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天龍:大國阿里,監(jiān)管方式有待改進
關鍵字: 馬云阿里巴巴美國律師起訴工商總局淘寶假貨市場監(jiān)管美國上市阿里巴巴又被起訴了,這次是被美國的律師事務所,而提供證據的是工商總局。
事(si)情(bi)經過大家估計也都知道了:先是工商總局出臺報告稱淘寶的假貨占了近三分之二,然后阿里的小二反擊稱工商總局吹黑哨,然后雙方你來我往直到工商總局拿出了“大殺器”捍衛(wèi)自己的尊嚴——原來去年7月份工商總局就曾經和阿里開過閉門會議,連會議紀要也掛在網上了。
看似工商總局贏了這么一出嘴炮戰(zhàn),可這時候圍觀的國際友人不答應了:好小子你阿里巴巴,原來早就褲兜里揣著一包屎,結果不僅不事先告訴我們,還找我們借錢買新衣服,現在這衣服被這泡陳年宿便搞臟了,你賠!
不得不說,工商總局這回算是幫了中國企業(yè)倒忙了。
如何管理阿里這樣的超大型企業(yè)本身對于監(jiān)管者就是一種巨大考驗
如果贏了,律師能拿走全部賠償的三分之一到一半
中國企業(yè)要走出去參與國際競爭,獲取國際資本是這個大戰(zhàn)略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就以阿里為例,史上規(guī)模第一大的IPO,放在A股根本承擔不了,那么阿里要發(fā)展要融資就只有走出去,去港股、美股借外國投資人的錢,然后再用外國人的資金進行全球化擴張。真靠每年雙十一賠本賺吆喝影響力是有了,但利潤并不足以讓阿里去外面攻城略地。
可國外的資本市場監(jiān)管之嚴,相信每一個關心阿里上市的讀者都有耳聞,而這里面美股尤其嚴格。正是因為美國資本市場歷史久,經歷因為欺詐和內幕交易所引發(fā)的股災次數多,所以各種防范措施層出不窮,披露要求高,財務審計嚴,監(jiān)管機構權力大,加上虎視眈眈的做空機構和投資者集體訴訟,任何一個公司在美國上市都要脫一層皮。最近幾年不少中概股紛紛選擇私有化下市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融資的收入甚至抵不上每個季度出財報的開支和每年預留的律師費的花銷。
香櫞渾水什么的做空機構大家是喜聞樂見了,集體訴訟這種私人監(jiān)管手段也許讀者知道的不多。其實道理很簡單,那就是一旦律師事務所發(fā)現了某家上市公司有隱瞞或者虛假陳述等違法行為,那么律師事務所就可以發(fā)公告召集一批因為上市公司不法行為而受損的股東聯名起訴這家公司。因為本質上小股東也是公司所有者之一,所以不僅僅是計較投資得失,而應看做是“主人”關心自己的“財產”沒有被“仆人”給搞砸了。
集體訴訟一方面減輕了真正的監(jiān)管者——證監(jiān)會的工作:監(jiān)管者總有走眼的時候,與其雇更多公務員來管,不如把企業(yè)交給眼睛雪亮的人民群眾;另一方面這種訴訟制度的收益分配也給了律師們和股東們主動出擊嚴格監(jiān)管的動力:一個案子幾百上萬個投資者原告,如果贏了每人什么事不干白撿幾千上萬,輸了對于投資人也沒什么損失;對于律師雖然輸了可能前期投資損失不小,但如果贏了就能從全部賠償中分走三分之一到一半。
假設這個案子最后阿里和解了,賠了一個億,律師們少說分個幾千萬走,扣掉人工、調查等各種開支肯定人人年底雙薪大紅包。這種事情還不需要大律所,前幾年一個法學院剛畢業(yè)的律師,孤身對抗Facebook三年,以隱私權被侵犯為由號召數千名用戶發(fā)起針對Facebook的集體訴訟,最后成功分走數千萬美元大蛋糕。
阿里面臨的監(jiān)管風險之高連我們普通看客都一清二楚,工商總局為了爭面子居然主動幫美國律師事務所提供證據,雖然事后畫蛇添足地說不具備法律效應,但大錯已經釀成。
而阿里并不是這個大錯的唯一受害者。
以儆效尤,中國企業(yè)恐被打入另冊
中概股從有這個概念以來就名聲不佳,早在21世紀初互聯網先驅網易等中概股企業(yè)就曾因為各種財務違規(guī)等問題被美國證監(jiān)會重罰,估計股價暴跌打官司什么的一樣都不少。到后來曾有一陣中概股在美國有點人人喊打的味道,各種財務作假丑聞,外部審計突然辭職等丑聞連續(xù)爆發(fā),數家中概股企業(yè)被香櫞渾水追殺的淪為垃圾股,連新東方等靠譜點的企業(yè)也不得不主動反擊穩(wěn)定股價。而這個情況直到雷軍帶著YY上市才算給中概股帶來點正能量。
最近兩年中概股又迎來了赴美上市的熱潮,京東、蘭亭集市、唯品會等互聯網企業(yè)紛紛開進紐約,而阿里巴巴更是創(chuàng)下了歷史第一。而這幾年香櫞渾水的做空也屢屢失手,美國投資者對中概股的好感大升,而現在外面更是排了一長串等著上市的中概股。然后就出了工商總局這事兒。
現在官司一出,不管阿里最后是贏是輸還是和解,投資人對中概股的信心肯定受到打擊,未來的中概股都會被他們放在放大鏡下面檢查,如果遇到點文化差異或者商業(yè)習慣上導致的誤會,估值偏低都是小事,被惡意做空什么的恐怕沒有哪個企業(yè)愿意嘗試。而且工商總局這爆料更是坐實了中國企業(yè)官商勾結的刻板印象,會讓美國投資者覺得中概股為了上市什么都敢做,中國政府也并非表現的那樣中立,馬云上市后在幾個采訪中信誓旦旦撇清政商關系的努力也都付諸流水,反而還讓人覺得虛偽,恐怕難逃“騙子”的標簽。
更糟的是,工商總局這么一折騰,實實在在打了美國監(jiān)管部門的臉。早幾年淘寶是美國商務部“惡名市場”清單上的常客,年年被美國政府敲打賣假貨,這也是馬云一開始想去香港上市的原因,就是怕被監(jiān)管部門盯上。好不容易2013年阿里在美國各種游說各種溝通保證軍令狀的讓美方在報告中肯定了他們打假的努力,著實表揚了一番,但對淘寶的評價依然是“以觀后效”,這才給阿里赴美上市掃清了障礙,不至于一上市就被人以此為由惡意做空或集體訴訟。但沒想到后院起火大水沖了龍王廟。明年惡名市場清單怎么辦?淘寶如果再度榜上有名,阿里是不是得準備幾十個億的律師費救急?而且如果從此美國監(jiān)管部門再也不相信中國企業(yè)怎么辦?以后中國企業(yè)都被監(jiān)管部門打入另冊重點處理怎么辦?恐怕工商總局在出一口惡氣的時候沒有想到這蝴蝶效應。
如何管理超大型企業(yè)對政府是個考驗
這結果其實和美國曾經打擊商業(yè)賄賂一樣。
前幾年,美國司法部也是重拳出擊,起訴那些向外國政府行賄的企業(yè),那時候不少中國民眾還覺得中國政府遲鈍沒反應。后來這幾年中國監(jiān)管部門也開始抓外企行賄壟斷的問題,力度不亞于美國司法部的動作,整的外企圈子都叫苦連天。而在不少業(yè)內人士看來正是前幾年美國司法部削了中國政府的面子,所以中國監(jiān)管部門現在對外企特別優(yōu)待。
美國政府犯下的監(jiān)管錯誤當然不止這一個,當年反壟斷起訴試圖分拆微軟又是另一例。那時候主要的反壟斷訴由就是微軟在視窗系統(tǒng)里面強行捆綁了IE瀏覽器,認為微軟濫用壟斷地位打擊競爭對手。微軟當時反駁稱科技行業(yè)日新月異,今天的壟斷到了明天可能就保不住,拿的是當年IBM反壟斷案為例(IBM 360機型曾經壟斷商用大型機,后來壟斷被破;IBM PC也曾壟斷臺式機,后來也被打破)。事實證明微軟是正確的,現在微軟自己都拋棄了IE,瀏覽器市場份額不如后起之秀Chrome,過去壟斷的操作系統(tǒng)為了贏回用戶甚至學蘋果搞起了免費,而手機市場更是只有個位數份額。正是因為當年差點釀成大錯,所以如今美國政府對于谷歌的搜索市場壟斷調查也異常慎重。要知道,當年微軟雖然躲過一劫,但從此走上下坡路,整個發(fā)展戰(zhàn)略被政府監(jiān)管給打亂。
因此,如何管理微軟、谷歌、阿里這樣的超大型企業(yè)本身對于監(jiān)管者就是一種巨大考驗。如果讀者認為筆者因為阿里貢獻大,對淘寶有感情就主張對其“去監(jiān)管”,那就是天大的冤枉了。任何政府行為都有公共效應,就像我們給殺人犯判處死刑不僅僅是為了給死者報仇,而是要震攝其他潛在的兇手一樣,任何一個對企業(yè)的監(jiān)管也會產生這種漣漪式的反應,因此在作出監(jiān)管決定之前都需要作出詳盡的損益分析。而這對于正在走出去的中國經濟至關重要,因為隨著中國企業(yè)走出去,國內作出的監(jiān)管措施產生的效應將會超出國界范圍,而這正是經濟全球化的代價之一。作為全球化中崛起的大國,其監(jiān)管機構就需要配上全球化的視野、能力和決心,更深層次地融入全球的監(jiān)管體系,掌握更多的監(jiān)管工具,在有效監(jiān)管和控制影響中間找好平衡。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fā)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小婷
-
“我們很快會看到中國救援隊,而美國卻不見蹤影” 評論 20“搶奪中國主導地位,美國快走火入魔了” 評論 66《自然》調查:超75%在美科研人員想“run” 評論 96無語!不讓來硬來,還拿中俄做借口 評論 226“他在華直播6小時,美國人發(fā)現自己被騙了” 評論 338最新聞 Hot
-
“我們很快會看到中國救援隊,而美國卻不見蹤影”
-
離大譜!美防長“迷惑行為”再+1
-
“搶奪中國主導地位,美國快走火入魔了”
-
丹麥忍無可忍,“怎么說話呢!”
-
尹錫悅“最后一搏”?文在寅被控涉嫌受賄遭檢方傳喚
-
《自然》調查:超75%在美科研人員想“run”
-
果然,“歐盟沒硬起來”
-
美國達美航空一客機與軍機差點又撞……
-
美準空軍部長:中國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多了…
-
無語!不讓來硬來,還拿中俄做借口
-
美軍飛行員怒了:這是要害死我們!
-
新協議更狠!“烏克蘭將變成美國的殖民地…”
-
哥大臨時校長將辭職
-
“他在華直播6小時,美國人發(fā)現自己被騙了”
-
回流美國?美車企集體沉默“裝死”:先讓子彈飛一會兒
-
普京強硬表態(tài),點了英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