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方朔風:奧司他韋、瑪巴洛沙韋,藥物的命名也是大有學問
分享到:【文/觀察者網(wǎng)專欄作者 北方朔風】
最近,流感流行情況十分嚴重,許多人因此受到困擾,流感藥物也成為了社會關注的熱點。
與以往流感季節(jié)常用的奧司他韋相比,近期備受討論的是瑪巴洛沙韋。
瑪巴洛沙韋由鹽野義制藥開發(fā),羅氏制藥負責推廣,目前已被納入醫(yī)保。與需要連續(xù)服用幾天的奧司他韋不同,瑪巴洛沙韋在流感早期只需服用一次即可有效抑制病毒,且對乙型流感的效果更佳,可謂方便了很多。而且,鑒于當前的流感病毒對奧司他韋已產(chǎn)生一定的抗藥性,瑪巴洛沙韋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了更優(yōu)的選擇。也因此,這一藥物的價格近來被炒到了不低的水平。
不過,這里需要提醒一下大家:瑪巴洛沙韋并不具備預防流感的功能,因此不要將其作為預防用藥。兒童、老人和有慢性疾病的患者,在使用此藥前建議咨詢醫(yī)生意見。
目前,我國有藥企正在開發(fā)瑪巴洛沙韋的仿制藥,但面臨專利糾紛。同時也有公司在研發(fā)同靶點的藥物,預計會在近期上市。
資料圖
·藥物的名稱
話說回來,只要仔細觀察一下藥物名稱,我們很容易發(fā)現(xiàn),同一類型的藥物往往名字相似。例如,奧司他韋和瑪巴洛沙韋都含有“韋”字,而其他一些抗病毒藥物中也常見到這一字。
很顯然,這并不是什么巧合,而是有其特定原因。
一個藥物其實可以有很多個名稱,如商品名、通用標準名、化學名,有時甚至還有代號。雖然這些名稱都存在,但在使用過程中,我們需要考慮便捷性、避免誤解、防止重復,同時還要兼顧跨語言的問題。
按照便捷性原則,標準化學名在藥物命名中自然是用得最少的。這是因為,除了像氯化鈉這樣結(jié)構(gòu)簡單的藥物外,很多藥物的化學結(jié)構(gòu)十分復雜。
學過有機化學中關于有機物命名法的朋友應該知道,某些化學物質(zhì)的標準名字能寫得很長很長。以阿司匹林為例,如果按照有機物的命名法,它的名字會是“2—(乙酰氧基)苯甲酸”,這記起來是不是很困難?而阿司匹林的結(jié)構(gòu)在藥物中已屬非常簡單的一檔了,像阿奇霉素這樣的藥物,按照有機物命名法寫出的名稱甚至可能長達三行。
所以,盡管有機物命名法十分專業(yè),絕對不會出現(xiàn)錯漏問題,只要按照標準命名法進行,跨語言也不是障礙,確實能避免混淆的情況,但實際用于藥物名稱的機會并不多。畢竟,一個名稱如果長達半頁紙,實在是太過強人所難了。也因此,按照有機物命名法得出的藥品名稱,一般只會出現(xiàn)在藥典和指南中作為專業(yè)參考。
另一個較少使用的命名方式是代號。
通常在藥物研發(fā)的早期階段,藥物沒有正式名稱,研究者會給它起一個代號,一般是字母和數(shù)字的組合;在藥物獲批之后,代號便會被正式名稱取代。
不過,有些藥物在實驗階段已經(jīng)積累了較高的知名度,或是形成了使用習慣,有的人仍然會繼續(xù)使用這個代號。一個例子是,我國提取出來的山莨菪堿,因為其研究于1965年4月完成,所以一些老一輩的醫(yī)學工作者仍習慣稱之為“654”,其中654-1是天然品,654-2是合成品。
不過代號這種命名方式,說到底也不適合公開廣泛使用。雖然字母和數(shù)字的排列組合能保證出現(xiàn)重復的概率極低,但是代號的命名并沒有標準,各個公司與研究機構(gòu)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排列的,并沒有一定的規(guī)律可言。而字母和數(shù)字的組合,也很難讓人一眼看出這個藥物的性質(zhì),甚至在不同的實驗里,一個藥物可能就有不止一個代號。對于非業(yè)內(nèi)人士而言,這太混亂了。
我們最熟悉的藥物命名方式是商品名,這大概是大家日常接觸最多的一種命名方式,但同時也是最容易混淆的。
藥物的商品名大概有兩種類型:一種是選用朗朗上口的名字,如“泰諾”;另一種則是根據(jù)藥物的特點來命名,如“白加黑”或“瀉立?!薄?
這兩種方式確實更有助于藥物的傳播,有些藥品的商品名知名度遠高于其標準名。但問題在于,這種命名方式十分容易出現(xiàn)混淆的問題。
首先,并不是所有采用朗朗上口的名字都能達到預期效果,比如某些商品名的知名度就很低。
其次,涉及到跨語言問題。某些藥物在進入國內(nèi)之前,關注這類藥物的患者、家屬及研究人士常常會為其翻譯一個名字,而這個翻譯有時與實際的商品名大相徑庭,容易造成混淆。
此外,一些藥品會故意選擇與其他藥物相似的名字,而有些藥物的商品名因為過于知名,影響了同類藥物的銷售。
雖然商品名的命名有一定規(guī)定,但是想想其他的商標每年有多少爭端,就能知道在藥品里必然會有類似問題。而且,像最近被禁售的“瀉立?!?,這類功能性名字的藥物通常是在較早時期開發(fā)的,版權問題往往不夠明確,導致同名或類似名字的現(xiàn)象十分常見。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李泠
-
2025,你還會看“長劇”嗎?
2025-01-09 10:38 新潮觀魚 -
2024年末,八問中國電影
2024-12-26 15:21 新潮觀魚 -
廣西恭城發(fā)現(xiàn)嶺南地區(qū)最早城址
2024-12-25 16:27 考古 -
“片名問題尤為嚴重”,廣電總局出手
2024-12-21 16:42 -
“聊主編”來啦!
2024-12-19 13:29 -
《封神二》首發(fā)預告,“班味表情包”先出圈了
2024-12-19 00:07 新潮觀魚 -
-
瓊瑤,并不完美的人影響了一個時代
2024-12-05 07:27 新潮觀魚 -
春節(jié)申遺成功!
2024-12-04 22:19 節(jié)日談 -
這個我國“最炫”運動會落幕,輿論盛贊:值得永遠開展
2024-12-04 02:36 -
廣告收入近3億,《白夜破曉》成功了嗎?
2024-12-03 10:18 新潮觀魚 -
首位電影導演入職阿里大文娛,別劇異格工作室今日成立
2024-11-26 17:12 觀網(wǎng)財經(jīng)-互聯(lián)網(wǎng) -
良渚遺址群家底已摸清!“考古中國”最新進展發(fā)布
2024-11-22 15:40 考古 -
金額超1億?王寶強被舉報涉嫌欺詐登頂熱搜,工作室回應
2024-11-21 20:56 明星那點事兒 -
國家文物局:石窟寺開放應保護第一,避免過度商業(yè)化娛樂化
2024-11-19 07:24 考古 -
金雞獎即將揭曉,華語電影“三金”已洗牌?
2024-11-16 13:57 中國電影 -
良渚古城考古取得三方面新進展
2024-11-14 07:18 考古 -
“在全世界最需要李子柒的時候,她回來了”
2024-11-13 15:20 觀察者頭條 -
《好東西》,要不要看?
2024-11-12 01:05 中國電影 -
《前浪》番外篇聚焦老年照護:60歲女兒為父母打造“家庭養(yǎng)老院”
2024-11-11 13:45
相關推薦 -
NASA資助的高校借到月壤,美國尷尬不? 評論 123“美方高估了自己,以為中國很急…” 評論 124“美企庫存只夠用60天,要是中國還不批準…” 評論 169關稅風暴下,日德巨頭“對中國投下信任票” 評論 70最新聞 Hot
-
特朗普稱“克里米亞歸俄羅斯”,澤連斯基回應
-
美國務院警告:孕婦或遭拒簽
-
NASA資助的高校借到月壤,美國尷尬不?
-
63歲徐錦江已向兒子交代后事
-
中方出手,“肯尼亞完全轉(zhuǎn)向中國”
-
信中國還是信特朗普?CNN直播吵起來了
-
俄方定性:恐襲
-
加速!被歐美阻擊,中國車繞道非洲
-
劉非任杭州市委書記
-
打虎!副部級宋朝華被查
-
一季度全國結(jié)婚登記181萬對,同比減少15.9萬對
-
“美方高估了自己,以為中國很急…”
-
被中方約談后,沃爾瑪找補:積極響應號召
-
“為了和平,我們可能不得不放棄部分領土”
-
巴防長警告:可能爆發(fā)“全面戰(zhàn)爭”
-
“美企庫存只夠用60天,要是中國還不批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