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武帝《輪臺詔》并非罪己詔
著對武帝評價越來越高,幾乎達到全面肯定的程度,下“輪臺罪己詔”似乎也成 了體現(xiàn)過而能改的“偉大”行為。我們認為,應該本著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還歷史以真實。把《輪臺詔》稱為“罪己詔”是不準確的。[全文]
-
反思“工業(yè)學大慶”
根據(jù)原石油部副部長、原大慶油田黨委書記陳烈民在本世紀初回憶:“毛主席發(fā)出‘工業(yè)學大慶’號召后,全國共有125萬多人次到大慶訪問?!蔽矣浀脧?964年到1966年文革前,到大慶的參觀訪問者每天都有幾百人甚至上千人……[全文]
-
你可能不知道的文藝座談會細節(jié)
湖南黨史期刊《湘潮》雜志,曾經于7年前發(fā)表孫國林根據(jù)27年的訪問、調查所得到的珍貴、生動的資料,記敘72年前那場文藝座談會的一些細節(jié)和花絮。用作者的話來說,“細節(jié)含深意、花絮連著‘根’,它能給我們許多啟示,引起我們很多思考?!?a href="/WenZhai/2014_10_16_276744.shtml">[全文]
-
辛亥革命時,普通民眾生活如何?
辛亥革命似乎已是一個“前人之書備矣”的老課題,但深入考察卻仍有相當多的問題有待研究,比如革命與日常生活之間是如何互動影響的?[全文]
-
托克維爾曲線:法國大革命與中國清王朝的覆滅
古今中外推行民主政治的主要障礙,不在民智未開,而是官智未開。法國在資產階級革命來臨之前,政府也開始進行改革,但改革同樣加速了自己統(tǒng)治的滅亡。[全文]
-
中國歷史上的“接班人困境”
在中國古代的政治游戲中,接班人問題是導致父子相殺、兄弟相戮、宗室相殘的主要原因,也是導致政治經濟社會動蕩不安、或者社會發(fā)展長期停滯的重要因素。這個問題一直在困擾著專制統(tǒng)治者,而且數(shù)千年來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全文]
-
大數(shù)據(jù)告訴你今天的"東德"在哪里
1989年柏林墻倒塌之后,分裂的痕跡很快就從大街上消失了。遺憾的是,25年后的今天,不僅德國人心中的“墻”沒有消失,《德國時代周報》提供的一組數(shù)據(jù)和圖表卻顯示出一個輪廓分明的東德地區(qū),說明“有形之墻”仍然存在。[全文]
-
趙一曼之子是怎樣找到母親李一超的
到哈爾濱訪問,我向省政府外事辦的同志提出了一個愿望:很想看看趙一曼烈士殉難處的遺址。外事辦的同志表示,尋難處遺址比較遙遠,要不去東北烈士紀念館看看,那里的地下室曾經關押過趙一曼……[全文]
-
養(yǎng)女隋永清:我陪宋慶齡走過最后歲月
宋慶齡一生沒有生養(yǎng)自己的孩子,鮮為人知的是,花甲之年時,她卻有兩個養(yǎng)女:隋永清和隋永潔。這一對姐妹花從出生不久,就伴在宋慶齡身邊,陪她度過了人生最后的20多年。[全文]
-
偽滿時期民眾生活口述史
在偽滿洲國時期,普通民眾的生活是十分艱苦的。日軍不僅在物質上對中國的百姓進行限制和盤剝,還在精神上對民眾進行奴化教育,不管是日常生活中還是在學校里接受的教育,全部充斥著日本的殖民地思想文化統(tǒng)治。[全文]
-
古代選官機制的當前借鑒
“為官擇人”乃自古難題,中國古代選官制度中的各種競爭機制,有一利則生一弊,充分認識其中的利弊得失,將對當今的官員選任起到切實的借鑒作用。 [全文]
-
元代以來喇嘛教對蒙古社會的巨大影響
喇嘛教在西藏社會既是文化觀念上的教義崇敬信仰,又是具有宗教色彩政治統(tǒng)治權力的象征,形成寓政教一體的社會特征。 喇嘛教在西藏發(fā)展中曾產生過紅帽系、黑帽系、花帽系和黃帽系之間的激烈斗爭。進而由于宗教派別勢力之爭,引向政治權勢之爭。[全文]
-
北大工作經歷如何影響毛澤東?
近年來有人認為,毛澤東對知識分子素無好感,與他年輕時在北京大學圖書館做助理員時的不愉快經歷有關。這一說法以訛傳訛,混淆視聽。本文通過考證,澄清事實、肅清流言。[全文]
-
巴拿馬運河:帝國崛起的搖籃
1906年,燥熱的秋天,即將迎來中期選舉的美國總統(tǒng)西奧多·羅斯福和妻子登上了美國軍艦“路易斯安那號”,前往巴拿馬運河施工區(qū),視察這片即將成為他任上最龐大的功績之地。[全文]
-
量化史學比較研究:與荷蘭類似的長三角
不同的社會之間既有共性,也存在差異。這些共性和差異,都只用通過比較才能清楚地看到。因此,只有在比較的基礎上才能知道各個社會的異同。由于這個原因,比較是史學(特別是現(xiàn)代史學)的基礎。[全文]
-
毛澤東:三線建設不好,睡不好覺
上世紀60年代,由于當時面臨嚴峻的國際形勢和國內工業(yè)生產布局不合理的狀況,在中國西南和西北廣袤的大地上,展開了一場以備戰(zhàn)和對付可能發(fā)生的外敵入侵、保衛(wèi)國家安全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而進行的大規(guī)模經濟建設——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三線建設”。[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