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韓方明:中國的公共外交真的超過了美國嗎?
關鍵字:公共外交成了這幾天中國兩會的一個熱議的話題,委員提案不少,發(fā)言不斷,媒體也做出各種解讀。中國的公共外交現(xiàn)狀到底如何?2月15日美國參議院公布了該院前外交委員會主席理查德?盧格的一份報告《美國的另一種損失:中國和美國——網(wǎng)絡時代的公共外交》。該報告通過對中美兩國的公共外交進行對比,認為中國的公共外交事業(yè)發(fā)展迅速。報告中提到的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例子是,現(xiàn)在中國在美國已經(jīng)開設了71家孔子中心,而美國在中國這樣一個有著13億人口的大國只有5個公共外交的場所,并且分布在中國的幾個中心城市。無獨有偶,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希拉莉)3月2日在國會作證的時候也表示,中國無處不在的影響力導致美國影響力的下降,美國正在輸?shù)羧蚬碴P系戰(zhàn)爭。
3月2日舉行的中國全國政協(xié)十一屆四次會議新聞發(fā)布會上,發(fā)言人政協(xié)外委會主任趙啟正對盧格報告進行了解讀,他提到,該報告是盧格派遣公共外交助手到中國,訪問了政協(xié)外委會之后回去寫的。而筆者親自聽到的趙啟正的觀點是中國的公共外交"并沒有超過美國"。作為趙啟正在政協(xié)外委會的同事,我雖未參加那場會見,但也閱讀過相關的會談簡報,我是很贊同趙的觀點,中國的公共外交盡管最近幾年發(fā)展很快,但是仍然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正如趙主任所說,盧格助手起草的這一報告,包括希拉里在國會的作證,實際是通過渲染中國給美國帶來的威脅,希望為爭取到更多的財政預算,這也是美國慣用的一種手段。
最大差距在缺乏主責機構
實事求是地說,與美國在內(nèi)的西方各國相比較,目前中國的公共外交的差距主要體現(xiàn)在中國的公共外交缺乏明確的主責機構;過多地介紹自己,卻沒有習慣用西方人能夠聽懂的方式來介紹本國;以及公眾和民間機構的參與不夠,等等。
目前,中國與美國公共外交差距最大之處在于缺乏明確的主責機構。在盧格的報告中,他就特別指出,“中國莫名其妙的將公共外交分散給了三個獨立的政府機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負責‘軟實力’、外交部負責正式的公共外交和教育部負責‘漢辦’”。此外,包括全國政協(xié)外事委員會在內(nèi)的一些機構,也在具體參與和負責公共外交事務。但是,大家一窩蜂地大搞公共外交,容易導致各自為政的局面,造成有效資源的浪費。雖然去年9月由中國外交部牽頭,包括中國全國人大外委會、政協(xié)外委會、中共中央對外聯(lián)絡部、解放軍總參謀部在內(nèi)的各部門建立了一個跨部委的“公共外交部級聯(lián)席機制”,但由于這個機制中各部委的行政級別一致,沒有明確的領導和主責機關,因此,這個聯(lián)席機制只能協(xié)調各方的關系,卻不能指導中國公共外交的具體發(fā)展方向。領導機構的缺失,直接導致中國的公共外交缺乏一個明確的主導戰(zhàn)略。
而美國的公共外交則更加強調專業(yè)性,一直有專門的主導機構對公共外交事務負責。雖然也有美國國防部和美國國際援助署等參與美國的公共外交,但冷戰(zhàn)期間,具體負責美國公共外交事務的主要是美國新聞署,通過電視、廣播、新聞出版等手段,與蘇聯(lián)的政治宣傳進行對抗,并塑造美國正面的國家形象。1999年美國新聞署并入到美國國務院后,美國國務院專門設立了負責公共外交和公共事務的副國務卿,下設各種功能機構。這種設置的優(yōu)點是,有利于協(xié)調各方立場,具體引導美國的公共外交政策。同時,美國對公共外交也有充足的資金進行支持,2010財政年美國國務院公共外交的預算大約為12億美元,歷年美國公共外交的預算也占每年外交總預算的10%以上。公共外交需要有雄厚的經(jīng)濟實力作為保證,顯然目前的中國還無法滿足這一要求。
其次,盡管中國也借助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等宣傳中國的現(xiàn)代化,但是中國的公共外交還是過多的以介紹傳統(tǒng)中國文化為主,對當今中國最新的發(fā)展變化關注較少,國家定位還需要進一步明晰。盧格在報告中就指出,中國的公共外交以四大發(fā)明、長城和儒學為核心,將中國描繪成一個深思熟慮的、和諧和有創(chuàng)造力的大國形象,通過孔子學院展現(xiàn)中國和平的友邦形象。
過分強調傳統(tǒng)忽略現(xiàn)狀
利用一個國家的傳統(tǒng)文化進行宣傳,當然也是一個國家需要倚重的公共外交的重要工具,但是過分強調中國傳統(tǒng)文化,只能告訴其他國家中國在以前的歷史中曾經(jīng)取得了什么成就,卻不能讓人們知道中國的現(xiàn)狀是什么,未來的發(fā)展方向是什么,忽視了構成現(xiàn)代文明的各種元素。公共外交承擔著價值理念輸出的重要任務,中國傳統(tǒng)式的表達方式與西方的話語體系存在差異,這就能解釋為什么中國政府雖然已經(jīng)意識到公共外交需要一個國家傳媒的廣泛宣傳,包括中央電視臺、新華社、《人民日報》等在內(nèi)的中國官方宣傳機構也開設了多語種版本力圖向世界各國打造全新的中國國家形象,但是外宣效果卻并不理想的重要原因。因為這些媒體更多的從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或是中國政府的立場出發(fā),充當了政府政治宣傳(propaganda)的角色,而非起到公諸于眾(publicity)的作用。
中國公共外交最主要的目的是要向世界表達一個善意的和負責任的中國,這樣的中國最重要的是需要遵守國際秩序,尊重普世價值。因此,中國公共外交的當務之急,就是要向全世界說明中國是遵守這些理念的。比如美國,雖然美國在中東地區(qū)的形象不佳,但中東地區(qū)的許多普通民眾表示,他們反對的只是美國霸權,而不是西方式的自由民主。這樣就不難理解,雖然美國新聞署已經(jīng)取消,可是該署主辦的美國之音、自由亞洲電臺等依然運營至今,并成為美國政府重要的公共外交工具。因為在它們的宣傳報道中灌輸了普世價值理念,并宣稱美國是遵守這些價值理念的。從對外推廣國家形象的角度來說,美國的公共外交遠比中國成功。
此外,中國公共外交存在的另一個問題是缺乏民間智庫的支持。公共外交作為一項主要針對他國普通民眾的外交活動,也需要一個成熟的公民社會積極參與。目前,中國民間組織對公共外交的參與力度還非常不夠,同時也受到一系列主客觀條件的限制。中國現(xiàn)有的民間智庫較少,而在這些民間智庫中,絕大多數(shù)都主要從事經(jīng)濟研究,從事外交和國際關系研究的智庫,尤其是專門從事公共外交的智庫更是少之又少。公共外交需要民眾的廣泛參與,獨立智庫作為民間機構,可以主動參與到公共外交活動中,通過自己專業(yè)的第三方調查和客觀中立的報告,為政府決策提供很好的參考意見。美國的許多獨立智庫都對美國的公共外交事業(yè)做出了重大貢獻,比如布魯金斯學會,就將公共外交作為自己的工作重心之一,通過邀請美國國會議員舉辦講座、發(fā)布研究報告和論文、組織各種公共外交的研討會,建立與官方之間的聯(lián)系渠道,這些方式都能影響美國政府的公共外交決策行為,這也是中國公共外交事業(yè)中需要學習美國的另一個方面。
- 請支持獨立網(wǎng)站,轉發(fā)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
-
“我們很快會看到中國救援隊,而美國卻不見蹤影” 評論 20“搶奪中國主導地位,美國快走火入魔了” 評論 66《自然》調查:超75%在美科研人員想“run” 評論 96無語!不讓來硬來,還拿中俄做借口 評論 226最新聞 Hot
-
“我們很快會看到中國救援隊,而美國卻不見蹤影”
-
離大譜!美防長“迷惑行為”再+1
-
“搶奪中國主導地位,美國快走火入魔了”
-
丹麥忍無可忍,“怎么說話呢!”
-
尹錫悅“最后一搏”?文在寅被控涉嫌受賄遭檢方傳喚
-
《自然》調查:超75%在美科研人員想“run”
-
果然,“歐盟沒硬起來”
-
美國達美航空一客機與軍機差點又撞……
-
美準空軍部長:中國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多了…
-
無語!不讓來硬來,還拿中俄做借口
-
美軍飛行員怒了:這是要害死我們!
-
新協(xié)議更狠!“烏克蘭將變成美國的殖民地…”
-
哥大臨時校長將辭職
-
“他在華直播6小時,美國人發(fā)現(xiàn)自己被騙了”
-
回流美國?美車企集體沉默“裝死”:先讓子彈飛一會兒
-
普京強硬表態(tài),點了英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