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鐵環(huán)境振動超標影響到高精尖儀器,怎么辦?
關(guān)鍵字: 地鐵環(huán)境振動地鐵環(huán)境震動超標地鐵高精尖儀器北京地鐵4號線列車在13.5米深的地下呼嘯而過,100米外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shù)學院大樓中,一臺電子顯微鏡內(nèi)“仿佛刮起了一陣颶風”。
用肉眼看,這臺1米多高的白色金屬鏡筒安穩(wěn)立在桌上。將它調(diào)至最高精度卻會發(fā)現(xiàn),顯示屏上的黑白圖像長了“毛刺”,原本纖毫畢現(xiàn)的原子圖案因為振動變得模糊不清。
據(jù)《中國青年報》25日報道,在北大校園內(nèi),因地鐵運行受到影響的精密儀器,遠不止這臺價值數(shù)百萬元的電鏡。4號線開通時,北大有價值11億元的精密儀器,其中4億元的儀器受到影響。
為了減少地鐵振動對這些儀器的干擾,北京市和北大都付出了巨大努力。在4號線北大東門段,地鐵公司鋪設了最先進的減振軌道。北大專門在較遠處新修了綜合科研樓,轉(zhuǎn)移了部分精密儀器,但地鐵振動的影響仍難以消除。一些學者只能在地鐵停運后的半夜做實驗。
北京地鐵四號線(資料圖自中新網(wǎng))
2019年,離綜合科研樓600米的地鐵16號線二期全線將會開通,北大內(nèi)精密儀器將面臨兩面夾擊的窘境。北大實驗室與設備管理部環(huán)境保護辦公室主任張志強認為,如果不采取更多減振措施,形勢不容樂觀。
規(guī)劃后的2020年北京地鐵線路網(wǎng)
面臨地鐵振動干擾的科研單位不止北大。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了解得知,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復旦大學、南京大學、首都醫(yī)科大學、鄭州大學醫(yī)學院也曾遭遇相似困境。中國科學技術(shù)大學、浙江大學、南通大學周邊即將修建地鐵。
城市里越來越密集的地鐵網(wǎng)絡、科研機構(gòu)中越來越靈敏的精密儀器,都是中國經(jīng)濟社會快速發(fā)展的標志??僧敻呔鈨x器遇上地鐵線路,誰該避讓,成了難以調(diào)和的矛盾。
地鐵振動的蝴蝶效應
一條條地鐵軌道正在北京快速生長。到2020年,它們的總里程將有近千公里。高峰時期,近千輛列車將同時在軌道上飛馳。
在運載乘客的同時,這些重量超過100噸的列車,也成了一個個巨大的振動源。振動通過鋼輪、鋼軌、隧道和土壤,像波紋一樣擴散到地表,進入建筑物內(nèi)。
很少有人注意到這種振動給城市帶來的影響。北京交通大學軌道減振與控制實驗室是國內(nèi)較早開展研究的團隊。他們測試的數(shù)據(jù)顯示,10多年間,北京市離地鐵100米內(nèi)的地層微振動提高了近10倍。
交通帶來的微振動強度雖不算大,但持續(xù)時間長,影響隱蔽不易被發(fā)覺。它曾讓捷克一座古教堂出現(xiàn)裂紋繼而倒塌,曾長期影響巴士底歌劇院的演出效果,也曾干擾英特爾公司在集成板上雕刻納米級電路。
在地鐵激蕩起的振動中,對精密儀器干擾最嚴重的是低頻振動。這種振動波長很長,不易在土層中衰減。北大環(huán)境振動監(jiān)測與評估實驗室主任雷軍,曾和學生拎著地震儀,測量過北京多條地鐵線路,他們發(fā)現(xiàn),在精密儀器更敏感的低頻范圍內(nèi),離地鐵100米內(nèi)地表振動強度比沒有列車通過時高了30~100倍。
對北大和清華的精密儀器來說,地鐵幾乎意味著“災難性打擊”。
- 原標題:減振
- 責任編輯:李東堯
- 最后更新: 2018-04-25 14:14:24
-
自主芯片“魂芯二號A”發(fā)布 性能超國際同類4倍
2018-04-25 10:39 IT新浪潮 -
被日本卡脖子的“國產(chǎn)觸覺”:靠進口 10萬一個
2018-04-25 10:25 -
嫦娥五號計劃2019年發(fā)射
2018-04-25 08:29 嫦娥奔月 -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師:“天宮”部分技術(shù)或超國際空間站
2018-04-25 07:45 航空航天 -
生物智造:中國科學家打一束光,讓細菌畫納米電路
2018-04-24 20:18 科技前沿 -
嫦娥四號年底前后登月!其中繼星名字也很美
2018-04-24 11:47 航空航天 -
問鼎蒼穹 我國將選拔17至18名第三批預備航天員
2018-04-23 14:00 航空航天 -
為什么中國沒有自己的操作系統(tǒng)?
2018-04-23 09:50 IT新浪潮 -
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減速傘試驗成功
2018-04-23 09:13 航空航天 -
造一顆“中國芯”分幾步?
2018-04-23 07:50 科技前沿 -
美國不是第一次在芯片上出手,但每次中國都變得更強
2018-04-23 07:35 中美關(guān)系 -
俄航:莫斯科上海航線未來或用超音速飛機 只要2小時
2018-04-22 23:08 航空安全 -
我國深海水下滑翔機首潛8213米 刷新世界紀錄
2018-04-22 08:19 -
首次!中國利用遙感技術(shù)在國外發(fā)現(xiàn)絲路考古遺址
2018-04-21 13:33 -
外媒:中國“人造太陽”或超越人類最狂野的能源夢想
2018-04-20 16:55 中國精造 -
我國航天員"飛天"水下訓練服首亮相
2018-04-20 15:43 航空航天 -
國家航天局:中俄正討論向?qū)Ψ娇臻g站互派宇航員
2018-04-20 10:55 科技前沿 -
中興回應美制裁:極不公平 不能接受!
2018-04-20 09:50 中美關(guān)系 -
“發(fā)展自主芯片,不能等做到跟國際水平一樣才用”
2018-04-20 07:38 科技前沿 -
他們當選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
2018-04-19 16:25
相關(guān)推薦 -
最新聞 Hot
-
特朗普“先眨眼”:很多人催我,期待和中國談成
-
“英偉達很急:別再卡了,中國自研芯片已突圍”
-
印尼讓步了
-
“痛苦!關(guān)稅戰(zhàn)被中方拿捏,美國只能二選一”
-
中國在智利合建天文臺項目,美國又伸黑手
-
哈佛一下子更有錢了
-
“再沒進展,我們就撤”
-
“正事不干雜事一堆,特朗普讓美國科研機構(gòu)‘徹底崩潰’”
-
“中國人很團結(jié),就連親美人士都認為必須對抗美國”
-
又一位科學家回國!曾供職美頂尖能源實驗室
-
撐不住了?特朗普暗示降低對華關(guān)稅
-
國家發(fā)改委干將龔楨梽,“空降”廣東
-
廣西東蘭干旱“農(nóng)民求雨”?當?shù)鼗貞阂曨l系擺拍
-
外媒繼續(xù)緊盯:中國,70天了…
-
中央巡視組剛進駐吉林,正廳級趙明任上被查
-
“中方把波音飛機退回美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