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臭咸魚:《封燕然山銘》——竇氏家族與東漢帝國的榮光
關(guān)鍵字: 封燕然山銘勒石燕然東漢竇憲北匈奴單于屯屠何于除鞬【文/觀察者網(wǎng)專欄作者 臭咸魚】
近日,內(nèi)蒙古大學發(fā)布消息稱,中國內(nèi)蒙古大學蒙古學研究中心,與蒙古國成吉思汗大學合作實地踏察,在蒙古國境內(nèi)發(fā)現(xiàn)東漢時的《封燕然山銘》摩崖石刻,引來國內(nèi)媒體和網(wǎng)友的廣泛關(guān)注。
在兩漢的歷史上,匈奴是長期存在邊塞之外的敵對軍事國家,漢帝國與匈奴時戰(zhàn)時和,其中有兩次對匈奴作戰(zhàn)取得輝煌的戰(zhàn)果。
第一次是西漢帝國,漢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大將軍衛(wèi)青與驃騎將軍霍去病率漢軍遠出塞外,大敗匈奴,追擊至狼居胥山,在此舉行了祭天儀式,又在姑衍山舉行了祭地儀式,自此,匈奴人遷徙至漠北。
辛棄疾在《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寫道: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 贏得倉皇北顧。 這里的“封狼居胥”就是說這次輝煌勝利。
衛(wèi)青、李廣、霍去病遠征地圖(圖片來源:鳳凰視頻截圖)
第二次則是在東漢帝國時,漢和帝永元二年(89年),由車騎將軍竇憲率軍討伐北匈奴獲得勝利,漢軍追至私渠比鞮海,竇憲登上燕然山,刻石勒功而還。
自此,后世將“燕然勒功”也比作功成名就之意,與“封狼居胥”比肩。如《全唐詩》中武元衡有“龍沙早立功,名向燕然勒”之句,宋朝范仲淹對自己功勛未建也留下“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的感慨之詞。
這次在蒙古國杭愛山上發(fā)現(xiàn)的摩崖石刻,正是記載并見證“燕然勒功”這一次輝煌勝利的歷史文物證據(jù)。
可能是由于東漢帝國在歷史上的存在感亞于西漢,以至于“燕然勒功”的故事并未有如霍去病、衛(wèi)青、李廣這些人的故事出名,所以筆者將細細講述這場輝煌勝利背后的故事。
竇憲與遠征起因
東漢帝國的遠征軍統(tǒng)帥是竇憲,他是當時皇帝(漢和帝劉肇)的舅舅,但不是親舅舅,這里的故事后面會說。
要說竇憲,在當時的朝廷中是個囂張跋扈慣了的外戚子弟,在漢章帝(劉炟)時,他甚至欺壓到沁水公主(劉炟的姐妹)的頭上,霸占園田。后來這件事漢章帝知道了,竇憲的妹妹,也就是皇后親自求情很久,竇憲退還田地,這才躲過一劫。當然,漢章帝也從此再不會待見竇憲了。
等到漢章帝去世,漢和帝繼位,竇憲就升級成了國舅,便又開始囂張放縱起來。打壓異己也就罷了,最后竟然把刀子伸向了身為漢室宗親的劉暢。
都鄉(xiāng)侯劉暢是齊王子孫,為了參加漢章帝的葬禮得以進入京師,在這期間,他得到竇太后的寵信。此后,劉暢多次私自進入京師,而竇憲認為劉暢將會威脅到自己的權(quán)勢地位,于是派刺客在上東門的軍營里將其刺殺。
命案發(fā)生之后,竇憲又指使辦案官員去捉拿劉暢的弟弟劉剛拷打訊問,試圖栽贓。最后在以尚書令韓棱為首,堅持秉公辦案的官員手里,案情水落石出,竇太后才得以知道真相。竇太后雖然生氣,但又不想讓兄長竇憲償命抵罪,只能將其軟禁在內(nèi)宮之中。竇憲也知道自己身犯死罪,在宮內(nèi)度日如年,苦于想辦法脫身。
正在此時,南匈奴單于屯屠何向東漢朝廷上書,說據(jù)可靠情報,北匈奴連年遭遇荒年,內(nèi)部分裂嚴重,本年還發(fā)生繼位之爭,所以希望漢廷能夠趁機出兵,與南匈奴一同討滅北匈奴,永絕后患。
年逾五十的執(zhí)金吾耿秉曾經(jīng)擔任過七年度遼將軍,在任期間,耿秉和南匈奴的關(guān)系非常融洽,因此,單于屯屠何還在奏章中特意點名要耿秉和現(xiàn)任度遼將軍鄧鴻參戰(zhàn)。
竇太后把這份奏章給耿秉看,征求老將軍的意見。耿秉看罷,也上書贊同出兵并表示自己愿意領(lǐng)兵。也就在此時,這件事成了竇憲的救命稻草,竇憲得知此事后,也立刻趁機提出要“擊匈奴以贖死”,竇太后自然同意。
《后漢書·和帝紀》:(章和二年,88年)冬十月乙亥(17日),以侍中竇憲為車騎將軍,伐北匈奴。
燕然勒石之稽落山會戰(zhàn)
話說匈奴各個部落之間本來也曾經(jīng)統(tǒng)一過,在建武二十三年(47年)時,右薁鞬日逐王比,對單于繼位者產(chǎn)生不滿,遂率部四萬余人投奔東漢帝國。漢光武帝劉秀采納五官中郎將耿國的建議,允許比率軍進入五原塞,將并州以北劃分幾處給各部屯兵。這就是南北匈奴的由來,史書上從此稱歸附漢廷的匈奴為南匈奴,塞外的匈奴為北匈奴。
因為南匈奴的勢力遠遠弱于北匈奴,所以甘愿成為附屬于東漢帝國的軍事力量,協(xié)助東漢帝國防御北疆邊塞。同樣的,南匈奴的榜樣作用,也為北匈奴各部中的叛逃勢力指明了方向。
章和二年(88年),在南匈奴單于屯屠何的倡議下,竇憲、耿秉請戰(zhàn),竇太后促成了這次遠征軍事行動(漢和帝劉肇剛繼位,年僅十歲,尚未元服)。
東漢帝國這次組織討伐北匈奴的遠征軍組成有:
漢軍:北軍五校、黎陽營、雍營、度遼營、邊塞十二郡征調(diào)的騎兵。
其他民族軍隊:南匈奴軍隊以及歸附漢廷的烏桓、羌人、氐人軍隊。
遠征軍的統(tǒng)帥、將領(lǐng)有:車騎將軍竇憲為主帥,征西將軍耿秉為副帥。
耿秉是東漢帝國開國云臺二十八將之一耿弇的侄子,其家族世代擔任軍職。
度遼將軍鄧鴻為東漢開國云臺二十八將之首鄧禹之子。
南匈奴單于屯屠何,左賢王安國、左谷蠡王師子、右呼衍王須訾為南匈奴軍統(tǒng)帥。
次年(89年),遠征軍兵分三路:
竇憲和耿秉各率四千騎兵,師子率一萬騎兵出雞鹿塞,
單于屯屠何率一萬余騎兵出滿夷谷,
鄧鴻率度遼營、地方騎兵、羌胡騎兵八千人,安國率一萬騎兵出稒陽塞。
最終,三路人馬在涿邪山會師。
蒙古杭愛山現(xiàn)場
六月,竇憲派副校尉閻盤、司馬耿夔、耿譚、師子、須訾等人率一萬多精銳騎兵,與北匈奴軍隊在稽落山展開會戰(zhàn)。北匈奴軍一敗涂地,北單于逃走,遠征軍乘勝追擊,沿途掃蕩北匈奴各個部落,前后斬首一萬三千級,獲得牛馬羊等牲畜百萬余頭。懾于漢軍威名,北匈奴中有八十一個部落宣布歸降臣服,前后達二十余萬人。
七月,遠征軍追擊至私渠比鞮海(匈奴國中的內(nèi)陸湖),竇憲和耿秉登上燕然山,此地距離邊塞三千余里,已超過了霍去病當年遠征的距離。竇憲為了記載這次大捷,便令中護軍班固作銘,并刻在石崖之上。
這就是今天我們所看到的《封燕然山銘》摩崖石刻的由來。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wǎng)站,轉(zhuǎn)發(fā)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武守哲
-
最新聞 Hot
-
美媒焦慮:哪怕只為跟上中國,美政府都不能這么干啊
-
特朗普“抱怨”后,日本考慮放寬汽車進口安全標準
-
“五角大樓里完全崩潰了”,3名美國防部高官被解雇
-
“趁納瓦羅不在,他們沖進白宮勸說特朗普暫停關(guān)稅”
-
澤連斯基回應(yīng):停火30小時太短,建議30天
-
韓國一戰(zhàn)機飛行訓(xùn)練中掉落機炮吊艙和空油箱
-
“美國在地球上跟中國爭,卻把太空主導(dǎo)地位拱手讓出”
-
內(nèi)塔尼亞胡:摧毀哈馬斯前不會結(jié)束軍事行動
-
超900人簽署“反關(guān)稅宣言”,包括兩位諾貝爾獎獲得者
-
“中國正投入萬億美元,我們卻在這胡搞”
-
真急了!“白宮擬成立涉華關(guān)稅應(yīng)急工作組”
-
黃仁勛訪華盼繼續(xù)合作,特朗普回應(yīng)
-
中國男子在TikTok“神評”美國關(guān)稅,米爾斯海默秒答:贊同
-
“內(nèi)地電影票房過億那一刻,香港電影就被顛覆了”
-
美國稅局代理局長剛上任三天就被免,“貝森特抱怨他是馬斯克的人”
-
特朗普也直說了:不行,就放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