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振華:超大城市想控制人口,不能在保持既定總量下進行
關鍵字:【中國城鎮(zhèn)化一直都是輿論關注的重要議題。2018年初,國務院批復《上海市城市總體規(guī)劃(2017-2035)》,明確上海建設卓越全球城市的戰(zhàn)略定位。中國崛起過程中,需要有一些城市來充當全球城市、擔任全球資源配置的角色。
同時,國家整體戰(zhàn)略布局建設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大世界級城市群?!堕L三角一體化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出臺在即,《粵港澳大灣區(qū)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已正式發(fā)布。今年發(fā)改委的《新型城鎮(zhèn)化建設重點任務》和國務院《關于建立健全城鄉(xiāng)融合發(fā)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的意見》這兩份重要文件,對大城市落戶、中小城市發(fā)展、城鄉(xiāng)融合等問題釋放重要消息。
觀察者網就此采訪上海經濟學會會長、上海全球城市研究院院長周振華,以下為采訪全文:】
觀察者網:上海有了全球城市的戰(zhàn)略定位,但另一方面從國家整體戰(zhàn)略來看,提出長三角一體化規(guī)劃,上海又位于這一區(qū)域的核心,那么上海未來的發(fā)展如何處理好全球城市與長三角一體化的關系,兩者之間是否可以相輔相成?
周振華:這兩者不僅相互促進,而且就是一體的。全球城市本身是一個動態(tài)發(fā)展的演化過程。這個過程伴隨空間拓展,最早從城市的中心城區(qū)體現,比如CBD、金融城,接著拓展到郊區(qū),使中心城區(qū)和郊區(qū)形成空間單元,然后再進一步把周邊的一些城市有機組合起來,也可以說是“全球城市區(qū)域”或“大都市區(qū)”,突破了原本的行政區(qū)域范圍?,F在是更進一步的空間拓展,成為“巨型城市區(qū)域”,規(guī)模相當于長三角區(qū)域一體化。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當紐約、倫敦等崛起為全球城市時,確實是一枝獨秀,與周邊城市沒有太大關聯,且周邊城市之間主要是本國內部的經濟聯系,只有紐約、倫敦等高高在上,是全球的經濟聯系。但現在觀察,就會發(fā)現紐約、倫敦、東京、巴黎等全球城市都融入到它所在的區(qū)域中去,與周邊城市形成高度的功能分工、連接和集成,以一個區(qū)域代表國家參與全球競爭合作。
一個城市本身不可能成為全能城市,什么功能都有,也不能成為超能城市,什么功能都是最強。當它發(fā)展到一定程度時,必然會有部分所謂的“非核心功能”疏解到周邊城市,但并不是說這些“非核心功能”不需要或不重要,只不過相對于全球資源配置這一核心功能而言,屬于次一級功能。
因為太多功能疊加會出現空間擁擠的排斥效應,即一些“非核心功能”排斥“核心功能”,比如上海原來講“四個中心”,現在又加入“科創(chuàng)中心”,那要怎么加進來?科創(chuàng)中心的發(fā)展需要空間,但原來四個中心將空間幾乎占滿了,所以不把某些功能疏解出去,新功能就無法進來,互相之間一定牽制。但是,非核心功能又是必需且重要的,一旦取消將導致城市運轉出現問題,所以要借助周邊區(qū)域,這在空間經濟學中叫“借用規(guī)?!毙?。城市與城市之間,一方借用另一方的功能就等于借用相應的規(guī)模。周邊城市為上海提供相應功能和服務,但又不占空間了。
全球城市發(fā)展到一定程度,空間就會拓展。這要回到全球城市本身的演進過程了,它有不同版本,最早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1.0版,也就是弗里德曼、薩森描述的世界城市、全球城市,主要功能是經濟功能。弗利德曼分析的主要對象是跨國公司總部,薩森則重點分析全球的生產者服務業(yè),都是經濟部門。
到上世紀90年代,文化功能開始加進來,當時倫敦、紐約、東京都提出過文化發(fā)展戰(zhàn)略,將經濟和文化融合起來。這是有內在規(guī)律的,城市的功能性機構集中了高管、高收入人群,他們對文化的需求很大,城市就需要有文化供給,相互之間共生共榮、配套融合。這些全球城市的文化功能都很強,在文化藝術方面的排名和經濟的排名都差不多。
2008年金融危機后,這些城市又不約而同地提出科創(chuàng)功能,將科技創(chuàng)新作為城市的重要驅動力,因此進入全球城市3.0版。
要注意的是,全球城市伴隨的空間拓展,不是“城市攤大餅”,而是將功能往外疏解,形成功能高度聯結集成的區(qū)域來支撐新功能和核心功能。所以上海全球城市建設恰好寓于長三角一體化之中,離不開長三角一體化。講句大白話,上海不可能在6000多平方千米的市域面積中建設全球城市,尤其現在提出“五個中心”再加國際化大都市,這么多的功能疊加僅靠上海市域是建不起來的。
觀察者網:現在提大灣區(qū)、城市群之類的區(qū)域建設,而上海提全球城市,和前者相比如何凸顯核心競爭力?城市群里面,相互之間可以互相補齊短板。
周振華:這個問題要分開來看,區(qū)域發(fā)展中如果沒有一個全球城市,盡管相互之間可以功能互補,但層級水平提不太高。全球城市就像是高原上的高峰,其高度的全球連接和全球資源配置功能,會把整個區(qū)域帶動起來,提升區(qū)域的能級。一個區(qū)域中,如果沒有這樣一個全球城市發(fā)揮核心作用,很有可能成為丘陵。上海作為全球城市對全球的連接,其實也會疏導到長三角這個區(qū)域中去,并不是單純的上海參與全球資源配置。上海融入長三角就意味著要把長三角作為全球資源配置的大平臺。
觀察者網:還有一個概念叫“都市圈”,比如以上海為中心,到周邊地區(qū)的距離大約是 “上下班通勤”的范圍,把一些人口和功能疏散出去。但如果跟世界上的全球城市相比,我們的人口流動有一個問題,就是戶籍制度。今年發(fā)改委跟國務院都提出,全面放開大城市、中小城市戶口和放寬特大城市落戶限制,這給外界振奮挺大的,有不少人甚至將此稱為“廢除戶籍”的前哨站。您從上海發(fā)展全球城市的角度來講,對這個政策有何看法?
周振華:從區(qū)域發(fā)展來講,都市圈的數量在長三角有好幾個,有圍繞上海的,也有圍繞南京、杭州的。都市圈不能無限擴大,一定會受到范圍限制。在都市圈里面,同城效應下的人口流動,往往分成工作人口和居住人口,這個人居住在A地,工作則是到B地,形成每天上下班通勤模式。今后在上海周邊也可能也會形成這種模式,上海房價高,周邊城市房價低,人們可以在周邊買房,到上海工作,通勤很方便,反之亦然。
至于涉及的人口戶籍問題,講到底是公共福利問題。在分稅制下,根據地方稅收來支付公共服務和建設公共設施,水平可能會不太一樣,如果全國統(tǒng)籌就不存在這個問題。
今后的主要問題是基本公共服務如何實現一體化?不可能所有服務都一樣,只能在保證基本的情況在,在有些方面進一步提供便利,比如異地醫(yī)療結算等。人們在上??床?,但醫(yī)保關系不在上海,如果結算便利,也就不影響人員流動了,反過來也是如此。
有些非基本福利可以通過市場化供給,由市場提供一些比較高端的服務來彌補。國外普遍也是這種模式。大家比較平等地享受基本公共服務,但有些非基本公共服務則根據個人收入水平、支付能力來實現。資源是可以擴展的,比如上海一些好的醫(yī)療資源完全可以和周邊城市搞聯合醫(yī)療體,讓當地也有比較高端的醫(yī)療服務;教育培訓也是,上海的名牌大學在周邊建分校,聯合辦學等,這就不一定非得到上海才能享受到這些服務。人們可以在當地享受比上海低的生活成本,但同時通過個人購買力,也能享受到比較好的服務。在這種情況下,人員流動今后會更自由。
當然,取消戶籍制度更加促進人員流動。對上海而言,我們在分析人口問題時可能要有超前眼光。在“十五”“十一五”“十二五”期間,確實有大量人口流入,受教育程度普遍較低,客觀上也造成幼兒園、中小學等教育資源緊張。但我們以前做過預測分析,這種情況可能也就是到頂點了,未來的人口走勢,即便不采取很嚴格的控制措施,也會往下走。
原因是,第一,其他城市也在快速發(fā)展,特別在長三角,不要說大城市,連一般的中型城市發(fā)展建設都很快,造的房子、居住小區(qū)周邊環(huán)境配套也和上海差不多,也有大量吸收就業(yè)的崗位。當上海生活成本提高時,人們就會比較選擇。所以,從中西部或農村轉移出來的勞動力會分散化,不再像以前那樣高度集中在上海等大城市。其實市場機制已經在進行調節(jié),生活成本高、就業(yè)比較難,自然會出現分流。
第二,中國人口增長己到了拐點,今后的新增人口數量在趨弱,農村勞動力轉移的高潮已經過去;現在城市化的比例已經比較高,只不過是沒有深度城市化而已,因此不像以前那樣在較低的情況下會一瞬間增長很快。再者,現在鄉(xiāng)村振興、新農村建設等,從事農業(yè)或和農業(yè)相關產業(yè)的收益也在提高,吸引一部分人回到農村或在當地不出來,像浙江一帶的農村就非常好,西部地區(qū)可能條件相對惡劣,轉移出來沒問題。
綜合考慮下,我認為,今后面臨的可能不僅是人才爭奪,而且可能是人口爭奪。當一個城市的人口不能增加時,城市活力就會趨于下降,所以上海在融入長三角過程中,加大人口流動,適當增加一些人口,有助于保持城市活力,也有助于調整人口結構。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fā)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朱敏潔
- 最后更新: 2019-06-22 09:25:11
-
男子火車上霸座吃泡面,讓乘務員端碗
2019-06-22 09:13 中國雷人秀 -
“操場埋尸”案:正對教職工和學生進行心理疏導
2019-06-22 09:11 疑案追蹤 -
美國費城一煉油廠起火爆炸5人受傷
2019-06-22 09:10 美國經濟 -
各地高考成績今起陸續(xù)公布 填報志愿時要了解這些
2019-06-22 09:05 高考 -
暴雨后,鱷魚到武漢肉聯廠“溜達”
2019-06-22 08:52 -
煙草鏡頭過多,這些電影獲“臟煙灰缸獎”
2019-06-22 08:48 中國電影 -
美式一人一票和中國改開都是新生事物,兩種模式可以競爭
2019-06-22 08:21 這就是中國 -
5G來了誰是下一個王者?一大撥手游正在到達戰(zhàn)場…
2019-06-22 08:15 5G -
市委書記回應“操場埋尸案”:新官要理舊事,深挖徹查
2019-06-22 07:58 -
幼兒園園長語出驚人:不收村里娃 只養(yǎng)天鵝不養(yǎng)豬
2019-06-22 07:34 雷人雷語 -
衛(wèi)健委:抗癌藥入選首批鼓勵仿制藥建議清單
2019-06-22 07:24 -
揭開“愛心媽媽”李艷霞的假面具
2019-06-22 07:22 -
打擊惡意炒殼風向變了?對重組新規(guī)的四種誤讀
2019-06-22 07:09 股市 -
四位先進典型走進上海市委常委會主題教育學習會
2019-06-21 22:15 上海觀察 -
警方通報“3老人藏尸冰柜案”:排除他殺
2019-06-21 18:57 -
習近平結束對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訪問回到北京
2019-06-21 18:56 -
中央掃黑除惡第16督導組第五下沉小組督導楊浦公安抓捕行動
2019-06-21 18:49 掃黑除惡 -
最高法:對證券金融犯罪分子嚴格控制緩刑適用
2019-06-21 18:37 依法治國 -
公安部提示:任何涉外婚姻介紹機構都是非法的
2019-06-21 17:55 依法治國 -
習近平和彭麗媛參謁中朝友誼塔
2019-06-21 16:51 中國外交
相關推薦 -
朝令夕改!“沒人知道特朗普五天后的規(guī)定是啥樣” 評論 113日本人大幅拋售美國國債,逼停特朗普? 評論 247“關稅猶如泰山壓頂,將‘不可逆轉’傷害美國經濟” 評論 115“史無前例”,英國政府將接管英國鋼鐵公司 評論 200“特朗普關稅增加金融危機風險,歐洲需要答案” 評論 38最新聞 Hot
-
“特朗普關稅增加金融危機風險,歐洲需要答案”
-
美伊首輪間接談判結束,伊朗外長:雙方希望在最短時間內達成協議
-
美國小企業(yè)哀嘆:我們呢?我們的活路在哪里?
-
“特朗普家族全面參與加密貨幣項目,獲利近10億美元”
-
旅美數十年后,中國明星數學家夫婦回國
-
美國低調豁免部分商品,“對華關稅現首個松動信號”
-
探訪義烏后,法媒感嘆:美國訂單少了,士氣反而更高
-
“對抗中國主導地位,特朗普盯上太平洋海底”
-
“一團糟!關鍵是,各國能忍到幾時?”
-
“美國既非全知,亦非全能”,毛寧分享肯尼迪講話
-
又威脅上了!“再偷水,我就加稅”
-
“騎虎難下!對美國人來說,真正的痛苦即將襲來”
-
“中國尊重合作,比特朗普要人拍他馬屁,更受全球歡迎”
-
馬斯克“不安”了
-
AI(誒哎)還是A1(誒萬),美教育部長傻傻分不清楚
-
“中國藥活性成分性命攸關,美國被卡脖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