更進一步提升印刷效率。觀眾羅先生感慨,“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中唯一沒有中斷的文明,中華文明延續(xù)的重要原因就是不斷創(chuàng)新。”
文物展示歷史,也照進現(xiàn)實。去年“宅茲中國”展期間,上海博物館創(chuàng)新開設“文物黨課”,共接待黨組織89批次、1762人次。上海博物館青銅部副主任王樾曾向觀眾介紹“宅茲中國”本意為“國之中央”,而中國自古的社會模式便是圍繞一個中心形成的“同心圓”。觀眾中,不少黨員紛紛議論,這一結構也說明著中國的發(fā)展需要一個核心領導力量統(tǒng)攬全局的歷史必然?!鞍疡R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相結合是必由之路?!?
上海博物館黨委書記湯世芬在介紹“文物黨課”時,將中華文明比作一條長河,“要知道她源于何處,才能知道她流向何方?!?
讓中華文明更廣泛傳播
上海博物館還將“何以中國”文物考古主題展送進校園。這一剛剛結束的項目截至5月底已在上海12所中小學巡展,鼓勵學生開展考古文化等課題研究。在中國中學,“何以中國”展不僅在校園博物館配置常設展品,還邀請同學們成為志愿講解員,吸引了1.58萬人次師生參觀,輻射周邊社區(qū)群眾。
讓展覽“走出去”是上海博物館不斷擴大傳統(tǒng)文化影響力的探索?!安┪镳^不僅是保存和研究文物的機構,也是文化傳播的平臺?!标惤苷f,策展不僅僅是圍繞藏品,更要服務于城市文化需求,做好中華文明的傳播。
未來,上海博物館另一品牌大展“對話世界”系列,也將引入更多中華文明內容。上海博物館館長褚曉波表示,“我們會將海外展品與上博館藏、國內其他博物館文物聯(lián)動,讓東西方文明交流、古今對話?!鄙虾2┪镳^還在著手將反映中華文明的優(yōu)質展覽送往世界各地,一個將前往歐洲巡回的精品漢代文化展正在準備中。
上海博物館福泉山遺址考古工作站為“未來幾十年做準備”
認識中華文明的悠久歷史、感知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離不開考古學。今年4月18日,上海博物館福泉山遺址考古工作站在青浦區(qū)重固鎮(zhèn)揭牌,此次“實證中國”展的部分展品,就曾在這里考證修復。一墻之隔的福泉山遺址規(guī)模經勘探超100萬平方米,目前發(fā)掘范圍還不到4000平方米,考古工作點將“為未來幾十年繼續(xù)工作做準備”。
“宅茲中國”的策展人之一胡嘉麟記得,一個年輕女孩站在殷墟的刻辭卜甲前,滑動平板電腦里的拓片對應觀察,沉浸其中一站就是一小時。在許多文博工作者看來,經濟快速發(fā)展給了青年一代生活自信,他們渴望更系統(tǒng)地理解中華文明,不斷增強文化自信,“這是我們的使命?!?
- 原標題:盛世中華 何以中國 | 古代就有包郵區(qū)?鑒往知來讓考古成果實證“何以中國”
- 責任編輯: 黃濤 
-
傳承傳播并舉,讓古籍走出“深閨”,成為文化自信的源頭
2023-07-19 10:20 盛世中華 何以中國 -
“盛世中華,何以中國” 走進六千年上海
2023-07-19 10:20 盛世中華 何以中國 -
2023年中國網絡文明大會在福建省廈門市舉行
2023-07-19 10:08 2023年中國網絡文明大會 -
廣州通報:高度可能為鴨眼球鞏膜結構
2023-07-19 09:39 -
男子將妻子割喉被判1年6個月,妻子:打算放棄上訴
2023-07-19 08:42 -
經濟日報金觀平:物價穩(wěn)定并非通貨緊縮
2023-07-19 08:39 中國經濟 -
教育局回應“中考成績被偷質疑”:確認無誤,但考生及家長不認可
2023-07-19 08:11 中西教育 -
駐美使館致信美媒,嚴正駁斥賴清德賣臺行徑
2023-07-19 07:38 臺灣 -
后人為烈士新建墓碑疑因“風水問題”遭破壞,汕頭警方正調查
2023-07-19 07:34 -
涉案流水4000億!全國“虛擬貨幣第一案”告破
2023-07-19 07:27 -
中國科學院“高能”預告:這個項目將上中國空間站
2023-07-19 06:50 航空航天 -
為了這件大事,陳吉寧率上海市代表團深入西藏日喀則察看對口支援項目落實,與農戶親切交流
2023-07-18 23:35 上海觀察 -
董經緯任駐港國家安全公署署長
2023-07-18 22:34 高層人事 -
中國和阿爾及利亞聯(lián)合聲明(全文)
2023-07-18 22:03 中國外交 -
2023年中國網絡文明大會在福建省廈門市舉行
2023-07-18 22:02 2023年中國網絡文明大會 -
財政部長劉昆:G20應推動多渠道動員發(fā)展融資
2023-07-18 21:39 G20 -
習近平:黨中央、國務院近期將對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作出系統(tǒng)部署
2023-07-18 20:18 -
今年中考11萬考生有4萬回流生?西安市教育局:只有3608人
2023-07-18 19:57 中西教育 -
滯留德國的中國光伏企業(yè)高管已回國
2023-07-18 19:23 -
“鯤龍”AG600已具備執(zhí)行滅火任務能力
2023-07-18 18:07 航空航天
相關推薦 -
特朗普也直說了:不行,就放棄 評論 181特朗普“先眨眼”:很多人催我,期待和中國談成 評論 209“英偉達很急:別再卡了,中國自研芯片已突圍” 評論 142“中國人很團結,就連親美人士都認為必須對抗美國” 評論 211最新聞 Hot
-
特朗普也直說了:不行,就放棄
-
“中國稀土,關乎美國人生死”
-
德銀:中國客戶減持美債,轉頭買歐洲資產
-
美國對中國再下黑手,“黃仁勛道出最大擔憂…”
-
跟特朗普談,拿中國當籌碼?英財相:蠢死了
-
加總理揚言:除了中美,還有其他人
-
美方將不再斡旋?梅德韋杰夫喊話歐盟:學著點
-
特朗普“先眨眼”:很多人催我,期待和中國談成
-
“英偉達很急:別再卡了,中國自研芯片已突圍”
-
印尼讓步了
-
“痛苦!關稅戰(zhàn)被中方拿捏,美國只能二選一”
-
西藏日喀則市原副市長張云寶被查,長期在水利系統(tǒng)工作
-
輪胎高速路上狂奔后滾進服務區(qū)致人死亡,重慶警方通報
-
中國在智利合建天文臺項目,美國又伸黑手
-
哈佛一下子更有錢了
-
“再沒進展,我們就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