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在解決其空氣污染問題,為何新德里不行?”
最后更新: 2022-11-30 18:15:58(觀察者網訊)十年前,北京和新德里的空氣污染水平還“不相上下”。如今,前者已經通過歷時數(shù)年、耗資數(shù)千億的治理取得重大改善,后者今秋的天氣卻是一如既往的污濁。
“北京在解決其空氣污染問題,為何新德里不行?”《紐約時報》日前以此為題報道指出,在很大程度上,這種截然不同的命運歸因于政治。中國政府能迅速采取協(xié)調一致的行動解決問題,而印度政客則利用污染危機攻擊對手。在缺乏政治意愿的情況下,經濟利益被優(yōu)先考慮,印度官員采取的行動有限。
《紐約時報》報道截圖
《紐約時報》11月22日報道稱,隨著桔桿焚燒高峰期的到來,自本月初起,新德里已經經歷了數(shù)周的霧霾,政府不得不暫時禁止柴油卡車通行,關閉學校、工廠和建筑工地,并要求民眾居家工作;仍然冒險出門的人戴上口罩也忍不住咳嗽、揉眼?!都~約時報》形容,糟糕的空氣甚至能在舌尖上留下苦味。
據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11月4日報道,印度中央污染控制委員會的數(shù)據顯示,新德里當天的24小時平均空氣質量指數(shù)(AQI)超過470,屬于空氣污染“嚴重”級別。這也是AQI指數(shù)級別中最高的一級。當?shù)貢r間本周一(21日),新德里的天空呈現(xiàn)出淡藍色,但根據政府數(shù)據,空氣質量仍屬于“差”,294的指數(shù)得分“非常不健康”。
事實上,這樣的新聞近來每年都會見諸報端?!懊磕?,德里地區(qū)的天空都會因數(shù)以百萬計汽車產生的污染、周圍農場的秸稈焚燒以及農村家庭使用的明火取暖和烹飪而變得刺鼻。每年,居民們都在問為什么什么都沒有改變?!薄都~約時報》寫道。
當?shù)貢r間11月6日,印度新德里,車輛在籠罩在濃密的霧霾中的道路上行駛。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不到十年前,北京也有著類似的困擾。但根據北京市政府今年初發(fā)布的數(shù)據,2021年該市空氣質量已首次全面達標,大氣環(huán)境中細顆粒物(PM2.5)和臭氧(O3)的年均濃度均顯著降低。此外,北京去年的空氣優(yōu)良天數(shù)達到288天(其中一級優(yōu)天數(shù)為114天),較2013年增加了將近4個月。
是什么造成了如此大的差距?究其原因,報道援引專家分析稱,在于中印政治制度、富裕程度和民眾主要訴求的不同。
2021年北京空氣質量狀況。圖片來源:《北京日報》
報道稱,在北京,當大氣污染問題的規(guī)模變得令人難以忽視,中國政府一心一意地解決了它,并迅速采取了協(xié)調一致的行動。
2013年,北京開始執(zhí)行新修訂的國家《環(huán)境空氣質量標準》,同年發(fā)布的《2013-2017年清潔空氣行動計劃》要求北京到2017年讓PM2.5年均濃度下降超25%,一場大氣污染防治戰(zhàn)役全面打響。次年1月,時任北京市市長王安順透露,北京已就治霾問題與中央簽訂了責任狀,其中治理PM2.5投入將高達7600億元。
但在印度,政府既缺乏解決這一問題的政治決心,也缺乏公眾壓力。在這個仍有數(shù)千萬人生活在貧困中的國家,選民們有更緊迫的擔憂。政客們利用危機攻擊對手,而不是尋求解決方案。
“這在很大程度上與政治意愿和不同政府機構之間的協(xié)調有關?!毙碌吕锟茖W與環(huán)境中心清潔空氣運動的數(shù)據專家阿維卡爾·索姆萬什(Avikal Somvanshi)感嘆,印度政治人物之間的“內斗一直就沒停過”。
報道指出,印度地方和國家領導人常年就誰該為首都糟糕的空氣質量負責而相互推諉。日前,來自執(zhí)政黨印度人民黨的印度環(huán)境、森林和氣候變化部部長布彭德·亞達夫就公開指責反對黨執(zhí)政的北部旁遮普邦未能阻止農民焚燒桔桿。
亞達夫在推文中還將德里首席部長、平民黨主席阿爾溫德·凱杰里瓦爾比作希特勒,暗示是后者將德里“變成了一個毒氣室”。
凱杰里瓦爾后來則在一檔電視節(jié)目中反駁道,為什么“中央政府躲起來,把自己鎖在一個房間里”。
亞達夫推文截圖
英國伯明翰大學大氣科學教授時宗波分析稱,在中國,當中央政府優(yōu)先考慮某項行動計劃時,地方當局就會服從命令。治理北京污染就是這種情況,首都與地區(qū)官員和鄰近城市協(xié)同行動。而在印度,地方政府由不同政黨管理,協(xié)調工作“非常復雜”。
在缺乏政治意愿的情況下,經濟利益占了上風。報道指出,印度的富裕程度遠不及中國,所以新德里不能在環(huán)境方面投入很多,而民眾也沒有改善環(huán)境的持續(xù)需求。
盡管空氣污染造成的印度人死亡人數(shù)超過其他任何風險因素,但在2019年大選前的一項全國調查中,選民將空氣質量排在他們最緊迫關注的第17位,遠遠落后于就業(yè)、醫(yī)療保健和基礎設施。只有約12%的受訪者將解決空氣污染列為首要任務。
相比之下,中國的民眾——尤其是逐漸壯大的中產階層——表達了對污染問題的不滿。芝加哥大學能源政策研究所主任邁克爾·格林斯通(Michael Greenstone)認為,人民意愿會對事情的走向產生重大影響。
格林斯通指出,在印度,空氣污染“目前還未像在中國那樣被列為核心政治優(yōu)先事項”。由于沒有統(tǒng)一安排,德里官員采取的行動有限。
幫助制定城市空氣污染政策的德里政府智囊團副主席雅思敏·沙阿(Jasmine Shah)表示,近年來,該市關閉了兩座燃煤發(fā)電廠,要求工廠從煤炭轉向管道天然氣,并計劃到2025年部署至少8000輛電動公交車。
但印度官員們給出的解決方案也不乏一些不可靠的。近日,德里市中心建起了一座綠色“霧霾塔”,其底部的巨型風扇可吹出經過濾的新風,附近還有卡車用“防霧霾槍”向空中噴水。19歲的大學生伊什梅特·考爾(Ishmeet Kaur)對《紐約時報》稱,“政府做的是表面功夫,為了讓我們感覺好點”。
德里市中心的“霧霾塔”。圖片來源:法新社
印度街頭的“防霧霾槍”。圖片來源:《印度快報》
“要是政客們認真看待我們的健康,對這個問題做點實事就好了?!彼髦谏谡郑f話的時候還在咳嗽,“我們將不得不依靠掌管天氣的神靈?!?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責任編輯: 楊蓉 
-
這家機構50年來首次向記者開放:美對華政策狹隘,損人不利己
2022-11-30 17:41 中日關系 -
中國干預加拿大大選?趙立堅:完全是無中生有、無稽之談
2022-11-30 17:05 中國外交 -
莫里森創(chuàng)造了歷史
2022-11-30 17:01 -
美炒作中國核彈頭將增至1500枚,我外交部:為其擴張核武庫找借口
2022-11-30 16:26 -
日本前首相森喜朗感染新冠住院
2022-11-30 16:22 日本 -
英國將中廣核排除在核電站項目外,我外交部回應
2022-11-30 16:17 不列顛 -
那個“為了特朗普而戰(zhàn)”的男人被判了,最高可20年
2022-11-30 15:12 美國政治 -
美國“非二元性別”官員,在機場偷名牌包…
2022-11-30 15:02 -
日本已向美國提出購買戰(zhàn)斧導彈,最多或達500枚
2022-11-30 14:52 日本 -
“北約膽敢這么做,將成俄合法打擊目標”
2022-11-30 14:10 烏克蘭之殤 -
這球歸B還是C?
2022-11-30 12:21 -
谷歌前CEO滿嘴對華“新冷戰(zhàn)”,竟是自肥的生意
2022-11-30 12:12 觀察者頭條 -
英國統(tǒng)計:英格蘭威爾士基督徒降到一半以下
2022-11-30 12:10 不列顛 -
德副總理放話:歐盟將為與美貿易沖突做好準備
2022-11-30 10:18 德意志 -
李克強:希望哈方保障對華供氣穩(wěn)定 盡可能增加冬季期間供氣量
2022-11-30 09:28 中國外交 -
耿爽:呼吁土以立即停止對敘跨境襲擊,外國非法駐軍也必須結束
2022-11-30 09:17 中國外交 -
彭斯:特朗普應該道歉
2022-11-30 09:01 美國政治 -
英國議會下院代表團竄臺,我使館:已嚴正交涉
2022-11-30 08:48 中國外交 -
我駐英大使:BBC記者行為不當,中方絕不接受英方無理指責
2022-11-30 08:24 中國外交 -
美國新增感染43891例、死亡360例
2022-11-30 07:20 美國一夢
相關推薦 -
“剛剛,我看到了未來,它不在美國” 評論 93特朗普竟對中國征收34%“對等關稅” 評論 964解放日?“對于市場而言這是‘屠戮日’” 評論 69“世界變了”,加拿大汽車零部件巨頭瞄準中國市場 評論 35“中國對美反制,巴西看到了機會” 評論 43最新聞 Hot
-
“剛剛,我看到了未來,它不在美國”
-
結束全球化?“不是按個開關,美國就能變成工業(yè)國家了”
-
諾獎得主克魯格曼:特朗普在貿易上已經徹底瘋了
-
特朗普“汽車關稅”也落地了,“日本GDP將萎縮0.3%”
-
“白宮已接近批準”,美方想租用算法?
-
提到日本關稅還念念不忘:我說的話,安倍秒懂
-
“沒有美國這么對朋友的!但…”
-
連企鵝都不放過!特朗普向無人島征稅10%
-
美媒感慨:面對特朗普威脅,中國毫不退縮
-
美對等關稅清單竟將臺灣列為“國家”
-
前谷歌學者羅劍嵐加入智元機器人,任首席科學家
-
遼吉蒙2024年常住人口總量繼續(xù)下降,出生人口略回升
-
比歐盟少一半,英國樂了
-
這個時候,澳企緊急喊話:必須對華合作,這是當務之急
-
四川省委原常委崔保華,被逮捕
-
特朗普私下放風?白宮、馬斯克雙雙否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