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維也納博物館重新展出5萬個人體部位器官,引發(fā)道德爭議
(觀察者網 訊)維也納自然歷史博物館近期重新推出人體器官展覽,展品包括腫大肝臟、畸形骨骼、嬰兒遺體等,引發(fā)道德爭議。如何不跨越現(xiàn)代道德紅線且不失格調地展出人體遺骸,也讓策展人傷透腦筋。
展品。圖自法新社
據法新社12月12日報道,維也納自然歷史博物館(Natural History Museum)這項收藏包括約5萬個人體部位,構思時間可追溯至1796年,最初的目的則是訓練醫(yī)科學生。
前來參觀的游客可以看見病毒如何破壞身體,或是血管燒傷的狀態(tài),還能一窺人體器官、頭骨和各個身體部位的樣貌。在部分國家,這類標本僅對研究人員開放。
這項展覽于9月重新開放。 這些全世界規(guī)模最大、可公開展覽的病理解剖學收藏品中,只有一部分在經過翻新的博物館展出。
展品。圖自法新社
報道指出,如今,這類令人毛骨悚然的展覽勢將引發(fā)公共利益是否凌駕道德考量的問題,比如人類尊嚴、權力和剝削,以及逝者是否同意向所有人展示等等。
維也納大學醫(yī)學史教授Herwig Czech說,有人死在醫(yī)院里,然后重新出現(xiàn)在展覽中,這是不可想象的事。
策展人溫特(Eduard Winter)表示:“我們會盡可能提供(展品)相關說明,以避免有人抱著窺視癖的負面心態(tài)來參觀。”他強調,展場內也禁止拍照攝影。
溫特表示,他希望當參觀者看到“一個30公斤的肝臟……就會意識到酒精對人體的傷害有多嚴重”。
報道稱,支持這類展覽的人認為,疾病和健康科學研究具有教育意義,符合公共利益。
展覽負責人沃蘭德(Katrin Vohland)也說:“每個人都有一天會生病。 有些人來看展是因為他們有健康問題,另一些人則是想了解科學如何進步?!?
維也納自然史博物館,始建于1871年。圖自社交媒體
事實上,自16世紀晚期埃及木乃伊首度公開展覽以來,人體遺骸一直是歐洲此類展覽的重要組成部分。
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NRS)研究主任兼文物相關財產法專家柯納(Marie Cornu)表示,在2000年代初,人們就對人體遺骸產生了“新的認識”。
這要追溯至1995年南非要求歸還科伊桑族(Khoisan)女性巴特曼(Saartjie Baartman)的遺體。 巴特曼生于18世紀,19世紀初因身材特征而被當作怪物,帶到歐洲巡回展覽,被迫在眾人面前赤身裸體,受盡恥辱,年僅25歲就因病去世,死后部分器官還被制成標本放在巴黎人類博物館(Museum of Mankind)展出。 直到2002年,她的遺體才被送回南非安葬。
為推動相關討論,總部設在巴黎的國際博物館理事會(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Museums)規(guī)定,“只有在可獲妥善安置且受到尊重的情況下,才能取得人類遺骸,”此外也必須尊重逝者出身地的利益和信仰。
雖然維也納的展覽沒有像其他歐洲國家那樣提出與殖民主義有關的棘手問題,但沃蘭德說,必須注意標本必須都是從正規(guī)渠道獲得的,并清楚標本的背景,“知道我們可以向公眾展示什么非常重要?!?
標簽 文化- 責任編輯: 李麗 
-
阿富汗:有中國這樣的友鄰,感到無比自豪
2021-12-14 08:49 阿富汗 -
瑞銀集團協(xié)助客戶逃稅罪名成立,被罰約18億歐元
2021-12-14 07:57 大公司 -
加拿大情報機構:加軍隊已被白人至上主義者所利用
2021-12-14 07:56 -
美國新冠確診突破5000萬例,每7人中就有1人感染
2021-12-14 07:50 新冠肺炎抗疫戰(zhàn) -
G7稱中國實施“脅迫性經濟政策”,我使館駁斥
2021-12-14 07:46 中國外交 -
10名阿富汗平民被炸死,美國防部決定:不懲罰任何人
2021-12-14 06:55 阿富汗 -
是否派官員參加北京冬奧會?歐盟內部出現(xiàn)分歧
2021-12-13 23:03 歐洲亂局 -
岸田文雄搬入“鬧鬼”首相公?。核煤芎茫瑳]見到幽靈
2021-12-13 22:24 日本 -
一場龍卷風,這張80年前老照片被刮到240多公里之外
2021-12-13 21:42 極端天氣 -
岸田搬進“鬧鬼公邸”:目前還沒見到幽靈
2021-12-13 20:41 -
他首訪東南亞想組“抗中同盟”?還沒落地“冷水澆頭”
2021-12-13 20:20 中美關系 -
加州州長:將“借鑒”得州“最嚴墮胎法”推動槍支管制
2021-12-13 20:04 美國一夢 -
殺女后不想坐牢,印度男子再殺一人:假裝是自己尸體
2021-12-13 19:37 印度驚奇 -
亞馬遜6名員工死于龍卷風:不讓帶手機,怎么查天氣?
2021-12-13 18:42 美國一夢 -
“尼加拉瓜獲贈一百萬劑疫苗,我們帶著好消息回來了”
2021-12-13 17:34 新冠肺炎抗疫戰(zhàn) -
梁振英評美國民主:抓不到老鼠的貓竟自夸是全球第一好貓
2021-12-13 16:43 美國一夢 -
美國老師“搶錢”一幕引爭議 網民:這是羞辱
2021-12-13 16:41 美國一夢 -
外交部:如果美方執(zhí)意妄為,中方必將采取有力措施予以堅決回擊
2021-12-13 16:40 中美關系 -
??怂姑烊A萊士,轉投CNN
2021-12-13 16:19 -
“一個城鎮(zhèn)消失了”
2021-12-13 16:08 極端天氣
相關推薦 -
“長期來看,特朗普關稅或將增強中國國內經濟” 評論 78“眼下是美國痛感更強、壓力更大,想重回談判桌” 評論 162“華裔科學家五年前在美墜亡,與美方調查有關?” 評論 143義烏有信心挺過去,心疼美國一秒:他們上哪兒找襪子? 評論 207最新聞 Hot
-
“長期來看,特朗普關稅或將增強中國國內經濟”
-
真急了!特朗普要叫停英偉達對華特供版
-
摩根大通CEO喊話特朗普:中美脫鉤不應是美國目標
-
美國網友涌向這家中國電商平臺,下載量暴增940%
-
知名華裔教授在美失聯(lián),妻子控訴:為這國奉獻,卻被當罪犯
-
拜登卸任后首次公開抨擊特朗普,白宮嘲諷:震驚,我以為他去睡覺了
-
美官員挑撥:匈牙利,要小心中國
-
加稅前奏?特朗普下令啟動調查
-
法國農業(yè)部向廣告商提要求:用白人演員替代混血演員
-
劉滿倉被逮捕
-
白宮:特朗普希望哈佛大學道歉
-
果然,歐盟白費工夫
-
“眼下是美國痛感更強、壓力更大,想重回談判桌”
-
歐盟抱怨:談了兩小時,不知道美國要什么
-
隔空互懟,萬斯批澤連斯基:荒謬
-
法國與阿爾及利亞爭端升級,互相驅逐12名外交人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