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樹軍:個稅減免當然好,但最終落實的關鍵何在?
關鍵字: 財產認證個人所得稅增值稅稅源政府核查定稅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暫行辦法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為了避免教士自行申報的少報、漏報弊端,教會在歐洲各國劃分稅區(qū),分派專職收稅官負責認定納稅人、評估教職人員年收入、確認免稅或減稅資格(龍秀清,2001:64-70)。
作為包稅制的主要行動者,領主們在領地上建立了嚴密的認證體系(韋伯,2004:83;布洛赫,2005:156-157;湯普遜,1997:390-396)。這對國家有害無益,因為領主通常不會向國王坦白真實財產狀況,他們更樂意向國王們隱瞞事實,爭取減少貢賦比例,這是西歐民族國家走向稅收國家的基本障礙。
在包稅制籠罩下,世俗國王們并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少財產,到底能征多少稅。所謂國家稅收并不存在,只有國王稅,獨立于教會的財產認證成為國王們的迫切需求。1085-1086年的末日審判調查,1254、1274和1291年三次戰(zhàn)爭稅估產(龍秀清,2001:64-70),就是英國國王通過強制估產掌握治下土地所有人財產事實的一種嘗試。最后一次估產所形成的“教皇尼古拉斯四世稅冊”,作為國王或教皇向英國教職人士征收各種捐稅的依據,一直沿用至1535年。
而財產認證的制度化,促使王室財政署演化成為國家稅收機構,掌握強制財產認證權力,比如百戶調查和司法權調查等(馬克垚,1992:92-95)。服務于各類稅收的專門認證開始出現,比如1377年理查三世的人頭稅登記,1378年的財產稅城鄉(xiāng)分別計算。在逐步降低對事實的困惑的過程中,國家形成了建立明確分類、精細規(guī)則的能力。
作為稅收代理人,貴族領主們是抵抗國王改進財產事實全面程度的主力軍。中世紀前期,法蘭克領主以農村份地為納稅單位征收土地稅,墨洛溫王朝長期沿用羅馬帝國時期的土地丈量冊,很少更新土地冊(布洛赫,2005:172-182)。580年,紐斯底利亞國王試圖修改土地估價法,受到貴族反對,羅馬土地稅淪為貴族向佃農所征的貢稅(湯普遜,1984:262-263)。國王與貴族之間的稅權爭斗,主要是在事實的全面程度上進行的。
國王們當然不甘心在這場事關重大的斗爭中落敗。從9世紀初開始,法國國王們試圖消除弱事實的缺陷。比如808年的全國莊園數調查,812年登記世俗、宗教和國庫所領有的一切采邑人口和財產詳情(湯普遜,1984:309-313),860年向教會倉庫、商人住所和窮人征收捐稅,866年為征收什一稅而強制評估商人,877年向行商和坐商按財產十分之一比例征收丹麥金(湯普遜,1997:304-305)。11世紀末,法國征收什一稅,領主征收不定期、不定額的人頭稅,常常引發(fā)農村暴動。
直到13世紀才定額年納,卻給卡佩王朝的領主們帶來巨大財富(布洛赫,2005:98)。領主汲取能力的加強,意味著國王汲取能力的削弱?!叭跏聦?、強規(guī)范”如果不及時向“強事實、強規(guī)范”轉化,就會出現非常負面的政治后果。
13世紀末14世紀初,英王愛德華一世、法王腓力四世開始與教皇爭奪征稅權之際(湯普遜,1992:33-37),法國仍不存在全國統(tǒng)一的財產認證,各地征收的戰(zhàn)爭附加稅、消費稅、免兵役稅和關稅都不統(tǒng)一,認證形式差別很大。1328年征收第一次戰(zhàn)爭附加稅時,桑城按爐灶數量征繳定額稅,特魯瓦按人頭征收遞增財產稅,魯昂由各教區(qū)分攤、居民根據財產數量繳稅。各地對王室稅收虛與委蛇,迫使國王開征可以提供穩(wěn)定收入的爐灶稅和鹽稅,因為這兩種稅的認證比較容易。1346年召開兩個等級會議時,什一稅從教會稅變成政府稅源。1360年12月5日,鹽稅、爐灶稅和四便士消費稅成為法國的永久常稅(湯普遜,1992:141-152)。
通過限制、削弱乃至剝奪教士、貴族等封建領主和包稅商人的財產認證權,以及與教皇的財產事實收集權斗爭,西歐借鑒了權力競爭者的認證形式,并通過法律和行政手段將其貫徹在整個國土之上。財產認證成為近代國家建立全國統(tǒng)一稅收、向稅收國家轉型的關鍵步驟,堪稱國家的第一理性。
三、稅收國家的財產認證機制
早期現代國家很難在統(tǒng)計意義上避免這種現象,財產事實的真實性與準確性仍然寄托在不切實際的認證技術上。1696年,英格蘭用建筑地產稅取代灶稅,認證標準從爐灶數量換成了窗戶數量,稅名變更并不意味著財產認證能力的提高,房屋等 不動產的真正價值仍然沒有得到準確認證。近代國家的認證興趣仍然類似于古代認證階段的納稅財產和納稅單位,現代認證的諸多方面還不在考慮之列,現代認證的主要特征并不具備。不納稅的人,國家是看不到的(芒圖,1997:273-389)。因此,這個時期所保留下來的財產認證籍冊并不是計算準確人口、財產數字的可靠依據,這也是古代認證的普遍特征。
為了從殖民地聚斂更多社會資源,近代歐洲殖民者圍繞人口與土地開展極為嚴密的身份與財產認證,建立了對殖民地每個居民、每塊土地、每筆交易乃至每項可征稅活動的有效認證,被國家認證遺漏的可能性越來越小,納稅人逃避稅收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斯科特,2001[1976]:122)。在殖民者本國,這套認證體系并未因此被國家放棄,相反,它受到了國家的精心呵護和改良。
過去,受制于真實性和準確性上的缺陷,財產認證無法成為國家汲取社會資源的主要手段,重要性也沒有得到充分彰顯;現在,它在各殖民地的成效令殖民母國的統(tǒng)治者們激動不已,一個新的認證時代即將伴隨工業(yè)化出現在各國的稅收國家建設中,現代財產認證也隨之成形。
(一)事實越來越全面
從十八世紀中期到十九世紀末,現代工業(yè)化國家陸續(xù)開始第一次人口普查,后來又相繼開始經濟普查與各類社會統(tǒng)計,一個嶄新的財產認證時代由此開始。人口、經濟與社會調查逐漸定期化,財產事實的真實、準確、唯一和整合程度開始在統(tǒng)計意義上得到改善。表1表明,經過長期事實積累,在對境內人口、職業(yè)、財產有了清晰了解之后,各國在19世紀中期至20世紀初相繼開始征收所得稅。1965年至今,所得稅逐漸發(fā)展成為現代稅收國家的主要稅種之一(OECD, 2008a)。
二戰(zhàn)以后,尤其是1965年至今,各國稅收結構基本穩(wěn)定下來,所得稅、消費稅和財產稅成為現代工業(yè)化國家的基本稅種(各稅種的具體構成,參見表2)。所得稅需要認證個人與企業(yè)的經常性收入,消費稅需要認證企業(yè)的經濟行為和特殊主體的消費行為,財產稅則需要認證不動產所有人和富裕階層的長期固定財產。國家對人的收入、財產及其他經濟特征的掌握,也就是財產認證的事實全面程度在質和量上都出現了飛躍,無論個人愿意與否,這在現代國家都是普遍的政治現實。
現代財產認證并不是自動完成的,它首先需要努力脫離“弱事實”狀態(tài),不斷改進國家對個人與企業(yè)經濟特征認證的真實性、準確性、唯一性和整合性,努力追求完善事實的全面性。通過建立真實、準確、唯一的經濟身份,整合個人與企業(yè)的全部經濟特征,讓現代財產認證在事實層面越來越全面。
國家針對個人經濟特征的認證,通常有兩種方式:一是納稅人自估稅額、政府核查定稅,二是納稅人申報財產、政府估產定稅,這種方式越來越普遍。這兩種方式都離不開政府通過稅收數據庫建立針對個人收入、財產與經濟行為的全面認證,將認證直接建在個人所得上。
國家針對企業(yè)經濟特征的認證,主要體現為企業(yè)保存大量財務記錄、薪金記錄和交易記錄,政府按一定比例征稅,這種認證也離不開政府通過稅收數據庫建立針對企業(yè)收入、財產與經濟行為的全面認證,將認證直接建在企業(yè)生產、流通、銷售等經濟環(huán)節(jié)上。
1、建立真實、準確、唯一的經濟身份
現代財產認證的第一步,是為個人與企業(yè)建立真實、準確、唯一的經濟身份。在前現代農業(yè)國家,不僅財產數量常常無法準確計算,財產歸屬也往往無法準確認定,導致財產所有人有可能逃避國家的財產認證,造成國家稅收流失。因此,在現代工業(yè)化國家,個人與企業(yè)都不缺乏真實、準確、唯一的身份,比如名字、國民身份號碼和企業(yè)身份號碼,也有了真實、準確、唯一的經濟身份,實名制銀行賬戶和納稅號碼是其中最重要的兩個。
無論是個人還是企業(yè),無論是儲蓄還是消費,無論現金消費還是信用消費,都依賴實名制銀行賬戶。保護個人隱私,保護商業(yè)機密,常常是銀行招攬顧客的絕佳借口,但銀行拒絕政府機構執(zhí)法合作要求的可能性很小。與之類似,擁有完整雇員收入記錄的企業(yè)通常也無權拒絕政府的這種要求,并且不必為此承擔什么泄密責任。因此,在現代國家眼中,個人的經濟特征并不是什么隱私。有了實名制的銀行賬戶,國民收入多少、支出多少對國家來說都不再是什么秘密。所以,個人與企業(yè)通過銀行賬戶實名儲蓄或者消費,看似與國家無關,實質卻是國家為個人與企業(yè)設定的第一個真實、準確、唯一的經濟身份。
第二個真實、準確、唯一的經濟身份就是納稅號碼?,F代國家不滿足于只擁有個人與企業(yè)的非經濟身份,通過中央稅收機構多年積累的個人與企業(yè)財產申報與代扣代繳記錄,為個人和企業(yè)分配納稅號碼,使納稅號碼成為納稅人的基本身份(OECD, 2008a)。在很多國家,納稅號碼這種經濟身份就是人們的公民身份,有納稅號碼才能享受各種國民權利,沒有納稅號碼往往會面臨很多實際障礙。
納稅號碼是個簡單、清晰、標準化的認證形式,全國每個納稅人都有一個納稅號碼,是國家直接對國民征稅的體現。這個號碼是唯一的,每個人的納稅號碼都與別人不同;這個號碼是真實、準確的,它與國民的公民身份、權利關聯起來,成為每個人的納稅身份;這個號碼是整合的,它整合了個人與法人的身份、收入和財產等等各種重要經濟特征,全面注視個人與法人的財產流、經濟流。這個號碼所包含的納稅資料還可以及時更新,現代國家通常對個人和企業(yè)的收入實現了年度認證,從工薪階層工資中直接扣除所得稅的稅收行為,意味著國家對個人收入實現了月度認證。
如果個人和企業(yè)的納稅申報與國家稅收機構的評估標準相距甚遠,國家還可以采取執(zhí)法行為,審查個人或企業(yè)的所有相關財產資料和經濟行為,也就是說,只要國家認為有必要,就可以隨時對個人或企業(yè)進行財產認證審查。實際上,國家已經有足夠手段,通過為個人和企業(yè)建立唯一的經濟身份,收集全面的財產事實,這可以說是現代稅收得到廣泛服從的最深層原因。
- 原標題:個稅減免當然好,但最終落實的關鍵何在?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武守哲
- 最后更新: 2018-12-24 07:50:29
-
楊冪離婚牽出背后資本版圖:嘉行傳媒估值縮水10億元
2018-12-23 21:53 -
聯想為何不如華為?倪光南:路線走錯了
2018-12-23 16:15 華為 -
民企自身要加快改革 而且是結構性的
2018-12-23 14:57 中國經濟 -
中美爭端中,最脆弱的是蘋果
2018-12-22 22:18 蘋果新“品” -
最高扣除15萬!個稅專項附加扣除辦法公布
2018-12-22 22:03 中國經濟 -
商務部:預計今年進口破2萬億美元 明年辦好第二屆進博會
2018-12-22 18:38 中國經濟 -
劉士余:以更大決心、更大勇氣、更大力度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
2018-12-22 17:21 -
今年全球93%資產都跌!百余年最慘
2018-12-22 15:59 美國經濟 -
美聯儲高官出面安撫市場,但效果…
2018-12-22 12:21 美國經濟 -
人民日報社論: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在鞏固增強提升暢通上下功夫
2018-12-22 10:42 中國經濟 -
血色一周!道指創(chuàng)金融危機來最差單周表現 納指跌入熊市
2018-12-22 08:45 經濟晴雨表 -
劉強東律師公布案件細節(jié)
2018-12-22 08:28 大公司 -
劉強東首發(fā)聲:給妻子造成巨大傷害,十分自責
2018-12-22 08:19 商業(yè) -
劉強東無罪!美國檢方決定不予起訴
2018-12-22 07:44 商業(yè) -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房地產“差別化調控”變“分類指導”
2018-12-21 22:07 中國房市 -
這場專利大戰(zhàn),高通再下一城
2018-12-21 10:24 大公司 -
匯豐、渣打相繼切斷與華為業(yè)務往來
2018-12-21 09:21 海外投資 -
美股跌跌不休:油價重挫5% 黃金創(chuàng)近半年新高
2018-12-21 07:27 美國經濟 -
-
金融委:要加強與市場溝通,減少對交易的行政干預
2018-12-20 13:59 中國經濟
相關推薦 -
“如果處理不當,還有比美國衰退更可怕的事情” 評論 104回過味了?“不該抗中,是時候‘去美國風險’” 評論 97美業(yè)界“喊疼”:請中方“收回成命” 評論 343朝令夕改!“沒人知道特朗普五天后的規(guī)定是啥樣” 評論 242最新聞 Hot
-
“不能太依賴美國,歐洲得買點俄氣”
-
“僅靠美國?休想”
-
“拋售美債是對美國經濟政策喪失信心”
-
“如果處理不當,還有比美國衰退更可怕的事情”
-
“哈馬斯愿釋放所有以色列人質,但有個前提”
-
“印度這行業(yè)要玩完了”
-
回過味了?“不該抗中,是時候‘去美國風險’”
-
“豁免是對中國實力的認可,不豁免更是機會”
-
“離了中國貨,清涼一夏都難…”
-
“還跟我提投資?等美國穩(wěn)定了再說吧”
-
俄副外長:中國需要多少石油,俄羅斯就準備供應多少
-
英國反華議員赴香港探親被拒入境
-
石破茂對美發(fā)出“迄今最強烈警告”
-
美業(yè)界“喊疼”:請中方“收回成命”
-
關稅成本暴漲40多倍,美企CEO叫苦:這是末日
-
朝令夕改!“沒人知道特朗普五天后的規(guī)定是啥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