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欣跨洋辯論背后,傳遞了三個非常重要的道理
關鍵字: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牛彈琴”(ID: bullpiano)
(一)
“就稱這是主持人的戰(zhàn)斗吧!”(Call it the battle of the anchors.)
這是紐約時報一篇報道的第一句話。
戰(zhàn)斗,那火藥味就太濃了。我更傾向于認為這是一次辯論,或者更準確地說,就是一次交流。
尤其當其中一位主持人是劉欣的時候——一位我很熟悉的師姐和朋友。
記得我們上大學一年級的時候,大學二年級的她,就從27個國家的37名選手中脫穎而出,獲得國際英語演講比賽的冠軍。
非常不簡單,要知道,那是在和全世界的競技,不少對手的母語就是英語。
還必須交代一點,非常榮幸,我和她不僅僅是同行,還是同一個大學同一個學院同一批老師教出來的學生,只是她的外語天賦和勤奮,永遠是我們學習卻追趕不上的目標。
所以,看到福克斯女主播特麗什·里根(Trish Regan 翠西)和她要辯論的消息后,第一反應,就是翠西小姐要輸了。
原因很簡單:
1,從道理上她就輸了。中美的事,大家都清楚本質是什么,真相是什么。
2,從情緒上她也輸了。翠西的那種張口就來的臺風,真要公平辯起來,漏洞太多。當然,前提是公平。
3,從語言上她也輸了。一位中國女主持,用對方的母語來辯論,這本身就是中國人開放和智慧的表現。
事實結果也如此。剛才看了,比如一開場,翠西在介紹劉欣的身份時就搞錯了。劉欣馬上進行了糾正。
翠西有點尷尬。不了解情況,張口就來,這顯然是一個漏洞。
雙方你來我往交流了一番,翠西總體保持了風度,劉欣更沒讓人失望,解釋了諸多外國人誤解的問題,如知識產權保護、關稅稅率、國有企業(yè)等等。
比如,她說:
如果通過雙方互惠互利相互學習的目的的話,你愿意花錢去買我們的知識產權,那我認為沒有任何問題,為什么不呢?我們可以互惠互利,就我個人來講,我之所以學英文,因為我有一個美國的老師,我跟美國的朋友去學。
確實有人說中國已經變得如此之強大,為什么中國不能像一個成人一樣長大點呢,對于我們來講我們中國并不是一直想成為弱小的國家,我們也想變得強大,但是真正的目的是你到底怎么去定義發(fā)展中國家。
我最后欣喜地看到,翠西也強調了,貿易戰(zhàn)沒有好處,對誰都沒有好處。
這顯然同一些美國政客的的論調很不同。
而且,翠西也說了,大家要雙贏。
這不正是我們的主張嘛!
這就是交流的成果,有點出乎意料,不打不成交吧!
(二)
撇開大道理,這場很有意思的辯論,總讓我想得很多,傳遞了三個淺顯但重要的道理吧。
道理一,學好外語真的很重要!
記得每隔一段時間,網絡上總有一股論調,什么外文不重要,外語系學生不行,乃至引申出因為學外語出身某些外交官不行,等等等等。
好像劉欣還多次在朋友圈駁斥過,我也深有同感,不僅僅我也長期學過但沒學好外文。
作為曾經的學生,我理解機械學習外語的痛苦,我也理解很多人學了很多年但卻說不出口的痛苦。但你以為學習外文就是學習幾個單詞?你以為學外語就是能說幾句外國話?
那就太傻太天真了。語言是一種文化的最重要載體,掌握了語言,就能更深入地了解對方的文化,進行更卓有成效的交流,形成更理性高質的判斷。
在國外工作很多年,不會外語真的寸步難行。這是交流的基礎,你能想象一名外交官,不懂對方語言,就能了解對方的文化,就靠幾句中國話,就能讓外國人心悅誠服?
以和劉欣同一個系畢業(yè)的沙祖康為例,沒有對外語的嫻熟掌握,能有他日后讓人稱道的外交功力。
事實上,沒有對英語高度嫻熟的掌握、精準的評論,劉欣不可能引起翠西的關注,也不可能有這次約辯,也不可能胸有成竹進行交流。用對方的語言,最終說服對方。
相比之下,很多美國人現在只懂一門語言,但很多中國孩子卻至少還掌握一門外語,誰的眼界更大?這何嘗不是中國人更開放的表現?
當然,我也希望,有一天,全世界都能說中文,辯論都可以用中文。但這畢竟是夢想。在當下階段,要對外交流,學習外語還是非常重要,尤其是當你踏出國門時。
學好外文很重要,不要誤導了孩子。
道理二,理性智慧很重要。
辯論,氣勢很重要;但更重要的,還是理性智慧,需要事實和證據。
正如林肯所說:你可以一時欺騙所有人,也可以永遠欺騙某些人,但不可能永遠欺騙所有的人。
事實上,這次辯論之所以發(fā)生,就是因為劉欣的理性,戳中了翠西的痛點,她需要一場辯論來挽回些顏面。
翠西也意識到了自己弱點,在辯論前夕,還特意轉發(fā)了一篇題為《福克斯主播準備在與中國同行的貿易戰(zhàn)辯論中擺事實》的報道,并且強調,這場前所未有的辯論中,將證明自己“事實勝于雄辯”(sling facts, not mud)。
確實,事實勝于雄辯。所以外交部發(fā)言人陸慷談及此事時也說:我和大家一樣關心,希望大家都看一看……你知道咱們中國有一句話嗎?真理越辯越明。
真理越辯越明。所以,我們看到了一些微妙的轉變,比如翠西對雙贏的認同,對貿易戰(zhàn)兩敗俱傷的認同。
憤怒,不會贏得對方尊重;理性,讓人更明白你的自信和底氣。
第三,對外傳播的極端重要性。
過去有很長一段時間,我一直在國外工作,從中東到美國。有的時候,很焦慮的一點,就是明明在中國是莫須有的事情,但很多外國人就是信以為真,拿出來批評指責一番。
我總覺得,正確的批評,我們當然要虛心接受;但莫須有的指責,卻真的有損國家形象和利益,也是我們中國人無法接受的。
但為什么外國人就信以為真呢?
背后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媒體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
各種原因,也包括語言的原因,導致全世界的傳播格局,西強東弱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中國很頭疼,很多發(fā)展中國家同樣煩惱。
一些西方媒體的選擇性甚至歧視性報道,加劇了這種不平衡。比如這幾天,相信國內都知道,聯邦快遞將華為的包裹“誤送”到了美國;但美國人很多不知道,因為主流媒體基本沒報道。
這也難怪普通外國人不了解實情。套用任正非的句式,要怪就怪西方媒體,不要怪西方老百姓。
這就需要中國媒體發(fā)揮更積極的作用。用領導人的話說,要用好國際化傳播平臺,客觀、真實、生動報道中國經濟社會發(fā)展情況,傳播中國文化,講好中國故事,促進外國觀眾更多更好了解中國。
劉欣的這一辯,時間很短,但毫無疑問,已經成為中國對外傳播的一個經典案例,起到了可能1000個報紙版面、1000個小時廣播電視,有時想起旦起不到的特殊效果。
這就是新時代的傳播。抓住時機,果斷出擊,有理有據。中國對外傳播在嬗變。
但這更需要高素質的媒體人才,在對外傳播中,尤其需要嫻熟的外語能力,以及對外國文化的充分了解。
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劉欣的出現不是偶然的。
兩位女士的辯論或者交流,只是一個開始,未來的博弈還很長,為劉欣師姐喝彩,果然是好樣的!
個人觀點,不代表任何機構!
- 原標題:劉欣跨洋辯論背后,傳遞了三個非常重要的道理!
- 責任編輯:于文凱
- 最后更新: 2019-05-30 10:08:08
-
上個月才選完,以色列又要大選了
2019-05-30 09:57 巴以恩仇錄 -
孟晚舟被拘押后 首位加省長訪華
2019-05-30 09:14 中國外交 -
美媒把“勿謂言之不預”放頭條了
2019-05-30 08:25 中美關系 -
學術組織IEEE排斥華為,北大清華學者當即抗議
2019-05-29 23:41 華為 -
WiFi聯盟、JEDEC協(xié)會也恢復了
2019-05-29 23:07 華為 -
他最可能接班梅姨,但先遭法庭傳喚
2019-05-29 22:49 不列顛 -
為歐盟主席人選,德法杠上了
2019-05-29 21:28 歐洲亂局 -
印度航企:波音對這事“相當有信心”
2019-05-29 20:34 波音危機 -
印度又提“入?!保菏澜缧枰覀?/a>
2019-05-29 19:10 印度驚奇 -
“我薩卡什維利又回來了”
2019-05-29 18:08 烏克蘭之殤 -
博爾頓:沒人比我更喜歡推翻政權
2019-05-29 17:18 觀網看片 -
日本女高中生怒抓癡漢,大爺路見不平一伸腿
2019-05-29 17:07 觀網看片 -
這個女孩離危險的距離,只有短短1秒鐘
2019-05-29 16:59 三八線之南 -
習近平將對俄羅斯進行國事訪問
2019-05-29 15:45 中俄關系 -
被記者質疑挪用公款,俄官員...
2019-05-29 14:20 觀網看片 -
華文媒體叫他“老皮”,又有人扯上“中國滲透”…
2019-05-29 14:02 -
痛!斗牛士慘被牛角刺臀
2019-05-29 14:01 觀網看片 -
flag不能亂立!芬蘭記者被打臉后…
2019-05-29 13:34
相關推薦 -
“中方反擊較為克制,留了余地” 評論 1222月10日起,對原產于美國的部分進口商品加征關稅 評論 284特朗普“非常滿意”,暫緩向加墨加征關稅 評論 271“美歐要是打起來,中國將在一旁看笑話” 評論 298魯比奧當面威脅巴拿馬:離中國遠點,否則… 評論 153最新聞 Hot
-
“中方反擊較為克制,留了余地”
-
“反美聯盟正在形成!他拔槍就射,極其危險”
-
要起訴DeepSeek?他回應了
-
賬對不上了…
-
普京:要不了多久,歐洲會繼續(xù)對特朗普“搖尾巴”
-
墜毀“黑鷹”女飛行員曾任拜登軍事社交助理,飛行時長450小時
-
特朗普承認:關稅也許會讓美國人“痛苦”
-
“史上最愚蠢的貿易戰(zhàn)!”
-
加拿大群情激奮:報復紅州,報復特斯拉!
-
美國一客機發(fā)動機起火,乘客被緊急疏散
-
要被特朗普關稅大棒掄到,歐盟這時候想到中國了?
-
“霸榜全球140個市場”,拉新最多的是…
-
他罕見“認錯”:在這方面,我們一直站在歷史錯誤一邊
-
“政治清洗”?數千名FBI特工被“拉清單”
-
他寫的這篇小作文,竟是英偉達市值蒸發(fā)6000億美元的重要催化劑
-
他倆首會面,“談了DeepSeek和AI芯片出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