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日報斥科研領域“幫派”怪象:占山為王,圈子間不時“火拼”
關鍵字: 學術圈科學界圈子文化據(jù)《科技日報》21日報道,當前,科研領域存在著一些帶有江湖氣的“圈子”,雖然不是普遍現(xiàn)象,但也足以引起我們警惕?!罢忌綖橥酰嘀矂萘?,為爭奪資源,各山頭之間時不時還得火拼?!比A東師范大學河口海岸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高抒這樣描述科研“圈子”。
俗話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但高抒認為,學術圈里不應有“江湖”,科學探索同利益、恩怨等人為因素沾不上邊。
華東師范大學河口海岸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高抒(圖源:華東師范大學新聞中心官網(wǎng))
以個人關系好壞決定立場,無視科學精神
高抒告訴科技日報記者,科學界本來有“學派”,即一個理論框架下聚集一群人,有時恰好一個理論是某個人提出的,但大家共同支持的是某個理論而不是某個人。不同學派會有對立,但學派間的競爭和交流是健康的,爭鳴有利于厘清事實。
同樣是聚集一群人,但宗派意義上的“圈子”以個人關系好壞來決定立場。這種“圈子”講究人多力量大,越多“能人”加盟,越容易拿大項目、大獎,雪球因此越滾越大。“科學被庸俗化,哪里有經(jīng)費有獎勵就去哪,能搞出真正的成果當然好,搞不出也沒人在意?!痹诟呤憧磥恚叭ψ印睙o視學理,與科學精神背道而馳。
“圈子”間也有“火拼”,但往往對人不對事。比如某“圈子”里有人出現(xiàn)疑似學術不端行為,“圈內人”會極力庇護自己人,別的“圈子”則會抓住機會打壓對手。
“這種對立實質是利益共同體之間互相攻擊,缺乏對事實本身的討論,完全無視科學精神?!备呤阏f,而且從科學規(guī)律來講,研究能不能取得成果并不在于人員多少?!跋到y(tǒng)論奠基人維納曾告誡過人們,大工程、大團隊,管理不當會陷入泥潭?!?
科研管理“跑偏”,科研人員抱團組“圈子”
一群人聚集起來爭奪資源、名利,不健康的“圈子”緣何日益膨脹?高抒認為,管理機制不當提供了養(yǎng)料。
數(shù)論文篇數(shù),看影響因子,算引用次數(shù),在這樣的考核機制下,科研人員會選擇最容易發(fā)表論文的案例研究,即用案例證明別人提出的理論。反觀世界頂尖大學,他們最關心科研內涵:建立新理論,發(fā)明新技術,以便實現(xiàn)更好的觀測、采集更好的數(shù)據(jù),令事實更加清楚。
換句話說,在國外好大學做科研,不在新理論新技術上下功夫沒法獲得好評,而國內很多單位是沒有項目沒有經(jīng)費就沒法搞科研。
“是選擇混‘圈子’追逐名利,還是選擇探索不確定性極大的新理論新技術,承擔不被評價制度認可的風險?答案不言自明?!备呤阏J為,管理機制“跑偏”,讓科研人員抱團組“圈子”。一旦成為“圈里人”,就不愁“吃喝”。圈外人也挖空心思要進“圈子”。
除了發(fā)論文、拿項目,高抒還談到獎勵機制。
美國社會學家默頓在《科學社會學》一書中分析獎勵的功能時提出,獎勵是對發(fā)現(xiàn)權予以承認,除此之外的獎都是變味的,會成為人們追逐名利的對象。
“世界頂尖大學不搞評獎?!备呤阏f,在符合科學精神的管理體系下,不健康的“圈子”很難發(fā)展起來。
《科技日報》21日頭版也發(fā)表了評論員文章《科學精神容不得“圈子文化”》。原文如下:
當下的學術界的確沾染了一些江湖習氣??蒲腥藛T好比各路英雄好漢,要想在江湖上闖出名堂,武藝、謀略、智商、情商缺一不可,尤其是要有一個好“師門”。打下人脈基礎,才好在紛爭的武林中吃得開。
高校和科研院所也都愿意留用自己的學生,覺得自己人靠得住,至于其他方面的原因,暫且按下不表。放眼世界,一流大學的做法則正好相反——不留自己的學生,就是為了防止科研領域的“近親繁殖”。
科學精神的核心是求真務實。一個致力于探索科學的群體,本不應牽涉人際關系、利益、名聲等俗務。“圈子”不是不可以有:如果一群人因共同支持某一理論而聚首,形成“學派”,則有益于學術交流、科學進步;如果一群不同學科背景的人因脾氣、秉性、“三觀”合拍而組成朋友圈,也能作為科學界的風雅軼事傳為美談。
法國社會學大師皮埃爾·布迪厄認為,不同場域具有不同的“自主性的度”,一個場域越是從社會場域和權力場域中獲得了自主性,此場域的語言越具有科學性;自主性強的場域遵循的是“是非”邏輯,自主性弱的場域遵循的是“敵友”邏輯??茖W場域被布迪厄稱之為自主化典范。
當“敵友”邏輯堂而皇之地出現(xiàn)在科學場域,形成大大小小的“圈子”,問題就來了。這些“圈子”實行資源互換、利益共享,門檻很高,需要很“硬”的敲門磚。各“圈子”以“段位”高低壘成森嚴的階梯,高階的“圈子”對下面的“圈子”有絕對話語權。進“圈子”難,順“圈子”向上爬更難。當然,每上一步都意味著更多利益和資源,故迎難而上者眾。
對科研人員來說,“圈子文化”是災難性的。它分散精力,大大削減了一個人的科研時間,同時誤導方向,影響科研效率和質量。最可怕的是,它裹挾著科研人員流于庸俗、淪為名利的擁躉,把初心置之腦后,更將科學精神拋到九霄云外。對科學來說,“圈子文化”更是毀滅性的。試問,一個遵循“是非”邏輯的場域摻進了“敵友”邏輯,誰能壓倒誰?
回到開頭提到的“師門”,或許可以作答。亞里士多德說過,吾愛吾師,但吾更愛真理。然而,在一個需要倚仗師門混“圈子”的學術江湖,“吾”似乎只能無條件銘記前半句。
- 原標題:斥幫派怪象:學界不是江湖
- 責任編輯:馬雪
- 最后更新: 2018-06-21 10:24:19
-
袁隆平院士工作站培育出水稻新品種 可抗“水稻癌癥”
2018-06-21 08:39 聚焦三農 -
中國在維也納舉辦航天合作主題宣介會
2018-06-21 08:28 科技前沿 -
大洋49航次第四航段科考收官 首次成功開展微塑料調查
2018-06-21 08:06 科技前沿 -
要想鋰電池不受制于人,這個核心材料無法回避
2018-06-21 07:48 科技前沿 -
中國超級高鐵試驗線成都搭建 時速或達1500公里
2018-06-20 09:02 高鐵世紀 -
“國外技術人員在深海石油管道出問題地方畫個圈,上千萬就沒了”
2018-06-20 07:46 -
我國“太空3D打印”試驗制出18件新樣品
2018-06-19 15:52 科技前沿 -
又一家大型網(wǎng)站百萬用戶信息外泄?暗網(wǎng)售價12個比特幣
2018-06-16 11:28 網(wǎng)絡戰(zhàn)線 -
給下肢殘疾患者提供“觸覺”的外骨骼機器人來了
2018-06-15 16:52 科技前沿 -
北斗產業(yè)園爛尾 圈錢圈地風險應警惕
2018-06-15 16:42 北斗照耀 -
5年攻關,我國納米核心技術獲重大突破
2018-06-15 09:04 科技前沿 -
搭載嫦娥4號 沙特相機拍攝地月合影
2018-06-15 08:20 科技前沿 -
5G標準來了!全功能完整版5G標準出臺
2018-06-14 23:13 IT新浪潮 -
“一旦國外禁售,我國燃料電池產業(yè)便沒有材料基礎支撐”
2018-06-14 07:33 科技前沿 -
“曾有國內油企明確說,你們不要研制這個,有成果也不敢用”
2018-06-13 07:36 科技前沿 -
雜交水稻之后 雜交小麥也來了
2018-06-12 07:56 科技前沿 -
被日本卡脖子的微球:民族工業(yè)不能承受之輕
2018-06-12 07:56 科技前沿 -
央媒深夜連發(fā)兩文釋疑光伏新政:不是急剎車、一刀切
2018-06-12 07:37 光伏危機 -
日媒:钚保有量夠造6000枚核彈,美國要求日本削減
2018-06-11 20:00 核電 -
中國手游征服韓國:一年賣11億,霸占暢銷榜前20
2018-06-11 10:50
相關推薦 -
特朗普“先眨眼”:很多人催我,期待和中國談成 評論 18“英偉達很急:別再卡了,中國自研芯片已突圍” 評論 61“中國人很團結,就連親美人士都認為必須對抗美國” 評論 201撐不住了?特朗普暗示降低對華關稅 評論 369最新聞 Hot
-
特朗普“先眨眼”:很多人催我,期待和中國談成
-
“英偉達很急:別再卡了,中國自研芯片已突圍”
-
印尼讓步了
-
“痛苦!關稅戰(zhàn)被中方拿捏,美國只能二選一”
-
中國在智利合建天文臺項目,美國又伸黑手
-
哈佛一下子更有錢了
-
“再沒進展,我們就撤”
-
“正事不干雜事一堆,特朗普讓美國科研機構‘徹底崩潰’”
-
“中國人很團結,就連親美人士都認為必須對抗美國”
-
又一位科學家回國!曾供職美頂尖能源實驗室
-
撐不住了?特朗普暗示降低對華關稅
-
國家發(fā)改委干將龔楨梽,“空降”廣東
-
廣西東蘭干旱“農民求雨”?當?shù)鼗貞阂曨l系擺拍
-
外媒繼續(xù)緊盯:中國,70天了…
-
中央巡視組剛進駐吉林,正廳級趙明任上被查
-
“中方把波音飛機退回美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