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傅高義:中美關系的現狀、未來與新一代青年的角色
分享到:導讀6月30日,由美國卡特中心、《環(huán)球時報》社、北京大學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共同主辦的“2020年第五屆中美青年學者論壇”正式開幕。美國著名中國問題專家、前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心主任、《鄧小平時代》作者傅高義教授為開幕式做了主旨為《中美關系的現狀、未來與青年角色》的演講。中美印象網翻譯,作者授權發(fā)表;觀察者網已獲授權轉載。 以下為演講全文。【文/傅高義,譯/王煜楠】
1879年,有一位女士在72天內環(huán)游世界,創(chuàng)造了當時最快繞行地球一圈的記錄。從那時起,交通和通訊技術的發(fā)展拉近了人們之間的距離,也使得不同國家的公民必須找到在同一片天空下合作生存的方式。正在走向社會的青年人們要知道,像全球疫情、氣候變化、軍控等全球性議題迫切地需要國家與國家、政府與政府之間的協作—— 尤其是在兩個最強大的國家之間:中國與美國。
正如你們所了解,最近幾年以來,中國與美國之間協作不多,而沖突不少。中美關系中的非議與爭執(zhí)讓兩國之間為了共同利益的協作變得越來越難。對于你們這一代人而言,應對中美關系中敵對的成分將會是一個重要的挑戰(zhàn):你們要找到辦法,讓中國與美國的民眾與政府能夠共同努力合作。
中美競爭
今天,中國與美國正在為了經濟、政治上的優(yōu)勢展開競賽,而雙方的敵意因此日益增長。在歷史上,“崛起國”與“守成國”之間的競爭常常會因為一些計劃外的國際事件而卷入軍事沖突。因為軍事科技的快速發(fā)展,在今天,這樣的一場沖突可能會比歷史上任何一場戰(zhàn)爭都要更有破壞性;這樣的一場沖突中將不會有贏家,只會兩敗俱傷。
現在的中美競爭幾乎已經擴散到所有領域:美國政府和企業(yè)為了經濟優(yōu)勢與中國展開競爭,而美國也在擴展自己的政治影響,爭取國際支持。在軍事上,為了在一場潛在的軍事沖突中占據上風,兩國之間也展開了武器科技上的“軍備競賽”。
兩國之間的競爭也逐步白熱化:早已習慣于在蘇聯解體后做世界霸主的美國開始對中國的自信感到不快,而有著遭受進一個世紀外國統(tǒng)治的屈辱記憶的中國也決心不再向外國人卑躬屈膝。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必須找到能夠建設性管控中美競爭的方法。
特朗普重啟選舉集會,首場集會造勢冷清。
應對“境外勢力”:構建社會認同
世界局勢的風云變幻影響了很多人的生活,也令各個國家的領導人更加難以維持本土的民意支持;對像加拿大、西班牙和伊朗等國家來說,維護國家團結都已經是不那么容易的任務,而大國則面臨更多的挑戰(zhàn)。過去的世界大國蘇聯早已因此解體,而中美在試著獲取民意支持的時候,卻發(fā)現了一個很有效的策略:批評試圖挑戰(zhàn)他們的“境外勢力”。
· 美國在維護國家團結方面的困難:
當我在1950年代開始我的職業(yè)生涯時,美國的民意還相對比較團結。那時的美國沒有受到戰(zhàn)爭的摧殘,而當時的經濟依舊是世界第一。美國的工業(yè)實力在世界范圍內仍舊沒有對手,而其他國家都青睞美國制造的產品。那時候的美國就業(yè)充分,國民對自己的國家很有自信。民主黨人和共和黨人在那時為了國家利益而合作,而美國也全力支持國際組織的發(fā)展,大力援助其他國家而使其不致走上戰(zhàn)爭的道路。
美國的科技持續(xù)進步,農業(yè)也得益于此繼續(xù)機械化,用更少的人力獲得了更多的產品。在1946年,美國有將近六百萬從事農業(yè)活動的家庭;這個數字在2000年下降至不到兩百萬,但我們生產了更多的農產品。在二戰(zhàn)后,世界上其他工業(yè)國家從戰(zhàn)爭的創(chuàng)傷中逐步恢復,也參考了美國工業(yè)化中的經驗,而他們的工人也愿意接受比美國工人更低的工資。
在我年輕的時候,美國在教育和科技領域有著長足的進步,但也在工業(yè)轉型方面有所不足:我們沒能很好地處理那些過去的大規(guī)模工農業(yè)基地,這些產業(yè)對當地社群的就業(yè)幫助重大。美國發(fā)展出了龐大的服務業(yè)產業(yè),但產業(yè)人員收入并不平等。一些企業(yè)和企業(yè)高管由此收益,收入頗豐,但他們并沒有給他們的員工支付足夠的薪水。我們的國家在軍事領域投入了太多的資金,以至于沒能夠兼顧基礎建設設施現代化,也沒能給國民提供普適性的公立醫(yī)療保險。
美國到今天都沒有一個國家層面的教育制度,能夠提供給所有國民均等的、高質量的教育。在我年輕的時候,美國有著一些國有的電視臺,地方城市有一些紙媒給當地社群提供不同觀點的信息。隨著互聯網的發(fā)展,人們開始能夠“只看到他們想看到的”,而這使得不同人群之間觀點的鴻溝日益擴大。
- 原標題:傅高義:中美關系的現狀、未來與新一代青年的角色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朱敏潔
-
加拿大皇家騎警就華人女生遭暴打公開道歉
2020-07-04 08:22 -
加拿大中止加港引渡條約,中方回應
2020-07-04 07:27 香港 -
加拿大隨美國起舞:暫停與香港引渡協議
2020-07-04 00:13 香港 -
巴基斯坦外長確診
2020-07-03 23:24 新冠疫情與世界大變局 -
張曉明這句懟美國的話,竟被美媒翻成…
2020-07-03 22:51 香港 -
日本要重新考慮中國領導人訪日計劃?外交部回應
2020-07-03 20:52 中日關系 -
印度被迫害妄想癥發(fā)作:中國電力產品能遠程癱瘓我們電網
2020-07-03 20:44 龍象之間 -
趙立堅:這是自取其辱
2020-07-03 20:06 -
70余國表態(tài)支持香港國安法
2020-07-03 17:51 香港 -
比利時媒體給中國留學生扣“間諜”帽子,中使館駁斥
2020-07-03 17:15 留學潮 -
“中歐都控制住了,我們也…”“不,是病毒控制我們”
2020-07-03 15:38 新冠肺炎抗疫戰(zhàn) -
狂刷存在感,莫迪突訪中印邊境
2020-07-03 15:09 -
遭施壓“給香港人提供庇護”,默克爾這么回
2020-07-03 11:43 -
巴西專家組:去年11月下水道中已存在新冠病毒
2020-07-03 06:29 金磚國家 -
反駁西方政客涉港言論,華春瑩火力再開
2020-07-02 22:37 中國外交 -
北京這么應對疫情,CNN大寫的服
2020-07-02 22:25 新冠肺炎抗疫戰(zhàn) -
印度對中國“耍陰招”,國際貨運公司犯難
2020-07-02 21:17 龍象之間 -
“歐盟涉港強硬聲音,來自‘無實權人士’”
2020-07-02 20:25 香港 -
趙立堅送他四個“無知”
2020-07-02 17:55 香港 -
美國外交官無法返華,開始瞎操心了
2020-07-02 17:37 中美關系
相關推薦 -
美媒竟來碰瓷:解放軍這次演訓,“是在考驗美國決心” 評論 110圍島集結、多向抵近!現場視頻來了 評論 174美國學者開始“流亡” 評論 141“中國走在這場國際救援最前線,美國呢?” 評論 134“再不打錢,歐洲在這個領域也會輸給中國” 評論 141最新聞 Hot
-
“斯塔默這么努力地討好特朗普,但沒回報”
-
特朗普最新對朝表態(tài)
-
美媒竟來碰瓷:解放軍這次演訓,“是在考驗美國決心”
-
“一些政府打電話來問:中國已深耕十年,我們咋追?”
-
圍島集結、多向抵近!現場視頻來了
-
龍應臺:賴清德錯了,留給臺灣的時間不多了
-
她又來:美歐相爭,中國得利
-
“說好的補貼不作數了,美商務部長還讓學學臺積電…”
-
美國學者開始“流亡”
-
美媒質疑:這事真怪得著中國么?
-
“中國走在這場國際救援最前線,美國呢?”
-
“‘AI末日論’是美國的誤導,我們的命運要自己把握”
-
特朗普:4月2日將是“解放日”
-
馬斯克5月底離任?特朗普:我會挽留他
-
“馮德萊恩罵我半小時,說我是白癡,就因為…”
-
“再不打錢,歐洲在這個領域也會輸給中國”
-