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開彬:就劉瑜一事致周濂先生與某網(wǎng)友
關鍵字: 劉瑜論文我在上一篇中說過,我對劉瑜的質疑到此為止。但是,看到她的代表周濂先生認真地轉了一篇微博網(wǎng)名為@qi3ip寫的針對我的回應,評論我上一文,看來周先生是認可該文觀點的。既然這樣,我也愿意就此文進一步商榷,順便普及一些常識。因為它不是劉瑜本人所寫,所以我也不想象上一篇對劉的答復逐字逐條進行復制過來再回應,否則太浪費時間。但對主要的內容我都會回應。周轉發(fā)的原文我用“周轉”代替。
1.
周轉:“想必有其他人質疑過她拿劍橋講師一事。劉瑜文中也并沒有說徐提到過這個問題,為什么要把這個質疑往自己身上攬又覺得委屈”。
徐:我沒有質疑過劉劍橋講師的經(jīng)歷,劉卻把這點內容放在給我的回應中,而且是第一條,這不可笑嗎?如果有其他人質疑這點,劉就應該去答復那些質疑你這點的人,如果是A質疑,你就寫“致A”, 或者發(fā)個貼“就劍橋職稱的說明”,而不應放在答復我的內容。因為你的抬頭只有我的名字,對“其他質疑人”你在文中也沒有點名具體是誰,讀者當然會誤以為是我在造你這個劍橋講師的謠,微博上很多網(wǎng)友都確實因此發(fā)生了誤解,這是事實。
2.
周轉:“拿到劍橋講師一事,也可算是籠統(tǒng)地回答了徐的問題。能在劍橋拿到終身教職,起碼能夠保證一定的學術水平吧。”
徐:在劍橋拿到講師,就算回答了我的質疑嗎?在美國知名大學任助理教授的人,后來因為學術不夠好,干了6年就被趕人的超過60-70%。所以在一所知名大學謀得工作,并不能說明此人的學術就一定好。如果劉的學術扎實,怎么在6年中只發(fā)表了3篇英文論文呢?怎么在2006年發(fā)表的論文至今快6年了只被引用一次呢?怎么沒有在本學科政治科學的頂尖刊物發(fā)表論文呢?非要我重復這些嗎?
劉在回應中說她的講師是tenure-track(終身教制軌道),和“拿到終身教職”(tenured) 是兩回事。希望你這個答復不要讓劉背黑鍋。
3.
周轉:徐開彬說的SSCI, 他自己并沒有仔細核查。根據(jù)我查到的,目前的政治學子類包含刊物153種,不是147.
徐:2011年夏季公布的SSCI數(shù)據(jù),是最新最全的含有各期刊引用次數(shù)、影響因子等內容的數(shù)據(jù)。其中政治科學期刊數(shù)目是141種,是圖書館數(shù)據(jù)庫的最新數(shù)據(jù)。我從沒有說147種,你看仔細。你說153種,這是因為有12種期刊是過去幾個月內加進去的,因為它們是新加進去的,所以它們的引用次數(shù)、影響因子數(shù)據(jù)等都是空白,還要等幾個月才能公布。你不能據(jù)此說我沒有核查。
4-7.
周轉:篇幅太長,我簡寫,就是談論Washington Quarterly,說明它是學術性期刊,好期刊。
徐:我在“致劉瑜博士”一文中對此期刊已經(jīng)談及。既然你又講了這么多,我也重申一遍。我見過上百家各學科的學術期刊,包括傳播學、社會學、政治學、管理學、教育學、心理學等各個領域,確實沒見過這種把非同行評審的刊物當嚴肅學術性刊物的情況。因為這家期刊申明自己不是同行評審刊物,也就是沒有經(jīng)過其他通行嚴格的匿名評審,而且非常不規(guī)范連正規(guī)的網(wǎng)上投稿系統(tǒng)都沒有(我至今還是第一次發(fā)現(xiàn)有這種所謂學術期刊),只要求投稿人把稿件通過一個郵件地址郵寄過去,也沒有要求投稿人額外提供一分不帶作者身份信息的文稿(便于他人匿名評審),它的學術價值當然令人懷疑。這個刊物也許在這個世界上確實非常特殊吧,如果我冤枉了劉瑜,我對此認錯。
8.
周轉:徐還提到,“你應該了解美國的tenure晉升制度,一般來說,在研究型大學的社會科學領域,博士畢業(yè)后5-6年內如果沒有至少10篇學術論文,是不能評副教授的,也是必須走人的。”這個“至少10篇”從何而來,要不要區(qū)分不同的專業(yè)領域,不得而知。社會科學領域包羅萬象,一個研究希伯來語圣經(jīng)的和一個研究推特微博的,是否它們當副教授的要求都是“至少10篇”?難道美國也是唯數(shù)量論嗎?覺得這種一刀切不合常理,但我不清楚具體情況,也暫且不論。
徐:不錯,社會科學包羅萬象,但基本的幾大學科包括社會學、政治學、管理學、教育學、心理學、傳播學等,都是這樣的要求。在美國的研究型大學,在拿tenure之前的6年里,基本上都會要求每年2篇論文,我在這6個系都上過博士階段的課程,所以見過這些學科的很多老師的介紹,在拿tenure并同時升為副教授之前,基本都是要求發(fā)表這么多文章的。我提到這個10來篇的時候,你們就會把它說成“唯數(shù)量論”,完全是不符合邏輯的曲解。我上文提到影響因子,有人也是曲解說我“唯影響因子論”,說美國的好大學在評職稱時是不看影響因子的。我沒有說過評職稱的時候要列出期刊的具體影響因子,但是,好的期刊,它們的影響因子基本上也都是較高的,大家心里都有數(shù),本學科的哪些是好期刊,所以不用去看具體的影響因子。我在上文列出政治科學權威刊物的影響因子,只是讓讀者更理解權威期刊的重要性。我是針對劉瑜的3篇英文論文太少,來說這個10來篇是最普遍的要求,當然同時也要看發(fā)在什么樣的期刊,以及文章本身的影響。知名大學、本專業(yè)的知名院系要求更嚴格。所以,我所說的決不是所謂唯數(shù)量論,而是數(shù)量和質量都要求。我也樂意隨便給你們找個美國華人政治科學教授的簡歷,看看別人在被評為副教授前究竟發(fā)了多少文章、發(fā)在什么期刊 :
德州農(nóng)工大學政治學系教授Quan Li: 1998年于佛羅里達大學政治科學系博士畢業(yè),同年進入德州農(nóng)工大學任助理教授,2004年升為副教授,1998-2004年6年間共發(fā)表學術期刊論文14篇http://www-polisci.tamu.edu/upload_images/132/Li_cv_Dec2011.pdf,其中不少為政治科學頂尖期刊。
劉瑜在6年間才發(fā)了3篇英文期刊,而且她還是哥倫比亞大學博士,還在哈佛做過博士后。還有什么可以說的呢?認真看看德州農(nóng)工大學政治學系李博士的學術成果和簡歷,這才是真正的政治科學博士可以拿得出手的學術簡歷。有些網(wǎng)友似乎是要逼我拿出這么貨真價實的學者與劉瑜對比,現(xiàn)在滿意了嗎?
9.
周轉:(關于我提到的劉的同事蘇博士)“就拿蘇博士為例,他的兩篇第一作者的英文文章,都是與計算機有關的。。。。”
徐:到此,我就知道你根本不懂研究方法與統(tǒng)計學,別人的文章是關于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的,你卻說是“與計算機有關的”,你連蘇博士的論文標題都看不懂。蘇博士的五篇英文論文中的三篇,在統(tǒng)計分析領域里都是很不錯的,影響因子分別為2.647、1.746、1.089。記住哦,蘇博士畢業(yè)才2年半。劉瑜畢業(yè)5年半了,也才發(fā)了3篇英文論文,而且發(fā)的文章最高影響因子也只有0.902(不要又來說我是唯影響因子論,我只是拿來讓讀者明白,蘇博士的論文期刊質量是可靠的)。在這些雜志發(fā)文統(tǒng)計分析是美國政治科學博士的必修課,一般要求修幾門統(tǒng)計課程,蘇博士的成果在政治科學系當然是站得住腳的。清華政治學系,在那么多教授里,有幾個如蘇博士精通統(tǒng)計分析?如果這樣的人才得不到珍惜,熱愛學術、追求公平的人們不該為他鳴不平嗎?
(另:剛剛聽說周先生把那個德國的International Politik翻出來發(fā)現(xiàn)居然還是SSCI刊物。竊以為,劉瑜昨天的解釋是可以接受的,承認了自己的疏漏,周的這點解釋很多余。對于有劉粉據(jù)此罵方舟子先生轉述或者我本人指出劉的這點寫錯期刊名的問題,我覺得很可惜。要怪也要怪劉瑜自己不嚴謹寫錯了啊。如果我或者方舟子先生真要繼續(xù)就此質疑,我可以說劉發(fā)的這個刊物不出名,劉錯寫上去的那個期刊更知名影響因子要高些,難道都是SSCI就不可能去故意寫上更好的嗎?我也要說,劉不要因為這個所謂發(fā)現(xiàn)就認可自己的文章了,暫不說那篇文章只是評論沒有任何學術性也沒有經(jīng)過同行匿名評審,這家期刊在78家國際關系期刊排到了第77位,影響因子0.017, 接近0,可以忽略不計,也就是說,學術界都不看它不引它,這樣的期刊和文章在學術簡歷中不提也罷。)
10.
周轉:徐開彬在贊賞蘇博士的時候還說:“蘇老師從事的實證研究也是美國政治科學的主流(所以美國的政治學被稱為政治科學political science),比如政治科學的權威刊物美國政治科學學刊American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基本只發(fā)表實證研究論文)。”不知道徐開彬說的實證研究是不是蘇博士法國文章的統(tǒng)計與數(shù)據(jù)分析這種定量研究。如果是,煩請徐開彬開最新一期American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Jan 2012)看一看,是不是還有不含圖表不含曲線、全都是文字的文章?
。。。。隔行如隔山,不要想當然。。。從徐開彬的兩篇文章來看,他信口開河、不懂裝懂的部分實在太多。。。徐:我在美國政治科學系上過數(shù)據(jù)分析課程,班上的同學都是政治科學博士生,課堂內容也是涉及政治科學學科的數(shù)據(jù)分析,我當然對政治科學有些了解。正是因為這種了解,所以我說美國的政治科學主流是實證研究。其實不光是政治科學,整個社會科學,包括管理學、心理學、社會學、教育學、傳播學等都是如此(我在所有這些系都上過它們的博士課程),在80年代以前,這些領域只把實證研究當作真正的研究,質化研究是到了80年代后才開始起步,但頂尖期刊仍然主要發(fā)表量化研究。象我提到的這個政治學頂尖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期刊,我也是很熟悉的。你好像很懂似的要我看一下該刊2012年1月的最新一期,我今天還真每一篇都打開看了,本期共發(fā)表16篇文章,每篇都涉及到統(tǒng)計分析,每篇都有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圖表,每篇都是實證研究。你還裝什么蒜裝神弄鬼呢??
你說“隔行如隔山,不要想當然。”每逢有人在學術上批評某人,這都是一句萬能擋箭牌。誰不懂政治科學?誰不懂裝懂?我看你這位自詡為“念政治學的”,還不懂美國政治科學的皮毛,學者周濂轉發(fā)你的微博,更讓我感到更有必要來普及一些常識以正視聽。
對您的回應,到這里也就足夠了。我想看看越來越多自以為是的所謂“人才”,能把中國的政治科學研究玩成什么樣,還能玩出多少“著名學者”、“知名教授”。 只是希望,國內的大學在引進海歸人才時,不要迷信招牌,而要看真貨,這也是美國的大學在招聘教授時普遍采用的基本規(guī)則。如果沒有真槍實彈,即使是哈佛耶魯?shù)目照信?,又有何用?/p>
徐開彬
2012.2.28標簽 舊文資料-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wǎng)站,轉發(fā)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石凱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評論 48“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評論 101“她下月訪華,盡管特朗普團隊表達了擔憂” 評論 50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評論 126最新聞 Hot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
“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
“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xiàn)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
被災民暴罵到當場破防,馬克龍發(fā)飆:你該慶幸你在法國!
-
美高校敦促國際學生抓緊回來:萬一把中印拉黑名單呢
-
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
“澤連斯基要求歐盟新外長:對華批評要降調”
-
澳大利亞來了,中國就得走人?澳總理這么回應
-
美媒感慨:基建狂魔發(fā)力,我們又要被超越了
-
英國剛公布新任大使,特朗普顧問就痛罵:傻X
-
“來自中國的老大哥能確保我們…”
-
俄羅斯的報復來了
-
澤連斯基罵普京“傻子”,俄方怒斥
-
還在扯皮中國,“涉華條款全刪了”
-
中國“光伏OPEC”發(fā)文嚴厲質問央企,怎么回事?
-
“最后一道貿易障礙,中國解除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