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媒:因對華關系緊張,印度4年里損失了150億美元和10萬個工作崗位
最后更新: 2024-06-17 16:26:46【文/觀察者網 陳思佳】近年來,印度對中國公民實施嚴格的簽證限制,屢屢試圖打壓在印中企,嚴重影響了中印之間的商業(yè)活動。據印度《經濟時報》6月15日報道,過去四年里,與中國日漸緊張的關系導致印度電子制造商損失了150億美元,并造成超過10萬個工作崗位流失。
印度電子制造業(yè)高管透露,有4000至5000名中國企業(yè)高管的簽證申請正在等待印度政府審批,這阻礙了印度電子制造業(yè)的擴張計劃。業(yè)內人士表示,盡管印度政府已經建立起10天內審批商務簽證申請的機制,但目前簽證審批依然需要超過一個月的時間。
報道稱,印度移動與電子產品協會(ICEA)和信息技術制造商協會(MAIT)正在游說印度政府,敦促新德里加快審批中國企業(yè)高管簽證的進程。他們指出,技術和技能轉讓、安裝和調試生產裝置、建立效率流程以及進行維護都離不開中國高管的參與。
ICEA稱:“印度國內附加值(DVA)計劃受到嚴重影響。當印度政府公布‘生產關聯激勵計劃’(PLI)時,人們預計供應鏈會向印度轉移,但現在的僵局嚴重限制了供應鏈轉移?!?
該機構估計,如果中國和印度的商業(yè)活動正常,將使印度公司的國內附加值從當前的18%上升到22%-23%,從而每年額外為印度國內的手機生態(tài)系統(tǒng)帶來1500億盧比(約18億美元)的國內附加值。
印度電子制造商迪克森科技公司在新歐克拉工業(yè)發(fā)展區(qū)的工廠(彭博社)
ICEA主席潘卡吉·莫辛德魯(Pankaj Mohindroo)對《經濟時報》表示:“我們對一項平衡的決議持謹慎樂觀態(tài)度,這樣的決議可以緩解行業(yè)的擔憂,平衡國家安全利益。我們的行業(yè)不是要求向任何國家屈服,而是要認識到,通往自力更生的道路取決于向價值鏈上游的移動。”
他直言,盡管印度正變得更具競爭力,但與越南、馬來西亞、墨西哥等可以自由獲得中國投資、技術和技能的國家相比,印度依然處于劣勢。
其他印度電子制造業(yè)高管還透露,由于擔心遭到印度政府逮捕,許多中國人員不愿前往印度。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管告訴《經濟時報》,“如果需要50名中國工程師來印度幫忙建廠,只有大約10人愿意來?!?
這名高管表示,自2020年以來,地緣政治局勢緊張以及印度政府對中企業(yè)務實施嚴格審查,許多公司停止了在印度的進一步投資,“如果這些公司決定離開印度,將對消費者的產品和服務供應產生重大影響,造成失業(yè)和大型制造商關門?!?
《經濟時報》舉例稱,一家大型中國制造商曾計劃在印度建廠生產蘋果iPad,但這家公司最終決定在越南建廠,每年生產價值80億至100億美元的iPad。
此外,印度高管們還指出,如今中國智能手機品牌對參與印度“生產關聯激勵計劃”持謹慎態(tài)度,這導致印度錯失大量商機。他們估計,如果中國企業(yè)沒有被禁止參與該計劃,印度本可以多創(chuàng)造至少50億至70億美元的出口收入。
根據5月發(fā)布的全球貿易研究倡議組織報告,2023-24財年,印度電子、電信和電氣產品進口額飆升至898億美元,其中44%來自中國內地,算上中國香港則進一步提升至56%。
美國彭博社此前以《沒有中國,莫迪的就業(yè)危機就無法解決》為題發(fā)文。文章指出,印度政府的“過時思維”使得印度制造業(yè)面臨危機,吸引外資的速度遠低于外界預期。印度央行數據顯示,去年印度的外國直接投資創(chuàng)下了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點,印度官員“追趕中國”的目標似乎仍遙不可及。
文章稱,印度政府試圖將中國企業(yè)排除在當地供應鏈之外,但這種策略注定會失敗,因為印度市場規(guī)模有限且深度不足,跨國公司不會把整個供應鏈轉移到印度來為它服務。拒絕中企的投資和技術只會讓印度更難趕上中國。
彭博社坦言,各國官員不能假裝中國不存在,中國主導著當今大多數分散和不相連的供應鏈,想要建立完全排除中國公司和產品的全新市場是幾乎不可能的。即使這些國家想要在未來減少對中國的依賴,他們也必須在中期與中國保持接觸。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標簽 中印關系- 責任編輯: 陳思佳 
-
美國防部曾秘密抹黑中國疫苗,中方回應
2024-06-17 16:22 中美關系 -
安瓦爾:爭議問題需要當事方協商,外部勢力沒有理由介入
2024-06-17 16:21 -
中國海警會使用“致命性力量”應對菲方船只嗎?外交部回應
2024-06-17 16:17 南海局勢 -
瑞典智庫稱中國核彈頭數量增加,中方回應
2024-06-17 16:12 -
商務部:對歐盟進口豬肉及豬副產品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
2024-06-17 15:32 -
為爭取“喘息窗口”對華下手,自己卻先內斗了?
2024-06-17 14:25 歐洲亂局 -
中澳總理年度會晤聯合成果聲明
2024-06-17 14:22 中國外交 -
李強同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舉行第九輪中澳總理年度會晤
2024-06-17 14:14 -
“烏克蘭從未說過中國是敵人,希望和中國做朋友”
2024-06-17 13:44 烏克蘭之殤 -
澤連斯基對俄也提談判條件
2024-06-17 13:28 烏克蘭之殤 -
韓檢方調查“文在寅夫人因私訪印”
2024-06-17 13:26 三八線之南 -
“這是令人震驚的虛偽”
2024-06-17 13:17 -
反對擴招,首爾大學醫(yī)院部分教授今起無期限停診
2024-06-17 13:11 三八線之南 -
安瓦爾:習主席是為數不多談論文明的杰出領導人之一
2024-06-17 13:10 -
李世默:西方話語就像皇帝的新裝,全世界在覺醒
2024-06-17 13:09 -
中國將對澳大利亞單方面免簽
2024-06-17 12:43 -
李世默:美國熱衷強迫各國選邊站,中國的世界觀是我們不選邊
2024-06-17 10:51 -
“澳大利亞需要與中國在采礦方面合作,因為美國沒有技術”
2024-06-17 10:38 -
“歐盟加稅是為保護汽車行業(yè)?但他們不想要這種‘保護’”
2024-06-17 10:28 德意志 -
馬來西亞總理:與“普世價值”相比,“共同價值觀”可能更有力
2024-06-17 10:14
相關推薦 -
“原來,中國早就有預判” 評論 191“MAGA巨星”唱反調,阿根廷業(yè)界:中國制造真香 評論 193特朗普喊話:俄烏別打了,一起跟美國做大生意發(fā)大財 評論 250MAGA基本盤還能“忍”特朗普多久? 評論 179從2000兆帕潛艇級熱成型鋼的“登天”說開去…… 評論 114最新聞 Hot
-
“美國牛肉太貴,換澳牛,味道一樣”
-
特朗普、普京、澤連斯基等發(fā)文哀悼
-
“原來,中國早就有預判”
-
“拜他所賜,美國變成了流氓國家”
-
“特朗普會輸,但中國不會輕易給他臺階下”
-
“MAGA巨星”唱反調,阿根廷業(yè)界:中國制造真香
-
又一起!白宮平面圖遭萬人共享
-
“特朗普非常憤怒:再砍10億”
-
“我們被美國夢騙了,精英把我們出賣了”
-
“美國太自滿,恐在這三方面落后中國”
-
泄密不止一次,美防長在“家人群”也發(fā)了
-
特朗普喊話:俄烏別打了,一起跟美國做大生意發(fā)大財
-
中方出手,日歐車企“慌了”
-
她被提名為聯大主席,“德國完了”
-
美媒焦慮:哪怕只為跟上中國,美政府都不能這么干啊
-
特朗普“抱怨”后,日本考慮放寬汽車進口安全標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