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家:如果排放核污染水的不是盟友,美國絕不會是這種態(tài)度
最后更新: 2024-05-09 00:27:43【文/觀察者網 王愷雯 編輯/馮雪、岑少宇】
8月24日下午,在各方強烈的質疑和反對聲中,日本終究還是打開了“潘多拉魔盒”。
東京電力公司(東電)網站數(shù)據(jù)顯示,9月1日上午,被日方稱為“處理水”的核污染水,正被輸送泵以每小時19立方米的速度送出福島第一核電站的儲水罐。另一邊,稀釋用海水以每小時15048立方米的流速與這些“處理水”匯合,在流入排水豎井后,經由一條約1公里長的海底隧道,一同被排入太平洋。
日方已經儲存了超過130萬立方米核污染水,并且每天仍新產生100多噸。按照東電的計劃,排放核污染水的過程將持續(xù)大約30年。
2021年4月,日本政府在未窮盡安全處置手段,未同周邊鄰國充分協(xié)商的情況下,單方面決定向太平洋排放核污染水。兩年多來,日本政府依然無視國際社會和日本國內民眾的大聲疾呼,在未能就所謂“處理水”的安全性問題做出充分說明和解釋的情況下,一意孤行。
中國南海研究院海洋法律與政策研究所副所長丁鐸對觀察者網表示,作為唯一遭受過核打擊的國家,日本理應對核安全問題有更深刻的認識,但現(xiàn)實恰恰相反,“日本現(xiàn)在的所做所為,是將核安全事故的后果和風險讓全世界來承擔。”
太平洋島國論壇秘書長亨利·普納日前表示,已經盡了最大努力讓日本不要排放核污染水,但事已至此,現(xiàn)在要關注的是讓日本承擔責任。他表示,如果出現(xiàn)任何問題,將要求日本承擔“全部責任”。
當?shù)貢r間2023年8月24日,福島第一核電站用于儲存核污染水的儲罐 圖源:視覺中國
為何不信任日本?
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北部海域發(fā)生里氏9.0級地震并引發(fā)海嘯,福島第一核電站發(fā)生最高等級放射性物質泄漏事故。此后,為持續(xù)冷卻熔毀的堆芯,大量海水被注入反應堆,加上地下水和雨水的滲入,形成了大量含有放射性物質的核污染水。
這些核污染水被儲存在福島第一核電站廠區(qū)內1000多個儲水罐中。截至8月24日,核污染水總量已經超過134萬立方米,達到整體容量的98%。
福島第一核電站運營商東京電力公司宣稱,核污染水通過“多核素處理系統(tǒng)”(ALPS)的凈化,可將水中除氚之外的62種放射性核素的濃度降低至日本國家標準以下。
然而,由于設備問題等原因,導致存在著大量不符合排海標準的“處理途中水”。
東電稱,排海前將對這部分核污染水進行“再凈化處理”,直到放射性核素濃度“達標”。此外,由于ALPS難以凈化氚,為了“符合氚的排放標準”,這些“處理水”還要經過海水的“充分稀釋”,使之濃度降至日本國家標準的1/40,再進行排放。
根據(jù)東電公布的數(shù)據(jù),目前只有約3成的核污染水達到了其定義的“ALPS處理水”的標準,未達標的“處理途中水”則占到約7成,另有近9000立方米的核污染水尚未經過ALPS系統(tǒng)處理。
盡管日本積極展開公關,試圖證明“經過處理的核污染水”很安全,但有關計劃仍受到國際社會的強烈質疑和反對。
2022年12月,由100多家成員單位組成的美國國家海洋實驗室協(xié)會(NAML)發(fā)表聲明,反對日本將福島核污染水排入大海的決定。聲明稱,向海洋排放核污染水是一個跨界和跨代際的問題,目前缺乏足夠和準確的科學數(shù)據(jù)來支持日本的安全主張,此外,有大量數(shù)據(jù)表明人們對釋放受放射性污染的水感到嚴重擔憂。
對環(huán)保問題極其敏感的德國,也對日本的行為提出質疑。8月24日,德國環(huán)境、自然保護、核安全與消費者保護部推特賬號援引德國環(huán)境部長萊姆克的話說,作為環(huán)境部長,她對任何額外向海洋排放放射性物質的行為持高度批評態(tài)度。此類計劃必須以科學為基礎進行規(guī)劃和實行,且整個過程必須透明,當?shù)鼐用癖仨殔⑴c決策并掌握充分的信息。
除了對海洋環(huán)境和人類健康無法估計的影響,外界反對聲強烈的原因還在于,多年來東電在核電安全運行方面屢有不良記錄,且日方對于福島核污染水排海的評估及決策過程并不透明。
當?shù)貢r間2023年8月22日,日本民眾在日本首相官邸外抗議核污染水排海 圖源:視覺中國
《中國環(huán)境報》2021年曾報道,東電多次因“篡改數(shù)據(jù)”等造假行為被媒體爆光。例如,在2007年東電在向日本經濟產業(yè)省提交的調查報告書中承認,自1977年-2007年間對下屬福島第一核電站、福島第二核電站和柏崎刈羽核電站的13座反應堆總計199次定期檢查中,存在篡改數(shù)據(jù),隱瞞安全隱患行為。
作為核污染水排海的利益攸關方,由18個國家和地區(qū)組成的太平洋島國論壇(PIF)在2022年3月委任5名國際科學家組成獨立調查小組,評估日本有關計劃。小組成員之一、美國明德大學蒙特雷國際研究學院低濃度放射性測量專家達爾諾基·韋雷斯曾直言:“水里有什么?我們真的不知道。”
他指出,東電只從四分之一水箱里抽取了少量的水,檢測了氚的濃度和其他有限的放射性核素。他擔心其他放射性核素可能“溜走”。
同為PIF委任科學家的夏威夷大學馬諾阿分校凱瓦洛海洋實驗室主任羅伯特·里士滿今年初接受《時代》雜志對話時透露,當科學家試圖從日方獲得更多數(shù)據(jù)時,這些可以幫助做出合理決定的關鍵、基礎數(shù)據(jù)存在缺失現(xiàn)象,這“極其令人擔憂”。
至于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就日本排放核污染水計劃得出的結論,同樣無法打消外界的疑慮。
曾參加IAEA對福島“ALPS處理水”排海問題評估技術工作組的中國專家——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劉森林此前表示,IAEA的評估屬于國際同行評估性質,主要基于日方提供的數(shù)據(jù)和資料作出評估并提出意見。近兩年各方就相關問題進行了廣泛討論,既有共識也有分歧,并未完全形成一致意見。報告并不代表IAEA認可日方排海決定的正當性,也不代表IAEA核可或批準日方向海洋排放核污染水。
事實上,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干事格羅西自己也在報告中強調,排放福島第一核電站所謂“處理水”是日本政府的“國家決策”,IAEA的報告內容既不是“推薦”(recommendation),也不是對該政策的“背書”(endorsement)。
標簽 福島核污染水- 責任編輯: 王愷雯 
-
“他被指控受賄10億盧布”
2024-05-08 23:08 俄羅斯之聲 -
震撼場面!上萬名塞爾維亞群眾走上街頭 熱烈歡迎習近平主席到訪
2024-05-08 22:39 中國外交 -
日產CEO:中國車企強大了,我們陷入生存游戲
2024-05-08 22:38 新能源汽車 -
“這么對中國,歐盟很快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2024-05-08 22:34 新能源汽車 -
習近平主席對塞爾維亞國事訪問成果文件清單
2024-05-08 22:24 中國外交 -
習近平出席塞爾維亞總統(tǒng)武契奇舉行的歡迎宴會
2024-05-08 22:23 中國外交 -
“我們這些操作不得人心,所以拉美國家才更愿意找中國合作”
2024-05-08 22:03 美國一夢 -
“美禁令未必有效,57%含新疆棉樣品被標僅用美國原料”
2024-05-08 21:48 -
習近平同塞爾維亞總統(tǒng)武契奇舉行會談
2024-05-08 20:59 觀察者頭條 -
兩名烏軍軍官涉嫌企圖暗殺澤連斯基被捕,美俄回應
2024-05-08 20:44 烏克蘭之殤 -
美撤銷部分企業(yè)對華為出口許可證,商務部回應
2024-05-08 20:19 華為 -
習近平同武契奇共同會見記者
2024-05-08 20:17 中國外交 -
泰國新衛(wèi)生部長上任首日:重新考慮大麻合法化政策
2024-05-08 19:53 禁毒戰(zhàn)爭 -
習近平宣布中方支持新時代中塞命運共同體建設首期6項舉措
2024-05-08 19:22 中國外交 -
兩年資金外流30億美元,烏克蘭農民為逃稅竟出這些“奇招”…
2024-05-08 18:40 烏克蘭之殤 -
中塞簽署聯(lián)合聲明
2024-05-08 18:40 中國外交 -
兩國元首共同宣布深化和提升中塞全面戰(zhàn)略伙伴關系,構建新時代中塞命運共同體
2024-05-08 17:55 -
以代表威脅:若聯(lián)大通過,美國將停止資助聯(lián)合國
2024-05-08 17:00 巴以恩仇錄 -
習近平檢閱塞爾維亞儀仗隊
2024-05-08 16:53 -
習近平:相信這次訪問必將開啟中塞關系嶄新的歷史篇章
2024-05-08 16:45
相關推薦 -
最新聞 Hot
-
“特朗普認為歐盟在占美國便宜,別指望梅洛尼能談成”
-
“為防止被美國偷窺,連英國也支棱起來了”
-
特朗普:鮑威爾趕緊下臺,總是遲、總是錯
-
“中國有韌性美國則不然,特朗普已經搞砸了”
-
關鍵時刻,外貿大省如何突圍?
-
“中國代表團訪問巴西,探討兩洋鐵路”
-
“世界貿易將圍繞中美運轉,美國如此笨拙…”
-
“中國將缺席,英國遭受打擊”
-
“美國設下陷阱,韓國主動入局,要重現(xiàn)廣場協(xié)議?”
-
美媒感慨:2小時→1分鐘,中國又一壯舉
-
“英偉達對中國客戶隱瞞了…”
-
美國土安全部長放狠話:哈佛如果不從命,就別想再招外國學生
-
武契奇:天塌下來,我也不改主意
-
特朗普突然現(xiàn)身美日關稅談判,“背后是市場壓力”
-
沙利文猛批特朗普:中國可不會像蘇聯(lián)那樣崩潰
-
美國“吃貨”欲哭無淚:特朗普逼著中餐館換料,味兒不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