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兒童被性侵現(xiàn)狀嚴峻 人大代表:應把女童保護常識納入課程體系
關鍵字: 女童兒童保護法防性侵據(jù)央廣網(wǎng)3月3日報道,《“女童保護”2016年性侵兒童案件統(tǒng)計及兒童防性侵教育調(diào)查報告》昨天(2日)下午發(fā)布,報告由“女童保護”根據(jù)2016年媒體公開報道案例以及基金開展問卷調(diào)查情況撰寫,這是第四年發(fā)布。
專家座談如何預防兒童被性侵
報告顯示,2016年全年媒體公開曝光的性侵兒童(14歲以下)案例433起,平均每天曝光1.21起,同比增長近三成。發(fā)布方指出,近3年公開報道的兒童被性侵案件均大幅高于2013年,體現(xiàn)了兒童被性侵現(xiàn)狀的形勢嚴峻,也反映出社會和媒體對這一現(xiàn)狀的關注度提升。同時,由于案件特殊性、風俗習慣、傳播規(guī)律等因素影響,僅有極少量的案件被曝光,社會各方對這一嚴峻形勢關注度仍不夠。
報告顯示,2016年公開報道的性侵兒童案件的778人中,女童遭遇性侵人數(shù)為719人,占92.42%。施害人絕大多數(shù)為男性。但是“女童保護”發(fā)起人之一,鳳凰公益主編孫雪梅卻提示,社會各界在做預防性侵害教育時,面向的對象不能只是女童。在778名受害人中有男童59人,占7.58%,男童被性侵現(xiàn)狀同樣不可忽視,男童遭遇性侵更具有隱蔽性,在相關法律也存在缺失情況。家長不能因孩子是男孩就認為“高枕無憂”。
報告顯示,7到14歲受害者居多
孫雪梅介紹,最小的不到2歲,7歲以下的有125人,7(含)~12歲(含7歲)的有143人,12(含)~14歲的有449人,7到14歲的中小學生居多,一方面說明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更容易成為犯罪嫌疑人侵害的目標,另一方面也顯示出了我國義務教育小學階段的兒童安全教育較為缺失。
公開報道的案件中,受害者為農(nóng)村兒童的有329起,占比75.98%;農(nóng)村地區(qū)曝光案件首次高于城鎮(zhèn)。
孫雪梅解釋,并不是說以前城市發(fā)生的比農(nóng)村的多,恰恰說明2016年農(nóng)村地區(qū)兒童受性侵案件得到了更多關注,也得到了媒體更多的曝光。
報告顯示,熟人作案近七成,易于接觸兒童的從業(yè)者作案占比高
孫雪梅指出,“在有明確表述熟人關系的300起案件中,占比從高到低依次為師生、鄰里、親戚、家庭成員。易于接觸兒童職業(yè)的從業(yè)者作案占比高,包含教師、校車司機、學校廚師、幼兒園工作人員、保安、舞蹈團成員等,全年有98起,我認為性侵兒童犯罪很多是機會犯罪?!?
報告顯示,超六成作案者為多次性侵,一人性侵多名兒童占14%
孫雪梅建議,家長或其他人一旦發(fā)現(xiàn)有人性侵兒童,應及時報警,通過法律手段解決問題;選擇“私了”或者沉默,有可能縱容施害人多次犯罪。
問卷調(diào)查顯示,70%的家長沒有對孩子進行過系統(tǒng)防性侵教育,41%以上的家長沒對孩子講過任何防性侵知識。報告特別指出,家庭相關教育亟待加強,家庭成員、網(wǎng)友和未成年人性侵案件須引起特別重視。
孩子不僅是父母的,也是國家的,是我們共同的未來。有關兒童保護、防性侵的問題,一直備受代表、委員、專家、學者的關注。
全國人大代表、中華女子學院教授孫曉梅表示,要在兩會上提出預防兒童遭遇性侵的建議,提出加強家庭監(jiān)護制度、對受害者及時救助,對施害者強制矯治,對知情不報者也要依法懲處。要突出保障未成年人的隱私權,避免對受害兒童的二次傷害。
國務院婦兒工委辦公室副主任宋文珍,再次呼吁將家庭教育納入國家公共服務體系當中,將性安全教育納入義務教育課程?!俺踔猩镎n觀察洋蔥表皮細胞,要用三到四個課時,但針對兒童生命有關的知識、性知識,老師就不講了。當務之急是把安全教育納入義務教育課程?!?
全國人大代表、廣西河池市大化瑤族自治縣高級中學教師藍春桃則表示,絕不姑息侵害未成年人的極少數(shù)教師,呼吁大家更關注偏遠地區(qū)的學校和學生。全國人大代表、內(nèi)蒙古集寧一中校長李一飛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要想標本兼治要多管齊下,建立完備的法律體系、教育體系、政府援助體系。最好的教育、最重要的教育首先是常識,我們在培養(yǎng)學生的考試能力,而不是公民的生活能力、生存能力,應該把女童保護常識納入到課程體系。”
全國政協(xié)委員、湖南省文聯(lián)副主席湯素蘭對去年浙江慈溪試點公開性侵未成年人施害者信息的作法表示支持。有這樣犯罪前科的人信息應該是公開的,在從事與未成年人接觸的比如教師、校車司機、幼兒園等與兒童相關的行業(yè)應被禁止。從發(fā)布的數(shù)據(jù)可以看到,很多犯罪是重復犯罪。
湯素蘭強調(diào),要以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影視作品提升人們對相關問題的認識。“可能在政策層面上、在社會媒體層面上反復呼吁,不一定能夠深入到社會各個階層人的心,但是一部好的文學作品的某個人物形象能夠深入人心。保護女童可以是全社會的行為,從各個層面來開展這樣的活動?!?
(記者/孫瑩)
- 原標題:全國人大代表:應把女童保護常識納入課程體系
- 責任編輯:何書睿
-
“眼下是美國痛感更強、壓力更大,想重回談判桌” 評論 89義烏有信心挺過去,心疼美國一秒:他們上哪兒找襪子? 評論 196最新聞 Hot
-
歐盟抱怨:談了兩小時,不知道美國要什么
-
隔空互懟,萬斯批澤連斯基:荒謬
-
“眼下是美國痛感更強、壓力更大,想重回談判桌”
-
“他倆激烈爭吵,姆努欽還被拉出來鞭尸”
-
哈梅內(nèi)伊表態(tài)
-
尷尬!萬斯舉起獎杯,底兒掉了......網(wǎng)友:美國制造?
-
“華裔科學家五年前在美墜亡,與美方調(diào)查有關?”
-
“特朗普,白日做夢”
-
英國人也火大:中國對特朗普的評價,很難不贊同
-
義烏有信心挺過去,心疼美國一秒:他們上哪兒找襪子?
-
美財長污蔑中國“奪走”拉美礦權,中方駁斥
-
果然,又威脅歐洲:中國還是美國?
-
搖擺州共和黨人急死:中國都說奉陪到底了…
-
“美對華牛肉出口停滯,澳大利亞火速補位”
-
“美國客戶急電:SOS!90天內(nèi),能發(fā)多少發(fā)多少”
-
AI生成“吉卜力風格”圖片席卷網(wǎng)絡,爭議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